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空间存在、情感嵌入与实践优化

2023-03-19 03:04侯勇肖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侯勇 肖洋

[内容提要]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形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化育人空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赋能。数字空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的实践基础,要以场景链接破除价值观培育的空间区隔,以时间管理把握价值观培育的时度节奏,以人机智联推进价值观培育的人技协同。情感嵌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的实践关键,要整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叙事资源,依托故事情节与游戏互动的叙事策略,塑造点状触发与常态培育的叙事模式。实践优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的路径方案,要丰富互动叙事、精准叙事、共享叙事与功能叙事等多种叙事景观,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的系统模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实效。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数字传播

[作者简介] 侯勇,法学博士,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洋,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 本文系2 0 2 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项目批准号: 2 2 F K S B 0 2 8)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1],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具有强大生命力、感召力、凝聚力与引领力。叙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言说方式”[ 2],在历时演绎与实践发展中形成了文本叙事、图像叙事和数字叙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逐渐形成了具有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特征的智能社会,建构了一种虚实结合的交往、实践方式与人机交互空间。与之相适应,需要建立起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组织结构、治理方式和文化价值理念。特别是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主体由“图像化生存”进入“数字化生存”时,就更需要对培育的文本叙事和图像叙事进行数字化创新,以解决“图像滥化”“思维退化”“整体碎化”等图像叙事危机[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基于沉浸、互动、共享等核心理念,以声音、影像、文本、互动多维一体的叙事架构,体现与传递蕴含在文本中的价值理念、道德准则与行为目标,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数字化表达与数字化传播的一种叙事新样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是在数字环境下对主导价值观念的数字化生存、数字化表达与符号化传播,填补与克服了文本叙事、图像叙事等叙事模式间的作用局限,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的空间存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和时代任务,与时俱进地丰富数字叙事形式、扩展叙事空间,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空间,在守正创新中进行空间规划与空间重塑。

1 .场景链接:破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空间区隔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加速了智能社会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交互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空间正经历着由线下到线下线上相融合的方向转换,其教育活动正日渐脱离人与物及教育过程所依存的特定物理空间场域,“互联互通、现实与虚拟深度融合的全新场域正在生成”[ 4]。学习方式上的脱域,使价值观教育活动脱离人与物及教育过程依存的特定物理空间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正是基于此,以教育的数字化、管理的數据化、情境的虚拟化为依托的赛博空间叙事方式。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的数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借助数字媒介开展数字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实现了教育产品的数字化,营造了数字空间的文化氛围。运用数字化资源有助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打破空间限制,使教育对象的异步学习、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重视发掘、利用与激活传统叙事资源,以数字化方式演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意能力,进而通过满足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精神需求来使其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旨在构建全平台价值观涵育空间,占领数字空间这一影响价值观生成的关键阵地,以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第二,价值观培育与治理的数据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的系统结构中,教育活动与治理活动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离开物质场域的价值观叙事需要借助数据来运行管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能够以时空不在场的方式全天候搜集价值观叙事行为、接受反应与教学评价等数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大数据检测分析,为进一步优化价值观叙事场景搭建、数字叙事表达布局与数字叙事场域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价值观培育情境的虚拟化。在数字化时代,要根据时代特点,善用数字技术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情境和体验模式。通过数字技术进行虚拟场景链接或重大历史事件虚拟仿真,能够使人们沉浸式地体验历史人物的品德风貌与精神气质,深刻体会场景或历史事件所蕴含的超越性价值追求。例如,在叙事中链接红色记忆场景,再现革命志士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能够有效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爱国主义精神。数字空间是创作叙事的场域与其存在的空间,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就需要与时俱进地推动数字空间设计与育人场景搭建,引导人们在沉浸式体验情境中、在空间与情境的互动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2 .时间管理:把握价值观培育的时度节奏

人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等会伴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必须要探究和自主运用客观世界的时间规律以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质”[ 5]。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就要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优化时序、超越时限、把握时机,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时间线索中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叙事节奏。

第一,优化价值观培育数字叙事的时序结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体的成长时间具有自身的演进规律,因而需要充分重视教育对象的不同认知方式、身心特点和精神需求。因此要依托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手段,抓取教育对象所处的生命历程的时间序列,以时间为自变量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时段的价值观培育、干预与塑造,在流淌的时间中关怀人生的种种际遇,彰显价值观叙事的道德关怀,依据人的生命尺度等自然时序,遵循人的生命历程的演进规律,科学谋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的时序结构。

第二,超越价值观叙事的时间限制。受文本与话语叙事的传统社价值观叙事只能在固定时间段内进行,以及学习时间与教学软硬件设施等因素的制约,个人自主学习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结合难以实现。网络时代的图像叙事丰富了价值观的叙事形式,但需要具有一定的视觉素养与信息辨识能力,才能充分理解图像的“可视化的意识形态传播”性质[ 6]。由图像化生存进入数字化生存的数字社会,需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叙事方式的建构升级。声音、影像、文本、互动多维一体的数字叙事,呈现与传递了蕴含于文本中的价值理念、道德准则与行为目标,超越了传统文本叙事的固定时间结构限制。数字叙事通过数字媒介“全天在线”“随时查看”“随时传播”的特质超越了时间限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获得更广泛的传播与认知,实现无时不有,更充分地发挥价值浸润的作用。

第三,运用好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时机节点。社会重要时间节点是价值观念养成与培育的有利时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需要运用好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教育引导与理论宣传,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叙事策略,构建常态化与长效化相结合的叙事机制。基于网络传播规律,运用好重大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要人物纪念活动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开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化实践活动。

3 .人机智联:推进价值观培育的人技协同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需要处理好人机、人技、人际关系,构建多方协同机制。

一是坚守“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依托数字技术完成价值观培育与传播的数字化升级,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化传播打破线性时间与块状空间限制的同时,带来学习时间的碎片化,进而可能使数字叙事陷入表达浮夸化、阐释浅表化以及学习者知识获取依赖性强、自主性退衰等叙事困境。为规避数字技术的不利影响,就需要“基于基本的价值原则创造友善、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7],解决“人的自我、人与人、人与教育、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失调和异化”[ 8]问题。

二是注重发挥教育主体作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正确把握践行理念、践行领域与践行过程的广泛性,将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力量激发起来[ 9]。一方面,需要发挥数字化教学空间的育人载体和督导作用,将现实物质生活空间中的课程学习、主题活动、文化熏陶、社会实践等常规宣传教育活动与数字叙事有机结合,在二者的契合互构中构建多方联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另一方面,激发人们作为“行动主体”的重要作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养成道德行为、促进知行转化,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的鲜明实践指向。因此需要从数字回到现实,将价值力量转变为物质力量,引导人们将内在的价值认同转化为外在的道德行动。

三是借助技术中介构建价值观培育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理论传播紧紧围绕各类群体,尤其是进入数字社会以来,需要借助经由互联网结成的道德上、情感上等多重意义上的各种“信缘群体”[ 1 0],充分挖掘其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首先,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原则,发挥各类群体的主体作用。例如,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议题设置,引导人们分享见解、交流意见、进行价值评判,进而达成价值共识。其次,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引导相统一的原則。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的实践主体,网络共同体将主流价值观念凝聚为集体行动的规则要求与逻辑体系,与教育学习层面的程序化、规范化、显性化环节互为补充,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显隐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依托网络共同体的力量,激发各类群体的情感联结,促成价值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价值观培育共同体。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的情感嵌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需要从“知”的维度深化理论学习,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地位、功能等的认知理解,还需要从“情”的角度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特别是利用数字媒介整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叙事资源、挖掘故事情节与游戏互动的叙事策略,塑造点状触发与常态培育的数字叙事模式,厚植情感认同,促进知行转化,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吸引力与感召力。

1 .整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叙事资源,激发情感共鸣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1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其数字叙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聚焦身边榜样模范的引领力量,激发情感共鸣。

一是立足马克思主义“魂脉”,夯实数字叙事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1 2]社会主义价值观数字叙事,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待世界,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结合,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引领力。

二是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夯实数字叙事的思想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资源丰富,“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1 3],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素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标识、是哺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永恒活力”[ 1 4]。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建构,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激发情感共鸣的历史文化根系与民族品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诗词、人物等资源为叙事蓝本,撰写与创作数字故事,在增强文化自信中激发跨时空的情感共鸣,引导人们在历史学习中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从而“自觉承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并使之成为塑造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活的灵魂”[ 1 5]。

三是发挥身边榜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夯实数字叙事的情感认同。“建立榜样示范机制遵循舆论宣传、示范引领、反馈优化规律”,是唤起人们内心价值共鸣的重要方式。[ 1 6]身边榜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激发情感共鸣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的重要资源。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案例、事件、人物等为基础,创作叙事脚本,广泛开展先进典型宣传、志愿服务展演等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的教育活动,将抽象的价值理念与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可见可学的叙事形式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挖掘故事情节与游戏互动的叙事策略,唤起情感体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是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注重挖掘图片、影像、文本等调动情感体验的新叙事模式,注重挖掘沉浸式互动游戏的情感激发作用,注重方法创新与话语革新,通过丰富多样的传播方式、最新的技术手段和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呈现形式。“数字叙事只能在计算机环境下存在和体验”,主要表现为虚拟现实叙事及具有叙事性的电子游戏。[ 1 7]做好数字化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善于创新叙事理念、整合立体化叙事载体、挖掘故事情节与互动游戏资源,增强价值观传播的时代感和说服力。其中,严肃游戏以其内生“客体主体性”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内生源动力[ 1 8],以提供道德知识、行为训练和模拟实践为主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教育与娱乐之间的距离,唤起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连续性情感体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的有效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可以以严肃游戏中的情感交流互动为叙事途径,开发关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故事类、情节类主题游戏,以接地气的叙事策略,引导人们在微观情境中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体验。基于故事情节与游戏互动的多模态叙事,具有隐蔽性、渗透性的特点,能够通过使用体验与意义体验的融合来充分发挥情感体验的嵌入功效。同时,还需要高度警惕数字游戏的娱乐性对价值观培育的消极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的互动游戏设计,必须旗帜鲜明地以社会主义核心值观培育为导向,规避泛娱乐化的消极影响,避免叙事成为游戏的附庸,设计问答或追踪环节,引导游戏玩家从虚拟世界回归现实社会,自觉将游戏中的正向情感体验与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统一,发挥线上与线下、现实与虚拟、认同与实践相结合的数字叙事优势。此外,还需要正本清源,重点加强网络伦理与网络文明建设,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 1 9]。

3 .构建点状触发与常态培育的叙事模式,增进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基础,数字叙事重视点状的情感触发与生成过程、营造常态化培育环境、挖掘正反叙事的激励作用,最大化地发挥空间育人、以情感人的培育效果,营造广泛传播、广泛认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数字空间氛围。

一是加强情境传播设计,触发情感体验。从情节类型、文本架构和互动模式三方面,着手探究情境化情感触发的叙事设计,引导受教育者在对某一事实的理性认识基础上形成对主导价值的认同。数字叙事的情境传播,要求针对特定的文化时刻进行情节设计与仪式互动,在群体情感氛围的营造中激发情感体验,使受教育者在瞬时而强烈的情绪波动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强大的引领力量。例如,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以爱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将战争场面进行场景化、数字化、可视化处理,引导受教育者在沉浸式情境体验中领会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增强对祖国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二是营造常态化情感认同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离不开因群体集聚与互动所产生的情感氛围,因此激发受教育者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应结合数字技术的泛在化特点,不断拓宽叙事范围、内容和功能,构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常态化空间场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日常化、具体化、具象化、生活化。在叙事范围上,积极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化传播方案,以主导价值观牢固占领网络阵地;在叙事内容上,广泛吸取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叙事资源,挖掘数字技术的赋能场域;在叙事功能上,基于学习资源建设与共享、学习过程中的支持与互助、学习感悟上的体会与理解,进一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彰显情感特征,营造常态化的培育氛围。

三是发挥正反叙事的情感激励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若一味地进行单向度的正向叙事、宏大叙事,容易造成受教育者对主导价值观的视听疲劳与叛逆排斥。尤其是在圈层化愈加明显的网络社会,信息茧房与群体极化使人们对主导价值观持一种非理性怀疑与惯性排斥的态度,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威性与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要坚持运用辩证思维,既顺势而为,利用、善用正反叙事资源呈现真实、全面的信息,面对违背主导价值观的观点,敢于辩论批驳,立场鲜明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与教育工作;又融入对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者要积极进行数字表达,搭建富有针对性与亲和力的叙事场景,以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价值观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将抽象价值理念下沉至现实世界与数字空间的感性生活实践,充分挖掘正反两个方面叙事资源的深层价值意涵,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精准滴灌。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的实践优化

基于数字技术的互动、共享、精准与功能敘事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丰富创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叙事样态,在人民至上的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要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系统,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更好发挥其价值整合、凝聚力量的功能。

1 .基于数字集成技术平台的互动叙事

数字叙事与经典叙事的最大不同在于其鲜明的互动性特征。从技术基础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叙事离不开数字技术建构的交互活动场景。作为“超文本叙事”的互动叙事,是数字叙事的重要特征和关键环节,为受教育者走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意义世界,创造出沉浸式体验的时空情境,引导受教育者在参与互动中形成价值共识。文本叙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限制在文字撰写、传播、交流的叙事过程,因内容表现力与意义说服力局限所造成的传播困境,制约着图像、影视、游戏等交互活动的创新实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形成实践强化机制,使价值观转化为价值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达到认知与践行的合一。互动叙事使教育对象成为叙事符号的生产者、叙事表达的参与者、叙事的建构者,不仅能够改革传统被动接受式的单向度的理论灌输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对象的学习主动性与能动性,丰富与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教育对象的意义域,还能够作为互动实践强化机制引导教育对象在活动互动中深化情感体验,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连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认同与行为转化的关键环节,在互动体验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情感,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与价值性。

2.基于大数据类分析技术的精准叙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范畴各层次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念紧相关联,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美好夙愿的集中反映,完全符合宏大叙事的表征功能和审美内涵”[ 2 0],但也因其宏大叙事而在传播效果上收效甚微。尤其是伴随现代社会分化而形成的价值“领域分化”,交织着把理智的普遍性诉求与“压制”简单地等同起来的新的“偏见”[ 2 1]。价值统摄与分化之间的矛盾张力,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过程中宏大叙事与单一文本叙事间难以填补的裂隙。拆解思想与预测行为的大数据等类分析技术,通过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来吸引用户注意力,能够精准传达价值观体系中每一层面的特定价值诉求、现实指向与实践要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创造了崭新的精准叙事、日常敘事与生活叙事实践。在理念模型上,大数据技术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精准叙事,通过收集数字痕迹、勾画数字画像,并通过智能算法筛选推荐适宜教育对象生理与心理发展阶段的价值观培育内容,及时解答教育对象在成长中遇到的思想困惑与道德难题,在“疏”与“堵”结合中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数字叙事,促成受教育者对主导价值观的认同。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大数据技术根据需要人为地设定分类模型,根据人的自然与社会特征划分出不同群体,根据大中小幼不同学段或社会各类群体、组织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与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众”教育。

3.基于元宇宙式开源架构的共享叙事

人民群众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数字叙事,需要紧密依托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与传播力量,借助元宇宙类颠覆性数字技术搭建共创、共治、共享的叙事平台,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共享叙事。元宇宙类开源数字技术,旨在探寻一种“现阶段尚未存在于现实宇宙,但在未来某一阶段有概率存在于现实宇宙中的场景”[ 2 2]。由专业生产内容的P G C模式走向用户生产内容的UG C开源模式,允许普通民众进入代码书写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阐释权、行动示范权、感悟表达权向广大社会成员敞开。原本作为教育对象的群众,联合应用软硬件技术“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结合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鲜活的生命力与多样叙事形态,提供更加大量、丰富与优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化产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共享叙事,使育人主体由个体转变为共同体,以全方位、全过程、各阶段的长链条叙事促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叙事资源、价值内容、行为要求与传播渠道的数字共享。但是,元宇宙在基于开放架构与共享理念下形成的叙事空间,也牵引出对数字主义宰制下人的解放的叙事症候的反思,带来资本主义价值渗透的不利影响。为引导数字技术“坚持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 2 3],必须始终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社会形态为逻辑起点,坚持党的领导、公开透明、聚同化异、人民至上的建构原则”[ 2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包含丰富内容的多层次有机整体,“既有其核心价值,又有其基本价值、具体价值”[ 2 5]。其中,核心价值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依赖文本叙事的严肃性、确定性以及其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为民众的叙事书写构建了底层逻辑。基本价值是对于核心价值诉求的下沉解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演绎,为开放式共享叙事架构提供了文本蓝图与理论资源。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享叙事聚焦于具体行为层面的全民书写与数字表达,依托生活中现实的具体的伦理道德行为,体现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行动叙事,能够激发民众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民叙事、全民共享、全民培育。

4.基于虚拟现实沉浸体验的功能叙事

由“现实可通达世界”向“内在体验的故事世界”的数字叙事转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不仅关注个人具体的道德行为,还关注连续行为所反映的价值意义与道德功能,借助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功能叙事。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上,数字叙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复原与重现历史,厚植家国情怀,数字化阐释与传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意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蕴含的人类文明意义,在充分达成对爱国等价值理念的意义认同中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凝心聚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上,数字叙事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创造模拟城市,在个人与共同体的数字镜像中开展社会实验,模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个人行为并使其行为后果可视化,展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此外,数字叙事通过将现实社会生活与“平行城市”的对照组进行比较,量化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价值要求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维持社会生活秩序、保护个人权益等方面的意义,使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说服力。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上,数字叙事打造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虚拟现实交互,创生教育对象在数字技术中的沉浸式体验,培育教育对象在数字生活交互中的情感体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中华民族、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个人生活、共同体存续等多重功能叙事体系中得到全面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实现了功能叙事与经典叙事的互为补充,有助于在新发展阶段更好地阐释价值理念的意义内涵与功能作用,在现实与虚拟空间的一体互构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

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叙事有利于打破文本叙事时空性与单向度的局限,建构以教育对象为中心的场景叙事方式与弥散化的叙事结构,能够有效缓解教育对象对主导价值观的视听疲劳与习惯性叛逆排斥。但也不能过度夸大数字技术的作用而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内核,应坚持“以内容为王”的价值规范和本质要求。在思考智能社会数字技术发展与应用带来的双重后果的基础上,冷静地、理性地、实事求是地辩证运用数字技术,从而在新时代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丰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元互动模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 2 0 1 4 - 0 5 - 0 5( 2).

[ 2] 李兵,朱敏.“叙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 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 0 1 8( 1) : 6 2 - 6 7.

[ 3] 温小平.图像叙事与叙事图像:思想政治教育图像的历史与未来[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 0 1 8( 5) : 1 0 6 - 1 1 1.

[ 4] 高盛楠,吴满意.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性场景:基本内涵、主要问题与实践指向[ J].思想教育研究, 2 0 2 3( 4) : 3 1 - 3 6.

[ 5] 项久雨,龚安静.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结构呈现与实践价值[ J].探索, 2 0 2 3( 3) : 1 4 9 - 1 6 1, 2 .

[ 6] 苏海生,孙秀民.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叙事研究[ J].江汉学术, 2 0 1 9( 1) : 1 1 8 - 1 2 3.

[ 7] 孙伟平.关于人工智能的价值反思[ J].哲学研究, 2 0 1 7( 1 0) : 1 2 0 - 1 2 6.

[ 8] 王学俭,冯瑞芝.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逻辑及风险防范[ 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 0 2 3( 3) : 3 7 - 4 5.

[ 9] 吴潜涛,潘一坡.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成就、经验与展望[ 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 0 2 3( 2) : 5 - 1 7.

[ 1 0] 郭星华,朱涛.信缘:数字时代的新型社会关系[ J].探索与争鸣, 2 0 2 2( 6) : 3 0 - 3 9, 1 7 7.

[ 1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 N].人民日报, 2 0 2 3 - 0 7 - 0 2( 1).

[ 1 2]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 0 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1 8: 7 - 9.

[ 1 3]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2 0: 5 5.

[ 1 4] 韩美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与融通[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 0 1 9( 5) : 8 5 - 8 9.

[ 1 5] 孙正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 J].中国社会科学, 2 0 2 3( 8) : 2 2 -2 7, 2 0 4 - 2 0 5.

[ 1 6] 严华勇,吴新颖.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行为引导机制[ 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 0 2 1( 6) : 9 - 1 6.

[ 1 7] 张新军.故事与游戏:走向数字叙事学[ 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 0 1 0( 2) : 2 4 8 - 2 5 2.

[ 1 8] 陈科,张林.客体主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基于对网络游戏玩家“反客为主”意识的剖析[ J].思想教育研究, 2 0 1 8( 2) : 1 3 0 - 1 3 4 .

[ 1 9]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1 8: 1 7 1.

[ 2 0] 张明海,周宏军,张友奇.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创新研究[ J].伦理学研究, 2 0 1 6( 6) : 6 - 1 0.

[ 2 1] 王葎,梁玲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机制与实践逻辑[ 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 0 2 0( 3) : 5 7 - 6 2.

[ 2 2] 刘振宇.元宇宙秩序的自然法基础[ J].自然辩证法研究, 2 0 2 3( 7) : 8 3 - 8 8.

[ 2 3] 骆郁廷,付玉璋.人民至上与资本至上———中西核心价值的本质对立及其经济根源[ 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 0 2 3( 1) : 6 2 - 7 1, 1 5 8 - 1 5 9.

[ 2 4] 陈界亭.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机制的建构逻辑[ 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 0 2 2( 6) : 1 2 - 1 9.

[ 2 5] 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 0 0 7( 2) : 3 6 - 3 9.

(编辑:杨增岽)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供电企业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