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高效实现文明乡村建设

2023-02-18 20:58:35张志恒
新楚文化 2023年33期
关键词:文化服务中国梦传统文化

张志恒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这就要求在建设文化文明乡村时,必须从传统文化汲取智慧,以德治村,无事不办,一切皆成,并且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提升、脚踏实地发展传统文化,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國价值、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尤其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并且与深入开展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紧密协调同步进行,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高效快速地实现文化文明乡村的建设目标与任务。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服务;创新;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33-0094-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33.029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在生产生活中,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怎样开展精神活动,怎样进行理性思维而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的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且又历久弥新的精神追求,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日益发展壮大的重要历史进程,提供给今人的是大朵块颐的精神营养、无穷无尽的智慧哲思、用之不竭的服务热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1]。

一、以德治村,无事不办,一切皆成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传统文化始终教人实行德政。比如儒家典籍孔子就多次不厌其烦地说到德政思想。孔子认为,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

为什么要“为政以德”?因为有了德行,就有了承载福报的厚土,行为就顺风顺水。譬如北辰,有了道德中心思想,就有了感召磁性,自然产生感化力量,本身虽然不动,只要下令或者挥舞旗帜,下面的人就像满天星星,自觉地上行下效,方寸不乱,不打折扣地听指挥,百分百地执行,跟着你的身影在动。而且,“政”有治理国家事务的含义,比如政治;有国家某部门主管的业务的含义,比如财政;有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的含义,比如家政。所以,政表国家、社会、家庭或团体的事务或规则。另外,政,会意兼形声字,从正,即采取措施使正确之意,正兼表声。“政”的本义为纠正它使变正确,泛指采用政策、法令匡正、治理。为,组织或参与。有团队,有社会,就有了组织,有了管理层。

有了管理,而且管理得讲正,“正”字招牌。结合“为”“政”两字来看,孔子讲的“为政”,不同于政治。孔子讲的“为政”是教化,教化不是教育。教是教育,化是感化,过去叫风化。为政包括了教化,正是为了教化,所以,孔子说,诗三百篇的宗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思无邪”[2]。

孔子的“思无邪”是说,思想不歪曲,走正道。当然,只有经过严格端正的文化教育,才能促使社会走上正道,所以这种教育,往往注重塑造高大上的正面人物。正是故事中高大上人物的社会教育,正义得到了显发,真理得到了诠释,国人普及了德育,再进一步,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能让人们相信正义最终会得到匡扶,真理会得到延续,人间会普惠真情。

正是为了思想不歪曲,走正路,“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3]。孔子教育弟子,当正道在心,不追求、崇拜鬼神,相反,鬼神要敬而远之。正念若衰,邪念则生而作主。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以人道为准则。这和道家的守中是一个道理。道家求道而非求术,是要人们明白道术神通终究只是悟道过程中的副产品,不可沉迷。

下面,孔子又提到了国家政治哲学、政治原理,即德政思想。孔子讲,国家用政治领导,用法制管理,有两种情况,要么不犯法,要么犯法。但这会导致有些人钻法律漏洞,逃避法律责任和处罚,而且被处罚了,也毫无羞耻心[2],还会到处显摆,正所谓“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玩弄权术诡计的人,是缺乏羞耻心的[4]。因此孔子又说,假如以道德领导,人人就都有道德涵养,大家就自动自发遵守法律制度,而且以不守法为可耻,如孟子所说:羞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所以,孟子说,人不能没有羞耻心。把没有羞耻心当做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的事发生了[4]。当然,正因这样,也不敢做不道德的事。到这时就达到了政治教化的目的。特别看重德政的孔子,又接着第四次提到了德政。鲁哀公问孔子,怎样做老百姓就愿意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愿意服从、接受政府安排的工作?孔子给鲁哀公回答,把正直的具有正能量的人提拔起来,将负能量的人弃置不用,百姓就乐意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制度,愿意服从,听从政府的调遣和安排的工作。相反,重用邪恶不正的人,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愿意配合政府的工作了[5]。

德政思想可以说贯穿于孔子言教全过程,比如《论语》其他章节中俭朴的生活、朴实无华的行事风格,都是德政的一小部分。

季康子问孔子,盗贼多,怎么办?孔子对季康子说:你不要的丢路上,人家也不要,更不会偷,不会抢。大家如此,社会就安定,盗窃也少了[6]。

如上位人有嗜好,则下面会跟着复制这种嗜好,而且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爱好得不到,于是就行窃。加上人们受“刺激消费”影响,不节俭,尽量消费,都想占有,获取。得不到,就行窃。《易经》系传也说:“谩藏诲盗,冶容诲淫。”“诲”是教的意思。这是说,不把自己的金银财宝藏好,也会诱使人盗窃。

下面再说说季康子问政的道理。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季康子说,用杀止杀的方法,把坏人杀掉,归到正道,怎么样?孔子说,为政哪里用得着杀戮?因为为政不靠杀人来取得成功。为政用道德感化,只用杀戮威胁绝对不行。孔子对季康子说,用杀人手段不对,领导者应以自己的道德、善心行事,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社会自然风清气正。因此,在上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位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下来。后来以“风向草偃”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主,也比喻有声望的人言行影响世态俗情。乡村建设亦复如是,只要“村官”品德超然,下面的风气自然会好。

还有一章,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治,孔子回答:政就是“正”,就是领导社会走上正道,这里还是讲一个“正”字,而且“子帅以正,孰敢不正”[6]。

政治原则是“正己而后人正”,自己端正了,别人也就正了。帅以正,是孔子定义,也是传统中国政治名言。季康子是当权人,所以孔子对他说,领导人正了,社会风气自然就正了,这是侧重于行政领导者说的话。

历代的格言,古人的名言,往往是颠扑不破的哲理,所以,孔子鼓励学生,要信从古人名言。知道名言很好,更要把它当镜子照,发现自己的毛病,然后改正,这才有用。有些人对好的格言只欣赏,而不依格言改毛病。孔子对这种人实在没办法。这也就是说到容易做到难。孔子的学问讲实行,能做到才是真学问。

所以,要想改正社会风气,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走的便是一条高效、便捷、文明、幸福、安康的路。正因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因此,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含着的科学基因、蕴藏着的人文道德精神、流淌着的创新价值观念、闪耀着的自我革新的进取精神、彰显着的文化继承的担责使命精神、展现出的与时俱进的永不落后的求索发展精神,并结合时代要求,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新征程上,绽放时代之风采,在建设文化文明乡村的新道路上,再现建树之功勋。

二、创造性转化应用、创新性提升内涵、脚踏实地活活泼泼传承好传统文化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要“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这就是说,要立足乡村现状,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发展应用的经验教训,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古为今用,创造性转化应用优秀成果;与时俱进,创新性丰富发展表现形式。一方面,在乡村建设中,在增强全民法治意识的同时,应按照传统文化的原理原则,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普及村规民约、成立村民理事会,化解邻里矛盾,解难济困,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场所,加快推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优化农村人文环境等。比如,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丰富发展,用于引导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要创造富有品牌性的乡村传统文化产品,保留独特的乡村传统文化元素,做强传统文化产业,夯实振兴文明乡村基础。一句话,要振兴乡村,要推动乡村建设,应避免一味求同心理,而应发挥乡村主观能动性,根据乡村的历史文化特点,创造乡村的传统文化品牌产品,根据乡村的自然风貌特征,保留乡村传统文化的独特元素,如同生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一样,体现乡村的个性特色,让不同乡村呈现多姿多彩、色彩斑斓的地域文化,特色情调。在这方面,打“中国传统文化”牌,将传统观念与现代食品安全相结合,与健康养生观念相结合,与青少年教育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所以,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应激发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加强传承地方文化热情,推广地方文化品牌,吸引更多外商参观游玩和投资合作,忠实地将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推广出去甚至使之走向世界,为当地的文化繁荣、传播增添活力,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吹响嘹亮的笙歌。

三、加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包括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诚信文化、节俭文化等服務行业,而要加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就包括要强化文化服务和物质服务功能,下面先谈物质服务功能。

首先,开展文明乡风建设,就要围绕便民、利民、安民、济民、富民活动,挂牌运行乡村、社区、院落服务中心,强化服务功能,推动服务下沉、运转有序,实现就近服务、就地服务、就时服务、就人服务、高效服务。比如乡村很偏僻,想到老乡家串门,得走半晌路,就这样的山村,通讯还不稳定。就这样的山村,如何居家养老?当然,居家养老有四种。第一,依托农业合作社养老;第二,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养老;第三,依托旧学校、旧农房及农村住所养老;第四,村民自治养老。这些方式都是强化服务功能,推动服务下沉的现代化演绎。

其次,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尤其要加强传统文化服务为赋能美好生活,弘扬时代新风,推动乡村振兴和新时代文明建设,加强服务意识,加大传统文化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建设乡级、村级、院落文化中心。而且,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也大幅提升,“菜单式”服务和“预约式”服务的提供成为常态化的服务。

最后,继续推动文化服务产业健康发展。回顾我国文化产业,走的是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稳步向前迈进的路子。当然,这期间,也有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案例。甘肃“乡村大舞台”的形式的再现,湖南攸县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这三者的“门前三小”的创新实践方式文化服务,收到了解民意、接地气、旺人气、正风气、强学风的效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服务民生的作用凸显,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历史发展高光期,如贵州实施的文化产业扶贫“千村计划”,就是鲜活靓丽的一道文化服务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国文化产业供给已经不是缺的问题,也不是不够的问题,而是还需要更好、更精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质量文化供给不足、文化区域服务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文化企业实力偏弱,创新驱动能力不足,不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所以,为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文化宣传部门需要引导和推动文化服务企业,不搞唯票房、唯发行量、唯收视率、唯流量的作风。

新时代有新期待,新形势赋予新使命,新跨越需要新实践。今后,乡村文化服务产业应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各行各业道德建设上布局,应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植入新型城市化建设和新乡村重塑上发力,让人们在丰富的喜悦的健康的和谐的传统文化的体验中感知传承传统文化的道德意义与心灵归宿的志趣之所在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意义,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输入新鲜血液、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传承好传统文化,高效快速地实现文明乡村的建设目标与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的战略指引;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使命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海纳百川的天下情怀,是实现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则更是和谐城乡、汇聚民心、润泽身心的卓越工程。当然,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主题,要突出为民利民惠民鲜明导向,把握工作重点,绵绵用力、下足工夫,切实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提振乡民精气神,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建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传统文化下乡,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并且与深入开展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紧密协调同步进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形成乡村发展进步新风尚。一句话,要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在乡风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在治理乡村的社会生活各方面,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体现中国价值、彰显中国力量,为高效快速地实现文明乡村的建设目标与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经久不衰的强大的内生力以及极强的精神愿景与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社.(2023-07-01)[2023-09-01].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327399827858519492&item_id=1327399827858519492.

[2]论语·为政第二[M]//四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6.

[3]论语·述而第七[M]//四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32.

[4]孟子·尽心下[M]//四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270.

[5]论语·为政第二[M]//四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8.

[6]论语·颜渊第十二[M]//四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58.

猜你喜欢
文化服务中国梦传统文化
论公共图书馆开办主题展览馆的必要性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12期)2016-03-24 21:10:11
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的创新路径分析
基于互联网电视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和服务模式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环球时报(2012-04-16)2012-04-16 0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