刘颖 贾卉
摘要:中华学术外译有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对话,文章基于拉斯维尔“5W”传播模式,分析《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的特点,发现要想取得文化传播的成功,就要选择中外译者合作模式,选择体现中国文化的主题,用世界通用语言讲好中国故事,选择国际主流传播平台。
关键词:文化传播;中华学术外译;《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
我国高度重视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文化,并推出了一系列译介项目。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得到国家社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支持,并于2017年由英国帕斯出版社出版,面向全球发行,成为首部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史的英文著作,被多家海外著名图书馆收藏。本文拟从拉斯维尔“5W”传播模式的角度分析,即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给中国学术著作的外译提供可供借鉴的案例。
一、谁说——作者是业内专家、译者中西合作
好的译本不仅是原作者的心血,而且是译者努力的结果。英文版封面书名下面是主要作者饶曙光的署名,作者1985年开始从事电影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电影史、电影美学、当代中国电影电视、影视与大众文化等。作者是土家族人,所以一直关注和追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中文版)曾获2012年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著作类特等奖,体现出该著作的较高学术水准。
英文版封面中部位置显著地标明了译者和审校者。译者为两名中国学者,审校者为两名英语母语者。这种中外双语译者的协作翻译模式确保了对原文的理解准确和译文的表达流畅,从而吸引目的语读者。这符合当下普遍认可的中国文化和文学国际传播的翻译模式,正如黄友义所言,中译外必须要有中外合作。
二、说什么——首次梳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的主题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全书共十个章节。前七章从历时的角度详细梳理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20年代萌芽期一直追溯到21世纪10年代繁荣期,共计近九十年的發展史。这些章节详细阐述了不同阶段意识形态对创作的影响、题材类型、电影代表作、创作理念和电影市场化等内容。后三章专题探讨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电视电影少数民族题材发展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创作特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战略和策略。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术价值。从中国电影史研究的角度看,《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的最大贡献在于填补了中国电影史中少数民族电影史的空缺,阐述各历史阶段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特点和主要代表作,资料翔实,对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呈现、电视电影少数民族题材的历史演进和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战略展开了专门的论述。本书坦率地提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话语本质是意识形态工具,要承担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本书让中国学者的电影研究走向国际社会,也为世界电影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内容,促进了中外少数民族电影领域的学术交流。
二是应用价值。《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对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国际推广具有借鉴意义,为国际社会了解电影镜头中呈现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风情和精神打开了一个窗口,在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民族故事方面开了一个好头。本书通过对少数民族电影创作历史的详尽梳理,为电影史研究学者和影视译制行业人士提供可查阅的史学资料与经验支持,有助于促进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传播。
三、向谁说——照顾国外受众的需求,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非常注重考虑国外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首先体现在内副文本的使用。热奈特将副文本分为内副文本和外副文本两大类。其中,内副文本包括封面、标题、序言、注释、后记、出版信息、插图和题词等,是文本内部呈现的信息。副文本在作者、译者与读者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和协调作用。
相比《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中文版)目录只有一级标题,《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增加到四级标题,更清晰地标识出全书的结构。章节标题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反映主题,以第八章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女性形象分析的第一节小标题为例,如表1所示。
在上述示例中,《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中文版)的标题相当长,而《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的标题精炼概括,几个中心词mediator、pioneer、leader、role model的使用,提炼出1949年到1966年少数民族电影中的女性光辉形象。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对插图进行了调整,不少插图换成了带有英文片名的海报。比如,《塞上风云》的海报标出了英文片名以及导演应云卫的姓名,让国外受众看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走出去的努力,产生阅读和研究兴趣。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有三个附录。附录一保留《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中文版)中的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片名一览表,翻译首选电影原有的英文片名,并遵循“民族语—英语”翻译模式。附录二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简介,包括人口总量和分布地区。附录三为书中出现的非少数民族电影片名一览表,中英文对照,并且标注了汉语拼音。这些附录参与并丰富了正文文本的意义,给国外受众提供了文化背景知识。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对一些中国的政治术语和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进行了注释,如第三章中涉及的“双百方针”等政治术语和“芦笙”等民族乐器采用直译的方式,再用脚注的形式进行解释,贴近国外受众的需求,方便他们理解。
正文文本的翻译策略贴近国外受众的需要,主要体现在篇章结构上。英语文化思维模式通常呈直线型,东方语言文化思维模式则呈螺旋形。在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中文版)的少数段落在阐述时并不先从主题入手,而是作者的观点随着文章的深入和展开逐渐明确,或是一些段落过长,结构比较松散。而《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做到遵循英语文化的思维模式,对一些段落进行调整或者分段,首先概括主题思想,再引出具体事例或细节。比如,《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第七章第二节介绍电影《花腰新娘》时,用三个自然段的主题句开门见山地指出该影片是一部关于彝族传统婚俗的喜剧,电影中呈现了云南彝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导演张向东向西方观众展示了云南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用绚丽的色彩和现代电影技术呈现女性主义的主题,删掉了原文中的一些次要信息,行文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再如,《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第十章的最后一个段落处理成了几个小段: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具有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安全的意义和价值,在文化战略中的作用,要书写本民族“心灵”,苦练“内功”和需要政府支持,分段叙述,便于理解。
四、渠道和效果——英国知名出版社发行,走进海外图书馆和市场
当今,真正进入国际主流出版机构的中国学术著作较少。相比于政治、经济领域来说,学术思想走向世界是一条更加漫长的道路。《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已由英国的帕斯国际出版社出版,这表明该书进入国外主流学术发行传播渠道。
帕斯国际出版公司于2002年在英国成立,早些年致力于将亚洲优秀的高质量学术书籍和专业书籍介绍到欧洲、北美洲。因为感受到西方学者迫切了解中国学术观点的需求和中国政府对中国学术图书输出到国际市场的鼓励,该公司于2010年开始专注于中国市场。公司负责人坚信出版中国人自己写的中国图书才能提供最好的视角,可以帮助和消解西方作者与西方读者对中国的误解或误读,为国际读者客观正确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搭建良好的国际平台。到2018年。帕斯国际出版公司已与中国15家出版社建立合作,出版了170多本介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哲学文化相关的中国主题出版物。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出版提议通过后,信息即进入国际图书数据平台“尼尔森图书数据”,全球所有图书馆、书店和卖家都可以搜索和查看图书信息。该书一出版,帕斯国际出版公司通过各种社交媒體推广,并发送给全世界几千名学者和图书馆员。现在,大英图书馆、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威尔士国家图书馆等有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图书馆已经收藏了《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的正式出版物,全球有543个图书馆可以借阅。
五、结语和展望
本文以拉斯维尔“5W”传播模式为理论基础,分析《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的特点,研究发现该书作者是一个土家族的中国电影研究学者,译者模式是中外译者合作;该书内容涵盖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的发展历史,具有鲜明的文化主题;译文照顾受众的需求,经英国知名学术出版社出版,传播效果良好。
笔者认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在以下方面得到提升,更能促进学术著作走进国际学术界:首先,《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的字体较小,行距偏大,文字没有环绕图片。个别电影海报插图太小或不够清晰,影响观感。建议再版时进一步优化排版,做到编排更加符合国际学术交流的标准。其次,个别术语的翻译前后不一致。如果修改和润色环节的英语母语者是外国汉学家或者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则更能保证译文的质量。最后,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推介,如用英文撰写书评,除平面媒体之外,出版者还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媒体,尽量扩大传播范围,争取更广泛的读者群。
参考文献:
[1]鲍晓英.中国文化“走出去”之译介模式探索: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3(5).
[2]陈琳,胡燕.学术话语对外翻译传播的逻辑、问题与策略[J].上海翻译,2022(5).
[3]陈先红.中华文化的格局与气度:讲好中国故事的元话语体系建构[J].人民论坛,2021(31).
[4]饶曙光.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5]吴碧宇,王建国.《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述评[J].世界电影,2018(1).
[6]夏侠.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发展研究[J].出版参考,2021(4).
[7]杨东铭.文化传播的主题机制及其品牌效应[J].江西社会科学,2021(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中华学术外译基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英文版”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WZS008。
(作者单位:刘颖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贾卉 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