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翊菲
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从越来越多地运用大数据,全面依托大数据来开展经营管理是必然趋势。尤其涉及信息资源时,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整理优化资源、构建数据库、建立系统,一方面可以更高效、迅速、及时、海量地处理数据信息,增强企业信息处理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更科学、高效的数据分析,更精准地帮助企业识别与发现现实中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决策、制定方案,提高应对现实变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随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越来越强,企业运用大数据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是必然趋势。大数据的运用,能更完美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数据化、信息化、高效化,相应技术和系统的运用,能较好地替代传统管理中效率较低、能力相对有限的人力工作,从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更有力地支撑企业生产经营。这在常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都能得到体现。
大数据的运用改变了以往企业获取信息源头和渠道的单一状态,人力资源部门在开展招聘工作时,可以同时从多种多样的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建立对应聘者更为完整和立体的了解。不仅如此,在对员工展开评价时,利用大数据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出员工的综合情况,且有效地规避传统评价手段下考评者的主观意识。如此一来,能够获得更准确的评价结果,帮助企业实现更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
首先,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提供了更多样和灵活的手段,比如可以构建培训系统,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培训,即使员工因工作需要不在企业办公区域,在差旅、外派过程中,企业都可以突破空间限制组织培训。其次,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为员工培训制作内容更完备和形式更丰富的培训课程,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强化学习的效果。再次,依据大数据分析结果,能够根据企业经营的现实需求或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课程和学习内容,有的放矢。最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将学习与考评进行系统集成,更有效地跟踪和监测培训效果。
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将对员工综合表现和工作成果等的观察和记录数据化,并将所有数据汇入大数据终端,通过统一、科学、规范的标准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出员工的真实情况,在此过程中,可最大程度地规避管理者个人意识对考核结果的影响,最终得到更客观、准确、真实的考核结果。
首先,基于大数据手段,企业能够对员工进行更有效的绩效考核、更准确地反映出员工对企业的价值,从而为薪资分配建立了更准确的依据,提高分配结果的合理性。其次,运用大数据来记录和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更易实现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和评价,帮助企业更合理地调整薪资分配方案。再次,运用大数据技术,企业不仅能够掌握内部信息,也更易获取和了解企业外部信息,如行业的整体薪资分配状况、同业企业的薪资分配情况等,能为企业进行薪资分配提供更丰富的参考,有助于企业合理控制经营成本,也有助于企业通过薪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可见,企业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将获得传统管理模式中难于比拟的效果,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不少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既对新经济环境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认识不清、缺乏重视,又对大数据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与方式的变革缺乏认知、思想意识落后。
首先,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甚至于沉浸在人力资源管理无法为企业创造实际效益的落后意识之中。于是乎,人力资源部门权力小,仍是负责传达通告的“传声筒”,其职能依旧停留于考勤、面试、文件档案管理等基本工作上,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功能得不到发挥,无法真正为企业提供助力。
其次,相当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不具备大数据思维。一是长期以来固守舒适区,满足于按部就班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缺乏革新意识。二是缺乏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即使处于大数据环境中,仍不能主动寻求大数据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融合,改造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三是对大数据的认知不足,无法判断和明确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可操作性和运用方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涉及大量信息资源,应用大数据技术能更有效地将这些信息数据化、指标化,企业能够将数据集成化、建立起数据库系统,能够将信息编制有序化、体系化,进而能够高效地对人力资源管理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分析,实现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经营给予支撑。然而,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很好地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具体而言,有以下两点表现。
首先,对大数据的认知不充分。一方面,部分企业对大数据的认知有限,无法准确辨识大数据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应用的场景和可应用的深度。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虽知道大数据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大有用处,但因为理解上的局限,不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恰当地应用大数据技术,使得大数据技术未发挥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有的功效。无论哪种情况,皆是企业对大数据的认知不充分,造成大数据技术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需要并未有效地结合。
其次,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和财务状况的约束,在技术和系统的引进与更新上受限,不得不继续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部分企业由于不能及时引进相关技术人才,且老员工的知识更新速度难以跟上技术革新的速度,即使引进了大数据技术,也无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以充分运用。
大数据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专门人才的供给带来了压力。当前,技术迭代可能只需几个月,而人才培养至少需要3至4年,甚至更久。此外,刚完成学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水平也可能无法满足最新的需求。走上工作岗位的专业人才必须在工作的过程中“干中学”,然而,并非每个企业都有能力给予相应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此外,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只需掌握管理领域的知识,而现今则需要同时掌握管理知识和大数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迄今为止,各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大多仍延续着传统方案,大数据与人力资源管理两方面知识的融合有限。因此,复合型人才的供给尚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缺乏适用于大数据环境的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
现代企业经营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企业需将人力资源管理视为与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同样重要的职能。企业首先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要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不再将其职能仅定位为文件管理、出勤率统计、组织面试等机械工作,而应更全面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进行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建设。其次,不应再将人力资源部门仅作为传声筒、执行者,应重塑和归还其本应有的权力,充分释放其自主与决策权力。
企业不仅要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知,还应意识到大数据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化。要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必经之路,否则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皆难以达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大数据信息融合。为此,在重新正确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要积极学习、思考和理解大数据的特点、大数据应用的思维、大数据工作的性质、大数据的应用技术等。只有充分且尽可能准确地理解大数据,才可能更好地将人力资源管理和大数据耦合。
首先,应加强引导。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内部沟通中,应有意识地强化大数据理念、强调大数据思维,将大数据思维融入企业文化,从而引起各部门、各员工对大数据的关注和重视,促动全体员工主动了解和学习大数据,逐渐强化和充实对大数据的认知。
其次,应提高应用大数据的技术水平。一方面,企业应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应增加引进来和走出去学习的频次。企业可邀请来自高校、研究机构、专业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对员工进行培训,也可派员工赴国内外进修学习。另一方面,在员工招聘中,应有意识地搜索与聘用具有大数据思维、懂得大数据应用技术的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
再次,应主动规划大数据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场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职责,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在技术应用上具有差异。企业将大数据技术引入人力资源管理时,可由点及面、由局部至整体,逐步强化和深化大数据的应用。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根据工作内容将部门的整体职能分解为不同的任务场景,分别思考与规划各任务场景中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工作为例,在员工招聘中可重点应用人员信息的搜集、整合、分析技术,在员工培训中可重点应用数据共享、人机交互等技术;在员工考核中可重点应用数据记录、信息集成、数据分析等技术;在薪资分配中可重点应用数据搜集、数据分析技术。人力资源部门在不同的任务场景中提升了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后,更容易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大数据化。
掌握大数据应用技术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无疑是企业急需的,尤其在当前此类人才供不应求的形势下,企业在人才招揽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具难度。要升级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配置,显然,企业应从人才增量上下功夫。一方面,应增加与该类人才的接触密度,委派专门的团队在人才市场上广泛搜寻、精准定位、主动接洽;另一方面,提高对该类人才的吸引力,优化该类人才的岗位设计、薪资待遇水平、职业发展规划,乃至人才方案,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招揽该类人才的机会,提升企业在人才争夺中的竞争力。同时,企业还可主动走进高校,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与学校共同探讨、规划该类人才的培养,通过签订协议参与人才培养、学生就业,从而在人才争夺的源头上占得先机。此外,企业还应注重人才存量的优化。企业应有计划、周期性地安排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进行培训,应结合聘请专家来企业培训和派遣员工外出培训两种方式。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挑选少数员工外出学习,待学成后,再回到企业进行内部分享和传授。若企业已聘用了掌握大数据应用技术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或专家,也可组织内部培训。总之,企业应结合自身需求和实际,从人才增量和存量两方面努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大数据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