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佃学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文旨在通过探讨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原则和具体实施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合作与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4-0115-03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大多数时候仅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式的练习,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学习厌恶情绪,从而影响了数学学习效果。而随着对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研究,项目式学习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强调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通过采用项目式学习,可以更好地整合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项目式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全面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学习实效。
(一)项目式学习的概念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任务或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将学习与实际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实施和呈现,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和技能。
项目式学习的关键特点包括:第一,学习的内容与实际任务或项目紧密相关,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第二,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任务。第三,项目式学习通常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促使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学习。第四,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来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
(二)项目式学习应用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从而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种结合真实场景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之情。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式学习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改变他们对数学学習的负面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项目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面对具体的问题或情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逐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等一系列实践性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3.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单一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很难将不同知识点进行整合应用。而项目式学习则是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要求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综合应用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问题导向原则
问题导向原则是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应用原则之一。它强调教学活动应该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在问题导向原则下,教师需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问题可以涉及日常生活、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多个领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问题导向原则能够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探索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问题导向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项目时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围绕问题开展,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解决具体问题。这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问题导向原则的指导下,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设计和开展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需求的项目,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在项目式学习中,要充分尊重和依托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活动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学生主体性原则意味着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促使他们参与到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索,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组织实践活动,进行自主学习。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合作、自主探究、实际操作等方式,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此外,学生主体性原则也要求教师在项目设计和实施中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学习需求和实际能力,根据学生特点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独立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三)合作与交流原则
合作与交流原则是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原则之一。该原则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促进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相互合作、交流思想和分享成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与交流原则意味着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发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提升。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共同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协助,在交流和合作中促进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并进一步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合理设置项目任务
在项目式学习中,合理设置项目任务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的项目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
第一,任务设计要有挑战性:任务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任务可以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出一些几何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记录图形的特点和位置,这个任务既有趣味性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第二,任务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任务设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测量学校操场面积,并设计操场的布局图,以锻炼学生的测量、计算和规划能力。
第三,鼓励自主探究:任务设计要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机械性操作。例如,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自然界中寻找不同形状的叶子,并通过测量、比较和记录,让学生主动探究叶子的形状特点和生长规律。
(二)科学合理地进行项目分工
第一,项目分工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分工合作,通过合作达成项目目标。例如,在一个几何图形制作的项目中,可以让学生分工,分别负责图形的设计、测量、制作等工作,最后汇总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进行展示。
第二,在进行项目分工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和优势,让每个学生在项目中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例如,在一个数据统计的项目中,教师可以让擅长画图的学生负责统计结果的图表设计,让擅长整理的学生负责整理数据等,让每个学生在项目中都能够发挥所长并找到自己的价值。
第三,在项目分工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指导,确保学生的任务分工合理有效。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分工进行评估和调整,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任务,帮助他们解决在任务中遇到的问题。
(三)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实施策略。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课程时,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会得到一个包含真实数据的情景,比如关于学校食堂不同食物销售情况的数据。小组成员需要共同理解数据,并讨论如何合作来生成一个条形统计图。然后,每个小组制定一个计划,确定谁负责哪一部分工作。例如,有的学生可以负责收集和整理数据,有的学生可以负责画图表,有的学生可以负责解释结果。接下来,小组成员讨论如何将数据转化为条形统计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协作解决各种问题,例如如何选择适当的纵轴、如何设计图表的尺寸等。最后,每个小组可以展示他们设计的条形统计图,并且解释它所代表的真实情况。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并给予修改意见,促进大家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学生们在实践中理解并应用了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样的学习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创造力,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具有挑战性。
(四)有效地开展项目式教学评价
在项目式学习中,有效地开展项目式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公平的,并能够体现学生在项目中的实际学习成果的。以下是具体的实施策略和举例说明:
第一,多元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书面报告、口头汇报、展示、作品评价、小组协作评价等。例如,在一个数学建模项目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书面报告他们的研究过程与结果,口头展示他们的成果,并邀请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从多维度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
第二,体现过程与成果: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不仅要关注最终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展现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一个几何图形制作项目中,除了评价学生的作品外,也可以评价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扮演是否到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恰当等。
第三,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且让学生了解评价的标准和依据。例如,学生可以自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思考他们在项目中获得的新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等,然后与教师的评价进行比对,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第四,及时反馈: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评价进行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与指导。反馈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报告或者作品上给予批注和建議,也可以在小组分享的过程中进行口头反馈。
通过开展项目式教学的评价,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教授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在实施项目式学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项目任务,遵循问题导向、学生主体性、合作与交流等原则,通过合理分工,有效评价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1]吴芝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家长,2023,(21):17-19.
[2]张梅华.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路径[J].家长,2023,(21):83-85.
[3]王永君.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20):191-193.
[4]陈玉珠.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3,(0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