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

2023-03-15 03:43孙玥龙锡恩徐洁王婧颖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1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大概念高中地理

孙玥 龙锡恩 徐洁 王婧颖

【摘 要】UbD模式是以大概念为核心的单元教学设计的一个典型设计思路,为教学设计者提供了一个设计框架、方法,包括目标、评价和设计三个阶段。文章以长江为主线,在学生已有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长江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单元主题,基于UbD模式设计了两个表现性任务、四个课时主题,以及相应的教学计划,以期更好地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UbD模式 大概念 高中地理 单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1-67-04

大概念超越了学科基本事实、知识和技能,是抽象概括层面、能揭示学科核心、促进学生持久理解的内容。[1]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知识以指数级数量增长,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以大概念为本,促进学生形成可迁移的理解。[2]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即学科的大概念。[3]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nderstanding by Design,简称UbD),是以大概念为核心的单元教学设计的一个典型设计思路。

一、UbD模式

UbD模式以大概念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形成持久性、可迁移的理解为目的,提供一个概念性的框架、一个设计方法,教学设计者无需按部就班地套用公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具体内容。[4]单课教学时间较短、内容相对简单,无法深入发展大概念,但是当一堂课被纳入单元设计中,便能增强其目的性和连贯性,进而更好地体现大概念,因此UbD模式往往应用于单元设计中。[5]UbD模式包括三个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这种从预期结果入手,将评价置于具体教学活动之前的方法被称为逆向设计。逆向设计是将学习结果作为导向,明确目标和表现证据,能更好地帮助教师专注于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活动。[6]

二、基于UbD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本文打破传统章节安排,从水循环、陆地水的相互关系,以及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等内容入手,以长江为主线,探究“长江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单元主题,详细的单元框架如图1所示。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了解了长江流域的概况、水能和水运的开发情况等內容,本单元的学习是对上述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深入,连接已知与未知,以期促进学生的迁移理解,进而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确定预期结果

阶段1需要确定目标、基本问题和预期理解、重要的知识技能。可以基于课程标准确定目标;基本问题是用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引发学生迁移和理解的问题,预期理解则是基于大概念来确定持久性的理解;重要的知识技能既需要明确目标中包含的内容,又需要联系阶段2中评估任务所需的内容。

本单元根据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目标包括: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需要学生思考的基本问题有:①长江水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②为什么长江流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有哪些措施可以防灾减灾?③水资源和水有什么区别?④可以怎样利用长江流域的水资源?⑤大家都想要开发利用水资源,会出现哪些情况?⑥怎样减小水资源利用中的利益冲突?⑦在开发长江流域水资源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⑧如何才能可持续开发利用长江水资源?

相应的预期理解包括:①地球上的水时刻进行着循环运动;②水体之间能相互转化;③水循环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④长江流域具有整体性强、关联性高的特点,其开发和保护需要统筹协调;⑤人们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时候需要遵循人地协调观念,需要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⑥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作为单元学习的结果,学生需要知道这些重要知识:一些基本概念(流域、水循环、河流补给、水资源、环境问题等)、地球上水体的分类、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灾减灾的措施、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因和措施、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学生需要获得这些技能:阅读相关示意图并对图像信息进行识别、提取、加工、分析,以及利用所学知识绘制相关示意图并用语言解释说明。

(二)确定合适的证据

该阶段是思考达成阶段1的证据,往往需要表现性任务和其他评价证据来确定学生的理解程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表现性评价任务、其他证据、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反馈。

UbD模式为表现性任务提供了6个可供参考的任务元素:目标、角色、对象、情境、表现或产品、标准。本单元设置了两个表现性任务,包括任务1“制作洪涝灾害救援的教育宣传手册”和任务2“完成长江流域内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研究报告及建议”。

任务1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水循环入手,探究长江流域内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是对前期水循环相关基本知识的综合考查。具体的任务表述为:“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因此学校希望向全体师生宣传并普及洪涝灾害相关知识,你作为学生会宣传部的成员,需要设计一份宣传手册。手册内容包括长江流域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成因、危害;政府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个人的自救措施,以及可以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和资源等。手册要图文并茂,不限页数和字数。”

任务2是最终的表现性任务,要求学生结合长江流域的基本概况,探究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其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自然整体性等大概念,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任务表述为:“你需要为长江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并出具一份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需要包括:对长江流域的基本概况进行介绍,如何统筹不同河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如今流域内主要面临哪些环境问题,如何保护流域内的水资源。请依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提出开发利用的建议,并写出你践行该原则的理由和每条建议的依据。”

教师需要提前告知学生表现性任务的评估指标和表现标准,除了在任务表述中明确表现标准,可以另外制订评价表(见表1),以评估学生的表现。另外,还可以结合课堂观察和对话、单元测试、学生自评等制订学习评价表(见表2),评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

本单元设置的其他证据包括:课堂提问和平时作业,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并能用语言表述其过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绘制长江流域内河流补给示意图并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反馈载体包括学习评价表、教育宣传册、研究报告。

(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虽然单元教学设计的细节程度低于单课教案,但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也不应拘泥于固定的形式,不过UbD模式还是提供了教学计划的WHERETO要素供教师参考,包括单元目標和原因(W)、吸引学生注意并保持(H)、提供知识和技能的体验和探究(E)、学生的反思和修改(R)、学生评估和自我评估(E)、体现学生个性(T)、合理组织教学计划(O),并且强调需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顺序、资源材料的选择。

本单元设计了四个课时主题,包括“长江之水从何而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长江之水有何用处”“长江之美如何保护”。从长江流域的基本自然特征概括,到长江流域的自然灾害,再到长江流域内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预计至少需要五个课时完成该单元的学习。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选择相关新闻、水系水文图、地形图等资料供学生参考。具体教学顺序如下:

【课时1:“长江之水从何而来”】

第一,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常用水从何而来?长江水从哪里来?长江之水有哪些用处?从而引出本单元的主题——长江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问题导入教学内容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第二,教师介绍基本问题,讨论本单元的表现性任务及任务要求。第三,教师展示水循环的过程相关视频,从全球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长江水的来源,让学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说明其过程。第四,缩小区域范围,引导学生从局地视角思考,介绍不同水体之间存在的联系。第五,教师呈现长江流域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不同类型的陆地水体。第六,教师结合不同河流的流量变化图等资料,介绍河流的多种补给方式,让学生分析长江流域的不同补给方式。

【课时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一,教师介绍长江流域遭遇洪涝灾害的新闻,并提供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料,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第二,介绍防灾减灾的基本措施以及遭遇灾害时的自救措施和原则,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小组完成表现性任务1(洪涝灾害救援的教育宣传手册)。第三,学生交流展示各自设计的宣传手册,讨论如何完善手册。

【课时3:“长江之水有何用处”】

第一,教师以问题导入“长江之水有何用处?我们可以如何利用?”第二,教师呈现长江流域的水文水系图和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和水文水系图分析长江流域的水文水系特征。第三,学生结合不同河段的特征,分析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第四,教师提出问题:大家都想要开发利用水资源,会发生哪些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河段的用水利益冲突,并提出解决措施,理解流域内协作开发的意义。

【课时4:“长江之美如何保护”】

第一,教师出示近年来长江流域出现环境问题的新闻、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长江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延伸世界范围内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教师出示长江流域资源开发的政策性文件,总结长江流域开发利用的原则,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学生分析提出该原则的原因和意义。第三,学生分小组完成表现性任务2(长江流域内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研究报告及建议)。

【课时5:展示总结】

以报告研讨会的形式展示任务2的最终成果,师生之间交流讨论并总结本单元的内容。

综上所述,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预期结果为导向,以基本问题指导学生思考,通过表现性任务评估学生的理解,最后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为教师提供教学设计框架,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雪忠.大概念指引下的地理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21(18):17-21.

[2]林恩·埃里克森,洛伊斯·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M].鲁效孔,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5.

[3]段玉山,姚泽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性质[J].地理教育,2017(2):4-5.

[4]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2版.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8.

[5]同[4]9.

[6]同[4]15.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设计大概念高中地理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之我见
探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立体化”的开放式课堂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单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