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杨洁(1987,9-),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文化理论与建设。
摘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显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将愈加凸显。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基层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面临重大变革,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影响着居民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并决定着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该文从基层治理——城市社区治理的视角,着力探讨文化在太原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功效的发挥,通过梳理分析太原市基层文化治理的短板问题,从理念认识、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发挥文化治理的突破路径。
关键词:文化;基层治理;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2.3;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2(c)-0180-05
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Bringing Culture into Play in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
—A Case Study of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YANG Jie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CPC Taiyuan Party School, Taiyuan Shanxi, 030012,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n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and the gathering of the People's spiritual strength are the profound support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s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Obvious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progress, the role of culture in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will become more prominent. In particular, China is currently in an important strategic opportunity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facing significant changes. How culture plays a role in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to a large extent, affects the ideological concepts, spiritual outlook, civilized fashion, and behavioral norms of residents, and determines the degree of civilization of the entire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ulture in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 Taiyuan City. By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grassroots cultural governance in Taiyuan City, it proposes a breakthrough path for cultural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and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Key words: Culture; Grassroots governance; Practice path
1 文化在基層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文化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剩余变量”。文化在思想政治、公共生活、精神财富等领域具有全方位功能,文化治理蕴含着对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产进行多重治理的内在逻辑[1]。一方面,文化治理本身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国家制度体系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文化对实现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的国家治理进入崭新的阶段,逐步建立起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国家制度体系,与此同时,也更加重视文化在国家制度体系中的作用,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
1.1 整合社会功能
整个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而在这个系统结构中,又由许多子系统或者相关的要素构成的。这些子系统或者要素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或者子系统变化,都极有可能导致其他要素或系统发生变化,这样一种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整个系统的重组,并重新达到新的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关于社会整合,美国社会哲学家帕森斯认为,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社会体系内部各部分的平衡和谐关系,整个社会体系达到均衡的状态,社会整体也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以此来避免整个社会的解体;二是整个社会体系在已有成分的基础上,保持维持特定的状态,以此对抗外在压力。
社会整合就是把各个个体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的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而文化便是整合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成员之间主要依靠共同的情感和道德,并以此来凝聚和团结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稳定、有序发展的社会系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便是语言,因为语言不仅具有记忆和传承文化的作用,也有整合社会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语言符号系统和表达方式始终在积淀和浓缩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气息,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而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们,必然也受到该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长期以来,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善恶观就会不自觉地具有基本相同的“底色”,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可以找到相同点,这些都可以成为凝聚、统一社会的力量。
正是由于文化的这种整合社会的功能,因此才强调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希望实现文化多样性的统一,更好地发挥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整合功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2 凝聚共识功能
恩格斯曾经提出过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思想。指出历史发展:“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但是,各个人的意志……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做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从这个角度出发,为了让单个的意志成为“合力”的“分力”,而不是抵消“合力”的消极力量,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来凝聚社会共识,而社会共识具体包括国家共识、制度共识、权利共识、利益共识等。
凝聚共识可以有多种途径。其中,意识形态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等都属于文化思想领域的实践,试图通过发挥文化的作用,凝聚社会共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当然,我们在强调和重视文化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凝聚共识作用的同时,并不意味着陷入“文化决定论”。因此,凝聚社会共识不仅要依靠文化观念的力量,更需要通过治国理政的实效来达到此目的。
1.3 发展导向功能
当前,文化已经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已然成为人们的共识,文化不再因其复杂性和不易把握性而被作为一个“剩余变量”排除在发展之外。恰好相反,文化正日益成为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承认并重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际上反映了新发展观的理论取向。因此,文化的发展导向功能就是作为文化内核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社会、个人的经济行为的判断取舍准则,在处理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上,都需要一种“文化理念”的规划和引导。
文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软实力,凝聚了一个民族最本质的思维价值模式。无论哪个国家进行国家治理,都始终要实践于自身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因此不仅要推进文化领域的现代化,更要认识到文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文化在太原市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短板
文化总是以一种柔性的方式在滋润人的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保障基层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有效落实,借助文化软力量辅助治理工作是必要的[2]。并且,文化在太原市基层治理模式中虽渐入佳境,但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其发挥作用的一些短板,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這主要是指各利益主体对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首先,政府作为基层管理部门,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下,人民的居住方式和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大批的住宅拔地而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住宅拥有量大、密集度高的状态下,社区的文化建设。如图书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却相对较少,即使有文化设施也是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政府作为领导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主要是提供政策上的引导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但从所调研的现实情况来看,无论是政府的指向性指标还是社区的发展目标,大都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而对于文化建设方面却缺少长远的规划目标。传统的观念认为文化是配角的地位,文化是从属于经济的,进而文化因素融入基层建设很少,这就导致重视经济效益、轻视社会效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次,社区相关部门是百姓了解政府信息的一个重要的便民窗口,同时也是政府对相关政策能否落实到位、关注百姓群体的一个重要渠道。但一些社区的文化建设依然停留在小广场的文化设施、简单的文娱活动等方面,很多文化服务站也逐渐沦为“桌上的花瓶”,居民所需要的内容在社区文化站找不到,文化站提供的东西居民不爱看、用不着,究其原因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从深层次去挖掘社区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没有将文化的认同感渗透到社区的文化建设理念中,因此存在着社区文化功能弱化、文化理念缺失等问题。最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力度不高,缺乏主动性。一方面,部分居民总是怀有基层治理就是政府的事或者是社区的事的思想,自己并没有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参与基层治理,对于社区的文化建设,认为有无皆可,发牢骚者多、静下心来去解决问题的少。总之是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街道等基层治理之地缺乏认同感,有着“自扫门前雪”的心态。另一方面,很多的社区活动基本都是在政府的介入下推动的,之后社区居委会再进行宣传,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有些人被动参与,大多数人都只愿意做旁观者,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发展需要同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因此削弱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2.2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文化人才匮乏
文化人才短缺而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基层文化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基层治理中,社区的文化建设队伍整体水平有待加强。在本研究所调研的社区中,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50后”“60后”人群,多為离退休干部或是下岗人员,他们对于文化的发展缺少相应的认同,认为可有可无,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社区文化观的形成。社区工作人员少、工作内容繁多,这也是难以吸收更多的年轻人融进来的原因之一。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是可以与经济、政治、社会、党建等相关方面共同融合的一个产业,因此社区的文化治理更需要有复合型人才的加入。
2.3 基础保障不足
文化设施是百姓更好融入基层治理的一个有效载体,而社区开展各项活动同样也需要有设施和场所。在本次调研中,一些社区在改造的过程中虽然增加了娱乐活动场所,但是与国家所要求的“三室两栏一站”还是有差距的,文化基础设施的损坏及缺失在旧小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有的是修修补补,有的更新速度慢、置之不理,可以看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种文化氛围的缺失对基层治理是有不利影响的。其实主要是经费投入欠缺,才进一步制约了文化基础设施的配套运行。还有一种现象是社区的文化服务站身兼“数职”,党员活动、老年人活动等各种活动都在这一个站内进行,进而导致居民去参加正常的文体活动受限制。因此,阵地设施配套不全也制约着社区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3 太原市发挥文化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突破路径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因此在新时代下,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必须秉承基层的文明之根,更好地彰显文化特色,构筑好太原市基层治理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色,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3.1 转变理念、提高认识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对基层的文化设施等文化建设进行一定量的资金扶持和支持,高度重视社区的平衡化,同时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文化社区,在建设理念上高瞻远瞩,同时也要秉持“以文化人”。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结合新时代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将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地运用到基层的治理中。对于旧小区要多调研、多走访,转变旧有的观念和模式,要充分考虑到基层的实际需求和城市的整体功能,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用发展的思维、人性化的理念为社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清徐县东湖街道在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方面,在社区内首次打造免费开放的活动室,并且配备电脑、图书、乐器等各类文化活动设施,同时还高标准地改造了社区的办公活动用房,建立街道和社区文体活动站,实现社区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阵地,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交流互动平台。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治理中文化的软建设。一方面,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家园作为政府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让文化刊印上时代的精神和印记,成为基层治理中的强大作用和动力支撑。对于社区的文化阵地建设,可以分内容、分层进行建设,形成丰富多样的文化阵地,满足居民日常的文化需求。与市、区(县)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如小店区学府东社区与山西省图书馆合作,设立分馆可以随时借阅(还)图书,方便了居民近距离地接触自己想要看的书籍;另一方面,选择有特色的社区打造文艺创作室,组织书画、摄影等艺术家深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达到让艺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目的,让居民在享受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增加社区居民文化消费与需求的满意度。要善于更好地运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基层现代化治理中发挥应有的更大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建设心心相印的和谐社会环境[3]。如太原市亲贤社区特别注重发挥德治的模范作用,以此来提升基层治理中社区的居民道德素养,将“孝亲敬贤”作为文化的命脉,注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形成《亲贤赋》这样富有社区特色的文化作品,还组织以“家风润万家”为主题的活动,在家风建设方面,谈家风、传家训,评选出社区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同时还用善行义举榜来宣传善行孝举。
最后,增强居民文化观念。居民是社区的一分子,要逐步转变观念,为他们提供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尤其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各种讲座,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在社区掀起共同学习的氛围,同时将其常态化。如在社区活动区域内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通过图画、讲解等形式进行宣传,但不能流于形式,或只停留在字面上的24个字的价值观,争取在社区内创造出一种和谐、文明、包容的美好文化风俗。同时,让居民自发参与社区的一些志愿工作,有效改变居民从只关心个人利益向配合社区工作转变的困境,由“被动实施”转变为“主动参与”,改善自身言行举止,提升道德文明素养。除此之外,还要将社会各方力量调动、汇集起来,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建、捐建或者与政府部门合作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及其运营和管理,用更大的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共同为基层的文化治理贡献力量,让这样一种公共文化服务逐步专业化、多元化和大众化,真正体现“人人能参与、人人想参与”的理念。
3.2 加强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人才是强国的根本,社区人才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加强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治理主体的综合素质[4]。尤其是适合社区发展的文化建设性人才。一是要积极落实基层治理文化建设的人才优惠政策,如增加适当补贴、政策倾斜等制度保障,让优秀人才愿意到基层去,建设和发展基层文化;二是通过招考方式选聘优秀大学生进入基层,选拔过程中要注重专业素养和心理认知的匹配度,将“沉得下去”作为一种高标准来严格考察;三是宣传基层文化理念和政策,开辟多种途径让基层人才去学习、去实践,从基层建设社区,从细微之处建设社区。
3.3 创新文化品牌,打造社区精品
一是增加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和范围。每个社区都有自身的传统特色和文化底蕴,可以结合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新理念,打造出豐富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如通过红色家书的阅读感受红色文化的经典,通过艺术鉴赏来提升居民的审美趣味等,还可以通过周末、节假日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如太原市迎泽区的社区文化治理中,就有双塔牡丹花会、迎泽公园消夏晚会、双塔寺庙会等;晋源区依托晋祠、天龙山、太山等文化旅游景区,打造融民俗、旅游、饮食和商业于一体的基层特色文化,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共同打造文化产业、文化治理新格局。二是打造精品。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馆、农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5],因此要注重发挥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要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社区精品,并结合社区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名人效应等来打造出属于自身的文化精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统筹考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6]。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文艺爱好者,以此扩大和提升文化消费需求。此外,要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挖掘特色资源,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就需要有一定的载体做支撑,文化产品、文化产业便是最直接的投资品,所以可以打造出既有标准又有个性的公共产品,如通过道德讲堂等为载体,重点针对社区特殊群体(老年人、青少年、儿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或邀请社工、专业人才定期到社区开设普法教育、养生保健、绘画等培训,在满足社区居民自身需求的同时,也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营造良好的社区新风尚。三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社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建设社区的文化活动队伍,尤其在社区内挖掘有特色的团体队伍,如歌唱团、舞蹈团等,重点培养一批以社区业余骨干为主、专业人员为辅的社区文化活动队伍,以此提升整个社区的文化发展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化人的思想和理念要逐步深入人心,在基层治理中,要更大程度发挥文化的价值,让其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新时代太原的基层治理,就是要动员居民自觉参与公共文化生活,在扶持文化服务中成长,最终达到文化之治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颜玉凡,叶南客.新时代城市公共文化治理的宗旨和逻辑[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6):66-72.
[2] 刁晓辉.传统文化在基层现代化治理中的耦合与创新[J].领导科学,2022(3):83-86.
[3] 潘海生,周雷,彭先国,等.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J].政策瞭望,2019(4):23-25.
[4] 李蕙如.以城市社区治理看待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创新路径[J].国际公关,2021(9):55-57.
[5] 人民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6)[2022-04-1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126/c1001-29049653.html.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15-01-14)[2022-04-16].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 2804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