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本理念强调教学应该为了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看重教了什么,而忽略了学生学的结果。前置性学习作为具体的教学实施方式,以先学的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进入课堂,从而在优化教学结构的同时也最大化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以生本课堂的构建作为前提,结合前置性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作业布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思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生本理念;前置性学习;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简介:周艳飞(1980—),女,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
生本理念的重心是“生”与“本”,指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好地激发学生乐学、好学的品质。具体来说,生本教学的一切是为了学生,因此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同时也依赖学生[1]。这显然与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教师作用的情况有所不同,生本理念充分地认可了学生的重要性。正确的生本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前置性学习也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生本理念起着积极作用,能够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而让学生在能动的学习中发展,有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2]。
一、善用前置性学习实现生本课堂构建
如果说生本课堂的构建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充分地依赖学生,那前置性学习的设计无疑就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前置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将学习的起点进行了前移,使得学生的学情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以往,多数教师都是依据直接经验或者间接经验确定学生的学情,这看似科学,实则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就是说,再充分预设的学情也只是预设,未必能够真正适合学生。
前置性学习将教学的环节提前,对于学习任务的确定有一定的帮助。在明确了学情之后,教师也就基本知道了学生究竟“站”在哪里,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也能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在教学组织上,前置性学习的加入也能让学生做到有备而来,这种准备既可能是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的原有准备,也可能是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心理层面的准备。不仅如此,在对当节课的总结中,前置性学习的加入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前后连贯性,从而让学生在整体化思维中更好地优化学习效果。
前置性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教师结合教学的实际,既可以以前置性学习的功能作为切入点,也可以以前置性学习的具体内容作为切入点。生本理念下的前置性学习要求教师时刻把握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也可以借助任务单构建导学、教学、作业和反思的学习体系等。
当然,前置性学习并不等同于以往的预习。预习的侧重点在于学生提前接触知识,是学习准备的一种表现方式,而前置性学习则是提前学习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前置性学习可以看成是参与学习的一个环节,或者发生在课堂前,又或者发生在课堂上。这种初步进行学习的方式无疑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前置性学习可以打破以往过于聚焦课堂教学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二、强化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在“双减”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增效提质成了一种必然。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在一节40分钟的常态化数学课堂中,想要让学生高效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前置性学习的加入改变了课堂的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课堂教学的优化。比如说,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借助前置性学习自主解决,即便问题存在一定的难点与易错点,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展示与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最大化地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应该做到简约而不简单[3],教师应将概念性知识变成可视化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直观地思考与巩固知识。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可以选择多种内容,可以是学生自主先学,也可以是学生在课堂同步学习,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应该起到分层分类的效果,尤其是在知识的关联层面上,教师更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材施教。这一点,在学生学习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就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
有關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的学习,既能丰富学生的空间思维,也能增强学生的代数思维。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一节课通常讲不完。事实上,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从最初完成对公式的推导到最终教会学生灵活应用,往往需要3至4节课的时间,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完全掌握。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跟知识的难易程度有关,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学生接触知识、处理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异。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在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中就要呈现出一定的梯度。从能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其他图形的不同,到进一步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到完成周长的计算,总结出计算公式的表示方法,进而具体应用到计算当中,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便是整个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方向。除此之外,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变形,让学生用字母或者符号来表示具体的周长,又或者让学生基于知道周长的条件,计算正方形的某一条边。如此强化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可以有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增效提质。
三、用微课作为前置性学习内容
由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教学变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往教学立体图形时,学生依靠想象力学习,而如今依靠信息技术构建相应的模型,学生可以在可视化的模型下提升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等数学素养。
翻转课堂教学是将视频的讲解放在了上课之前的课外时间,从而起到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效果。前置性学习的设计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为了实现学生与教师,课内与课外的翻转;前置性学习则是以提前学习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交织中,教师自主录制的微课视频有了更多的应用空间,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之余还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拓展课程资源[4]。在学生学习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千米和吨”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巧用微课作为前置性学习内容对学生学习的有益促进。
“千米和吨”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在深度感知千米的含义之余,进一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此外,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建立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联系。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虽然对米的概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是一旦学到了千米的概念,学生还是会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更便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先行录制微课作为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在具体的实施上,教师从复习旧知识入手,逐步进入到新授知识。不仅如此,由于长度单位的关联性,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依次展示厘米、分米、米和千米表示的长度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同时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精简前置性作业
前置性作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5]。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作业一般是在完成教学内容后进行的补充,其功能也更多地指向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从知识的连贯性来看,很多情况下一种知识的终点也是另一种知识的起点。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来看,同一个知识点也会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而加入新的内容,这既让旧知识得到有机的延续,又促进学生整体思维的发展。前置性作业是知识间的联结点以及前置性学习效果的反馈。及时的反馈不仅有助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助于教师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情。需要注意的是,前置性作业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的补充,即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课堂体验才布置作业,而不能因为要完成这项作业而增加学生的负担,如此,精简前置性作业成了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在学生学习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灵活地借助前置性作业激活课堂。
“怎样滚得远”是活动课程,学生在学习了垂线与平行线的知识后,对平面中的位置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学相当于由斜面与地面组成的角,探索物体滚动远近的关系。斜面和地面相当于是两条直线,也可能存在平行与垂直的情况。在这种抽象思维的引导下,教师让学生在前置性作业中进行实验,就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探究空间。实际上,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很多时候会出现“为了滚得远而滚得远”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是教师的有意为之。这样的方式看似能够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结果,却忽略了学生的操作体验,不利于学生的深度理解。因此,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让学生先在前置性作业中动手操作,记录好操作结果并及时进行反思。这样,课堂也就成了学生实验成果的展示平台,不仅能够让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收获,也能够让学生提出问题与质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培养学生前置性学习思维
前置性学习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反复实践中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尝试动机,继而逐渐内化成一种学习的习惯。由于前置性学习并不是预习,而是提前学习的一种方式,因此要让学生拥有前置性学习思维就需要一定的技巧。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是否具有学习主动性也决定了是否可以实施前置性学习。再好的教学策略一旦得不到学生的主动参与,都有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前置性学习应该定位成学习的一部分,让学生认可前置性学习存在的合理性。从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要素来看,问题的难易和成就动机的强弱具有一定的联系。具体表现在过于困难或者过于简单的问题都很难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而一些需要学生思考的内容反而更能促进学生的成就动机生成。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在前置性学习的设计中考虑学生的成就动机,以适当难度的前置性内容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思维。学生在学习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一亿有多大”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前置性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不单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更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本节教学中涉及的亿的单位,教师需要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理解的媒介,让学生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之余,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思维,教师将感知“一亿有多大”看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以适当难度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从数感的培养上来看,项目学习的实施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展示,也可以借助一定的中间数。教师培养学生前置性学习思维,让学生形成抽象能力的同时也强化数感,有利于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使用前置性学习策略,让教学延展到课堂之外,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积极探究生本理念下前置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切实有效地优化数学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參考文献】
[1]顾勇祥.瞻前而顾后 先学而后教:基于前置性学习的小学“生态课堂”建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9):54.
[2]刘海萍.前置性学习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苑教育,2022(06):7-8,11.
[3]陈艳美.运用前置性学习策略 打造小学数学高质课堂[J].考试周刊,2022(14):63-66.
[4]戴秋凤.善用“小视频” 做活“大文章”:以核心素养观下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活动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4):109-110,208.
[5]李颖.视角创新,前置设计:“学本课堂”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前置性作业布置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