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中的传统文化底蕴探讨

2023-02-18 20:52许有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许有华(1973,4-),男,山东临沂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的理论,政治理论研究和教学。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彰显丰富价值内涵的底蕴,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深厚理论源泉,是推动文化自信建设的不竭动力,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根基。因此,该文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传统文化底蕴进行探讨,发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希望通过该研究探索出适合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现代化道路;传统文化;文化底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2(c)-0176-04

Discussion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New Modernization Road

XU Youhua

(CPC Mengyin County Party School, Linyi Shandong, 276200, China)

Abstract: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system, a foundation that highlights rich value connotations in the new era, a profound theoretical source for enhanc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 inexhaustible driving force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Therefo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s new road to modernization, discover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new road to modernization, and provides reasonable solutions to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s.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is research, the best path suitable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new era will be explored.

Key word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Modernization road;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al heritage

中华民族拥有5 000年的悠久历史,其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改革开放后,从悠久的历史文明中孕育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尝试。如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承与发展。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而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精神,也需要随传统文化一起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建设和发展中,这样才能夠加速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传统文化底蕴

1.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更是在悠久的历史文明中不断发展进步,所以中华文化拥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其文化内容也具有鲜明的内涵与特征,下面根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特征可以将其分为3个方面。

一是兼容并蓄、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5 000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诸多的文化流派,使传统文化受到来自多方的、众多的文化冲击,但传统文化强大的包容性,是其在新兴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中,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发展动力。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不同的文化,能够在学习与交流中不断传承与发展,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

二是中庸之道,热爱和平。崇尚和谐、共同发展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庸之道的内涵是做事要适当,无论什么事都要做到适可而止,反映出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永远将和平友好与共同发展,追求和谐共生作为行为准则。

三是勤劳重行、自强不息。我国历史的发展历程中,社会的经济形态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而在“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中,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这种重农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勤劳重行的特征,同时也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1.2 中国现代化新道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对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新道路之间的关系需要辩证看待,因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发展的基石,但其中也存在部分文化糟粕,会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从传统文化的历史形成来看,传统文化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所构建的社会秩序以及所对应的价值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因此应予以剔除。但对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发展历程,还是中华民族在5 000年历史长河发展中的文化结晶,其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依然起到促进作用,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的扎实根基。

1.3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程中传统文化所坚持的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发展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众多优秀的思想观念以及人文精神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如近代的马克思主义,它与中国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使中国逐渐强大,并走向繁荣复兴[1]。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促进中国在现代化道路建设过程的理论基石。

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现代化的发展原则,要与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自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在不断的实践与改革创新下,中国文化形成了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并发展出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因此,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不仅能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还能推动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共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2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程中传统文化底蕴面临的问题

2.1 错误的思想认识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错误的历史文化会产生错误的思想认识,如“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就是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3]。

近代的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扰,人们为强国兴邦开始向西方学习,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开始,西方的思想以及科学技术等不断传入中国,这就致使部分人一味地接受西方的思想却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从而产生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均为“封建礼数”等错误认知。可见,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会出现错误的历史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也会造成不良影响[4]。

2.2 错误的思维方式

在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运用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应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不断融入新时代先进思想,促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而不是止步于当前阶段,故步自封。在看待外来文化时,也要积极吸取优秀的文化为我所用,使其融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丰富民族文化内涵。

但是,现今仍有部分人在学习与弘扬传统文化时,局限于对历史事件以及历史思想的学习,并没有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如果对传统文化的推广仅停留在回顾历史成就方面,则是非常浅表的学习。如果不对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挖掘,就是一种“形式主义”,这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推广是不利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融入时代、融入社会主义的發展过程中,才能够发挥其现实意义,才能够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2.3 外来文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并且为大众所接受。由于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新奇性,就与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众认为这是一种“时尚”的特征,但这却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外来文化中优秀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我国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完善,但在此过程中,也应该正确看待外来文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永远不可替代的,且是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文化底蕴。

现今,“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推崇,而对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清明节”等的认知却只停留在能够有“假期”的层面;又如,大众对西方的红酒文化及饮用方法十分熟悉,但对于本国的“茶道”“酒文化”却知之甚少。以上的情况是极其危险的,西方文化可以作为大众休闲娱乐的新型方式,但不能完全取缔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此,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应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内涵,以坚定的文化信念引导大众正确的面对外来文化的引入。

2.4 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消费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社会上逐渐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浪潮,但在传统文化宣传与推广的过程中,仍存在部分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消费行为,并没有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文化自信,而是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使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形成误解,对传统文化的弘扬造成不利影响。

以当前社会的众多影视作品和娱乐圈为例,许多影视作品为迎合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和收视率,而随意歪曲、杜撰历史,并没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影视剧中体现出来,甚至部分作品中杂糅着许多西方思想,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与此同时,部分娱乐人士在极具传统文化底蕴的地方做出许多不合时宜的事情,如在故宫、长城等地违规拍照、拍摄视频等,甚至还有以损坏传统建筑,来博取他人关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行为,这种对于传统文化过度破坏消费的现象不仅对观众产生一定误导,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物建筑的保护造成一定损失。

3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程中传统文化底蕴的发展策略

3.1 加大传统文化的推广,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针对部分群众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够了解,以及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刻的情况。我国应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力度,普及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5]。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推广,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同时还要创新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使其完全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使人们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例如,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党政机关以及官方媒体等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使人民群众在浏览网络媒体时能够了解更多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同时国家也要加大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投入,以历史文物遗迹和优秀历史故事为基础,建设相关博物馆、主题公园、纪念馆等,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够了解民族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并通过在传统文化场馆定期举办相关活动,以及制作优秀传统文化的衍生品,使众多“国风”“国潮”的产品能够走入大众的视野,进而在内心深处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使其产生情感共鸣,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意识。

3.2 将中国传统文化合理融入现代化建设中

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融合过程中,要将现实文化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在继承的过程中求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牢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经过5 000多年的发展从未中断、依然延续至今的优秀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正确处理发展与传承之间的联系,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促进时代发展,并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满足现实需求。

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要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承,如通过传统文化节目、影视作品、自媒体短视频等形式,利用其通俗易懂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带入人们的生活。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是“通俗”不是“低俗”。在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传统文化本身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随着实践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化对传统文化应进行不断创新,并总结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经验,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此铸就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文化自信[6]。

3.3 正确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

在建设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过程中,要在立足于当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通过对各种文化资源的整合,形成新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能够通过强大的自身优势将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融入其中。因此,在新时代学习外来文化时同样要对各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将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探索其中存在的差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进而发扬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7]。最后,要将地方传统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由于中國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因此各个地区都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所以要加强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工作,在促进各地文化积极交流互鉴的同时,促进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发展。

3.4 加强现代化新道路建设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从学生做起,加强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宣传与推广,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还能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意识。校园在推广传统文化时,要注重分层系教学与推广,对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通过对其学习方式与学习特点的研究,要匹配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要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其进行熏陶,使其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对于中学生,要对其讲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积累;对于大学生,要让其对传统文化的知识进行深入挖掘,探索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更好地结合。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认同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8]。

4 结语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建设,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现代文化发展的根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意识与人文精神,并且将各种文化资源中的优秀部分融合进来,用以解决在新时代发展道路上的实际问题,传统文化如果不与外来文化以及新时代的文化相互交流学习,传统文化就会失去活力,脱离时代的发展。同时还要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大众的文化自信。而面对部分人存在的错误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维方式,也要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来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文化认知,帮助大众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建设过程中,永远坚定文化自信,永远奋力拼搏。

参考文献

[1] 王向军. 以文化自信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J].人民论坛,2021(36):114-116.

[2] 王睿.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进路[J].汉字文化,2022(12):168-170.

[3] 徐宇曈,王春刚.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J].汉字文化,2022(12):174-177.

[4] 祝江波.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才智,2022(16):122-125.

[5] 冯杨. 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路径及意义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0.

[6] 王增福. 道路独立与文化自主: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的基本要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5(1):55-64.

[7] 潘丽嵩,范晓阳.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传统文化底蕴研究——在“两个结合”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9-18.

[8] 傅才武,齐千里.坚定文化自信,是对当代中国文化现代化道路问题的科学回应[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9(1):62-72.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通过诗歌阅读提升初中生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