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汉英译文语法对比思考

2023-02-18 20:58:35翟佳桦
新楚文化 2023年33期

翟佳桦

【摘要】在语言交际中,词语会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所属的词类发生改变,并进而影响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这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文章选取古代汉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句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古代汉语原文和现代汉语、英语等两个译本,简单探讨该语言点中词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文章提出两点思考:第一,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都是汉语中较为普遍的语法现象,但英语中临时的活用现象很少,英语中名词动用、名词动词化与汉语中典型的名词临时活用作一般动词存在着较大差别,英语中也很少有名词具有使动的用法;第二,英语和汉语都有动词省略现象,英语并列句中存在大量的动词空缺句,这种语法现象在汉语中较为罕见,汉语中非典型的动词空缺句大多数是句子左边界省略或“情景省略”现象。

【关键词】汉语语法;名词活用作动词;动词省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33-0072-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33.023

一、引言

不同語言中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是否真的完全相同?有同源关系的亲属语言之间必然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是分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要素之间有多少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汉语和英语分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两个“家族”,这两种语言系统中结构相同的语法现象之间会存在特殊参数吗?

本文将以该问题为研究背景,以《论语·颜渊》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句为案例和研究对象,以现代汉语译本为中介,对比其古代汉语原文和英文译本,努力探讨该语法点中英文之间的语法联系和区别,探讨两类语言中该句子涉及的语法点的类型,以便更好地指导该句型的研究。

语言翻译和语言对比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门类,两种语言之间的普遍原则和特殊参数也应是语言对比和翻译时需要重视的内容。在进行语言翻译或语言研究时,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应该注意要符合语言使用习惯和语法规则的要求。对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句子结构划分,国内学术界持有不同观点,但基本可以分为“DP+VP”或“VP+DP”两种类型。因此这句话通常也有两个现代汉语译本,一为主谓结构译本,二为动宾结构使动式译本。主谓结构译本为“国君要成为国君,臣子要成为臣子,父亲要成为父亲,儿子要成为儿子”;动宾结构使动式译本为“使国君成为国君,使臣子成为臣子,使父亲成为父亲,使儿子成为儿子”。本句的英文译本有很多,但语法结构大致相同,只是个别用词存在部分差别,本文选取的译本为“Let the ruler be a ruler,the minister a minister,the father a father and the son a son”,该译本与其他译本仅在词汇上有区别,不对本句的句子结构研究产生影响。

二、汉英译文对比分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原文和英文译文都是由四个并列分句构成。古代汉语原文中的小句均由两个相同的名词组成。英文译文中,第一个分句是一个含有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完整句子;后面的三个分句则是由两个名词(包括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构成。古代汉语原文与英语译文语法结构大致相同,那二者是否完全一致?

古代汉语原文的语法分析一般可以从现代汉语译文中了解。在将古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不仅要将其中的单音节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多音节词,还需要把词性和具体的语义翻译出来。该句中两个位置的名词在现代汉语译文中都分别被临时当作动词使用。现代汉语主谓结构译本中,原文中的前一个“君”“臣”“父”“子”都是名词主语,后一个则为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即“成为国君”“成为臣子”“成为父亲”“成为儿子”;现代汉语动宾结构使动式译本中,原文中的后一个“君”“臣”“父”“子”为名词,前一个则都是名词的使动用法。所以古代汉语中该句虽然无动词性词语,但不能看成名词谓语句或动词省略等语言现象,而是名词临时活用为一般动词或名词的使动用法。

英语译文中该句第一个小分句动词是“be”,后三个并列分句中无动词或含有动词性质的词语,一般认为这类句子省略了谓语中的主要动词“be”。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并列结构中的中位空缺或动词空缺句,发生的范围一般是在并列句中。在并列句中,如果几个并列分句的动词完全相同,那么就可以保留第一个动词形式,后面的动词可以被省略。因为后面三个分句的结构与“the ruler be a ruler”的结构相同,于是省掉了相同的动词。

从句子表面看,古代汉语原文中的第一个“君”“臣”“父”

“子”对应英语单词“the ruler,the minister,the father,the son”;第二个“君”“臣”“父”“子”对应英语单词“a rule,a minister,a father,a son”,它们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两个句子的语法结构看似是相同的。但是通过分析句子可以得出两个句子中实际语法现象并不相同,句子中单词的词性也有较大差别。汉语文本中名词在句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词性和用法,而英语中名词在该句子中仅有名词词性。

三、从译文中思考汉英特殊语法现象

通过对比该句古代汉语原文、现代汉语译文和英语译文等三个文本,可以看出交际过程中的句子会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发生改变,例如原文中的词类活用和英语译本中的动词省略。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是一种很常见的语法现象,很多实词都能被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则被看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译为主谓结构时,句中后一个“君”“臣”“父”“子”被活用作一般动词,在句中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性质。

与古代汉语相同,现代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也较为复杂。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名词临时被活用作一般动词。例如,“比学生还学生”中的“学生”一词在这里受副词“还”修饰,临时活用为动词。近些年来,社会的变化也带来了语法形式上的新变化,很多学者也都提出现代汉语中也存在“很学生”“很中国”等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他们认为这类名词的语义特征中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笔者认为这类名词可以看作是“具有某一类特征”,因此可以被副词修饰,这仅存在于部分名词中,也是这类名词的临时用法,可以被看作是临时的名词活用。

当然,英语中也经常看到“water the flowers”“plant the

trees”“book the tickets”等短语,“water”“plant”“book”等词最常见的就是其名词用法。前两个例子中的“water”和“plant”均在名词前被翻译成动词,动词含义与名词含义有关联;但后一例子中的“book”译为动词后与名词意思差距较大。笔者认为以上例子均不能看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英语中的这些词語不是临时活用,而是使用时形成的长期固定的词性和用法。在使用这些词语时,它们的动词用法十分普遍。例如“water”的动词含义是从名词引申而来,但在古英语中就有“moisten,irrigate,supply water to;lead to water”等意思和用法,所以应该为名词兼动词。原雪梅(1996)在其文章《英语中某些名词的动词活用法例析》中也列举了大量句子说明英语中存在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一现象,例如“He wolfed down his lunch”[7]一句中名词“wolf”被活用作动词。笔者认为这类例句中的名词都出现了名词动词化现象,但基本上成为固定的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的形式。在上述例句中,“wolf”的动词用法虽然来自名词,但在1862年①已经有“wolfed,wolfing”的使用记录了,“wolf down”也成为习惯用语,与“eat hastily,eat like a wolf”意思一致。笔者认为这类句子是在名词含义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词义和特性,衍生出了位置灵活的动作意义,是一种习惯性、经常性用语,已形成固定的使用规则。当然,英语中也有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句子,例如许渊冲先生在翻译“春风又绿江南岸”时翻译为“The vernal wind has greened the southern shore again”,这里将动词“吹绿”翻译为“has greened”就被看作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典型例句。语言学界也常常认为英语中大体是一类词充当一种句法成分,单词在句子中充当哪种词性、具体词义是什么,均需根据句子的情景来确定。

因此,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是汉语中一种较为特殊和复杂的现象,英语中也存在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这种语法现象,名词动用、名词动词化的语法现象则与汉语中典型的名词临时活用作一般动词存在着一些差别。

2.名词的使动用法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译为动宾结构时,句中前一个“君”“臣”“父”“子”被译为“使……成为国君”“使……成为臣子”“使……成为父亲”“使……成为儿子”。这里名词用作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成为名词所代表的人”,即“使‘君‘臣‘父‘子成为‘君‘臣‘父‘子”,这一用法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同样的例子还有“王”读去声时可以被译为“使……称王”。

但在现代汉语和英语中都很少有用“名词1+名词2”的形式表示“使名词2成为名词1所代表的人”。现代汉语的语言交际中大多使用“请”“叫”“让”“使”等使令动词表达使令意义,基本上已经替换了古代汉语中名词的使动用法。虽然在句子结构中很少看到名词的使动用法,但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仍然存在极少数名词的使动用法,例如“鱼肉百姓”“醋心”等等,这类词基本上为现代汉语词汇中古代汉语的遗留。英语中也存在大量的使役动词,如“make”“have”“let”等,它们与汉语中的使令式动词基本一样,表示“让某人或其他人为主语做什么”。表示“使宾语成为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时,也经常用这类动词的固定短语。因此,名词的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现代汉语和英语中很少有这类语言现象。

综上所述,在汉语中,名词活用作动词是某一词语词性临时发生改变来充当句子成分,是按照语言习惯灵活运用语言的一种表现。英语中也有将名词用作动词的短语和句子,但是大多数都已形成固定的用法,与临时性的活用有较大不同。

(二)并列句中的动词省略

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英语译本中可以看出,英语并列句中存在动词的省略现象,即并列句中前一个分句中出现了动词,后面相同结构分句的动词先行语被省略。

那汉语中存在像英语这样的动词空缺句吗?汉语同英语一样,也有省略现象。现代汉语省略句一般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和对话省等三种类型。在汉语句子中,如果不特殊强调某一句法成分时,动词则是该句子的核心部分,所以在汉语句法成分的省略中,动词一般不会被省略。但是,动词被省略的现象在汉语语法中其实是存在的。在对话中,如果答语强调某一成分,则可能会出现动词的省略。例如:

问:谁去听讲座?

答:我。(省略了“去听讲座”)

上面例子的省略是在对话中省略了整个谓语部分,这种动词省略在对话中还是特别常见的。但是上文提到的英语并列句中的动词省略,汉语中却很少见:

* A去北京,B西安。

他来过五次,我一次。[1]

在第一句中,有两个并列分句,即“A去北京”和“B去西安”。在英语中,后一个“去”可以省略,但是在汉语中却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第二个句子也是在并列句中的动词省略,但是是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Waltraud Palu认为汉语中的表数量宾语、频率和持续的动词补语前的动词也可以实现动词空缺现象[8],第二个例句就是在表示频率的动词补语前省略了动词。

古代汉语中也有谓语的省略现象,并且只能省略谓语动词,但古代汉语中的谓语省略大多数为左边界省略,与英语中典型的动词空缺句不同。例如《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对鲁庄公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句子是由三个并列小分句组成的句子,后两个小分句省略了动词“鼓”,完整的句子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这应当看作是并列结构中第二、第三小句的左侧边界成分被删除。虽然分句中的动词也进行了跨界移位,但是动词空缺句中并列的两部分是vP,而左边界省略是VP。英语中既存在动词空缺句,也存在左边界省略句,所以在汉英语言对比研究时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因此,汉语语言学界认为汉语中并不存在像英语这样的动词空缺句。现代汉语中非典型的动词空缺句实际上是一种“情景省略”现象,可以根据语境补充出来;古代汉语中也没有典型的动词空缺句,大多数的动词省略句为左边界省略。虽然在汉语某几种特殊句型中也会出现类似的动词空缺现象,但是它们与英语中典型的动词空缺句不同,一般只在口语中出现,可以跨分句省略动词。

四、总结

通过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句原文和译本的对比研究,本文认为不同语言中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也不一定完全相同。即使在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中,词语词性和所属的词类也会有较大差别。语言系统中结构相同的语法现象之间会存在特殊参数,虽然语言点结构相同,但也可能是不同的语言现象。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都有其特殊的语言系统,在对这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互译时应当注意语言之间的不对等性,尤其是需要仔细研究同一类语言点在不同语言中出现的特殊条件和具体的使用方法。

本文对比分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汉语和英语译本,围绕两点展开思考:第一,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都是名词词性的临时改变,在具体的句子中名词具备了动词的某些特殊用法,英语中也存在名词动词化等现象,但是一般认为英语中大部分句子则是一种语法成分由同一类词充当。第二,动词空缺句存在于英语并列句中,是英语省略语法中的一个重点;汉语中的部分動词省略现象是在对话中因为对其他成分的强调而造成的,部分并列句中的动词省略是有条件限制的,有的省略可以看作是左边界省略,有的省略只能被看作是“情景省略”中的一种现象。

在词类对比研究、汉英翻译中,汉语动词和英语动词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者和译者都应当重视其特殊用法,注意语言系统的差异性。

注释:

①单词“wolf”的动词用法始于1862年,该数据来源于英文词源学网站EtymOnline。

参考文献:

[1]傅玉.现代汉语中存在动词空缺句吗?[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35(05):24-34.

[2]贺川生.动词空缺、左边界省略及英汉语主语位置[J].现代外语,2007(02):124-134+128.

[3]刘丽萍.句法省略与汉语截省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55-95.

[4]李晓奇.现代汉语系词类动词的省略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6.

[5]彭磊.汉英省略句句法成分省略的对比分析及教学建议[D].沈阳:辽宁大学,2018.

[6]史维国.现代汉语构词中使动用法及意动用法研究[J].华夏文化论坛,2019(01):150-161.

[7]原学梅.英语中某些名词的动词活用法例析[J].英语自学.1996(03):57-59.

[8]Waltraud Palu.Verb gapping in Chinese:A case of verb raising[J].Lingua,1999(107):20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