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小学家校共育的意义、困境及路径

2023-03-11 17:54王琳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中小学困境

王琳

摘 要:本文主要探究了中小学家校共育的意义,了解家校共育在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学生提供学习保障、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困境。应进一步丰富家校共育的思路和形式,满足家校共育的发展需要,形成多元化、虚拟化与实践化结合的教学环境和氛围。通过强化家校共育的思想认知发展,明确家校共育各方的责任和基本目标,注重家校共育内容形式的创新,持续稳定地提升家校共育的价值,形成智能化的家校共育模式以及方法,凸显家校共育的综合价值。

关键词:中小学;家校共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4-0013-03

中小学家校共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智能技术开展家校共育教学活动,以此强化学生跨学科的素养。应重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及智能化设备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夯实学习基础,打破传统教育的困境,探索新的教育发展思路。

伴随着智能化教育理念的落实,家庭教育的价值日益凸显,包括道德品质、家风文化教育等,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力挖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中小学家校共育的意义

家校共育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能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又能体现学校教育的功能,二者资源互补,通过家校共育发展多种教育模式以及理念,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培养优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具有独特的优势。家校共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提升家校共育参与各方的协同性效果。

(一)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家校共育过程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平台等的建设,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参与能力,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家校共育,不仅能帮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目标,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认知,同时促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协同教育作用,还可以有效地为学生规划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二)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在中小學教育工作全面有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认知力、资源整合能力进行挖掘,也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双方的作用和优势,形成常规化的沟通交流,顺应学生的成长需要,建立教学场景,节约教育资源,丰富教学环境,进一步体现家校共育的价值,达到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顺畅沟通交流,既能保证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又能提高学生在家校共育中的参与性。

(三)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突破以往教学的桎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再现教学场景,引入大数据教学平台,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帮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中,实现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综合运用,不仅改进了以往的教育思维理念,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学习发展空间,发挥自主学习优势。让学生感受到多元化、立体化的学习场景,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良好思维,奠定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础,形成符合学生个体成长需要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家校共育的长期发展与建设。

因此,中小学家校共育符合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需求,满足时代巨变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家校共育,立足于中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形成了良好的体验场景,搭建了多元化、立体化的教育场景,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中小学家校共育的困境

(一)家校共育意识不强

首先,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渠道不顺畅,大多数家长忙于工作,对中小学生的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家长本身对家庭教育的概念、方法、策略运用不足,认为应该是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教育工作过程,导致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素质发展缓慢。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分工不明确,双方没有充分意识到家校共育的作用和价值,导致家校共育教育工作无法开展。其次,家长受到以往教育理念的制约,对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教育变革的认知不足,很难从传统教育中抽离,没有意识到家校共育中家庭教育的价值,影响了家校共育的综合效果和质量。根据现有的社会氛围、教育环境,家长无法快速接收到家校共育的信息,对家校共育的认可度不高,对家校共育工作的认识不足,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度不高,从而影响了中小学家校共育模式的全面发展。

(二)家校共育的边界感不强

中小学家校共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没有充分意识到自身的教育价值以及教育功能,教育界限以及责任划分不明确。部分家庭没有为中小学生提供可靠的精神和心理抚养,而是单一地满足中小学生的物质需求,无法赋予中小学生以强劲的学习动力。另外,中小学家校共育过程中家长参与的能力不高,对中小学生的品质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影响家校共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合作形式比较单一

家校共育过程中的合作形式比较单一,具体的合作内容主要围绕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不仅滞后于现代教育的需求,而且无法满足未来教育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学生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而家校共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内容滞后于教育需求,沟通的渠道较少,具体的合作形式无法满足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家校共育的合作模式通常以线上线下的沟通为主,对家校共育的主题和平台建设探究不足,家长和教师各自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双方之间的配合度不高,导致家校共育无法充分体现其特色,影响家校共育工作的落实。

因此,针对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应建立科学的家校共育的评价机制,明确家校共育的基本思路,使家校共育各项工作的落实与发展能更好地凸显其价值和特色,又能体现其可行性和可靠性,明确家校共育的基本思路,体现家校共育工作落实的综合优势。

三、中小学家校共育路径

家校共育过程中,应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和家长的参与行为进行客观的评估,了解具体的教育过程以及实施方案,并对学生的成长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既能推进家校共育模式的共同发展,又能促进双方之间的协作交流,实现家校共育的全面进步,满足学生个体的成长需要。

(一)强化家校共育的思想认知发展

首先,应强化家校共育的思想意识,注重家校共育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多元化的沟通交流机制,全面提升家校共育的价值。在充分发挥家校共育作用的基础上,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提高科学的培养能力和特色。其次,注重家校共育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各项工作的落实,突破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家校共育良好的思维模式特征,既能体现家校共育的个性化发展优势,又能够做好家校共育的个性化培养,为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认知力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明确家校共育各方的责任

家校共育过程中应当明确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共育功能及划分责任,更好地提高家校共育的工作质量。在严格遵守家校共育各项活动特色的基础上,提升家校共育的基本功能,学校应与家长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养,引导学生掌握多元化的学科,同时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对学生个体的综合文化素质发展和自我成长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通过家校共育模式,明确教师和家长各自的教育范畴,二者之间可以实现分工和协作,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共同发展,对学生的创造力加以挖掘,对学生个体的天赋加以利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提高家校共育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参与性。最后,学生接受到家庭的家风教育以及道德品质的教育,让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社会观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家校共育內容形式上的创新

家校共育过程中,应当借助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拓展家校共育的形式,引入国内外经典案例,挖掘潜在的家校共育的社区资源,丰富家校共育的基础内容,建立符合家校共育沟通的基础平台,为家校共育提供更加充分的资源,保证家校共育各项工作开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形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充分的沟通交流过程中适应现有的教学环境,利用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完成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校共育不仅需要转变以往的教育形式,而且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天赋和潜力的挖掘,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塑造,让学生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更好地发展。

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应协同社会资源,全面应用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明确挖掘学生创造力和潜力的基本目标,为学生营造更加舒适、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既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能提升整个教育环境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教学体验,制订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沟通交流机制,全面拓展家校共育的基本形式和内涵;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又能凸显学生在家校共育中的自主成长能力。

四、结论

家校共育作为新的教育理念以及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案,不仅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监督指导,还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学生在提高自身学习质量的过程中,制订更加科学的沟通交流机制,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从不同的立场为学生接受教育提供帮助,建立符合中小学生成长发育需要的教育理念和环境。家校共育在实践中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价值和学校教育价值,有效实现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入探讨,全面提高家校共育的综合效果,不仅在贯彻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又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进一步推动家庭、学校之间的共育,协助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小菊.公共安全事件背景下河南省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3,25(10).

[2]张彭杰,姚宏伟.“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的新生态、新要求、困境及破解之道[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09).

[3]贾平均,周艳芳.“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思考[J].智力,2023,(23).

[4]曹俊.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策略探究[J].新课程评论,2023,(Z1).

[5]魏斌,魏巍.农村初中家校共育新思路[J].甘肃教育,2023,(15).

[6]范小彩.“双减”视域下中小学家校共育的意义、困境及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3,9(01).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中小学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啦啦操融入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分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