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初三毕业生的课外阅读量累计达15 万词以上。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为其提供课外阅读的环境、资源和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帮助其在阅读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教育部2022)。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学生扩大阅读量、提升阅读素养,还能帮助其在阅读中体验人生、发展思维。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课外阅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课外阅读分篇章阅读和整本书阅读。考虑到教材语篇以篇章为主,在课外阅读中选取整本书阅读能带给学生不同于篇章阅读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真正阅读。导读课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常见课型。适切的导读课让学生被书籍吸引,迫切想阅读整本书,一探书本全貌,从而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下面结合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的剧本《认真的重要性》阐述导读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 7 Films的Study Skills 通过奥斯卡·王尔德的剧本《认真的重要性》片段(有改动)向学生介绍剧本的组成部分,以及如何阅读剧本。该剧本是奥斯卡·王尔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剧本体裁首次在教材中出现,因此,虽然全剧的语言难度超出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仍以此为契机,在覆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择该剧本的两个片段作为导读课的阅读材料,设计难度可控的教学活动,旨在带领学生感受戏剧冲突、丰富阅读体验,从而激发其阅读整个剧本的兴趣。
《认真的重要性》的主人公杰克(Jack)和阿尔杰农(Algernon)是拥有双重生活的人。其身份秘密被揭穿是读者阅读过程中最期待的情节之一。第二幕阿尔杰农以欧内斯特(Ernest,杰克虚构出来生活在城里的弟弟,也是杰克在城里交友使用的身份)之名拜访塞西莉(Cecily,杰克的监护对象)和杰克公布欧内斯特的“死讯”这两处情节集合了趣味、巧合和荒诞,预示两位主角的谎言即将被拆穿。本次导读课即选用这两处情节作为阅读材料。
封面一般由书名、作者、出版社及展现书籍内容的图片组成。阅读始于封面。教师让学生观察封面并回答问题。“What is the title of the book?”“Is it a novel?”“Who wrote the book?”等问题的答案可以从封面文字获取。“Why does not the man have a face?”等问题与封面图片有关。
【分析】新媒体时代,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模态资源成为人们信息的重要来源。语言技能中的“看”是理解性技能,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教育部2022)。通过观察封面,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获取书名、体裁、作者等信息。基于封面图片的问题引导学生预测书籍内容。在后续阅读中,学生的预测将得到检验。无论正确与否,都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形成阅读期待。
对于教材中的剧本片段,教学定位是掌握剧本的基本构成并从中获取信息。教师通过“How many acts do plays have?”“What is each act divided into?”“When and where does this part take place?”等问题指导学生关注幕、场和舞台提示,避免仅阅读对话而忽视了剧本的写作特点。
【分析】因为这是学生首次在英语教材上接触剧本,所以需要明确怎么读。以上问题涉及幕、场,舞台提示中的时间、地点,旨在指引学生关注幕、场的关系,以及舞台提示的功能,体会戏剧体裁的特点。
杰克和阿尔杰农在各自理由下借虚构人物,过双重生活。这一做法着实荒诞无稽、匪夷所思。为减少因缺乏背景信息造成的阅读障碍,教师让学生先分析两人过双重生活的原因,并询问他们对其双重生活的看法:“Do you want to have a double life like Algernon and Jack?”“Do you think it is earnest to have a double life?”
【分析】以上文字出自第一幕。通过阅读,学生知晓正是杰克的双重身份、双重生活推动了全剧发展。这是学生须了解的背景信息。教师询问学生对双重生活的看法,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学生思考上述问题,不仅形成阅读期待,想要了解主人公如何在双重身份之间自圆其说,而且加深了对earnest 这个出现在剧本标题中的单词的理解。
课外阅读不应局限于教材文本。如何让学生通过导读片段产生在课后阅读全书的兴趣应成为教师的考量点之一。这离不开合理、有效的课堂活动。
本次使用的两段文本均出自剧本第二幕。阿尔杰农以欧内斯特的身份来到杰克家拜访塞西莉,而在阿尔杰农与塞西莉见面后不久,杰克身着丧服,带着欧内斯特的“死讯”返回家中。这两处情节预示着杰克的双重身份即将被发现。他见到阿尔杰农后会有什么反应?他人会发现他的秘密吗?这些悬念增加了阅读期待。同时,这两处情节的阅读难度相对适中,也是典型的剧本冲突。
Step 1:阅读文本1,回答问题
Q1:“______,in the name of _______,came to Jack’s house,and wanted to speak to______.”
Q2:Why did Algernon want to speak to Cecily in the name of“Ernest”?Guess possible reason(s).
Q3:How did Cecily feel?Find words or sentences to support your idea.
Step 2:阅读文本2,回答问题
Q4:What did Jack tell Miss Prism and Chasuble about Ernest?
Q5:Do you think Miss Prism and Chasuble heard about Ernest before?
Q6: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condolence”mean?
Step 3: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文本分角色扮演。表演为学生体会人物内心变化、感受剧本舞台艺术提供了机会。
Step 4:猜测后续情节,保持阅读兴趣
阅读上述两个文本后,学生基于下列问题预测剧本发展:What would Jack and Algernon say and feel when they meet?Would their secrets be discovered?What result(s)do you think Jack and Algernon would have in the end?
【分析】通过问题,学生理解主要情节,对信息进行定位、推理、判断和预测,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训练阅读策略,并在角色扮演中感受戏剧。相关活动难易结合,面向全体学生。
针对文本1,Q1 旨在理清人物关系;Q2 猜测人物行为,学生将在后续阅读中比较自己的猜测与作者的情节设计,与作者对话,增加阅读的趣味性;Q3 涉及塞西莉的情绪变化,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和判断得出人物“惊讶”“害怕”“有点生气”等情绪。对于文本2,Q4 考查对细节信息的获取,学生在读后可直接从文本中获取;Q5 需要学生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由“Still leading his life of pleasure?”等可知普利慎小姐(Miss Prism)和蔡书伯(Chasuble)知晓欧内斯特及其不良行为,并推断出杰克曾多次以欧内斯特为借口前往城里;Q6 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角色扮演是加深阅读体验的有效手段之一,且剧本是兼具文学性与表演性的文学艺术。学生在理解文本后,通过表演感受人物的情绪变化,体验剧本语言。学生在表演中运用舞台提示知识,搭配合适的动作和表情塑造人物。在理解、表演剧本后,学生基于问题猜测后续情节,不仅可以激发后续阅读兴趣,而且可以训练发散性思维。
通过阅读上述两个文本,学生对《认真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进而评价杰克和阿尔杰农是否为认真(earnest)之人。学生从文中寻找依据,指出两人与“认真”相去甚远。教师结合剧本标题,引导学生得出讽刺的写作手法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随后,学生讨论生活中的不认真、不真诚行为。
【分析】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和探索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使其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教育部2022)。这也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意图之一。在主题意义引领下,让学生通过人物评价和回归标题,领悟作者的讽刺意味和写作意图——对当时社会虚伪作派的讽刺,换言之,是对认真的推崇和追求。
学生在讨论生活中类似的行为时,应结合文本与实际生活,把阅读从浅层次向深层次推进。学生讨论后列出了面子工程、失信等相关行为,感悟到要认真做人与做事。
在该剧本的中文译本中,余光中先生的版本备受推崇。在导读课的最后环节,教师与学生分享余光中先生对Ernest 和Bunbury 这两个人名的翻译,带领学生感受翻译艺术。剧本标题中的earnest意为“认真”,是奥斯卡·王尔德杜撰Ernest 这一人名的出处,这两个单词构成同音双关。余光中先生将其译作“任真”,与“认真”谐音,也像中文名,做到了音、形、义一致。余光中先生将阿尔杰农捏造出来的病人朋友Bunbury 译为“梁勉仁”,与“两面人”谐音,通过译名恰如其分地体现其两面作风的形象。
【分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多种资源,多渠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余光中先生的译本符合原文、幽默风趣,广受赞誉。向学生介绍译作,旨在吸引他们阅读该剧原文和中文译本。
学生从导读课获取对书籍的第一印象。导读课首要在于激发阅读兴趣;在阅读中以思维引导,维持阅读兴趣;以主题探究推动阅读与生活结合,帮助学生发现作品价值。
第一,导读课以兴趣为引导。不同于篇章,整本书篇幅长、容量大,对学生来说是颇大的挑战。不过,浓厚的阅读兴趣会增进学生的阅读投入(Anderson 2014)。在《认真的重要性》中,主人公双重身份带来的冲突使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上选用的原因之一。教师在处理该剧本两个片段时,也关注学生的兴趣。通过封面阅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Do you want to have a double life like Algernon and Jack?”等问题带领学生走近人物。文本分析阶段关注对先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学习成就感。教学活动包含平时阅读教学的常见活动,如把握事件的发展脉络、定位细节信息、从上下文推断人物情感和隐含信息、猜测生词含义、预测情节发展等。学生通过运用平时积累的阅读知识能轻松解决这些问题,在过程中体会学习成就感,激发对即将阅读书籍的兴趣并树立阅读信心。此外,介绍相关资源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导读课以思维为引导。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智力上满足学生是应对学习倦怠、维持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评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具有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评判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卢学森2019)。
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是思维深刻性的体现。问题1—5 围绕剧本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发展思维广度。在问题设置上,前后问题关联密切,层层递进,促使学生用英语思维思考与表达,促进其思维向纵深发展。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指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猜测阿尔杰农的行为原因、推测后续情节等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基于从文本中获得的对不认真行为的理解,学生评价主人公并思考生活中的相关行为,通过阅读作品深入体会作品背后的深意,促进思维的敏捷性和评判性。思维的创造性指向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表演中以文本为基础而不受文本所限,合理想象,大胆改写,如有的小组增加了他们认为可能的后续情节,有的小组将对话形式的剧本改编成人物独白。这些活动以合理的难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当学生发现答案并非显而易见时,思维就开始进入活跃状态,问题的解决更能带来成就感,并让他们更加关注课堂。
第三,导读课以主题引导。主题语境是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之一,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提供语境范畴,并通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教育部2022)。
教师在介绍杰克和阿尔杰农的双重生活后提问学生对该行为的看法,这时他们就事论事,更多从字面上理解双重生活。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从文本和角色扮演中体会到双重生活给主人公带来的麻烦。随后,学生预测后续情节,指出杰克和阿尔杰农两人的行为必然会被揭穿,那时他们会有更多麻烦。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再次就主人公及其双重生活发表观点。此时,学生观点一致,认为两人及其行为荒唐无比,做人、做事、与人交往都应讲求真诚。学生也结合自己的生活见闻,列举生活中的不真诚行为。通过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学生的阅读不再局限于文本,而是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跳出文本,结合文本和生活,探寻作品的现实价值。这进一步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在主题和生活之间建立关联,学生发现经典作品虽然面世几十年甚至多达几个世纪,但是作品创作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的映射,它们对人性的剖析、时代的揭示具有持久性。
导读课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一种模式。课堂上阅读片段无论长短都是整本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应有别于常规的篇章阅读教学。教师要在所读片段和整本书之间搭建“桥梁”,发挥片段在激发阅读兴趣、促进后续阅读方面的作用。教学活动可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整体把握文本,可以设计细节理解、推测、主旨大意把握等适用于篇章阅读的教学活动;第二部分关注整本书,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探究主题意义。本堂课上,教师借助两个片段带领学生走进《认真的重要性》。学生由点及面,通过阅读片段和主题探究,获得对全剧本的感知;通过在课上初读片段,产生课后阅读全剧本、中文译本的兴趣。导读课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起点,要发挥其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引导作用。后续整本书阅读的开展与推进还要借助阅读任务清单、创新展示活动、多元评价体系等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