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兰
摘 要: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能力和思想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使幼儿能获得锻炼的机会,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以及加强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1-0044-03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都能对幼儿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家园共育已经成为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构建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引导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使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教师应当着力提升家园共育的有效性,增强家园共育的教学效果。
现今,家园共育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教师与家长缺乏沟通,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目标无法保持一致性,部分教师不能为家园共育提供切实的指导,教学效果受到限制。
(一)教师家长缺乏沟通
家园共育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完成,但就现阶段而言,由于教师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家园共育的合作性逐渐降低。幼儿的成长速度较快,其在不同的场景以及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如果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则不能充分地了解实际情况,制订的合作计划则无法发挥作用。一方面,部分教师不愿与家长沟通,使自身与家长的关系较为疏离,直接对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应用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不愿与教师沟通,教学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会简单地认为教育是教师的工作,在家庭中疏于对幼儿的管理[1]。而正是因为教育观念的差异,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方向不一致。
(二)家园共育目标不一致
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阵地,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发挥作用。但是就现阶段家园共育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和家长之间缺乏信任,使得双方教育呈现出不协调性。例如,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会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完成任务,自己照顾自己,但一些家长出于溺爱孩子的心理,会出现替孩子完成任务的行为,双方在教育上显现出不一致的问题。
(三)教师缺乏针对性指导
幼儿园在应用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其最为常见的情况是,教师无法依照幼儿成长的实际情况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导致家园共育无法发挥效果。教师虽然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但在家长会中教师仍占据着主导地位,直接向家长提出针对幼儿的教育方法,家长只能听取教师的建议,缺乏参与感。而且教师在指导家长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同一套体系,可能对一部分幼儿的成长具有指导意义,但不适用于全部幼儿。因教师的指导缺乏指导性和针对性,使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压力。
幼儿园要想切实地构建家园共育,应当在保证家长与幼儿园充分合作的前提下,提升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以便实现拓展幼儿教育空间以及提升教育理念一致性的目的,为幼儿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互补。
(一)拓展幼儿园的教育空间
幼儿园在进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将构建家园共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不断对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探索,以便充分发挥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让幼儿有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教师和家长可以在进行共同教育的过程中,推动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索家园共育新的体系,使得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具备更大的价值,为后续的幼儿教育奠定基础[2]。
(二)提升教育理念的统一性
增强家园共育的协调性,幼儿园需要在探索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掌握幼儿成长的需求,基于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幼儿成长制订精准的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要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向家长介绍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引导家长配合,从而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念。教师和家长在统一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合作模式,构建更加和谐的关系,提升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
(三)促进教育资源整合
幼儿园采用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能为幼儿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幼儿园对教育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使幼儿具备充足的成长空间。在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应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创新幼儿园游戏化的教育资源,还要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其中,使幼儿能在游戏活动中成长和学习[3]。同时,构建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还能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共同开发有助于幼儿成长的教育资源,使家庭教育成为幼儿教育的延伸空间,增强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力。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借助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实施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从而使幼儿的教育质量得以提升。
(四)丰富亲子活动
幼儿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教师需要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落实亲子实践活动,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在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时,面对陌生环境以及新的教学活动时会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不愿意参与到幼儿园的学习当中[4]。但是,在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幼儿会因为家庭教育的参与逐渐降低对幼儿园的抵触,尤其是随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结合得愈加紧密,幼儿对幼儿园活动的接受程度会逐渐提高,幼儿的应激反应会随之降低,顺利从家庭教育过渡到幼儿园教育当中。
(五)实现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互补
幼儿教育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单纯地借助幼儿园的力量难以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发挥应有的效用,实现与幼儿园教育的深度融合。一些家长将幼儿送到幼儿园时,会将教育全权交给教师和幼儿园负责,自己則当起“甩手掌柜”,跳过了家庭教育的步骤。但随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互补关系,双方都弥补了自身教育的缺陷,为幼儿后续接受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满足幼儿成长需求
3-6岁正处于幼儿成长的萌芽阶段,在该阶段幼儿所接触的环境以及人员都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当抓住这个关键期,充分发挥自身教育的作用,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幼儿成长产生影响,以便提升幼儿教育的效果。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都应当正确地认识自身在家园共育教育模式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作用,携手构建和谐的互补关系,为幼儿的成长发力。
家园共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重要的作用,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一定要对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将全新的教育理念渗透至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中,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提升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
(一)构建家园共育机制
教育思想是教育行为的指导,因此幼儿园在应用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多措并举,提升幼儿园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力度,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让家长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教师在开展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充当领头羊的角色,对家庭与幼儿园的联动机制进行不断探索和发展,构建幼儿园与家庭合作教育的桥梁,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地对家园共育的模式进行探索,找准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结合点,可以采用家访或是召开家长会的方式,了解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制订出针对性的合作方案,落实家园共育的计划,使家长与幼儿园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共同出谋划策。
(二)构建家园共育平台
正确的教育理念能在教育活动中产生指导作用,因此幼儿园在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的過程中,一定要选择符合时代发展和幼儿成长需求的教育理念,使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发挥应有的效果。同时,幼儿园要在贯彻落实家园共育教育模式时,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升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以便充分发挥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优势。幼儿园在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家园共育的特点以及应用要求,将先进的信息手段应用于教育中,构建家园共育的交流平台,为家长和幼儿园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群,开发家园共育的平台,以便能够有充分的空间与家长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使家长切实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中,获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提升沟通的有效性,引导家长参与到教育理念的研发中,实现对教育理念的革新,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家园共育的任务[5]。
(三)开展家园共育活动
幼儿园要全面构建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便提升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影响力。教师在开展家园共育时,可以设计丰富的教育活动,并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将游戏化的理念应用于家园共育中,营造更加广阔的家园共育空间,使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成长。例如,教师可以在一些特定的节日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拉近家长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将游戏化的理念贯彻落实,使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乐趣。教师可以设计以探索自然为主题的活动,带领幼儿到户外捡拾树叶、花朵,并将捡到的花朵和树叶采集起来,与家长一起制作一幅作品,使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从而爱上大自然。
(四)创设家园共育环境
幼儿园要积极探索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保证家园共育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教师可以在应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环境相结合,对教育环境重新规划,以便提升教育环境的创新性,为幼儿成长开辟出全新的发展空间,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例如,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对幼儿的教育中,令幼儿具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理念和意识。教师可以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园环境进行重新布置,在黑板上写出活动的主题,并在墙壁上悬挂趣味性的传统文化元素,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索。同时,教师要引导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给幼儿播放传统曲目,为幼儿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拓展家园共育空间,形成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发挥家园共育的效果。
总而言之,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应当基于对幼儿园实际情况的分析,全方位地探索家园共育模式,使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的教育中切实发挥效用,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幼儿的成长和学习作出指导,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1]张彩梅.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探究[J].智力,2022(27):183-186.
[2]毕春红.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探讨[J].科幻画报,2022(08):29-30.
[3]吴立坚.携手合作家园共育——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家教世界,2022(11):61-62.
[4]黄漪涟.架起家校之间的桥梁——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2021(52):222.
[5]唐英姿.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探究[J].读写算,2021(3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