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

  • Book Review on Silent Spring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aphor ( 隐喻) for the possible terrible result. The book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a balance with nature and recognizing the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our actions. In todays world, Carsons message stillmatters a lot.Pers

    疯狂英语·初中版 2023年6期2023-07-20

  • 基于交际维度的刻意性隐喻理论:问题与展望*
    库研究显示,概念隐喻中只有4.36%被交际者真正用作隐喻。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学者提出了刻意性隐喻理论,在语言维度和概念维度的基础上引入隐喻的交际维度,并提出了隐喻的刻意性机制,是隐喻研究值得关注的新动向。该理论在刻意性隐喻的界定、刻意性的识别、隐喻心理加工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还面临很多问题,本文尝试集中对四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梳理分析,并对将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旨在促进交际维度刻意性隐喻研究的融合与深入。1.引言概念隐喻理论掀起了隐喻研究的一场革命,开启了隐喻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期2021-07-19

  • 浅析英语隐喻的语言学结构性
    23800)一、隐喻的概念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以另一种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示另外一种事物。隐喻是以暗示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感知、想象、理解、谈论等心理行为、语言行为以及文化行为。隐喻的本质是在理解一种事物或体验另一种事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隐喻,其不仅在语言上,还在思想、行为上都很常见。二、关联理论下的隐喻(一)隐喻的解释依据隐喻在关联理论下,能够解释其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隐喻所处的语言环境较为广阔;二是在隐喻中,说话人表达

    科学咨询 2020年32期2020-01-07

  • 交互主观性视阈下的概念隐喻和刻意性隐喻理论之争 ——以诗歌隐喻创新为例
    10018)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CMT)引发了一场隐喻革命[1]。近几年,“刻意性隐喻理论”(deliberate metaphor theory,DMT)[2-4]兴起,并且在国际隐喻学界掀起了隐喻刻意性的大论辩[5-6],“DMT被认为是当前有关隐喻在线激活机制大论辩中最具有挑战性的理论”[7]19。该理论是隐喻学的前沿理论,国内也开始有介绍性的文章出现[8-10],但参与论辩的专门研究尚不多见。尽管DM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20-01-01

  • 隐喻的后语哲思考
    99)客观地讲,隐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因为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只能归属于“隐喻的理解和使用”范畴,在中国知网上,以“隐喻”为关键词检索从2010年至2017年CSSCI索引来源期刊上的论文共有736篇,其中98%是关于隐喻的理解和使用,从哲学的高度思考隐喻的论文只有18篇,仅占2%。这18篇论文涉及学者们对隐喻的本体论[1-6]、心智哲学[7-11]和语言哲学[12-18]的思考,但唯独没有对隐喻的辩证法研究。哲学家塞尔[19]804-842和

    文山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12-26

  • 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强摘 要: 概念隐喻理论引发了隐喻的认知革命,同时也受到其他隐喻理论的批评,但批评者在批评时选用的是与概念隐喻理论不同的隐喻类型。其实不同的隐喻理论只有基于相同的隐喻类型,才有对比的基础。“A is B”型隐喻是所有隐喻理论都关注的类型,可以成为理论交流的基础,但将概念隐喻理论与其他主要隐喻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即便是“A is B”型隐喻也非常复杂,至少存在层级性、集体性、方向性、系统性、共现/相似性、命题/意象性、刻意性以及语境依赖性八个维度,而且每个维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8-11

  •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要:当今隐喻研究分为认知派和交际派两大主流研究范式。共现性和相似性是两派争论的焦点和热点课题。对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共现性和相似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三大隐喻虽然生产和理解机制不同,但并不是截然分离,而是存在交叉并呈连续统分布;(2)连续统的一端是以共现性为主的初始隐喻(由最初的方位隐喻发展而来),连续统的另一端是基于相似性的本体隐喻;(3)位于中间地带的结构隐喻分为两类:复合结構隐喻基于共现性,因而与初始隐喻交叉;复杂结构隐喻基于相似性,因而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6-11

  • 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以“A is B”型隐喻为例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以下简称CMT)掀起了隐喻研究的一场革命和认知热潮。“在认知科学领域中,没有一个理论在解释力方面可以和概念隐喻理论相媲美”〔1〕。Gola & Ervas认为CMT是“隐喻界的理论参照点”〔2〕。但是CMT也受到了质疑和挑战〔3〕,很多理论以CMT某方面的缺陷为参照,构建了自己的理论。纵观文献可以发现,隐喻理论林林总总,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在隐喻的某些方面,不同理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6-04

  • 国外认知隐喻识别研究述评
    的蓬勃发展,认知隐喻理论及其应用早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认知隐喻理论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并得到了各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可是,隐喻研究和分析必然涉及的一个关键性前提问题——隐喻识别的方法或程序,学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完全达成共识。但是,也有少数国外隐喻研究者意识到或提出这个问题。Deignan,Charteris-Black和Koller均指出,隐喻性表达的识别(尤其是在语料库中)之所以复杂困难,是因为缺乏一个统一的隐喻识别标准。[1-4]隐喻概念的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22

  • 隐喻研究的构式视角*
    100083)隐喻研究的构式视角*何中清(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隐喻研究历史悠久,各隐喻理论流派层出不穷。“构式”概念的引入有助于厘清隐喻研究的发展过程,揭示各流派之间的潜在联系。本文在构式视角下探讨隐喻研究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当前隐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各隐喻理论流派在隐喻定义和阐述中均对隐喻的意义或形式有所侧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隐喻的构式特征。隐喻流派之间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存在一定的传承,整个隐喻研究的发展过程表现为一个连续

    外语学刊 2016年2期2016-10-26

  • 认知隐喻及其翻译
    牛荣亮认知隐喻及其翻译牛荣亮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认知隐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征,因此认知隐喻既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认知现象。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认知方式传递到目的语中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而隐喻翻译已经成为研究翻译方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为全面介绍隐喻;第三章为隐喻翻译的六种策略;第四章为结论。认知隐喻翻译策略认知语言学一.引言虽然隐喻研究自古有之,但是仅归类于修辞学之列。隐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隐喻

    文学教育 2016年26期2016-04-03

  • 英语演讲中的隐喻分析
    学)英语演讲中的隐喻分析张倩(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韩小学)生活中有大量的隐喻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影响人思维和感知的重要因素。英语演讲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大量使用隐喻来激发听众的情感以及传达演讲者的社会价值观,借用批评隐喻分析的理论来识别、分析和解释奥巴马演讲中的隐喻使用情况。批评隐喻分析;英语演讲;社会价值观隐喻是英语研究当中一个热议的话题。以往,隐喻只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被人们所认识,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认知语言学家发现研究隐喻可以了解隐喻使用者的

    新课程 2016年11期2016-03-02

  •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隐喻使用研究
    09)。一、引言隐喻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对隐喻的研究自古已有。早期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方式。自Lakoff&Johnson(1980)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后,对隐喻的研究突破了修辞的单一视角,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能力,并不断探索了隐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根据Littlemore和Low等人的研究发现,隐喻能力对二语学习者各个方面的交际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包括写作能力。Cameron(2003)和Semino(2008)提出,隐喻在篇章中的使用具有表达幽默和转换话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12-27

  • 浅析文字隐喻的三种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083)浅析文字隐喻的三种分类方法及其意义朱林(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 虹口校区,上海 200083)从语言表达、命题逻辑、思维认知三个层面对文字隐喻进行分类,即划分为语言表达上的隐喻、命题层面上的隐喻、认知层面上的隐喻,有助于对隐喻的识别和对隐喻进行完整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隐喻问题做好理论准备,也可对该隐喻涉及的语言表达进行归纳总结,揭示出具体语言表达背后的命题含义。文字隐喻 语言表达 语言命题 语言认知人类隐喻认知结构是语言和社会文化产生发展

    文教资料 2014年19期2014-11-18

  • 隐喻能力要素及结构模型研究
    沙410205)隐喻能力要素及结构模型研究陈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205)不同学者对隐喻能力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和研究,隐喻能力各要素和各要素之间有着内在的结构模型。隐喻能力结构要素包括静态隐喻知识和动态隐喻能力。在动态隐喻能力中,辨认、推断、解释、理解、评价、运用和创新等要素构成了隐喻能力的层级结构。隐喻能力;要素;模型随着隐喻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认知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研究者关注隐喻能力的研究。但是现有的隐喻能力研究中存在较多问题,如隐喻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