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线上教学正在成为学校正常教学的一种模式。线上教学减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以往的常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教师和学生的心态都发生了很大的波动。要解决这种新问题,学校教育教学就要回归教育本质,强调以人为本,认真做到调心态、教技术、造氛围、细准备、改课堂、定规范,将不利条件转变为有利因素,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超越原有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线上教学活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疫情之下,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烦躁、压抑情绪。学校应针对学生和教师的心理特点,科学调整心态,做到一收一放。收的是焦躁急迫和对以往生活的眷恋回顾,放的是包容接纳的心胸、创新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态度。通常来讲,教师更加习惯和喜欢用常规的、传统的、熟练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常规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模式。当新的教育环境和新的教学条件要求出现时,教师应具有开放博大的心胸、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勇于接收新技术的热情和强大坚韧的自我革新勇气。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加愿意接受和应对改变,更加勇于去主动学习新的理念、尝试新的方法。
良好的心态是应对线上教学技术手段创新的前提。在“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应充分理解教师的惯性思维与行为,不采取简单的命令方式;应鼓励教师学会开放心态,看到变化带来的优势;应带领教师从零学起,学习新技术、新手段,获得掌握新技能的成就感,还原线下教学中的熟悉感和亲切感。同时,学校也应鼓励师生相信政府,相信科学,相信学校所制定的教学安排,相信学校和教师辛苦付出后会有收获,让师生都坚定必胜的信心,积极应对新问题和新环境。
新技术是提高线上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为了帮助教师尽快掌握网络技术,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线上教学技能培训,指导教师认识和了解美篇、微信、QQ 直播、Zoom、腾讯会议、钉钉会议等软件的功能。采用视频学习、案例分享、问答讨论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手把手” 的教学技术、教学技巧的帮助,提升教师对各软件、各平台使用的熟练程度。
教师一旦掌握了新技术,就会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找到自己习惯的“场”。例如,可将知识点、思考题、当堂练习进行投屏展示,还原课堂小测;可利用连麦进行在线即时互动,还原课堂提问;可将批注的学生作业进行课堂展示,还原学生的黑板板演;可用“画笔” 功能还原教师板书,实现学生良好的视线跟踪。可以利用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将教室里的日常教学方式搬到屏幕上,真实再现了教师的常规教学惯性。除此以外,学校还可为教师展示各种App 软件、大数据处理等科技手段所提供的便利服务,通过分享真实案例,让教师们看到新技术的优势,看到利用App 软件精准指导学生的效果,进而激发教师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
教学环境、学习氛围的营造,对于线上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润物无声的作用,是高效开展线上教育的必要条件。疫情下的线上学习生活缺少学生的集体活动,缺少彼此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和生活分享。学校不只是授课,更要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教育。因此,学校要按照教育培养目标,综合设计各种线上教育活动,落实五育并举。例如,当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共同抗疫时,学校可开展各种情境下的主题活动,通过板报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为国家学习,为人民学习,为自己学习,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开展“致敬英雄,同心抗疫” 主题板报设计活动,以医护人员、志愿者、家长、教师、同学如何抗击疫情为内容,采取手写或电脑设计散文、诗歌、图画等多种形式,以板报形式呈现。可开展“云端发文战‘疫’ ” 活动,寻找身边平凡又不平凡的英雄,以“发声” 为话题进行真实写作,倡议居民团结抗疫,弘扬正能量,树立抗疫必胜信心,向榜样学习。
和传统线下教学相比,居家生活缺少大型团体性的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可自主设计新型的运动模式,保证学生每天运动一个小时。可以在体育课上跳操、展示个人的运动能力。也可以设计以班级为单位的线上运动比赛,如平板支撑、俯卧撑、仰卧起坐、柔韧性挑战等。居家环境适合学生在线上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艺。学校可以安排各个班级进行“课前一歌” 等集体活动。有的学生家里有乐器、场地、服装,可以各显其能,各美其美,自由表演钢琴、架子鼓、舞蹈、脱口秀、歌曲等才艺。
每日三餐和家庭中琐碎繁杂的劳动都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教师可教育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通过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真正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劳动的快乐、劳动的收获。
学校想方设法地采取各种方式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疲惫时有班级活动来调节,在迷茫时有教师的帮助指引,在困惑时有同学的陪伴点拨。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打开摄像头,出镜做主播;要求学生打开摄像头,尽力还原线下学习的近距离接触。当学生看到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展示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亲密感和课堂的仪式感就会增强。线上教学虽然拉开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物理距离,但班级氛围仍然很乐观、很积极,学生的学习意愿强烈,学习动机充沛,线上教学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线上的集体备课除了常规的备教学内容、备学生、备方法之外,还要备线上新模式、备线上技术手段、备各软件的优缺点和使用时机。即便是采取线上备课,网上讨论,线上交流,但只要是教学任务清晰,教学成果明显,教师们对集体备课的需求与热情仍会非常高涨。
线上集体备课时,教师们会研究哪一个软件更适合哪一种课型: 腾讯会议让师生彼此间的屏幕显示更便利,钉钉课堂更方便对学生进行随堂练习;研究如何完成线上的课堂讨论;研究如何进行同学之间的成果展示;研究线上的授课流程;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研究如何在原有教学方式基础上推陈出新,探索和创新线上教学方式,以驱动学生的真实学习、主动思考;研究如何让App 软件为教学提供更多的便利;研究如何发挥大数据处理的优势,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等。
大数据的应用提高了备课的精准性,可以大幅度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让备课更准确,减少人工阅卷的误差;让备课更快捷,教师可提前设定答案,很多试题都可由网络直接批改,第一时间就能获得非主观题的正误率,得到学生的成绩分数;让备课更精细,通过大数据处理可以得到每一套题的错题数量、每一道题的错题人数和错题学生姓名、班级每一个学生的错题位置,精细到每一个选项、每一个知识点。大数据的应用让教师个人的备课更具有针对性。作业批改数据与反馈信息的精准度可以促进教与学的精准。线上的教师个人备课和线上的集体备课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反馈,立足学生的成长,每次备课都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都是基于学生已有反馈所设置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都做到了以问促学,以学生的问题来驱动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疫情之下,教室发生变化,课堂教学从线下的校园挪到了线上的网络空间,但学校和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是不变的。只要学校积极引导师生接受和适应新的学习样态,创新线上教学模式,就能有效实现“以生为本”,让课堂更具有生命力。
对于学生而言,线上学习是一个极易分散注意力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监管力度降低,学生容易受到自己所用的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诱惑,学生之间缺少互相督促与激励。在这种情况下,线上授课要想吸引学生就有了更大的难度。传统教学中的面对面提问、评价、描述、论证等行为都要升级,要更加明晰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寻找比线下常规教学更加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应更多地研究和完善创设情境、激发问题、设计活动、提供方法、反馈评价、总结反思等教学行为。当然,这些行为的创设需要教师的深度思考,确保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顺利落地。
线上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且贴近学生实际的授课情境,提出有价值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沉浸于学习任务中。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讲解者,而是学生活动环节的设计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推导探究、分享总结等方式学会深度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认真为学生探索、提供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加以“外显化”,以此来调动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一个接一个的学习任务之中。
对于学生来说,网络学习环境是一个宽松、自由的开放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计划性是每个思维独立、成熟的学生应必备的特征,计划力、执行力是高中学生应有的学习能力之一。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指导学生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到学习有方向、有目标,实现主动性学习。线上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沟通,有利于教师更及时、更详细地了解和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指导学生在完成学习计划过程中不断地加以自我审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和修正。
线上授课中,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提问量明显增加。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通过拍照、语音、文字即时传递给教师,没有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也不受同学的影响。学生不需要考虑面子问题,也不需要排队等候。每个学生和教师都能轻松实现“一对一” 的课后辅导。教师会在第一时间解答学生的困惑,并可根据学生反映的主要问题,设计具有层次性、差异化的作业练习任务。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录制背诵视频,完成基础知识填空;对于专项类型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学生,教师可提供每日一道练习题,提供微课视频,便于学生重复学习;对于容易出现混淆知识点问题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对于探究性问题,教师可适当设置家庭小实验作业等。通过大数据处理和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师在线上教学中可以深入探索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规范与标准是确保线上教学高效开展的重要依据。学校成立了专业的线上教学检查小组。由主管教学校长带领,协同教务处、年级组成员研究制定“教师线上教学规范10 条” “学生线上学习10 条准则” 和“线上巡课10 条准则”。学校要求任课教师认真落实每堂课的教学规范,并按照准则检查师生的课堂教学状态,强调师生互动,确保线上教学工作能够扎实进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线上教学规范对教师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明确、详细的要求,例如: 所有教师开摄像头,出镜上课,衣着得体;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课件或文档共享,要有板演过程,有解题过程的动态呈现;教师必须使用双设备,一个讲课展示,一个监督学生听课状态。每堂课都要与学生连麦,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讲授不超过20 分钟,师生互动不少于10 分钟,学生活动时间不少于10 分钟;教师应控制作业数量,不能过多占用学生时间;教师做好作业督促、批改与总结工作;每堂课教师要总结作业上交及完成情况;教师应语言简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应提出明确准则,从细节入手,保证学习效率。例如:学生应准时进入网络教室;学生应穿着校服,仪表显示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学生上课前应相互问好,下课时互道再见;学生应全程开摄像头,摄像头应同时拍摄面部、手部;学生应坐姿端正、及时做笔记;学生应专注学习,没有小动作;学生应积极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的语言应干净利落;学生应按时完成作业,及时与教师沟通。
在制定了教师线上教学规范和学生学习准则之后,学校应及时开展检查,确保规范的落实。学校要求线上巡课人员,应认真检查每一节课的出勤人数、学生摄像头打开状况、教师摄像头打开状况、学生的校服穿着、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授课状态和授课内容、师生活动状况、听课教师人员情况、课堂典型事件;各年级组、教务处等管理机构都要浏览各个班级的线上授课情况,找到共性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解决;应总结优秀案例和典型做法,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教学方面的建议。
总之,线上教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考量学生的教学参与情况、课堂获得情况及其课堂感受。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只有紧密围绕学生的学习链条,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加强教学整改,才能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让教育回归本源,让学生学到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