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健
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指向,架构阅读与写作互相贯通支持的学习模式势在必行。群文阅读引入语文教学时日尚浅,虽有积极实践但缺少成体系的教学策略,“群文阅读、单篇写作”的困境尚未破解,写作往往仍以单篇的词、句、段进行解析和精读,缺乏多篇目之间的关联学习。这种僵化单一的方式难以锻炼学生归纳、总结、把握文章主旨,汲取文章精华的能力,阻碍了泛读能力的提升,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毫无益处。因此,要广泛推进科学的群文阅读及写作教学策略,转变语文教学模式,在群文阅读基础上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成体系化的写作训练。
笔者通过实际调查和查阅资料,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小学中高年级展开群文阅读与习作练笔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从群文阅读在课堂上的应用,到教学方法的革新与调整,再到最终的落脚点习作练习,都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群文阅读下的习作练笔,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引导、学生以群文阅读为基础,在大量的阅读和总结之中,学会基础的知识,掌握基本的能力;再以此为媒介,借助群文阅读积累的经验,创作出自己的优秀作品。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照本宣科”的僵化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教育资源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教师“灌输”式讲课,学生低头听讲的情况非常普遍。这种课堂上还延续着传统语文教学的“读”“背”“写”模式,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十分薄弱,无法达到新课改“一节课上至少要讲三篇以上文章”的要求,学生为完成作业而读,教学的预期成效难以达标。
在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读写教学”已经深入人心,但是部分教师仍局限于单篇教学的模式,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将教材有机连接起来,不能为学生提供更成体系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模式僵化。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尚未架构起完善的阅读和写作思维框架。此时,若教师采取讲解单篇文章式的教学模式,则很容易让语文学习流于形式,而不能让学生在体系化的阅读中拓宽视野,落在笔端,学生难以消化吸收,导致写作能力迟迟无法提升。
部分教师割裂读写之间的关系,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的内容没有经由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归纳思考转化为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思路的整理,学生的习作没有建立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就好比是只有“输出”没有“输入”,如无根之木,效果极差。同时,写作任务往往作为课后作业留给学生,学生也往往应付了事,以致在学生写作中经常出现选材不够新颖、文章立意不高、内容空洞、情感不真实、细节不生动等情况。整篇文章学习严重“程序化”,没有实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写作,是基于各学龄段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而进行的,在小学的低、中、高年级分别采用符合该阶段学生学习深度和广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可以夯实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基础,更符合新课改所要求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序列化写作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
1.序列化写作的因“阶段”制宜。小学阶段的序列化写作,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至二年级为低年级阶段,主要任务是简单的复述和描写,如根据图片描述内容,讲述事情经过等;三至四年级为中年级阶段,主要进行文章具体元素的锻炼,包括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对场景的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同时开始初步地脱离事物本身,加入想象和自己的想法。五至六年级为高年级阶段,主要任务以命题作文为主,文章的立意、选材和写作模块都需要训练。本文主要讲述的正是三至六年级中高年级需要完成的序列化写作教学任务。
2.序列化写作的“渐进式”学习。序列化学习的优势,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写作教学中展现得尤为突出。面对更长篇幅、更加复杂也更加完整的作文篇章,教师采用“模仿—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仿写到创作,从文章结构到文章感情色彩,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加深学习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从浅到深,段落的训练为全文的写作打基础,仿写的文章总结出创作作品的独有灵感,学生的作文功底在一次次练习中渐渐夯实,也能够基础牢固、扎根深稳地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3.序列化写作的“个性化”教学。序列化学习应用在作文教学中能够发挥教师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划分学习阶段,更是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制定阶段化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夯实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先字词、后语段、再文章,先阅读、后仿写、再作文,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方案。这正好与群文阅读相契合,能够实现群文阅读与序列写作的个性化调整,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4.序列化写作的“自主性”学习。序列化写作教学过程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尤其是结合群文阅读展开的序列化写作,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内容了如指掌,建构起了比较完整的写作体系,能够独立地完成各个阶段的写作任务,而不是套模板、背范文甚至抄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帮助学生完成从“写话”到“写文章”的转变,建立起专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架构。
所谓序列化写作教学策略,是有明确目的、有计划章法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能力为基础的、符合科学规律的方式方法,具有其他写作教学方法所不具有的实施优势。
1.序列化写作是一种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相比于其他教学方式,序列化写作拥有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展开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的思维及能力,可以有效避免模式生搬硬套不适用的问题,序列化写作是完全建立在学生本身之上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例如,对景物的描写比较薄弱,就可以通过仿写优秀文章、描写所见所闻等进行具体训练。
2.序列化写作是一种基于教材又跳出教材限制的学习方法。写作教学的灵活性,还体现在教学的内容上。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写作的范本,是非常重要的借鉴,但是新课改之下的写作训练,是不能完全拘束于课本上的精选文章的,教师选择序列化写作,是教学观念的重要转变,意味着教师从依课本教学变成了依学生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才是序列化写作教学模式是否适时改变和调整的唯一影响因素。
3.序列化写作是一种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仿写、看写,归根结底要有优秀的范本,序列化写作的基础就是大量的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阅读与写作互促的规律,就可以通过阅读侧面地影响学生的写作训练,也可以在写作训练中选取之前阅读的文章进行解析。例如,把握不好文章的立意和情感,就对表达情感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梳理总结,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练习,寻找其中的规律,体味文章的立意。
4.序列化写作是一种让学生有效参与思考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作文教学中最薄弱的一块就是作文的修改,作文的优劣完全由教师的批改意见而定,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受到限制;而序列化写作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学生各阶段的目标与任务,明确学生写作上的欠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找问题,尤其是在文章思路的确定时,不要以教师的想法为主,而是让学生以思维导图或者大纲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路,让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实现师生良性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高年级的语文群文阅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读写训练的基础和创新化表达。教师需要依据课程标准,遵循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积极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议题”,将教材中的文章与文章、教材中的文章与课外阅读的文章、教材中的文章与学生生活实际等融会贯通,进行合理组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激发课堂活力,坚决杜绝“读与写”两张皮的情况,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让读写训练能够得到实际的应用。
群文阅读的根本在于阅读,要发展群文阅读首先就要重视阅读本身。在重视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议题,选取具有同一类特点的文章进行组合,让学生在对多篇文章阅读中感受,在感受中学习。
1.选定议题,确定体系核心。所谓的群文阅读教学,就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议题,精选同一议题下的多篇文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阅读,并通过浏览、精读、摘抄、背诵等方式,积累语言、素材,并学习写作的技法等,让阅读与写作达成共识。[1]例如,以文章体裁作为选材核心,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中,可以将第一单元的古诗三首《寒食》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与第四单元的古诗三首《马诗》 《石灰吟》 《竹石》链接起来,比较不同风格、同样体裁的古诗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再比如,群文阅读中最经典也是最基础的组合,以文章内容为核心。例如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激发孩子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可以通过《鲁滨逊漂流记》 《骑鹅旅行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链接阅读。在确定了阅读的体系核心之后,教师可以放眼本学期的整本教材,选取具有共同点的文章组合阅读,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的体系。
当然,选定议题本身就是一件不可缺少但是又充满难度的事情。提出一个令学生感兴趣并与课本紧密结合的议题,无疑能够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2.课堂教学,引导归纳学习。拟定议题时,要自课本出发,自教学目标出发,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主要问题,用问题导入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学习热情。例如,学习知识目标是选择典型事件来表达情趣和理趣[2],我们选取的议题是“人物故事”,就可以将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狼牙山五壮士》 《少年闰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进行对比阅读。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讲述他们通过阅读了解了哪些事件,讲述自己通过阅读感受到文章传递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理趣?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些文章在描写和塑造人物时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对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有什么启示?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发现,虽然这些描写人物的文章可以传递出的思想情感是各有不同的,但是在塑造人物时都对人物进行了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同时,正是通过这些描写展示出的不同,不同的文章塑造了不同的人物,也向我们传递出了爱国主义、友谊等各种情感和思想。
选文形成体系之后,更重要的是有章法:教学有章法,学习有章法。除了前文提到的通过归纳引导学生验证选文是否符合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更重要的是要有章法地进行教学,有章法地进行学习。
1.自主阅读,总结群文核心。阅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群文阅读的重点不在教师的讲解而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退出了教学的角色。相反,教师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要帮助学生勘误察错,划定范围,教授方法。
第一,制订群文阅读学习计划,循序渐进学习技巧。一是要从单篇阅读向群文阅读延伸,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二是从碎片化阅读向整体系统阅读延伸,从积累好词好句到学习行文章法,从总结文章主旨到基于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笔者认为,渐进式的学习也是体系化写作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降低阅读和写作的难度,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自主阅读的学习任务。
第二,选定同议题篇目群文,归纳总结确定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浏览、略读、精读、悟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对同一议题下的群文进行阅读,一方面是提高阅读效率,另一方面是可以更全面地观察和学习、思考和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泛读和精读结合,第一遍通过快速浏览掌握大意,第二遍要边读边进行勾画,对重点的字词、点题句段进行标注,做好读书笔记。在阅读结束后鼓励分小组进行交流学习,并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对各小组普遍提出的疑难、重点问题,教师应当进行点拨和解答,对学生所表达出的感受要认真聆听,进行提炼,鼓励学生在阅读完群文之后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到这一组群文的核心内容。
2.总结亮点,学习写作技巧。群文阅读能够让我们在横向对比之中学习,发掘不同文章对同类型事物进行雕琢时的亮点,汲取前人的优长,并将其升华和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以前文我们提炼的议题“人物故事”——《狼牙山五壮士》 《少年闰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三篇文章为例。《狼牙山五壮士》是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寥寥几笔勾勒出故事的背景,也交代了七连六班五个战士身负的重要任务。在进行人物描写时,文章着重描写了战士们是怎么样击退敌人的,如“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是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随着故事的发展,群像式的人物发出了共同的声音:“中国共产党万岁!”人物在故事中有了动作和语言,就让读者的脑海中有了画面,整篇文章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跃然纸上。再看《少年闰土》中对闰土的描写:“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进行细致描写,对典型的衣物道具反复进行强调,这个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也就总结出来了:戴着项圈的圆脸小男孩。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写作,尝试把在阅读中归纳总结出的技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通过群文阅读学习到足够的写作技巧之后,就可以尝试着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去了。小学中高年级是培养学生基础写作习惯的伊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积累了足够的素材,也让学生学习到了许多优秀的写作技法。此时,教师可以从让学生仿写优秀作品开始练习,在练习中增长写作能力。等到写作能力到达一定水平之后,通过增加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素材,并注重生活中的观察,写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优秀文章。
1.模仿技法,借助前人妙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读写结合作为切入点,将课堂内容与课程标准结合起来。[3]在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时,尚且没有成熟的架构文章的能力,此时通过仿写来“借力”,仿照优秀阅读主体进行写作,可以增强写作的语境。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只有积累了足够的输入,才能有东西输出。
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小篇幅地创造性改写来进行初步的写作练习。基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阅读,学生已经对阅读主体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能够抓住文章的核心点,此时可以尝试小片段地创造性改写。这样做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易到难,让学生先得到了初步的锻炼,建立写作的自信心。
第二步,可以让学生进行扩写或者缩写。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写作训练,既能够立足课本内容,紧贴课标要求,又能够促进读写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领悟课文内涵。例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两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中一篇进行扩写,提出问题:“牛郎和织女相识相遇的过程还有哪些细节可以进行扩写?”提醒学生在扩写时保证情节发展的合理性,人物性格也要前后统一,扩写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且一般不改变文章的体裁,要扩得有重点,展开合理想象。
以上两种方式可以以前文所提到的《鲁滨逊漂流记》 《骑鹅旅行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如《鲁滨逊漂流记》,可以对其本身进行扩写:鲁滨逊再前往另一个小岛,会有什么奇遇呢?发动学生的奇思妙想,并进行班级点评,以激励评价鼓励学生。也可以通过《鲁滨逊漂流记》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历险故事进行仿写,比如《西游记》。
2.感悟生活,习作优秀文章。要想写出一篇佳作,既需要娴熟的技法,也需要真挚的感情。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生活阅历不足,社会实践与研学机会较少,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对某个现象或某种情感不知道、不理解、不认可的情况,也因此难以写出一篇情绪饱满、积极正向的作品来。
在经过了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后,读写结合的训练已经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来帮助学生塑造“三观”、积累知识、增长能力,完成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之余,更要做好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此时,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利用好掌握的写作技法,写出结构完整、用词准确而且情真意切的好文章来。具体可以这么操作。
第一步,在写作命题之后,先进行文题研讨。例如,以“勤奋”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先请学生分享对“勤奋”的理解,讲述身边真实发生的或者在书本和网络中看到的勤奋事例,通过探讨,引导学生在习文之前先进行全文感情色彩的定调:是褒还是贬?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如何将写作者的情感具体地表达出来?是借助于人物的故事,还是直抒胸臆,在作文中进行评价和抒情?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破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步,在写作过程中,要进行主题的升华。比如最常见的话题,当学生以身边的人物为作文的主角时,可以运用在人物描写议题中学习到的技法,并加入自己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在写作技巧较为青涩的阶段,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是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积累身边的素材,学生就可以初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一篇优质文章。
在小学中高年级学习阶段中,群文阅读与序列写作互促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展现出明显的优势来,在展开课堂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帮助教师进一步理清了教学思路,而且在学生阅读与写作形成良性互促关系上作用显著。值得一提的是,群文阅读最值得重视的就是建立了体系化的学习方式。这不是阅读文本的简单叠加,而是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转变,通过更加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增强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使其把这种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能力。通过本文群文阅读与序列写作互促策略的实施,顺应语言学习规律,尊重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读写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体系化的归纳总结中,形成阅读“输入”转化成写作“输出”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群文阅读与序列写作”互促教学策略实施一段时间后,我班学生的阅读水平与作文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尤其是在作文结构上的变化最为明显。过去,学生的作文更加类似于随笔,笔随心动,想到哪里就写哪里,写到哪里就算哪里;如今的学生习作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化特征来,整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明确,即使是散文也有“形散神不散”之韵。其次,学生习作的内容充实程度亦大大提高。可以明显发现,学生引经据典和插入故事的情况越来越多,整篇习作叙议结合、详略得当,习作水平大大提高。
受限于个人思路与现实条件的桎梏,本文所提出的策略还存在很多不足,“体系化”阅读写作策略有待于更多研究者丰富和细化,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面临着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应用效果反馈不一、学校阅读写作互促学习环境差异等问题。因此,教师要掌握对应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手段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