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中国文化表达教学策略

2023-02-19 18:48段宇彤
英语教师 2023年5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大学内容

段宇彤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上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成为近年来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尽管目前国内学界围绕“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现状反思、解决策略等方面做了不少涉及实证和实践教学的研究,但总体比例不高,中国文化教学基本上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而作为我国大学最大规模的基础课——英语,如何走出过分偏重英美国家文化的学考模式,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课题,强化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对“本土文化”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跨国交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国内高等院校纷纷设立英语专业,培养英语人才。纵观我国四十余年的大学英语教育,虽然成果显著,但泛英美化现象较为突出。例如,好莱坞电影、欧美餐饮连锁店、跨国公司等相关内容纷纷出现在教科书上。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上升,英语教学的侧重点也理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根据拜拉姆(Byram 2003)提出的语言教学框架,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发展有两个阶段:阶段一是英语的全球化阶段,大学生学习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英式或美式英语;阶段二是英语的本土化阶段。语言输出的主要目的为传播本国文化和适应当地发展的需求,但就目前而言,西方文化在大学英语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所占比例远大于中国文化,且相关教材对此的表述亦有不足。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的修订原则中只有一句说明:“在语言技能、语言运用、语言文化等方面体现了语言基础课的要求,兼顾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因此,无论是英语教材编写,还是教师授课,都应提高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与内容比例,如此,才能提升和培养大学生用英语弘扬中国文化的能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大学生普遍英语输出能力不足

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前提之一是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纵观目前国内大学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英语能力考核,普遍以偏重英美文化的应试为主,而学生在通过大学英语课程考试,甚至在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后,用英语对话及通过写作表达自我的思想仍存在问题,更不用说用英语准确表达和弘扬中国文化。尽管英语翻译人才队伍逐步扩大,但在当前全球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单纯依靠英语专业人才弘扬中国文化远远不足(戴慧2018)。如要在对外交流、国际合作等领域讲好中国故事,即便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对外交流中也理应达到要求,为弘扬中国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缺少口语和写作训练,大部分教师仍然按部就班,单纯围绕教材展开教学,课堂交流时间有限,口语和写作次数较少,导致学生并未成为课堂的主体与参与者,学英语的积极性受挫,学英语的成就感亦大幅减少,其学习成效自然会受到影响,这也是造成大学生普遍英语输出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二)英语教材极少体现中国文化内容(忽视了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导入和融入)

教材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内容的选择,知识思想的延伸,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修完本门课程后的能力提升程度。目前大学英语教材以英美文化、人物传记、故事描述为主,对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却少有涉及。以目前大学使用率较高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为例,第三和第四册共32 篇课文及衍生话题,题材可以分为人物传记、叙事故事、话题探讨、历史事件等,其中人物传记类课文共6 篇,主要内容为西方名人如丘吉尔、赫本、星巴克和联邦快递的创始人等。叙事故事类课文共4 篇,多为发生在国外的生活事件,其中只有一篇涉及中国文化,且内容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话题探讨类课文占比最高,共20 篇,话题多为哲学、环保、经济、审美观、男女平等等,并未涉及中国文化相关内容。历史事件类课文共2 篇,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事件。由此可见,涉及中国文化内容的课文仅有一篇,占比仅为3%左右,内容严重不足。因此,由于长期以来英语教材缺乏中国文化相关内容,其直接后果是大学生很难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多停留在“春节”“饺子”“长城”等简单的表达,对于《论语》《道德经》《孟子》《诗经》《三国演义》等包含名人和名著的词汇较为贫乏。另外,与当代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的词汇,如“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不忘初心、国务院、检察院、宣传部门等特色英语词汇更是知之甚少。而相关知识的匮乏和能力的不足,很难让学生在对外交流时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大学英语中国文化表达教学策略

(一)调整教学目标

教学的总体目标应从“学英语”转变为“用英语学”,尝试以传播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为依托的教学方式,将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是新时代、新巨变、新风貌、新风采的内容融入其中,通过积极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将语言应用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冲破传统大学英语课程的语言驱动,也就是改变大学英语课由语言驱动的现象,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蔡基刚2012)。由于单纯的以提高英语读写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设立和调整教学目标时可以积极地吸收国外Content-based lnstruction(即CBI)研究成果,主要围绕实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目标展开英语教学(Lawton 2003)。重点是英语教学内容要围绕中外文化交流展开,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实现“学生能够运用英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目标。

考虑到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的要求,应对学生的中国文化相关知识储备情况进行多层面的问卷调查,了解其实际水平,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其英语口语、写作、翻译等能力,以达到用英语弘扬中国文化的目的。其问卷调查、数据采集,包括对各个版本的大学英语教材的分析,都是调整教学目标的前提。此外,在设立新的教学目标和大纲时,也要考虑到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课时、课程安排等的差异。

(二)完善教材内容

为解决教材中中国文化不足的问题,应在英语读写教材和听力教材中增加由权威翻译学者和中西方文化学者撰写的中国文化内容,以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本土化。同样是关于成功的企业家题材的文章,选择乔布斯的成功经商案例作为课文,未必会比中国民族企业家的案例能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启迪;相反,学生对于中国企业家的认知更深,也更有利于开展课堂讨论和提高参与度。此外,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中国文化英译、英语时文阅读等单元和模块。教学素材可以根据国内社会时事热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发展战略。另外,新时代发生的激励人、感染人的感动中国故事等,都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尽管英语教材并不是学生获得中国文化与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充斥着西方思想的英语阅读材料中,传输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相关篇章,有助于其思考和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客观地认知本民族文化,并对西方的思想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树立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地在对外交流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

(三)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主阵地。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把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亦是英语教师调整、改进教学策略的着力点。为了培养新时代背景下跨国交流的合格人才,教师应在课程和教学设计中,将英语专业知识与文化思想道德等学科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的同时学习并巩固中国文化,不断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并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与中国故事(王振英2018)。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之一是提高口语和写作能力。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口语交流,用文字表达思想,并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英语交流气氛,提高语言输出能力,改变将英语单纯作为一种外语工具的思维定式。此外,还要利用网络直播课堂、网络学习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国文化教育活动。比如,某大学的外国语学院除了搞好网课直播教学外,还专门开设了传播中国文化的微信公众号,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所开设的“学院经纬”“经典传承”“巧学习俗”“精囊妙计”“悦读悦美”“心灵驿站”“四史学习”等中英译文栏目,都紧紧围绕国内时事政治、民族文化、红色传承、乡村振兴等内容,由专人审核及时发布,受到了院系师生及社会的好评。

(四)改革考评体系

对于学生的测评与测试,是对教学成果和学生能力评估的重要环节,而建立更加合理的考评标准,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完成。在大学期间,对于学生的英语评测主要分为两部分:课程的期末成绩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但大多数期末试题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为主,辅以教材内容,与中国文化直接相关的部分主要是翻译,且占比很小。因此,在考核学生能力的试题中,应适当提高文化表达相关内容,优化听力、阅读和写作等相关内容。

比如,阅读部分的文章可以从China Daily、政府工作报告中选择,选取语言地道且和时事政治、宏观政策、传统文化相关的章节,修改后作为阅读材料使用,既能考核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可以鼓励他们在日常学习和备考时阅读中国文化的相关英文内容,使其在不断地学习和词汇积累过程中,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逐步提高。听力部分的选择也同样广泛,央视英语频道的时事政治播报,以及文化探索纪录片等都可以选作听力考题,与英文广播、大学讲座等内容相辅相成,在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也让其学到了更多与文化、时政相关的内容。同样,写作的选题范围也可以扩大化,比如,以文学著作或时事政治为题进行写作,考虑到难度问题,也可以提供相关的简短英文材料或词汇用以辅助写作。

考核的标准和目的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测试,更应侧重培养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进而培养国际交流能力。然而,当前大多数考题选材延续传统选材,内容多来自《卫报》《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等,创新较少,涉及中国文化和讲述中国故事方面的内容仅有汉译英一项。经过近十年英语学习的大学生,对于诸多耳熟能详的文化词汇和文化现象,却不知该如何表达。因此,除教材方面引入更多传统文化元素外,各类考题中也应增加相应的内容,从而有效引导大学生更多关注时政和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进一步增强其文化自信。

(五)提升教师跨文化专业素养

大学英语教师作为英语教学的引导者,在调整教学目标、优化充实课堂内容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个人素养很关键。然而,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仍习惯进行以传统英美文化为主的课堂延伸与拓展,忽略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等。除部分翻译专业毕业的教师外,大部分教师的文化词汇、时政词汇储备量较少。想要提升学生的英语对外交流能力,教师就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并总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此外,教师还要具备正确的跨文化态度,即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课堂上涉及西方价值文化观时能对比强调民族价值观所具有的优越性和正确性,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导入中国文化。除了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正确的跨文化价值观外,大学英语教师还要不断强化跨文化教学能力,补充拓展相关知识,在语言学习中兼顾跨文化教育,鼓励学生用英语讲述民族故事,做到有机地融合民族语言和文化。

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弘扬好中国文化,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国文化“缺失”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合理调整教材和教学目标,改革考核体系和提高教师水平,还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相关教育理论体系,同时给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类似问题指引方向,切实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及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大学内容
“留白”是个大学问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主要内容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