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摘 要:本文针对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加强家园沟通、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合理安排幼儿学习生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小衔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4-0016-03
幼小衔接是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家园共育模式下更具挑战性。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环境的差异以及教育内容的转变可能对幼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和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成了家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共同关切。
(一)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
由于家庭和幼儿园之间沟通不畅,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家长很难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他们可能对幼儿园教育方法和孩子在的学习内容知之甚少,无法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导致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难以有效结合,幼儿在两个环境中的学习经验难以串联起来。其次,由于合作不够紧密,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教育目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一些家庭可能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与价值观,而幼儿园则更关注学科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导致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接受到的教育内容和要求相互冲突,给幼儿带来认知上的困惑和心理压力。此外,双方合作不够紧密也可能导致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方法和管理策略上存在较大分歧[1]。家庭可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幼儿园则有一套成熟的教学管理体系,当家庭和幼儿园之间无法充分沟通和协商时,这些分歧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教育效果和发展。
(二)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不足
幼小衔接是一个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的过程,因为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惑和挑战。如果家长不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就很难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支持,使他们能够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很多家长对自己的教育角色和教育责任没有足够的认识,误以为孩子一旦上了幼儿园,幼儿园就应该负责所有的教育工作,包括幼小衔接。还有一些家长缺乏对幼小衔接的正确理解,不清楚幼小衔接是指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过程,包括适应新的环境、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等[2],在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就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给孩子。
(三)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不够科学
部分幼儿园过度强调知识传授,将教育过程局限在知识灌输上,缺乏对幼儿认知能力、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使幼儿缺乏主动性和探索精神,无法充分发展他们的潜能。其次,一些幼儿园在教育方式上缺乏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游戏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然而,一些幼儿园过于注重教育的形式化,忽视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无法使幼儿获得全面的身心发展。另外,一些幼儿园的教师缺乏专业背景和专业培训[3],无法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能够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此外,一些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一所好的幼儿园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如图书馆、艺术室、实验室等,以及适宜的教育环境,如宽敞明亮的教室、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场所等,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这些幼儿园教育方式上的缺失和不科学,都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对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后产生不良后果。
(四)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
目前,一些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存在脱节的情况,这对孩子的适应和发展不利。教育目标和方法不连贯是幼小衔接不紧密的一个突出问题。幼儿园注重的是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基本认知,而小学更加注重知识的学习和学科技能的培养。如果没有充分做好幼小衔接准备,一些幼儿在进入小学后,面临着学习内容和要求的骤变,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的情况。其次,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的差异也是幼小衔接不紧密的一个问题,如果小学在幼小衔接时没有提供与幼儿园相对接的适宜环境和资源,孩子可能会感到不适应和困惑。此外,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之间交流沟通的不足、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也会影响幼小衔接的紧密性。当沟通不足時,可能会导致信息断层、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孩子的发展和需求可能无法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关注。
(一)加强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
家长和幼儿园之间要建立起定期、及时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的畅通,以此加强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共同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线上平台等方式进行交流,让幼儿园及时了解孩子在家表现,也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家庭开放日或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学和活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和学习内容,促进家庭与幼儿园的密切联系;家长和幼儿园还可以共同制定幼小衔接的计划和方案,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并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共同实施,确保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能够持续地进行;可以建立日常交流的机制,探讨孩子在家和幼儿园的表现和进步,家长可以分享家庭中的教育经验和观察,幼儿园老师则可以给予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幼儿园还可以定期邀请专业的家庭教育专家或心理辅导师为家长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讲座,通过提供实用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4]。
加强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起双向沟通、共同制定计划和方案、定期交流孩子的表现以及提供家庭教育培训等多种方法,通过这些具体的做法,促进家庭和幼儿园的良好合作,确保孩子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支持和帮助,健康成长。
(二)提高家长对幼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努力,幼儿园通过家长培训、资源共享、家长会议、家访活动等措施,加强家长对幼小衔接的了解和参与度,为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衔接铺平道路。
比如,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幼小衔接相关的家长培训,邀请专业教育专家或心理咨询师举办讲座或研讨会,向家长介绍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和责任。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如何适应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与学校和教师有效沟通、如何提供支持帮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幼儿园也可以建立家校合作平台,给家长分享幼小衔接的相关资源,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帮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情况、掌握一些教育技巧、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和需求。家长也可以在平台上提问、交流或分享自己的经验,促进家校互动和沟通;幼儿园还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邀请家长参与讨论幼小衔接相关的议题。通过家长会议,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和活动安排,以及学校对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期望和要求,家长会议还可以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家长之间相互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幼儿园也可以定期组织家访活动,教师到家长家中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庭教育计划,讨论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并寻找解决方案,家访可以增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5];另外,幼儿园可以为家长提供家庭活动指导,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完成幼儿园布置的任务,指导内容包括课后活动的解读、家庭活动的指导、孩子需要的支持和鼓励等。通过正确的家庭活动指导,家长可以更好地与孩子共同学习和成长,提高幼小衔接的效果。
(三)改进幼儿园的教育方式
为提高幼小衔接的教育效果,幼儿园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孩子开展学习,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寓教于乐的游戏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游戏化教学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要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游戏教学方案和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资源,全面培养孩子的智力、情感、社交等多方面的能力。例如,采用角色扮演、集体游戏、团队合作等形式,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语言、认知、动手能力;通过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和活动,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身体协调性和团队意识等等。
幼儿园实践学习也非常重要,幼儿园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让孩子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在自然科学课上,带孩子到户外进行观察和实地考察;在社会科学课上,组织参观、实地调研等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改进教育方式还包括关注每个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教育方案,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配置,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探索能力。例如,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挑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材料等,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应和发展。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改进教育方式的关键之一。通过定期的培训、研讨会等,为教师提供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加深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鼓励教师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探索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方式。
总之,游戏化教学、全面发展、实践学习、个性化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都是有效的具体做法,可以促进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四)加强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交流沟通
小学和幼儿园应协同制定教学内容的衔接方案,建立起小学与幼儿园的课程对应关系,确保幼儿园阶段的学习成果能够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儿园和对口的小学可以就幼小衔接问题建立工作组或委员会,由教师和管理人员一起共同研究和规划幼小衔接工作。工作组可以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衔接方案和计划,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路线图。
比如建立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平台,通过线上平台或线下会议等形式,进行及时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特殊需求和家庭背景等信息,以提前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幼儿园可以组织过渡活动,安排一些活动帮助孩子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和要求,或者让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有机会去小学参观、适应新的环境,与小学的老师和同学建立联系。而小学可以提前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小学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孩子顺利从游戏化教学向更加系统化的学习过渡。或者向幼儿园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通过加强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衔接,共同制定衔接计划和方案,加强交流和合作,可以实现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和有效发展,促进孩子在学习和成长中获得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小學和幼儿园应积极鼓励家长参与衔接工作,并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向家长传递孩子的学习情况、衔接计划等信息,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6],帮助家长理解和配合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问题的解决需要家校合作、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和教育者的努力。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了解小学教育要求以做好准备。教师应加强幼小衔接的教学设计和课程规划,提供适应新环境和学习模式的引导和辅导。教育管理者则应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促进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合作。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幼小衔接问题将会得到更好解决,让孩子们能够更加顺利完成衔接和转变,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促进全面发展。
[1]赵伟芳.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良好习惯的构成与养成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23,(12):84-87.
[2]曾娜玲.幼小双向衔接背景下的幼儿数学领域游戏活动探究[J].考试周刊,2023,(48):87-90.
[3]欧晓方.从历史发展中寻找幼小衔接数学教育策略[J].教师博览,2023,(33):25-27.
[4]张慧玲.探讨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3,(19):28-31.
[5]黄芳.家园共育模式对儿童综合发展的影响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9):70-72.
[6]刘娜娜.幼小衔接背景下关于构建家园共育模式的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3,(17):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