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路径的研究

2023-03-13 07:19石杨
公关世界 2023年24期
关键词:高质量就业引言校企合作

石杨

摘要:陕西省在历经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围绕校企合作共建师资团队、共编课程标准,共设专业课程、共选教学内容4个方面,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发展经验,积极探索提升教育质量的路径,保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发挥陕西省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校企合作

引言

高等教育學校包括普通高校、成人高等学校和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截至2020年,陕西省普通高校共96所,其中高等职业学校数共39所,共涉及407个高职(专科)专业,为社会输送毕业生共127904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2.68%。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职教育的使命

高等职业教育即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信息技术不断升级迫使企业的发展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具备内部质量管理理念,及时开展紧密的校企合作共同开设专业课程、根据企业最新的岗位要求共选教学内容,校企共组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及时更新课程标准,确定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对校内学生的教育质量开展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的质量监控。

二、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对陕西省高职教育的启示

(一)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对陕西省高职教育的启示

英国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由政府、院校、企业三方共同建立了一套内外部相结合的、多元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行业技能委员会(SSC)和资金委员会(FA)、英国继续教育学院(FE)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和利益保障机构职责明确。其中,SSC主要负责开发职业标准,致力于与职业紧密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英国现有的19个SSC涵盖了超过90%的行业企业,在更新职业所需知识与技能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Ofsted成立于19世纪中期,隶属于官方,独立于部长级政府部门,每年负责评估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是否达到一定标准,在2020-2021期间,督导工作也并未因为疫情的缘故而暂停;FA负责依据职业院校的招生数分配政府拨款,并根据Ofsted公开发布的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评估报告调整拨款标准,因而办学质量得到了各学院的高度重视;FE成立于19世纪初,根据学生需求更新办学理念,学分互认政策的出台更是缩短了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的差距,在质量保障体系中既接受外部评估机构的监督,还自建了内部质量保障运行机制,对自身的办学质量进行评估。英国构建了有效的内外部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运行提供充分的保障。

德国的各联邦州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质量,逐步设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开始试点实践和理论研究,主要包括Q2E模式、EFQM模式和ISO 9001模式,德国职业学校广泛运用的是Q2E质量保障体系,Q2E模式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强调全员参与性;EFQM模式是公立职业学校应用的核心工作模型,质量领域涵盖了指导学校、资源管理、设计教育课程、记录结果和表现、个性化结果、学校发展和发展合作七个领域,每个领域都要经过调查与部署、方法与途径、结果、评估与复审四个步骤的实施和循环;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O 9001质量管理模式,ISO 9001最初被应用于制造业的生产与管理领域,之后被应用于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每隔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会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ISO进行修改,经过多年的改进和完善,ISO质量体系标准包括ISO 9000、ISO 9001、ISO 9004。ISO 9000适用于生产型和服务型的企业,ISO 9001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提供了指导方针。Q2E模式、EFQM模式和ISO 9001模式中,在教育质量保障Q2E模式使用较广泛,其次是ISO 9001,由于EFQM不能进行国际认证,应用率较低。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陕西省高职教育的启示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根据社会需要确立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现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办学方针。依据黄炎培先生“工学结合、工读交替”的培养模式,陕西省高职院校的发展亟须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企业共建内部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根据企业岗位所需,借助校内实训场所虚拟仿真企业工作环境,通过实训课程模拟岗位工作,并通过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准确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与改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

三、陕西省高职教育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方存在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1.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大部分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核心技术的保密工作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目标相矛盾,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缺乏经费、实训设施等政策方面的支持也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成效,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建设实训基地过程中缺乏企业的直接参与,最终使学校的实训环境还无法达到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技能标准,进而影响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能较好的开展实践活动;也因为缺乏实训设施提升岗位技能,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无法互通;企业教师的参与程度不深,导致实训课程内容存在于企业岗位所需不符的现象,大多实训课程并未制定考核标准或考核标准无法达成监控实训质量的目标。

2.企业参与教学力度不够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滞后于区域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课程内容也无法满足企业对岗位技能的需求,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或跟岗实习的过程中,无法应对企业对毕业生提出的综合素质的标准,导致学生专业和岗位不对口,上岗后无法应对岗位工作,大大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毕业生在企业开展跟岗实习课程的过程中,企业很少安排学生参与核心技术的岗位,很少安排专门的企业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开展对口岗位的实训,使学生即使参加了企业对口岗位的实践,也很难在技术技能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校企合作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二)校方存在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从最初是以操作技能为主,到以职业技能为主,再到现阶段的以关键能力的发展为主,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传统的技能型劳动者面临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高职院校应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使学生能够达成区域经济发展、企业用人需求和技术升级提出的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帮助毕业生在企业发展中产生的新职业、新岗位中实现高质量就业。

2.教师缺乏实践技能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更关注于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很少或未曾在企业参与专业技能的实践工作,使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偏重于专业理论内容,忽略了专业对口岗位技能的教学。教师在帮学生普及职业资格证书重要性的同时,由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点中专业技能涉及比重较少,使学生没有产生提升专业技能的意识,日常学习中侧重于理论考点的学习。虽然学校为使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开设了技能等级考核的课程,但一般都设置为实训课程,并未规划为专业核心课程,因此课时有限,也造成学生不重视专业技能的提升。

3.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可以辅助职业道德的养成,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部分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有待提高,专业和职业道德的分离不利于毕业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课程思政能力需要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专业深造中挖掘和专业衔接的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提升职业素养。

四、校企合作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高职院校培养综合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陕西省还应建立由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专门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工作小组、高职院校多方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区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同时还应该向企业宣导“重技能”的人才需求理念,引导企业招聘工作中重视技能型人才的意识,除此之外,校企合作过程中应按照师资团队的组建、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标准设立的思路深入落实校企合作,发挥企业的效能。

(一)校企共建师资团队

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有利于帮助校内专职教师提升专业技能,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校内专职教师能够加深企业运营过程中专业技能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重视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企业兼职教师也能够借助团队力量,继续学习、深造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并运用于企业运营中,帮助校企合作可持续的发展下去。教师团队的主要工作内容应该在充分开展企业调研的前提下,围绕企业兼职教师对岗位所需技能开展交流讨论,开发新兴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由企業提供授课教材并安排学生在跟岗实习期间入企参与实践,师资团队通过实践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阻碍学生上岗的成因,不断对专业课程、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进行修正,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师资团队共建课程

应该先由企业导师提出岗位技能需求,再由师资团队共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文化,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统一每节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前准备教具,尽可能还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严格按照进度开展教学,全程进行教学监控,及时开展评教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保障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使在校生能够达到企业合格职工的标准,帮助毕业生由学生的角色自然过渡进入岗位工作中,同时增加企业的用人满意度。

(三)校企确定考核标准

校企双方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监控,摒弃传统的知识本位考核评价模式,选用技能本位的考核评价模式,共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分别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在确定评价指标时,应保证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技术技能的平衡,也要突出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体现考核评价能够包含技术技能培养的全过程。针对技能考核标准,应该适当将企业职工的考核办法引入学生的考核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岗位职能的考核要求,在专业学习中能重视技能的提升、职业道德的养成,进而保障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四)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要求,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变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学生的全过程考核,考核重点应侧重于过程性评价,评价结果应该占考核结果的60%,毕竟技术技能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掌握,学生的技术技能考核结果应计入学生技能成长档案中,学生也可以通过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参与企业社会实践等途径弥补自身技能方面的不足,同时制定多种形式的技能学分的认定、积累和互换的标准,更合理的体现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水平。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学校、企业、学生本人应共同参与到过程性评价中,学校与企业的评价结果占学生考核分值的测评学生的技术技能发展水平是否达到企业的岗位要求,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能够起到过程性的监督的作用,学生在互评过程中,也能够发现彼此技术技能的差距。

结语

校企合作对陕西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必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善于发现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学校应不断探索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的目标和路径,通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内部教育质量的提升,达成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PR

本文系202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2SZX55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林溪.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2,(2):29-35.

[2]杨金栓.论职业院校校园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2,(33):45-47.

[3]冯国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20,(02):138-142.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宋宇静)

猜你喜欢
高质量就业引言校企合作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高质量就业统计指标权重的确定及实证分析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司法警官职业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思考
提升司法警官职业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