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海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导学与互动,让学生在科学的引导和丰富的互动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实现“学以致用”与“核心素养”目标.导学互动将导学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融合在了一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极强的价值,因此被广泛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文章基于初中数学教学背景,研究导学互动含义、优势、运用路径与策略,然后围绕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课前导学、课堂导学、课后导学三个维度,举例说明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期为一线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研究
导学互动凭借其融合导学与互动的优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可运用导学互动,增加初中数学课堂多向互动,从而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果.但这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导学互动的基本含义,努力挖掘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建构有效的运用路径.
一、初中数学导学互动含义分析
导学互动是导学式教学模式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结合,是融合导学与互动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师互动、学生自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在导学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的基础上,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一次大胆创新.这也说明,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互动模式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互动型课堂,正确认识自身“引导者”角色.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正视导学与互动的优势,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不断深化自主学习.
二、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增加课堂多向互动
导学互动的重中之重,是以导学促进互动.因此,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使得课堂多向互动大大增加,在教师主动与学生展开互动的基础上,学生不仅能在自己与同伴之间展开自觉互动,还能主动向教师表达互动需求,课堂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而在这种活跃中,课堂秩序也更容易把控了,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导学互动内容,灵活地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状态,维持课堂秩序,让学生在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下,实现愉快的自主学习.
(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既包括课堂导学互动,也包括课前导学互动与课后导学互动,因此能够将初中数学最关键的三个教学环节有效衔接在一起.而这种衔接,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强初中数学教学持续性,避免学生出现学习断层.学生由此持续锻炼数学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巩固基础认知,积累宝贵经验,使初中数学课前、课堂、课后教学均取得良好结果,进而整体提升教学效果.
三、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路径与策略
导学互动能够有效衔接初中数学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并借此充分发挥优势,让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整体提升至更高水平.因此,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应以“课前先导学,课堂后导学,课后再导学”为基本路径.
(一)课前导学,以及时互动完善课堂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该道理适用于任何事件:想要在一件事中取得成果,必须完善准备工作.课前导学与及时互动,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特殊预习形式,对完善课前准备有着积极影响.教师合理设计导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教学优势,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新课内容,并通过及时互动了解和解决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问题,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大有裨益.因此,将导学互动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着眼于课前教学环节,立足新课,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导学内容,然后通过微信、QQ等社交媒介与学生互动.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一课中,教师可立足平行线的概念与性质,设计下面的导学内容:“请同学们查阅平行线的相关资料,观察生活中的平行线,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平行线的特征.”学生能通过教材、辅导书、互聯网等途径查阅资料,认识平行线,还能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和概括平行线特点,为课堂深入探究平行线概念、性质、判定方法等奠定基础.而在导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可通过微信、QQ等社交媒介向教师留言,或者直接与其他学生聊天,一起讨论和分析问题,互动由此展开.
平行线的概念与性质是本课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在设计课前导学内容时,教师应以基础性教学内容为核心,让学生在导学互动中最大限度地理解新课基础知识点,起到为课堂教学打好地基的作用,完善在课堂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准备.
(二)课堂导学,以多元互动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导学互动应用的主要场所.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学,聚焦课堂教学的基本构成,以及学生课堂学习的多重需求,多元落实导学互动,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1.在情境中导学互动
情境向来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素材,通过情境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能够显著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探究.特别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板块,教师通过情境弱化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抽象性,为学生创造直观想象的条件,可有效解决“图形与几何教学难”的问题,培养学生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同时,教师可将情境视为初中数学课堂导学互动的重要载体,先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数学情境,再围绕情境内容,与学生展开多向互动,通过增进学生对情境信息的理解,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一课中,为使学生理解“全等”、认识全等三角形,教师可在“全等”与“全等三角形”两个层面创设数学情境.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依次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全等事物,如:两个完全相同的纸巾盒、茶杯、直尺、易拉罐等.其次,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绘制图形,呈现多组全等三角形.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多媒体与几何画板中的情境内容,对生活中的全等事物与全等三角形展开综合讨论,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踊跃发表看法.
情境充分关联“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有效满足本课课堂导学互动教学的需要.学生在情境与教师的共同引导下展开自主学习,在综合讨论中落实生生互动,在踊跃发言中达成师生互动,使得课堂导学互动顺利展开.
2.在问题中导学互动
我国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问题是引发思考的重要工具,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可或缺,想要在初中数学课堂实现有效学习,问题必不可少.教师可提前评估学情,合理预设问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创造导学互动契机,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觉展开互动,在互动中深化思考,深入学习.另外,教师也应重视学生的问题.初中生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在提问基础上,适当“翻转”课堂,鼓励学生分享问题,让课堂充满精彩的问题,深化学生在问题中的导学互动.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一课中,教师可结合上述数学情境,预设以下问题:“全等的事物有哪些特征?”“什么样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观察全等三角形,你们还发现了哪些特点?”随着导学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师有序提出问题,引导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讨论和回答问题,理解“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等内容.之后,教师继续提问:“你们还有哪些问题?”等,引导学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问题中导学互动,问题环环相扣,提问主体多样,循序促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师互动,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思考,锻炼数学思维.
3.在活动中导学互动
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为切入点,引出对概念知识的讲解和应用,让学生进入“学新知”和“用新知”的积极状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活动”二字经常被提及,由此足见活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教师可组织活动,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进而在“活起来”“动起来”的课堂中,让学生互动起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确定活动类型,设计活动内容,提高导学互动实效.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集中趋势”一课时,教师可分别设计游戏化活动与实践性活动,内容如下:
游戏化活动:报数.学生按照学号顺序,在1~100内随机报数,教师跟随学生,利用电脑记录其报数内容.
实践性活动: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学生根据“报数”游戏活动,各自分析全班学生所报数字的集中趋势,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享分析与计算的结果和方法等.
游戏率先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为实践性活动奠定基础.无论在游戏化活动还是实践性活动中,学生都需要展开多元互动,比如:向教师报数,向教师或其他学生分享分析结果、方法等,使课堂在活动中,实现导学互动的有效运用.
4.在合作中导学互动
常言道:“合作力量大”.由于思维等差异,每名学生分析事物、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很大不同.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将这些不同利用起来,使学生在课堂加强思维碰撞,不仅对学生多角度探究数学大有帮助,更助于其全面理解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等,发散其解决问题的思维,还能使其形成合作学习习惯,从而实现知识目标与素养目标.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互动、学习,让初中数学课堂在合作中导学互动.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时,教师可将学生按照综合差异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然后在四个层次中分别抽调一名学生,组建4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课中,教师出示教材例题“怎样解方程x2+6x+4=0”,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方程解法,完成“解方程”任务,完成任务后展示小组学习成果,评价其他小组“解方程”答案与过程的正确性.
学生合作探究课堂任务,先在小组内交流解方程的不同意见,然后分享学习成果,交流不同的解方程思路和结果,找到最正确、简单的解题方法,向教师反馈合作学习收获,在合作学习资源的充分引导下,体验互动学习过程,吸收解方程思想.
5.在复习中导学互动
基于导学互动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复习同样重要.对学生而言,立足课堂展开复习,是其系统回顾知识内容的重要环节,可有效夯实其课堂基础,深化学习记忆.而对教师来说,关注学生复习过程,分析学生复习状态和结果,有助于其把握学情,指导学生查缺补漏,调控教学进度.教师可在初中数学课堂,关注复习阶段,渗透导学互动.教师可以先明确课堂复习侧重点,然后设计复习导语,将其通过板书或课件出示给学生,激活其复习思维.最后,教师可放手监督学生自主复习,鼓励学生在完成自主复习后,踊跃展示复习成果,或与周围的其他学生互动,或直接向教师分享自己的复习思路和心得.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时,教师可设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解方程注意事项有哪些?”复习导语,以“疑问”驱动学生复习.学生可回顾教材与例题,先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不同解法,再总结不同“解方程”过程的注意事项,进入互动状态.
(三)课后导学,以延伸互动巩固教学效果
课后导学互动,具有延伸初中数学教学空间、拓展初中数学实践训练等作用,在巩固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优势.通过课后导学互动,学生及时地强化数学实践,将所学知识更灵活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深化实践经验,创新巩固复习方式,能够顺利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牢牢加深知识印象.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微信、QQ等社交媒介,在初中数学教学后,推进课后导学互动.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课时,教师可设计课后导学活动,并要求学生在完成活动后,将作品上传到班级群.
活动1: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以“圆”为主题绘制思维导图,整理单元知识内容.
活动2:用圆绘制一幅数学图形,感受和表现圆的数学美.
弧长和扇形面积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圆》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教师可立足单元总结与归纳,设计课后活动1.另外,圆具有独特的数学美,因此可设计课后活动2.学生先自行围绕活动展开拓展学习,然后在班级群中进行互动,分享思维导图与圆的数学图形,讨论不同作品的优势与劣势,取长补短,巩固整个单元的学习效果.
结 语
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在增加课堂多向互动的基础上,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整体效果.教师首先应通过导学互动,衔接初中数学课前、课堂与课后教学,其次应在初中数学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教学环境中,分别运用不同的导学互动方法,让学生在动态的导学互动中保持学习积极性,使导学互动价值实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曼.“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2(34):3,6.
[2]李高伟.“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2(25):30-32.
[3]龚美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分式”的教学为例[J].理科爱好者,2021(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