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甜甜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Spencer)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探究,进而推论。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多说,自己尽量少说。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Culture time 板块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其他板块的教学与Culture time 板块教学融合,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在进行Culture time 板块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化板块的深层和多元理解(黄澄皎2021)。Culture time 板块主要存在于译林版小学英语高年段教材中,要想围绕该板块进行教学,需要掌握该板块的基本内容,对板块中的所有知识进行梳理。四本教材中的Culture time板块一共有28 个,通过对板块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介绍文化现象,围绕某个事实进行讲解。例如,介绍不同国家的动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的熊猫,而且能了解加拿大的北极熊、澳大利亚的袋鼠和美国的秃头鹰;介绍各国的风景名胜,如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澳大利亚的乌卢鲁巨石(Uluru)。第二类介绍文化行为,如中西方人接受礼物时的表现。第三类以对比分析为主,围绕英美之间的差异展开教学,如英美两国对“第一层”称呼的不同之处,美国用the ground floor 表示“第一层”,英国用the first floor 表示“第一层”;美国将警察称为cop,而不是policeman,英国将消防员称为fireman,而不是firefighter。
从现行的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构成来看,Culture time 板块的很多词汇和语境均来自Story time 和Cartoon time 板块。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巧妙借助Story time 和Cartoon time 板块中的语境和词汇,通过复习的形式自然导入Culture time 板块的学习,从而与单元主题进行融合。
例如,在进行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4 Seeing the doctor 的Cartoon time 教学时,这个板块的具体内容:波比(Bobby)作为医院义工,为猴、兔等动物服务。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设计如下教学情境:波比处理猴子的伤口,看到伤口感染,并且发烧了,便为猴子量体温——102 华氏度。大家听到后都吓了一跳,质疑道:“猴子的体温和人类应该差不多,它的体温这么高,身体不会被烧坏了吧?”带着疑问,教师借助Culture time 板块的内容,向学生讲解了两种不同的计温方式:摄氏度和华氏度。然后,让学生选择文本中猴子的体温属于哪一种。同时,教给他们摄氏度与华氏度之间的转换方法,让他们将猴子的体温转换成摄氏度。至此,学生不仅了解了不同文化的区别,而且学会了摄氏度与华氏度之间的转换方法。
教师通过设计Story time、Cartoon time 和Culture time的知识点融合,最终让各板块之间联系密切,而且学生在学习文化板块后,能在其他板块中进行综合运用,进一步拓宽了文化视野。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链接本单元不同板块的知识外,还可以将各单元Culture time 板块的内容进行整合,而后整体呈现给学生。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六年级的Culture time 板块主要介绍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衣、食、住、行和人文角度整合Culture time 的内容。例如,在“衣”方面,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 介绍了美国牛仔裤和苏格兰短裙的由来与特点。教师在介绍完这些内容后,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由来与特色。在“食”方面,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的Culture time 中提到“Coffee is popular in western countries.Tea is popular in China.”,到了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3 A healthy diet,教材展示了中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在“住”方面,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2 A new student 介绍了英美两国对“第一层”的不同叫法,体现了各国在建筑上的差异……这些不同之处都展示着中西方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文化板块进行分类,并将同一类内容进行整合,再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整体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进一步培养其文化意识。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以教材为主,而教材内容相对有限,因此,教师尽量不要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可以适当讲解一些延展类的知识,让学生的知识框架更加完整,从而增加他们的见识,让他们领略不同国家的文化魅力,认识到英美文化的差异(过晴瑶2021)。
以“地铁”的延展教学为例,英美两个国家对地铁的称呼有很大差异,英国一般会用underground称呼,美国一般会用subway 称呼。教师可以根据地铁的来源分析两者的不同,地铁最初来源于英国伦敦,各个国家对地铁的称呼各不相同,我国香港将其称为MTR,新加坡将其称为MRT。拓展教学实际上是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延伸,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特别是一些比较相近的单词,如restroom 和bathroom 的区别、football 和soccer的区别。
在“What Do They Do?”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延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思考各个职业的英语表达方法,用英语说出不同的职业,说出职业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小组比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回答出了一些简单的职业如警察(policeman)、消防员(firefighter)、医生(doctor)、护士(nurse)等,一些小组想到了科学家(scientist)、歌手(singer)、律师(lawyer)、画家(painter)等,还有一些小组回答出不太熟悉的单词,如理发师(barber)、猎人(hunter)、会计(accountant)、工程师(engineer)等。教师可以根据各组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围绕职业进行延展,让其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职业的表达方式。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Culture time 板块的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可以对不同板块进行统整,将Story time 和Cartoon time 板块中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文化板块内容的充实和丰富。农村英语教师要对教材各板块的内容和各单元的主题进行研究,找出知识或话题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徐静桃2020)。
在“seeing the doctor”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温度计量方法。我国一般用摄氏度进行计量,而西方国家主要使用华氏度。教师可以用插图(图片中的人生病了)引导学生,询问他们图片中的人怎么样了。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He has a fever.”接下来,教师播放一段听力材料或者展示一段文本材料,让学生找到其中的关键信息,回答病人当前的体温。学生记录了两个数据,一个是39,另一个是102。学生并不了解华氏度,不知道哪个数字是正确的,根据自己的了解和经验,全部回答出39℃。教师公布答案时,说出了两个答案——39℃是正确答案,102 也是正确答案,并为他们介绍华氏度和摄氏度的关系,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温度计量方式。当学生了解这一知识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这个生病的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求其结合前面掌握的信息,作出完整的叙述。学生回答如下:“He is ill.His temperature is 39℃/102.He should take some medicine and rest.He shouldn’t be tired and drink cold water.If the temperature continues to rise,he should see a doctor.”
教师可以根据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整合,分析各板块单元中与衣、食、住、行有关的内容,将不同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整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The king’s new clothes 从“衣”的角度进行教学,教师在讲解完牛仔裤和苏格兰裙的相关知识后,可以为学生展示和讲解我国的传统服饰,还可以介绍其他国家的服装。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介绍了咖啡和茶的区别,教师可以围绕饮食差异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和特色食物。A new student 涉及建筑,学生能够掌握楼层数的表达方法,如“There are 24 classrooms.Our classroom is on the second floor.Music room is on the first floor.”等。教师可以从建筑的角度进行延伸,让学生掌握其他建筑词汇,如医院(hospital)、超市(supermarket)、邮局(post office)、科学博物馆(science museum)、银行(bank)等。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住宅空间的相关词汇,如卧室(bedroom)、厨房(kitchen)、客厅(living room)、浴室(bathroom)、餐厅(dining room)等。Asking the way 涉及很多出行方面的知识,学生学习之后,能够掌握出行的相关单词、短语和句式。当这些内容全部被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在最后一个单元的课程中增加一堂综合课程,以“衣、食、住、行”为主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描述一个完整的情境。
从生活实践的角度展开教育,能够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农村学生往往没有出国旅游的条件,普遍对国外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缺乏了解,从而给英语教学带来了阻力。巧妙借助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国外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联系中国的文化和生活,与国外进行对比,从而拓展思维(范晓雪2020)。
以咖啡和茶为例,“Coffee is popular in Western countries.Tea is popular in China.”教师可以展示咖啡店和咖啡的图片,播放冲泡咖啡的视频,也可以买一些咖啡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尝一尝咖啡的味道。教师还可以查找一些以Chinese tea culture 为主题的文章,或者带一些茶叶让学生品尝。当学生亲自尝过两种饮品之后,会深刻感受到咖啡和茶的区别。在教师单独讲解完咖啡和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后,学生一定能够记住咖啡和茶的表达方法。
以“学校假期”为例,“There are three main school holidays in the UK.The are the Easter holiday,the summer holiday and the Christmas holiday.”学生能够根据这段描述了解英国学校的主要假期。教师让学生回想我国学校放假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我国有很多节日会放假,如五一劳动节(May Day)和十一国庆节(National Day)。教师详细讲解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与Labor Day 的区别,并介绍不同国家的国庆节日期。很多国家的学校并不会在五月一日和十月一日放假,而我国学校会在这些时间放假。我国学校还会在传统节日放假,如春节(Spring Festival)、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我国学校假日与英国学校也有相同之处,即都会放暑假。除了暑假,我国学校还会放寒假(winter holiday)。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节假日发生的趣事,想象英国学生在节假日参与的活动,并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调查国外学生的假期生活,在多元文化的比较研究中,了解中西方学校假期和学生生活的不同之处。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Culture time 板块主要是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教育,介绍了不同国家各个方面的文化差异。当学生了解了文化差异后,就能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学习英语。英语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还是人文精神和思维方式的教育。不同国家的语言能够体现出各自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艺术审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中重点讲解各国文化的差异,使其客观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许芸洁2019)。
在Birthday 的教学中,介绍了中西方的送礼文化。当西方人收到礼物后,通常会直接打开,并向对方表达谢意,即“People in the West usually open their presents as soon as they receive them.”我国人在有人送礼物时,一开始会推辞,虽然最后接受礼物时同样会表达谢意,但是并不会直接拆开礼物,而是与送礼之人分开后,独自打开礼物。如果不了解西方国家赠送礼物的习惯和习俗,按照国内的习惯接受礼物,有可能会让双方产生误会,在对方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不了解不同国家的送礼文化,不仅会影响礼物的赠送和收取,而且会影响双方的交流和关系。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介绍外国文化的同时,要强调我国传统文化,避免让学生形成崇洋媚外的思维。例如,在Chinese Festivals 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将我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相互比较,在文化板块的教学中,先介绍西方的圣诞节(Christmas)和感恩节(Thanksgiving),展示西方人过节的图片或视频。当学生对西方节日有所了解后,将话题引到我国传统节日上,详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活动等内容。通过介绍我国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当学生对中西方节日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组织“猜节日”的小游戏,展示某个节日的图片,要求学生快速回答对应的节日,如展示放鞭炮、包饺子的图片,就是春节(Spring Festival);展示圣诞老人背着礼物的图片,就是圣诞节(Christmas);展示划龙舟、吃粽子的图片,就是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通过这个简单的小游戏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让他们快速判断中西方的节日,加深记忆。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不关注Culture time 板块的教学,导致板块之间的前后联动跟不上,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事实上,教师所承担的角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讲解员,而且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引导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激发他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探究欲望,最终培养其文化意识,提升其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