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哒”广泛应用于大众的日常交际中,本文结合前人研究,考察日常交际用语中“哒”的用法,对“哒”泛化的原因进行解释,指明“哒”具有显著的互动性特征,满足互动需求是“哒”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哒”;語气词;互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211—03
引言
本文结合BBC语料库,考察日常交际用语中的“哒”的用法,发现有大量“哒”的用例无法按先前学者所提出的理论进行解释。基于对“哒”的综合考察与分析,本文对“哒”广泛使用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哒”具有显著的互动性特征。
一、合音说及其局限性
合音说认为“哒”是由“的啊”合音而来。丁恒顺(1984)将语气词分为四组,认为“的啊”属于语气词连用的一种情况,此外,还有多种语气词连用情况,如:“的了”“了的”“的么”“的吧”“的呢”“了么”“了呢”“了吧”等。王钰(2012)划分出现代汉语中48个语气词,指出“啊”“的”“嗒”均为语气词,且“嗒”是“的啊”合音而成的合音语气词。张肖艺(2015)指出“么么哒”等结构中的语气词“哒”是“的”与“啊”合音而成。
本文认为,“合音说”有其合理性,但无法解释部分语言现象,若“合音说”成立,那么在许多句子中,“的啊”与“哒”可以互换,而语句所表达意义不会发生变化。然而,经验证发现,部分句子中的“的啊”与“哒”互换后,所表达的意义会发生很大变化,不符合句子原本的语境。例如:
(1)要是换了别人,他会用很厉害的话对付过去的,然而,现在是刚刚回家的嘉平啊。他只好淡淡地说:“走吧,她也不是非要在今天夜里见你的啊……”(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2)“做什么?你们要做什么?昏了头啦!做出这种缺德的事,你们这些天杀的啊……”(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3)一直到他把十个手指都那么细细地擦完了,他才说:“觉农先生到底是真正懂茶叶的啊。”(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以上三个例子中,若将例(1)中的“的啊”换为“哒”,则失去了语气上的无可奈何之义,若例(2)中的“的啊”换为“哒”,则无法表达出愤恨痛苦与批判的情感,若例(3)中的“的啊”换为“哒”,则不能体现出说话人发自内心的真诚夸赞。
这些例句表明“合音说”只涉及了单纯的语音现象,未涉及使用“哒”的功能与意义。“合音说”无法解释“的啊”合用为“哒”后说话人语气与情感的变化,可见,“合音说”虽有较强解释力,但也存在局限性,对一些语言现象无法解释。因此,我们考虑从“哒”的互动功能对“哒”广泛使用的现象进行解释。
二、“哒”的互动功能
方梅(2018)等学者指出,互动语言学是基于互动行为的语言研究,强调从社会互动角度了解语言的结构及其运用。语言在本质上是对话性的,对话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自然语言是适应于交际环境的产物,语言本身就是交际架构的一部分,是社会交际、行为组织的重要资源。
本文认为“哒”具备显著的互动性特征,这是“哒”广泛用于日常交际重要原因,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实现交际互动。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使用“哒”能突显出说话人的主观性,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能拉近社交距离。
(一)“叠音词+哒”对互动的影响
“叠音词+哒”形式的泛化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在互动中增强情感的新途径。这与“叠音”的语用功能相关,“叠音”在语义上强调理性义,在语气上强化词的感情色彩,语调上有和谐的韵律美,具有轻松、亲切、随意的表达效果。在网络语中,叠音词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说话者能借助这一简易形式传达出强烈情感,如“猫猫”“抱抱”等形式都能使对方感知到交际者强烈的友好态度。而在日常交流中,人们较少有机会单独使用叠音词来表示感情色彩的强化,若为表示强烈情感而强行套用叠音词,则会导致语法不通,而“XX哒”形式本身具有能产性与灵活性,容易依据表达需要造出大量新词并广泛流传,给大众提供了一种日常生活中使用“叠音”来增强感情的新途径,能够促进积极友好的互动。
表褒义的叠音形容词,加“哒”后,能表达友好的互动意愿,对互动过程产生积极作用。例如:
(4)“今天我美吗?”?“美美哒!”
(5)“师傅棒棒哒。”
使用“褒义叠音形容词+哒”的格式,可以使交际对方明显感受到“美美哒”“棒棒哒”等词的感叹与赞扬意味,若单独使用一个“美”字,带有更强的客观性,加上“哒”,便更能突出说话者的主观性,进一步强化夸赞的情感。
“贬义形容词重叠+哒”形式对互动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形式弱化了贬义话语对互动的消极影响,原本表贬义的叠音形容词,在加上“哒”后就增加了褒义色彩,弱化甚至消除原本的贬义色彩,使语气委婉亲切,在表明语义的同时,极大程度上减轻贬斥的态度,使交际者既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又减弱了贬义词对交际的消极影响,表示出友好的交际意愿。使贬义词带有积极友爱的互动意愿,这是“哒”所独有的功能。
(6)“笨笨哒”/“坏坏哒”/“蠢蠢哒”“傻傻哒”
例(6)中的词本来表示对听话者的负面评价,但加上“哒”以后,缓和语气,增添了可爱的情感,能缓解社交场面中的尴尬情形,表达出对听话人的喜爱,促进交际双方形成友好的交际氛围。交际双方的会话过程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应从动态的视角理解谈话双方所使用的语言的真实意图,若表达者只使用贬义词语表评价,则可能引起对方误解,而只需加一个“哒”就能充分表达主观态度。
可见,“哒”对互动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哒”可以加强褒义语句的对互动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哒”可以变消极话语为积极话语,加“哒”使短语或句子增加轻松随意的感情色彩,推动会话向积极方向发展。“哒”只能出现在积极友好语境中,而不能用于表消极的语境中,这一特点体现出“哒”蕴含着说话人表达友好的主观情感,能推动人际交往。
(二)位于句末的“哒”的互动功能
“哒”的使用具有灵活性与概括性,可以与单音节应答词结合满足多种交际需求。如“哒”可以与“是”“对”等单音节应答词结合,形成“是哒”“对哒”等新形式的应答语,句尾加“哒”,可以使语气更加委婉,拉近与谈话者距离,能以最简单的方式传递更多信息,塑造親切友好的主观语境。例如:
(7)“我们学校的夜景还是可以哒。”
(8)“那我等你消停下哈哈哈,记得把袖扣寄给我!”“好哒!”
(9)“嗯嗯我就是太懒散了感到很焦虑”“不要有太多心理负担会找到合适哒”
例(7)中,“可以哒”增强了语言所表达的赞扬与自豪语气,同时增添了活泼可爱的意味,使语言生动灵活,更具个人的话语特色。例(8)中,与“好呀”“好啊”相比较,“好哒”更具有新意,更符合青年群体的语言风格,具有更强的轻松活泼的色彩。例(9)中句末用“哒”能增强语句中的安慰之义,使谈话语境更加轻松。
通过分析BCC语料库中用例发现,随着曾经的网络热词“XX哒”形式的迅速发展与流行,交际用语中语气词“哒”的使用也更为广泛。当前,因网络用语的迅速更迭,“XX哒”格式在网络中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但交际用语中的句末的“哒”仍广泛使用,在正常沟通时,当交际双方想要迅速拉近距离时,便可以在句尾加一个“哒”,或将句中的“的”换为“哒”。
三、“哒”在互动过程中泛化的认知机制
“哒”在互动中的广泛使用可以从认知角度进行解释。Lakoff和Johnson(1980)把隐喻的实质界定为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隐喻的实现机制是映射,一组复杂的隐喻语言与某一个底层隐喻系统相关,隐喻的概念表明不同认知域在概念层面上会存在一定的关联。产生这种概念关联的动因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生活体验形成了概念层面的关联,最终反映到语言隐喻中。所以,体验是概念隐喻的部分动因和理据。
因此,我们可以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表互动的“哒”泛化的原因,“哒”早期已经在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方言区中使用,人们借助已知的“方言”中的“哒”来表达亲切喜爱的感情,在网络上最先形成了“么么哒”的形式,因其生动可爱并能有效拉近社交距离的功能而受到广泛欢迎,迅速传播。随后,人们也借助这一已知的形式构建其他相关的话语形式,如“美美哒”“好哒”。
新的语言现象在传播过程中,人们总是倾向于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现象,并在各种语言现象之间找出关联性。新词“XX哒”形式通过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向另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的映射来产生新义并实现语义泛化。从表层形式来看,最初广泛流行的“XX哒”形式是由“X”的重叠式与“哒”构成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中,而叠音词“XX”,概括性与灵活性极强,能充分表达人、事、物的主要特征,并具有趣味性与形象性。“哒”与汉字“的”的读音与用法有相似之处,且又具有独特的表“可爱亲切”的功能,因此能符合大众互动时的情感需求,可以被大众认可并广泛使用。
在互动过程中,交际者双方都倾向于用便于对方理解的话语形式来传递观点,当说话人想传达“亲切友爱”之情并迅速拉近社交距离时,便会优先考虑到在认知经验中已经熟悉的“哒”形式,从而借用认知中已经存在的话语来表达新观念。因“哒”具有在方言区与网络上被广泛接受的认知基础,所以听者也可以迅速理解其含义,并进一步推动“哒”的使用。由此可知,“哒”的泛化是在言语互动中说话者与听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哒”在互动过程中泛化的社会文化动因
“哒”的使用符合汉语文化中表达中委婉含蓄的特点,能适用于多种语境,且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可以表达说话人多样化的情感态度。“哒”的功能决定了其使用场景的广泛性。通过分析语料可以发现,“哒”无法表示强烈的愤怒生气等负面情绪,也无法表达豪爽或坚强等语气,“哒”常应用于下级对上级回复、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对话、青年群体内部交流之中,且女性交谈中的使用”哒”的频率多于男性,这些应用场景进一步反应出“哒”在话语中功能的独特性与应用的广泛性。
(10)“你多高啊!为什么这么好看!!”“我不高哒。”
说话人在“我不高”后面加上“哒”,不一定是对“我高”这一客观事实的否定,因为“哒”带有极强的主观性,所以此处可能是为了表达谦虚的态度,对别人的夸奖做出友好回应,而不一定是为了说明自己不高的事实。
(11)“每天都一样,周末就不上班哒。”
若去掉句末的“哒”,则此例句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加一个“哒”即可表达出说话者对于周末不上班这一事件开心愉悦的情绪。
(12)“你在星巴克耐心等着。”“可能不会去哒。”“我还想看认证图呢。”
(13)“哈哈哈哈,包包有螃蟹了,不需要我们哒。”
“哒”放在否定句后能使语气委婉,改变了生硬的否定语气,符合汉文化背景下人们交际过程中的委婉性特点。
(14)“一看你昵称就想跟你道歉”“哈哈哈不用这么客气哒”
(15)“没有师姐的校园……”?“你想说会更美好是不是!”“走好!”“这?个词怎么用哒!不太恰当吧!”
例(14)中,句末用“哒”能突出说话者的友好与宽容。例(15)中,“哒”能表示一种委婉的劝诫、制止,既能明确表达出说话者的对此事不认可的态度,又维持了会话过程和谐愉快的氛围。
可见,“哒”用法简单,适应性强,可以类推到大量语法结构之中,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交际需求。说话者只需在话语末尾加一“哒”便能表达丰富的情感与内涵,这是以简短的词汇满足语言互动需求的一种手段。所以“哒”能受到大众在心理上的广泛认可,在互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结语
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指出了用合音说解释“哒”的局限之处,从“哒”的互动功能角度分析了“哒”广泛使用的原因。本文认为,“哒”有显著的互动性,能推动积极友好的互动,“哒”的使用能以最经济便捷的方式表达互动中亲切友好的交流意愿,并传达丰富情感,这符合认知机制与汉文化背景。因此,“哒”的互动功能是其能在各种语言形式中广泛应用且快速传播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丁恒顺.语气词的连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3).
[2]方梅.北京话语气词变异形式的互动功能——以“呀、哪、啦”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2).
[3]方梅,李先银,谢心阳.互动语言学与互动视角的汉语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3).
[4]何文绚,李治平.“XX哒”的语用功能及其原因分析[J].现代语文, 2018(2).
[5]姜海燕.“咯”“哒”正流行[J].语文建设,2016(6).
[6]石艳.网络新词“XX 哒”的概念隐喻分析[J].现代语文,2015(2).
[7]王东营.网络词语“XX哒”的分析研究[J].语文学刊,2015(2).
[8]王珏.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界定标准[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9]张肖艺.网络合音语气词“哒”与方言“哒”[J].现代语文,2015(7).
[10]Lakoff 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作者简介:刘研(1998—),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