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铁军+刘滨
(广东省深圳技师学院,广东深圳,518116)
摘 要: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必须从提高就业者的职业素养入手,通过建立系统、科学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优化职业素养课程并透过校企合作搭建职业能力培养平台,促进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升毕业生职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
关键词:职业素养 职业指导 课程体系 高质量就业
在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剧增与社会需求相对短缺的影响下,毕业生就业正日益成为制约职业院校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这与缺少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有密切关联。如何提高职业指导质量,从而促进就业与提升就业质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厘清概念,着力提升就業者职业素养 ,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奠定基础。
关于职业指导,《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或就业指导,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 日本称之为“出路指导”,而在英美国家,职业指导又叫“就业指导”或生计指导 。
有专家主张职业指导是一个过程的观点,并提出职业指导是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主张职业指导应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其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工作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自觉地择定生活目标,确定升学和就业方向。
由此可见,高质量的就业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必须将职业指导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贯彻于教育过程始终。而这一过程的内核无外乎“素质养成”与“能力形成”,究其本质,职业指导就是促使毕业生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的过程,职业素养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基础,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成为职业指导的重要抓手。
二、针对我国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职业素养培养课程体系,着力提升毕业生职业素养。
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指导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对促进就业产生了积极影响。相比之下,我国职业指导教育目前仅限于中高职(含技工学校)和部分高校之中,主要是以中高职和高校毕业生为主要对象。
1.理念混淆
理念混淆是指把“职业指导”单纯理解为“就业指导”,仅仅把职业指导当做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工具,忽视就业本身其实只是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真正的职业指导则倾向于关注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服务,而就业指导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毕业时一次性的就业服务,把“职业指导”理解为“就业指导”,片面地强调了眼前的就业问题,不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不利于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2.体系缺陷
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指导中心,有的只是就业指导中心,机构不完善,专业、专职人员配备不足,职业指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大多数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教育更严格地说只是就业指导教育,主要讲授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法规、就业信息及求职技巧等,方式也多以填鸭式灌输为主,因此,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职业指导教育存在机构单一、职能单一、形式单一的问题。
3.队伍弱化
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辅导过程,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应该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全面知识。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中、高等职业院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主要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者、思想教育工作者及从事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等非专业人员担任,其中许多人缺乏相关学科背景和职业指导的实践经验,又没有定期进行职业指导培训,而且其主要工作精力局限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上,根本无法得心应手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急需加强系统的职业指导理论建设和职业指导队伍建设,首先应着力于提高职业素养类课程体系建设,力求建立相对完整的职业指导理论体系,一方面要充分吸收西方职业指导理论的精华,另一方面注意让其与中国具体的职业指导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指导理论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指导者自身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从而带动和促进就业者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深圳技师学院着力于全面系统的职业素养培养,对于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职业核心能力,提高就业质量,促进技师学院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立足高端带动,建立和完善现代技工教育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深圳技师学院公共课教育部职业指导教研室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实践、技能竞赛、实训平台、校企合作等形式,建立和完善了技工院校具有现代意义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1.将“分工到系,责任到人,全程指导”理念贯穿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
首先,“分工到系”指的是教研室在分配教学任务时,首先会认真分析授课教师专业背景及个人授课风格,然后分析相关专业系的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及就业职业群特点,最后结合教师情况进行教学资源的调配;其次,“责任到人”指的是指派相对固定的授课教师对应相关专业系,要求授课教师积极参与专业系调研,多与专业教师沟通,从行业发展、职业分析、岗位描述、毕业生就业情况等方面深入调研,同时教师的教学任务具体化、模块化。通过几年的课程教学,逐步成长为职业素养教学模块的“教学专家”和“职业咨询专家”。最后,“全程指导”是职业指导教研室教师最突出的工作理念,它指的是职业指导工作不仅要在时间上跨越从新生入学(军训)到毕业实习(就业)的整个学习阶段,更要在空间上跳跃于课堂与课余生活之间的生活细节,教研室教师通过课堂、面谈、网络、电话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校期间逐步提升职业素养。
2.采用人本性与工具性并重的“伴随式”、“体验式”教学模式
对于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宏观规划,采用“伴随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如在低年级开设《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健康维护》等课程,重点疏导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心理的问题;在二、三年级开设《职业意识训练》、《职业素养》、《社交礼仪》以及职业核心能力类课程,重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通用能力;在高年级开设《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重点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核心能力。
“工预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让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学院办学目标和专业特点,教研室对校本教材进行了开发和“升级换代”。如受广东省教研室委托,针对《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全体教师利用节假日和暑假时间集体编写了《技校生与创业指导》教材以及电子资源包(独立书号),目前已出版并在全省技工院校使用;参与汽车系国家预备技师职业功能模块教材开发项目中《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的编写,目前该教材已第二版发行,在全国技工院校使用。
(二)实践高端带动,将“先行后知、活动体验、项目带动、提升能力”作为职业素养培养的切入点
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对专业系调研,重点在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职业意识的强化、职业生涯的规划、求职技能的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大课程”的宏观设计, 并在课程设计上强调“先行后知、活动体验、项目带动、提升能力”。课程中大胆运用拓展游戏、头脑风暴、无领导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教学,如《职业意识训练》课程中广泛采用拓展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实践、体验与分享,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就业指导》课程则采用企业面试活动作为课程的载体,分模块、分项目让学生通过仿真的情景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实际面试情况进行“课程后”跟踪指导,从而服务于专业系的就业推荐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则以项目课程的形式给出每次课的主题,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自我澄清价值观、性格、技能,提出决策的思路和方案,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做好人-职匹配工作,从而为学生顺利就业、职业稳定及生涯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三)联接高端带动,将“以节促教,以导改教”作为技能节竞赛项目与学院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相结合的工作目标
如何真正贯彻“质量立校、全员育人”的办学指导思想,将学生技能培养与全员育人的办学指导思想结合、与课程改革结合、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结合,技能节无疑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由职业指导教研室主办的“赢在职场”职业能力大赛目前已成功举办九届,成为历届学院技能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技能节比赛项目在设计上突出“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立足职业素养提升”、“整合求职技能”三个亮点。“基于真实工作任务”指的是比赛的每个环节都来自于真实的工作任务,如在初赛项目(校园定向拓展)中将10个系100名学生重新编组,组合成10个具备各种专业背景的工作团队,分别完成10条线路12个工作任务,需要通过地图识别、文字分析、任务分工等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立足职业素养提升”指的是比赛的项目设計处处体现职业素养的凸显与提升,如职业形象设计环节、面试礼仪环节、面试沟通环节等评分要素都紧密结合职业素养进行项目设计。“整合求职技能”指的是整合《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讲练结合、理论与实战结合、社会人与职业人结合,在比赛中训练学生的求职技能。
(四)创新高端带动,建立“一流”和 “示范性”的职业指导多功能实训平台
深圳技师学院公共课教育部职业指导多功能实训室于2010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投资总额为100多万元。主要作用为全体在校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心理咨询、职业指导教学和学生创业技能俱乐部活动的多功能实训平台。融合前沿的职业生涯指导理论与现代高科技设备,通过教师独立操作中控系统,有效利用音视频系统、网络系统、观察系统、测评系统实施训练项目,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来带动的核心设计理念;丰富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课程教学手段,通过讲、练、测、看、听、谈六种实训模式,提高学生实训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拓展实训平台功能布局,联动学院招生、面试、校企合作工作,提升学院社会办学效应。
(五)探索高端带动,探索和实践整合专业技能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结合学院“三创”教育的工作重点,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依托职业指导多功能实训平台的创业技能俱乐部,以项目为载体,整合专业系学生专业特点,以创业技能俱乐部模式,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首先,打通系部专业壁垒,拓宽学生专业技能。通过“引企入教”,借助企业真实项目,根据项目岗位要求,合理配置相关专业系学生进行工作任务的执行。同时,有效整合与优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性和复合性,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中拓宽和强化专业知识技能。
其次,整合学院专业教师资源,提升学生通用技能。针对校企合作项目的深度和广度,整合本院各专业教师资源,实现多向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教师团队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快速提升职业素养、职业意识等通用技能。
深圳技师学院的实践证明,系统整合、优化学院与企业办学资源,以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为目标,以提高职业核心竞争力为抓手,在整个职业指导的过程中,着力提升毕业生职业素养,是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实现毕业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和学院科学发展的最佳路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Z].教职成〔2011〕6号
[2]刘海峰,刘晓坤.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就业之窗,2013
[3]邵霞琳.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开展就业指导工作[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08
[4]李伟.重视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与开发,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