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潜在心理危机的干预与疏导之道

2023-02-22 13:58王雪岩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疏导干预初中生

王雪岩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3)33-0000-00

[摘 要]近年来,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一些看似正常的初中生,私底下却深受焦躁、紧张、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困扰与折磨,有的甚至演变成了心理疾病,出现种种心理危机事件。作为初中班主任,如果能够及时察觉初中生潜在的“抑郁”“焦虑”等心理危机,并及时给予科学的心理疏导与抗挫能力培养,不仅能够及时缓解初中生的身心痛苦,而且能够把初中生的心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有效引导中学生及时远离“心理暗区”,走出惆怅“雨季”,走向积极阳光的美好人生。

[关键词]初中生;潜在心理危机;干预;疏导

当下,初中生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他们优越的学习条件、生活条件,是70、80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是,面对丰厚的物质条件,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瘠”、越来越空虚,部分看似正常的学生,私底下却深受焦躁、紧张、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困扰与折磨,有的甚至演变成了心理疾病,出现种种心理危机事件。造成心理危机发生的原因是多维的,尤其是潜在的、不易察觉的心理危机,有的是忽视了对孩子的精神陪伴与亲子交流,让孩子的内心既孤独又无助;有的是忽略了对学生的行为观察与思想引导,致使这些孩子痛苦的情绪无处宣泄,最终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可见,当前对初中生青春期潜在心理危机的干预与疏导已刻不容缓。

一、缘起:初中生常见的潜在心理问题及成因

从笔者对6所学校回收的1200份抽样问卷调查来看,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初中生,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焦虑紧张→情绪低落→自闭孤独→厌学弃世。但是部分学生在最初期或者表面看来是阳光向上的,实际上他们可能存在“潜在心理问题”。

潜在心理问题,是指表面正常,实际却存在一定心理障碍,长期积累后有可能爆发的现象。因为这些人平时与心理健康状态正常的人群无异,想要发现他们并非易事。为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对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前期干预尤为重要。

(一)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典型特征

一般来说,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初中生,其心理危机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焦虑紧张→情绪低落→自闭孤独→厌学弃世。

1.焦虑紧张

大部分初中生都存在焦虑紧张情绪,适度的紧张有利于初中生的学业进步,但过度的紧张就会衍生出焦虑情绪。如果学生的焦虑紧张情绪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有可能演变成焦虑症,出现植物神经紊乱(手心出汗、心慌)、神经衰弱、失眠等严重症状,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身体健康。

2.情绪低落

很多学生由于生活中的不顺利,情绪就慢慢变得消沉、低落,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也有一些学生是因为长期受神经衰弱、失眠症的折磨而变得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一般来说,情绪低落是有抑郁倾向的初中生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心理疾病现成的初级阶段。

3.孤独自闭

如果初中生的焦虑症、神经衰弱、失眠症等长期得不到缓解,他们就会从情绪低落发展到孤独自闭,表现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人交往,在班级中和集体活动中显得孤僻、不合群;有的学生甚至会出现厌食症状,不想吃也不想喝,只想一个人躲在幽暗的角落。

4.厌学弃世

有些初中生的抑郁症状会由孤独自闭进一步发展到厌学弃世阶段,通常表现为脆弱、敏感、悲观、厌学,有的学生甚至有极端倾向。他们每日都沉浸在无边的黑暗中、身心备受煎熬。

(二)导致初中生出现潜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剖析

走访调查中,笔者发现导致初中生危机事件发生的最大因素就是——抑郁症。可以说,抑郁与焦虑是当前部分初中生中亟需解决的心理问题。并且,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诱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长是初中生的第一任人生导师,家庭是初中生的第一所人生课堂;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生活在家庭结构不稳定、家长教养方式不正确等不良环境下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生活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青少年可接触到的信息更加纷繁杂乱,部分初中生缺乏辨别能力,深受一些极端思想、不健康价值观荼毒,严重侵害着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另外,部分疏于管理的娱乐场所更是诱发初中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娱乐“温床”。

3.学校教育的影响

不可否认,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发展性问题。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能够提供的心理支持有限;未能根除“唯分数论”思想;家校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感受到来自生活、学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致使很多初中生出现了心理恐慌、厌学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旷课逃学等现象。

4.学生自身的因素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心理急速成长期与动荡期。他们的思想独立性与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却又有明显的片面性与主观性;他们的想象力丰富、精力旺盛、敢想敢做,却又带有明显的冲动性与盲目性……这些思想或行动上的失败都容易挫伤初中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出现很多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心理问题。

二、剖析: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危害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長与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推进立德树人的需要。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危害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面看来只是情绪低落,其实不然;心理问题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是很多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发生根源。笔者曾根据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法MHT(Mental health test),对本校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从上图的调查结果来看,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危害性巨大:

1.对自身的潜在危害

有心理问题的初中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自我惩罚,如有“自责倾向”的男生占被调查人数6/10,女生占被调查人数8/10;有“身体症状”的男生和女生各占被调查人数的2/10。这说明心理问题已经对初中生自身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伤害。

2.对他人的潜在危害

从上图来看,有“恐怖倾向”的男女生各占被调查人数的6/10、9/10;有“冲动倾向”的男女生各占被调查人数的6/10、8/10。这里的“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主要是指初中生的情绪失控表现,如乱发脾气、乱摔东西,与其他同学发生言语或肢体冲突等等,其危害性在于不可把控与潜在的攻击性。

(二)对初中生潜在心理问题进行危机干预的必要性

对初中生心理问题进行危机干预,有着极其迫切的现实意义与长远价值:于学生而言,是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于学校而言,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于社会而言,是输送合格公民的需要。

1.有利于有效控制心理疾病发展与极端事件发生

初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短期来看可能只是造成学习退步、人际关系紧张等小问题;但如果长期被忽视,就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轻则伤己、重则伤人,给社会造成很大的潜在安全隐患。

2.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宣泄消极情绪、控制不良情绪

教师及时对初中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其实质就是帮助初中生正确宣泄消极情绪、控制不良情绪,缓解初中生的紧张与焦虑心情,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理解、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业与品格持续健康发展并稳步成长。

3.有利于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落地生根与全面实施

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教育,也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知识扎实的高素质人才。对初中生心理问题进行危机干预,就是引导初中生正视自己并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客观评价他人,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得学生心理正常化、人格健全化,学校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地生根与全面实施。

三、探索:初中生潜在心理危机进行干预与疏导的实施策略

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始终注意观察本班学生的言行举止,看有无异常动向。下面是曾辅导过的一个典型心理健康问题案例:

【案例】张磊(化名)原本是个性格温和、乐于助人的男孩。最近一段时间不知什么缘故,不仅性情大变、脾气暴躁,而且举止反常,不是躲在教室一角发呆,就是莫名其妙地捶打自己的身体。

下面以上述案例为例,谈谈对初中生潜在心理危机进行干预与提升抗挫力的策略。

(一)要找准“病因”再对症“下药”

班主任对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应从两方面下手:一是“疏”,也就是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二是“导”,也就是开导、劝导,帮助学生打开心结、治愈“心病”。

无论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疏”还是“导”,初中班主任都应首先找出学生心理问题的“病

因”,也就是找出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原因,然后再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

(二)用放松疗法帮助学生走出阴霾

“放松疗法”是指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的全身肌肉放松,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初中生不良情绪常用的放松疗法有:肌肉松弛法、音乐放松法、深呼吸练习操等等,只要能让学生情绪舒缓、肌肉松弛的方法都可以尝试。

例如,【案例】中,我通过大量走访,了解到张磊性情突然大变的原因是他父亲在工地突发意外,家里花光所有积蓄为其治病,同时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了解到这些原因,我分别从学校、班级和个人层面去帮助和开导张磊,免除其部分学杂费,组织集体活动,并引导其对自己未来进行规划。最终,张磊的心情慢慢恢复了正常,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重新追上了班级的学习进度。

【分析】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意外出现,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总是让教师措手不及。成年人尚且疲于应对,这些心智尚未成熟、没有心理支持的初中生更是不知所措。可以说,初中阶段每个班级都有因家庭环境不佳(如贫困、疾病)而心理压力巨大的学生,作为初中班主任,除了要善于体察学生的生活疾苦,还要细致入微地纾解学生的心理疾苦;除了要力所能及地帮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更要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在班级多开展文娱、体育等集体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放松肌肉、放松心情,从而帮助学生解脱精神上的痛苦。

(三)用认知疗法培养学生自信心

“认知疗法”也叫作“自我激励法”,就是对同一件事情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去分析与对待,帮助学生解开心结。

在各班中,可能都存在具有讨好型人格的学生,他们总是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总是担心自己做了错事会得罪别人、或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对于这类性格敏感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换个想法看待问题。如有的学生总是认为“我必须与周围每一个人搞好关系”,教师可以引导他(她)认识到:我不用讨好任何人,只要做好自己就行;只要我认真学习、关心班集体、热爱劳动,肯定会有喜欢我的同学跟我做朋友。引导学生换个想法看待问题,他们就会豁然开朗,从而卸下困扰自己很久的心理负担,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四)引导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教师还可以引导被消极情绪淹没的学生倾诉、大哭等,让学生尽情倾诉、纾解心中的郁闷,以帮助学生释放心理重负、恢复心理平衡。

教师在利用宣泄疏导法时,应注意环境的隐秘性,还应为学生保守隐私和秘密,因为陷入抑郁、焦虑状态的初中生神经极度敏感、脆弱,如果自己的秘密被他人知道了,可能就会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教师一定要为学生严守秘密,更不能在全班学生面前揭学生的短,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悲惨结果。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与爱心,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帮助学生及时释放心理压力、消除负面情绪,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拥抱生活;以自信、从容的心态面对各种挫折与考验。

初中生也正經历人生的重要决策与转折时期,他们所面临的来自学业、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精神脆弱、敏感,经不起摧残与折磨。因此,教师要用细致的关怀温暖他们、纾解他们心中的隐痛,引导中学生及时远离“心理暗区”,走出惆怅“雨季”,走向积极阳光的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李庆华.隐性心理问题,不能承受的生命之痛[J].教育家,2021(23):26-27.

(责任编辑:陈明)

猜你喜欢
疏导干预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浅谈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