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历史演进、时代意蕴与弘扬路径

2023-03-19 03:04李群群段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斗争精神历史演进

李群群 段妍

[內容提要] 伟大事业催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点的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强化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支撑,凝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生力量,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髓特质。新时代弘扬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必须在学懂弄通、培根铸魂、真用笃行上下功夫。

[关键词] 斗争精神;历史演进;时代意蕴

[作者简介] 李群群,法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段妍,法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 1] 1 2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不断铸就崇高斗争精神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培育与铸就的斗争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精神样态。不同历史时期的斗争精神,一方面展示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又相互关联,一脉相承,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与重要贡献。历史充分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密码,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的更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一、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历史演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清晰地呈现了党形成、发展、发扬斗争精神的历史脉络,对于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历史演进的梳理,是我们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精髓要义、总结中国共产党斗争经验的前提。从历史发展阶段与实践主题来看,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呈现出不同的精髓要义。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不屈不挠、舍生忘死”为精髓要义的斗争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以挽救国家危亡、争取民主独立为己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涌现出无数英雄榜样,铸就了这一时期以“不屈不挠、舍生忘死”为精髓要义的斗争精神。

首先,“不屈不挠、舍生忘死”体现为中国人民敢于与一切困难作斗争而不被任何困难压倒的顽强意志。长征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历程中最为艰难的历史时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求生存、谋解放的斗争,“不屈不挠、舍生忘死”的精神是长征赢得胜利的法宝。在甘溪之战中,在没有根据地人力、物力的支持时,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四面重围的情况下,红军不仅要克服激流天险,还要忍着饥饿与病痛,顽强地同数倍于我们的敌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与危险的处境中,红军凭借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不被任何困难压倒的顽强意志,凝聚了克敌制胜的坚强伟力,最终突破了重重包围,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期,担负起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任务,为中国革命保留了一支战斗力量。

其次,“不屈不挠、舍生忘死”体现为中国人民团结对外、视死如归地与外辱作斗争的爱国情怀。“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2],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美德,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书生顿首高声唤,此是中华大国魂”[ 3],在战时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师生们冒着战火坚持教学, 8 0 0 0多名学子中超千人投笔从戎;南侨机工中4 0 0 0余位华侨青年回国担任战争物资的运输员,展示了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共赴国难的赤子情怀;“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4],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唤起了中国人民空前的爱国热情。

最后,“不屈不挠、舍生忘死”体现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斗争的坚定而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内核,是崇高的价值追求。在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怀着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仍然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炽热的革命激情以及对革命光明前景的信心。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5]这种对共产主义的执着与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6]。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破釜沉舟、艰苦创业”为精髓要义的斗争精神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权,摆脱一穷二白的社会现状成为当时的奋斗目标。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完成三大改造任务、实现各项民主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无数中华儿女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锻造了以“破釜沉舟、艰苦创业”为精髓要义的斗争精神。

首先,“破釜沉舟、艰苦创业”体现为科学家锲而不舍、呕心沥血地与落后的科学技术作斗争的献身精神。1 9 5 9年,苏联政府中止了援建中国的协议,中共中央决定自主生产原子弹、氢弹以及人造卫星,邓稼先临危受命,不仅在秘密科研院夜以继日地筹划计算,还经常到戈壁试验场,在与世隔绝、荒无人烟的罗布泊日夜奋战,艰难玉成。六年内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原子弹爆炸成功,“霞光喷射云空,腾起万丈长龙,春雷震惊寰宇,人间天上欢隆”[ 7]。正如杨振宁评价:“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8]

其次,“破釜沉舟、艰苦创业”体现为林州儿女勇挑重担、自力更生地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作斗争的坚韧勇气。红旗渠开工建设时是我国经济建设十分困难的时期,粮食、资金、设备等供不应求,除了勤俭节约、物尽其用外,施工团队还想出许多自力更生的办法以解决民工用粮问题,在近十年的修渠过程中,工人们自制衣物与劳动工具,就地取材,凝聚起了改造山河的磅礴伟力,创造了水利史上的人间奇迹。

最后,“破釜沉舟、艱苦创业”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员崇尚节约、克勤克俭地与不良生活作风作斗争的节俭本色。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百废待兴的中国,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便是如何快速恢复国民经济,党中央破釜沉舟,打开“三反”斗争局面,“普遍地树立了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爱护公共财物的新风气……在思想上、道德上形成一种坚固的力量,有力地抵抗着一切贪污、浪费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到处创造着节约办法及节约的新纪录”[ 9],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国家的财政收支达到基本平衡,三年左右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为精髓要义的斗争精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让人民富起来为主要任务,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是对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实践品格最生动的概括。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党的百年征程充分证明,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应当也必须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备的政治品格。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求真务实精神抓落实,同时在抓落实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坚持求真务实的坚定性与自觉性,以实干精神不断改革创新,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一方面,“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体现为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作斗争。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是最早、最自觉强调实事求是的典范。邓小平对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坚信不移的,他指出:“毛泽东同志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我们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提倡和实行对于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就一直同理论脱离实际、一切只从主观愿望出发、一切只从本本和上级指示出发而不联系具体实际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 1 0]邓小平宣称“我是实事求是派”[ 1 1] 2 0 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对我国基本国情有了准确判别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南方谈话时,他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深刻揭示,在谈到“一国两制”构想时,邓小平指出:“如果‘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 1 1] 1 0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另一方面,“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体现在党以创新为魂,与传统的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制度作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1 2]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灵魂,也是改革开放的一条主线,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创新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答时代课题,根据时代的变化,突破旧的理论学说,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等,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改革开放就是一个不断突破创新的过程。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人民至上、包容共存”为精髓要义的斗争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以“战略全局和百年变局叠加激荡”为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时代。在清醒认识伟大斗争历史特点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伟大斗争方向的立场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以“人民至上、包容共存”为精髓要义的斗争精神。

一方面,在对内事务上,“人民至上、包容共存”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推进伟大斗争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六个必须坚持”,其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1 3] 1 9位列第一。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源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使命担当的深刻把握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对伟大的历史使命有着清晰的认知与自觉的担当,对人民有着深沉的价值承诺。2 0 2 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秉持生命至上的至高原则,以生命赴使命,以顽强不屈的斗争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决打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新的精神丰碑。

另一方面,在对外事务上,“人民至上、包容共存”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世界上的霸权主义、反和平行为作斗争。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经济上,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卡脖子”问题来势汹汹,国际金融危机在后疫情时代的深层次影响逐步显现,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政治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甚嚣尘上,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从未消失,非传统安全挑战不断增多;在文化上,文明冲突、“和平演变”从未断绝;在生态上,生物恐怖威胁、能源枯竭威胁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当今社会亟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面对一系列全球性威胁与挑战,中国着眼于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开放包容精神,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和平的方式处理分歧和争端,促进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政治上的平等尊重、文化上的兼收并蓄以及生态上的和谐共生,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使每一个置身其中的国家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时代意蕴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们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精神法宝。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以及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 .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强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1 4] 1 6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1 3] 2 3 - 2 4新时代以来,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总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在物质生活“量”的层面已经逐步得以实现,但是在精神生活层面,无论是“量”还是“质”都尚未充分实现。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丰富内涵,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文化环境,促使人们在精神层面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认识,激发人们在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丰富内涵中获得精神力量,在满足精神需求以及自我价值实现中建构自身充盈的精神世界。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底气,强化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撑。“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1 4] 1 6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使命艰巨、任重道远,既需要积累最基本的物质力量,也需要顶天立地的精神力量。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不是生硬的教条或者空洞的口号,蕴含丰富的精神价值,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都具有特殊的激励作用,能够提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为树立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的政党形象提供精神支撑。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任何时刻,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都鼓舞着广大共产党员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与精神风骨,赓续与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与优良传统。

2 .丰富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宝库,凝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生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1 5]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整体生存方式,包括物质、政治、精神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文明底蕴,与中华文明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对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深入挖掘,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之义。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宝库。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作为精神文明的时代呈现,是中华文明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精神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独特的具体样态,它以与时俱进的姿态,汇集而成斗争精神长河,最终流入中华文明精神宝库,不断充实与丰富中华文明精神宝库。中华文明强调以民为本,这是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人民至上”精神底色的文明基础,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将以民为本的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新思想,是对中华文明以民为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了内生力量。一部中华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斗争史。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与丰富着中华文明精神宝库。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勇于承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肩负的使命任务的艰巨性、面对的风险挑战的复杂性与严峻性,弘扬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征程上做到真担当、真斗争,汇聚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伟力。

3 .贯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始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精髓特质

百年风雨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培育形成了不同的精神坐标,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犹如历史链条,将这些精神丰碑串联起来,构筑了绵延不绝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循序展开的伟大斗争为实践基础,因此,鲜明的斗争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精髓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 1 6]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史,就是一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史。

在西柏坡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2 0余年武装斗争积累的丰富斗争经验,形成了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依靠群众、团结统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为核心要义的西柏坡精神,在革命战争与艰苦建设年代,吕梁地区无數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奋勇杀敌,与空前的自然灾害作斗争,与装备精良的日寇伪军作斗争,与太行山的深邃峡谷、壁立千仞作斗争,谱写了不朽的《在太行山上》和《吕梁英雄传》,形成了“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吕梁精神。在八年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从戈壁荒滩到革命老区,从民族地区到高山牧区,虽没有枪林弹雨,但仍需要冲锋陷阵;虽没有惊涛骇浪,但仍需要披荆斩棘,各级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干部不畏艰难,敢于与贫中之贫作斗争、善于与困中之困作斗争,以攻城拔寨的革命斗志,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一百多年来,在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断升华,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始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与精神境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髓特质。

三、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弘扬路径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 1] 1 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弘扬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必须在学懂弄通、培根铸魂、真用笃行上下功夫。

1 .学懂弄通:着力推动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融入“四史”教育

学懂弄通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是我们弘扬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首要环节。以史为鉴才能开创未来,推动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与“四史”学习有机融合、统筹衔接,是确保我们学懂弄通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重要举措。“四史”教育是正确把握历史事件、认清历史人物、梳理历史脉络、掌握历史规律、培育历史思维的过程,也是感悟与汲取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能量的过程。

首先,在“四史”教育中见证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艰难诞生。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困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回顾中国共产党一路披荆斩棘的艰难历史,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与汲取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制胜密码———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力量。其次,在“四史”教育中見证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守正体现在对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持以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守,创新则体现在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实现了对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踵事增华。最后,在“四史”教育中融入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独特优势。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顽强打开事业新天地的重要法宝。当前,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弘扬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能够为世界各国携手开创美好世界提供新思路。

2 .培根铸魂:着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实现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入脑入心,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1 3] 4 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过程中涵育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入脑入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它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它所昭示的前进方向契合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景。”[ 1 7]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都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产物,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体现。

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从中汲取文化智慧与思想精华,在弘扬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时守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将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实践,弘扬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其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价值选择。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从历史纵深中走来,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推进中的特殊呈现形式。将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寓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实践,意味着把弘扬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实践相结合,共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让弘扬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进行伟大斗争的自觉行动。

3 .真用笃行:着力运用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相统一的斗争艺术

将强大的精神力量变成现实的物质力量,是弘扬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价值旨归。而如何实现这一价值目标,则必须着力运用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相统一的斗争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嘱咐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1 3] 1。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相统一,体现的是战略上藐视敌人的战略构思与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战术应用的统一,也是将革命气概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典范。

一方面,战略上藐视敌人是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前提。“敢”字当头,意味着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涌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有敢闯、敢拼的大无畏精神,只有消除对敌人的畏惧心理,才能在具体战术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战术上重视敌人是战略上藐视敌人的延伸与补充。“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1 8]善于斗争,就需要研究确立一系列的政策、策略与方法,运用斗争的艺术,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克敌制胜的现实。坚持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相统一,前提是我们要意识到斗争的目的。我们所进行的斗争,最终目的是谋求共生。从存在论的角度来看,共生表达的是事物之间或者单元之间形成的一种和谐统一、多元并存、异类同生、共生共荣的命运关系。坚持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相统一,最重要的是确立斗争的对象。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只有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破解世界发展难题,找到当前矛盾的症结所在,确立好斗争的对象,才能确保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 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0.

[ 2] 罗安宪.汉代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1 7: 3 5 - 3 6.

[ 3] 张晓水,张二水,张伍.回忆父亲张恨水先生[ J].新文学史料, 1 9 8 2( 1) : 8 8 - 9 9, 7 3.

[ 4]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卷) [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 9 9 1: 1 6 5.

[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8 6: 6 5 8.

[ 6] 張照明,顾春忠.党性教育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3: 4 4.

[ 7] 张爱萍.神剑之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 9 9 1: 1 2 2.

[ 8] 本书编写组.光辉的学习榜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2: 1 1 0.

[ 9]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 9 4 9年1 0月—1 9 6 6年5月) (第9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1 3: 4 2.

[ 1 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 周恩来 刘少奇朱德邓小平

陈云

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 9 9 0: 4 5 9.

[ 1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3.

[ 1 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1 9: 7 3 1.

[ 1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2.

[ 1 4]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0.

[ 1 5]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N].人民日报, 2 0 2 3 - 0 6 - 0 3( 1).

[ 1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 0 2 0: 2 2 5.

[ 1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1 7: 1 3 2.

[ 1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0 9: 1 1.

(编辑:邓喆)

猜你喜欢
斗争精神历史演进
富含“斗争精神”的创新中国正在拥抱世界
在反“台独”斗争中掌握国家统一主导权
领导干部如何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红色文化培育民办高校党员斗争精神作用探析
从马克思的“三大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论断
欧美国家媒体自律制度的发展和革新
论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的历史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演进
金融资产会计准则的历史演进与最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