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
摘 要:在当代教育环境中,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戰与机遇。新《课标》的推出旨在应对这些挑战,同时也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径。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其核心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构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效课堂。通过分析现行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力求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4.033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这一方案不仅强调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还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此外,方案还强调评估体系的改革,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在此框架下,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构建更加高效、生动的课堂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新《课标》背景下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意义
在新《课标》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新《课标》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更新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与时代同步,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认知更加全面。并且,新《课标》鼓励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更新评价体系则有助于更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建设还强调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教学环境的优化。这包括物质资源的丰富和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这种全方位的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立体的学习体验。新《课标》背景下构建的高效课堂,意在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教学环境,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和教育需求。这不仅是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革新,也是对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
从更深层次看,这种变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成为知识探索、思想交流和个性发展的平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助手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此外,新《课标》强调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理解,有助于学生建立更加广阔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对于学生适应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至关重要。总之,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对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一次革新,更是对未来社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大探索。
二、新《课标》背景下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困境
1.教学方法单一化
在新《课标》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时,教学方法单一化成为一个显著的困境。当前,大多数初中语文课堂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必要的互动和探索。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多元需求,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考和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单一的教学方法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当课堂缺乏创新和互动时,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维持学习热情极为不利。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也忽略了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均衡。
在新《课标》强调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更是显得力不从心。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激发。然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这些目标。因此,教师急需掌握更多元化、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参与度不足
课堂氛围的不活跃经常导致学生更倾向于保持沉默。这种情况下,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受到限制,会产生被动的学习。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也影响了其个人成长。学生自信心的不足也是参与度低的一个关键因素。学生担心自己的课堂表现,害怕在同学面前出现错误或受到教师批评,因此选择不参与课堂讨论或提出问题。这种自信心的不足不仅减少了学生的发言机会,还损害了其学习体验。
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和阅读能力也是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下,学生会产生一种挫败感,认为自己无法达到要求,因此放弃参与学习的机会。学习动机的不足也会加剧参与度低的问题。如果学生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或者不明白学习的价值,学生会将学习视为一项枯燥的任务,从而不愿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这种情况下,学生大多不会主动深入学习和思考。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的评价体系存在过度侧重于考试成绩这一显著问题,学生的学习表现往往被定义为在考试中取得的分数。这种以分数为中心的评价方式,使教学过程过于注重对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现有的评价体系也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元智能的有效评估。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兴趣、天赋和学习方式,然而,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未能捕捉到这些差异。这与新《课标》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相悖,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评价体系却未能提供相应的支持。评价方法的单一化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构成了限制。因为课程的评估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教师常常感到被迫按照应试教育的模式来教授知识,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这对于教育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构成了挑战,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路径
1.主题突破,开展启发式教学
教师首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中的主题,确保对主题的核心思想和背景有充分了解。这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相关材料,包括文学作品、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以便能够深入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这些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主题的不同层面,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从而深入理解主题。多媒体资源的运用也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可以引入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资源,以提供更生动、具体的主题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主题。
以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为教学案例,教师可以深入研究这一主题,确保对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如“为什么刘备要三次拜访诸葛亮?”或者“这个故事反映了哪些价值观?”这些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对主题的不同见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刘备、诸葛亮等角色,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主题。这种互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主题。此外,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相关历史片段的解说或展示古代文化图片,以帮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三顾茅庐”故事的背景。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2.增强互动,将多媒体融入课堂
在实施教学策略时,教师要使用多媒体工具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吸引力。这种方法需要将视频、音频、动画和交互式软件等多媒体元素融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这样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通过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创造一个富有情境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互动和多媒体融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一策略旨在通过应用多媒体资源,使课堂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以八年级下册的《核舟记》为教学案例,教师需要充分准备多媒体资源,包括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在《核舟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高清的核舟图片,展示核舟的外观和细节。通过这些图像,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核舟的精美工艺和历史价值,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互动白板或其他数字工具的运用对于增强课堂互动性至关重要。在《核舟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动白板展示核舟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通过触摸屏幕或其他交互方式,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展示中,与教师一起探索核舟的奥秘。这种互动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其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3.知識链接,跨学科融合展示
这一策略的核心思想在于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全面的知识背景,从而深化对语文材料的理解和探索能力。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其综合思考能力。
以八年级上册的《孙权劝学》为例,通过引入与历史学科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篇文章。首先,教师可以提供关于三国时期历史背景的信息,让学生了解文章发生的历史环境,包括当时的政治格局、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这样的历史背景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孙权和诸葛亮。
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文中的文化元素与地理学科联系起来。通过讨论文章中提到的江山如画的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它与地理的关系,以及景色如何影响当地人的精神世界。这种跨学科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在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时,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紧密结合,确保学生既能够学到相关的学科知识,又能够深入理解语文材料。教师应该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综合能力,以便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提出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综合思考能力。
4.阶段评估,个性化学习引导
这一策略旨在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持续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展,以便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这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阶段评估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工具,以确保对学生的全面了解。
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教学案例,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评估任务,包括但不限于课堂小测验、书面作业、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这些评估任务应当紧密关联课程目标和学习要点,以确保评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与课文主题和历史背景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口头回答或书面作答。这些问题可以涵盖对文章主要思想的理解、关键词汇的解释、历史事件的背景。通过这种形式的评估,教师可以快速了解每位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历史背景的掌握情况。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展示,要求学生分享对课文的解读和见解。这种互动性评估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沟通能力,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这也鼓励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彼此之间的互相学习。一旦完成阶段性的评估,教师应当综合各个方面的评估结果,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明确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建议。
四、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展望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呈现出多方面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将对语文教育带来积极的影响。
首先,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广泛应用将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互动。学生将能够通过多媒体、在线资源等方式更深入地探索文本,参与讨论,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个性化教学将成为未来语文教育的重要方向。教育将更加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将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轨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和资源支持。此外,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将得到进一步推广。语文教育将与历史、文化、艺术等学科相互融合,形成更具综合性的教学内容。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式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拓宽其视野,培养其综合素养。这些发展趋势将共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向更高效、更富创新性的方向发展。学生将在更具活力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教师将更具灵活性地设计课程,以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在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育者需时刻跟进时代脉搏,融合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这意味着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引入新的教育工具、技术和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打造一个更加生动、互动且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这种积极的教育改革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业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当今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参考文献:
[1] 黄秋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亚太教育》2023年第2期。
[2] 张艳清《智慧课堂模式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以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为例》,《西部素质教育》2021年第24期。
[3] 任富军《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品位·经典》2021年第17期。
[4] 王树国《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