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有效运用

2023-02-19 05:29章海琴
求知导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寓教于乐

摘 要: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条件与水平的不断提升,幼儿建构游戏活动变得更加完善、有效,将其与支架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够调动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积极性,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建构游戏的效果。文章立足于支架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当前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幼儿建构游戏中有效应用支架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幼儿建构游戏;寓教于乐

作者简介:章海琴(1979—),女,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高明幼儿园。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组织开展的建构游戏水平持续提升,出现了很多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这为支架式教学与建构游戏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一些幼儿园组织开展的建构游戏活动却没有充分体现支架式教学的积极作用,“教”与“学”无法高效完成,导致幼儿的游戏体验大打折扣。由此可见,研究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有效运用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内涵概述

(一)支架式教学内涵

所谓支架式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能促进其理解知识的概念框架,进而有效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具体实践中,该教学方式能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促使学习者更轻松、高效地进入深度理解状态,并能凸显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支架式教学的基础依据是学习者目前的知识水平,有效实施支架式教学,能充分挖掘、发挥学习者的潜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习者的创造性、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提高学习者各方面的素质能力[1]。可见,支架式教学与素质教育理念相符,教师将其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很好地彰显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

(二)建构游戏内涵

建构游戏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贴近并反映现实生活的优势,类型包括自然材料游戏(自然材料包括沙、水、雪、石等)、拼图游戏、金属构造游戏、积竹游戏、积塑游戏、积木游戏等,对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幼儿建构游戏在建构造型、玩法、材料等方面有了更多的创新,能发挥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支架式教学的特征

首先,教学始终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学习目标要让幼儿“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要求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应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相关研究表明,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不但能够调整和完善幼儿已经形成的内部心理机制,而且能够提升和强化幼儿已经获得的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其次,支架式教学以幼儿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幼儿并不是在毫无基础和经验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其具备很多原有认知经验,这些经验是幼儿构建知识、形成新概念的基础。而支架式教学理论强调以幼儿为中心,不但要求教学以幼儿的生理发展为基础,而且重视对幼儿已有认知经验的运用。

三、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应用现状

从幼儿园建构游戏中支架式教学的具体应用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影响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有效应用的关键因素,值得教师深入思考。

(一)支架含义理解不到位

在开展建构游戏时,有些幼儿教师由于对支架含义理解不到位,没能合理地选取支架,导致幼儿难以借助支架从浅层次理解水平进入深层次理解水平。

(二)支架与幼儿情况不符

一些幼儿教师在建构游戏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时,没有综合考虑幼儿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思维能力等,导致选取的支架与幼儿学情脱节,这样的支架式教学自然无法助力幼儿突破学习瓶颈。

(三)采用的教学支架是静态的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表现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学支架能随之做出适当调整,然而部分幼儿教师采用的教学支架是静态的,没有遵循渐学渐支、渐学渐撤的教学支架设置原则,无法充分发挥教学支架的作用。

(四)游戏材料与指导不适宜

有些幼儿教师没有给幼儿提供适宜的、充足的建构材料,这加大了支架教学难度。有些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建构游戏干预过多,运用的教学支架不适宜,导致活动失去了游戏性,同时在活动结束后也没有及时引导幼儿评价教学支架和游戏活动的效果,因此难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四、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以幼儿为主体,设置“大框架”

幼儿教师要避免在支架式教学中过度干涉幼儿的选择以及行为,应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以幼儿为主体合理设置“大框架”,让幼儿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大框架”能够指引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探索方向,维持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兴趣,促使幼儿开动脑筋,运用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完成游戏任务,从而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建构游戏教学的有效性[2]。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情感纽带,提升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安全感,让幼儿在温暖的、快乐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不排斥教师的“支架”介入,从而解决传统幼儿建构游戏教学模式中幼儿经常拒绝教师帮助和指导的问题。

例如,在开展小班“幼儿园的房子”这一建构游戏时,笔者结合支架式教学理念,创新了建构游戏的模式,在解读建构要求的基础上设置了“大框架”,让幼儿自己根据“大框架”的建构提示完成任务。首先,在活动开始前,笔者向幼儿说道:“小朋友们,在今天的建构游戏活动中老师只是你们的观众,你们要自己领会建构要求,完成建构任务。”幼儿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身手。然后,笔者让幼儿自己划分合作建构小组,并用簡单易懂的“大框架”图示展示建构要求,让幼儿观察“大框架”图示,了解幼儿园的房子和环境。最后,笔者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幼儿园房子的外形特征,话题包括“幼儿园房子是什么形状的”“围墙高不高”“我们要帮幼儿园建造哪些房子”等,让幼儿根据“大框架”图示中房子的搭建方法完成任务。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们以往常常出现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消失了,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积极完成了构建任务。而笔者基于小班幼儿的整体建构能力,在“房顶可以用三角形材料搭建”“墙可以用长方形、正方形材料搭建”“注意不要碰到其他小组搭建的房子”等关键处进行了适当的指导,使幼儿很好地完成了此次建构任务。在分析评价本次活动时,幼儿表现得十分开心、积极,都为本组的建构结果感到骄傲。这种设置“大框架”的建构游戏支架式教学策略,不仅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幼儿学会面对困难,切实体现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可见,小班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敏感度是非常强的,他们乐于进行自主探索,会因为自己努力获取的成功而感到兴奋、骄傲。如果幼儿教师在建构游戏中依旧运用传统的向幼儿仔细讲解建构要求然后让幼儿“复制粘贴”完成建构任务的教学模式,那么幼儿的综合能力就难以得到有效培养。支架式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应用,能让教师变为幼儿建构游戏的引导者,避免出现教师步步要求、步步引导的情况,给幼儿提供充满发展活力的、自由的建构空间,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3]。

(二)密切关注幼儿,灵活搭建支架

幼儿教师在建构游戏中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密切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发现幼儿的需求,并把握时机采取适合的方法灵活搭建支架,给予幼儿科学的引导。教师要根据幼儿与建构环境、材料之间的实际互动情况,确定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悬念、模拟声音等支架搭建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中班幼儿模拟建构马路的游戏中,笔者发现幼儿虽然参与兴致很高,却迟迟不动手制作,茫然地看著建构材料不知如何选择。此时如果任由幼儿自主探索,就容易导致幼儿失去建构的兴趣。因此,笔者马上采取措施搭建支架,活跃教学氛围,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马路上的各种声音,创设“马路上都有什么”的情境,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有的幼儿听到小汽车喇叭声后想到马路上有小汽车,便结合自己生活中对小汽车的观察与现有认知经验,从建构材料中选出适合的材料制作小汽车;有的幼儿听到公交车的报站声后想到马路上有公交车,便积极动手建构公交车,用黄色的塑料杆制作了公交车的扶手;有的幼儿听到交警指挥交通的声音后想到马路上有红绿灯和人行道,便用适合的材料制作了交通信号灯、人行道。幼儿们听着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马路上的各种声音,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快速地进入了进行建构游戏的状态,这一支架情境的搭建为教师渗透交通知识做好了铺垫[4]。

可见,幼儿建构游戏中的教学支架应与幼儿学情相符,且具有灵活性和恰当性,能辅助幼儿在回忆与联想中理清建构的思路,明确建构目标,进而完成建构任务,以此提升建构游戏教学质量。

(三)保证趣味性,寓教于乐

建构游戏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一种形式,兼具教学性和游戏性双重特征。教师在建构游戏中引入支架式教学时,应避免“说教”现象的出现,确保支架的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让幼儿愿意接受并参与游戏,获取愉悦的游戏体验,同时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5]。

例如,在大班幼儿建构厨房的游戏活动中,笔者结合问题构建支架,迎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声情并茂地对幼儿说:“小朋友们,小兔子今天邀请森林里的小动物到她家做客,小兔子需要建造一个厨房用来准备招待小动物的食物,有些食物能直接吃,有些则需要加工一下才可以吃,小兔子请大家帮帮忙。”幼儿们看到笔者扮演的小兔子如此焦急,便产生了帮助小兔子的心理。之后,笔者出示罐头、橘子、青瓜等食物,在建构游戏活动区域提供多种结构材料和建筑材料,给幼儿设置“小厨房”“厨房工具”的概念框架,对幼儿的建构探索进行引导,让幼儿快乐地选择并使用工具建造小厨房。在此过程中,笔者扮演小兔子不停地给幼儿们加油,用幽默、夸张的语气、表情提升支架教学的趣味性。在幼儿们顺利帮助小兔子建好厨房后,笔者再将提前准备好的小狗、小马、小鸭子等动物玩偶摆放在小厨房里,以增强幼儿成功的喜悦。活动后笔者继续以小兔子的身份邀请幼儿们一起评价本次建构活动,让幼儿成为评价主体,采用自我点评、互相点评、集体讨论等评价方式,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与建构能力,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可见,教师作为幼儿建构游戏的重要参与者、引导者和管理者,要充分发挥自身多重身份的作用,在支架设置、支架介入、支架使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升支架教学的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获得综合素养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促进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很有必要,既是改革创新传统建构游戏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也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与和谐师幼关系的有效途径,能够为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干预契机,使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培养幼儿乐于合作、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反思和评价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徐建霞.“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6):6.

杨静.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6):230.

庄春梅.基于“支架式”理念的师幼互动策略[J].山东教育,2021(合刊3):56-57.

程珺.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以大班科学活动为例[J].启迪:教育教学版,2021(17):94-95.

杨婧.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研究[J].才智,2020(8):149.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寓教于乐
挑战性学习课程的提出与实践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讨论型课堂模式研究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