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荣 钱磊 霍运哲
基金项目: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当代苏州评弹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2BB024);202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传统音乐文化的新媒体传播途径与策略研究——以苏州评弹为例”(项目编号:2022SJYB2305)。
作者简介:唐荣(1981,4-),男,湖北钟祥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理论。
摘要:苏州自唐宋时期便已形成独特的城市音乐文化,这一文化现象绵延千年,生生不息。时至今日,苏州的城市音乐是以传统音乐文化为核心,以昆曲、评弹、苏剧为形式,以社会化、商业化、教育化为目的,以艺术创作与舞台表演、社会展演与媒体推广、学术研究与社会教育为传承手段的文化载体。苏州市政府集调各方资源,在歌剧院、艺术团、社会教育等领域积极开展城市音乐文化工作,以一体两翼、厅团合一为领导方针,拓展社会展演渠道,丰富群众展演内容;引导文化创作方向,开发媒体宣传频道;探索社会美育体系,完善文化传承机制,将苏州的音乐文化打造成一张漂亮的人文风景明信片,这一经验值得各城各地参考借鉴。
关键词:苏州;城市音乐;文化传承;印象;厅团合一;政策导向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2(c)-0020-05
Study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Suzhou City Music Culture
TANG Rong1, QIAN Lei1, HUO Yunzhe2
(1. School of Music,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China; 2. Jiangsu Aviation Technical College, Zhenjiang Jiangsu,212134, China)
Abstract: Suzhou has formed a unique urban music culture since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 cultural phenomenon that has las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has never ceased. Today, urban music in Suzhou is a cultural carrier that focuses on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takes the forms of Kunqu Opera, Pingtan, and Suzhou Opera, aims at socialization, commercialization, and education, and inherits artistic creation and stage performanc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media promotion, academic research, and social education. The Suzhou Municipal Government has mobilized resources from all parties to actively carry out urban music and cultural work in the fields of opera houses, art troupes, social education, and other fields. With the leadership policy of "one body, two wings, and a combination of halls and troupes", it has expanded social performance channels and enriched the content of public performances; guided the direction of cultural creation and develop media promotion channels; explored the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 system, improving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mechanism, and creating Suzhou's music and culture into a beautiful postcard of cultural landscapes. That is a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all cities to learn from.
Key words: Suzhou; Urban music; Cultural inheritance; Impression; Combination of halls and troupes; Policy orientation
城市文化是一定地区内政治、经济、群众思想等意识形态的總和。音乐是城市文化的物化形式之一,城市音乐文化是在城市这个特定的地域、社会和经济范围内,人们将精神、思想和情感物化为声音载体,并把体现这个载体教化的、审美的、商业的功能作为手段,通过组织化、职业化、经营化的方式,来实现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一个文化现象[1]。苏州,吴越之地,古称“姑苏”。商末陕西岐山周氏迁至无锡梅里,建立“勾吴”;周代周灵王长子诸樊继位后迁至今苏州地,建立吴国;唐乾元年改称苏州;元志元十二年,升苏州为平江路;明洪武改回苏州,沿用至今[2]。自秦伊始,苏城孕育了丰富的音乐乐种,唐代的吴歌、宋代的古琴,明清至今的昆曲、弹词、江南丝竹,开枝散叶花繁叶茂,共同点缀吴地人文环境。时移世易,清末民初西方文化传入,中西文化在苏州碰撞融合,学堂乐歌、国乐改革等相继展开,音乐事业蒸蒸日上。时至今日,姑苏弘扬吴文化之瑰宝,海纳它国文化之精髓,中西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共同迎接新的发展。
截至目前,苏州市共有五区四市,坐拥十大剧院。剧院的设计结合着苏州本土的园林、地域文化等特色,配置现代化的灯光、音响,既是苏州城市文化的重要地标,也是苏州城市文化的传播载体。十大剧院由于性质定位不同,所驻乐团、剧团、舞团各不相同。如昆山当代昆剧院是以昆曲为主要演出内容而建立的院团一体组织;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驻地为高新区文体中心音乐厅,主演民族音乐;苏州交响乐团驻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演出内容涵盖中西音乐等。不同院团在不同领域中的深沉耕耘,共同构建了苏州城市音乐在民族管弦乐、民族曲艺音乐、歌剧音乐等领域的繁荣发展,是苏州城市音乐文化传承、传播、创新的执行者。
1 苏州的音乐文化现状
1.1 曲艺院团
昆山当代昆剧院位于昆山市中心,成立于2015年,设有梁辰鱼昆曲场、昆曲文化中心、昆曲茶社等现代化场馆,秉承“名团、名剧、名家、出人、出戏、出精品”的思想理念,大力保护、传承、发展创新昆曲音乐文化。据昆山当代昆剧院公众号数据统计:自成立以来,传承积累60多出昆山经典折子戏,推出了改编昆剧《浣纱记》、青春版《牡丹亭》、编创昆剧大戏青年版《顾炎武》、青年版《梧桐雨》、原创现代昆剧《瞿秋白》《描朱记》及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大背景,以昆山本地疫情暴发初期为线索,打破了传统昆剧拘泥于才子佳人題材的历史围墙的《峥嵘》[3]。昆山当代昆剧院不但传承了传统昆曲剧目,并结合当下时代背景、社会现象,打破传统,注入新鲜血液,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昆山当代昆剧院是以昆曲为内容,吸引周边游客“走进来”。而苏州市评弹团则是将“评弹”带出去,走入寻常百姓家。苏州市评弹团地址为“光浴公所”旧址,后经规划改造,现隶属于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并与苏州评弹学校共建苏州评弹学校实验演出团。苏州市评弹团积极借鉴各大舞台场所,与苏州市电视台、苏州大学、苏州市文旅厅等机构合作,传播评弹文化,积极拓展“送唱入茶馆”“线上云评弹”等评弹演出渠道,积极参与“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戏曲进校园”等评弹传承活动,积极创作《永恒等怀念》《况青天》等现代新式评弹。这些活动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大大地拓宽了传统曲艺音乐的传播途径,也为网络的二次创作提供了基本素材,赋予传统曲艺音乐新的生命力。
1.2 社会展演
社会展演对曲艺戏剧有重要的传承意义。“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是昆山主办的大型戏曲活动,自2018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活动涉及戏剧曲艺种类广泛,生旦净丑行当多样,为戏曲行业培养了一批青年表演人才。2018年举办的首届百戏盛典活动,共有120多个戏曲剧种到昆山展演,其中除了苏州本土的昆曲、评剧、苏剧外,涵盖京剧、越剧、姚剧、莆仙戏、巴陵戏、阿宫腔等地方剧种,更难能可贵的是,展演吸引了丹剧、竹马戏、鹧鸪戏、傩堂戏等少见的剧种,以及彝剧、蒙古剧、仫佬剧、满族新城戏等少数民族戏曲剧种的参与。今年的戏曲百戏盛典,包括全国戏曲领军人才优秀剧目展演、“天下第一团”青年表演人才培训、“百戏数字艺术品”发布、“看百戏、游江苏”主题游、全国高校昆曲主题会演、首届昆山咖啡戏剧周以及学术研讨交流等多个分场项目,涉及演出展览、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蔚为大观,既在线下推动了昆曲走入群众生活,也在线上为昆曲传播开拓了一条崭新的赛道。
1.3 中西融合与碰撞
五四运动后,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基督音乐文化的渗透、新式学堂乐歌的兴起、西方音乐文化的强势进入,中国音乐在内忧外患下“蹒跚学步”,随着近代作曲家、理论家的不懈探索,中国音乐飞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音乐文化建设迎来新局面。一方面,广大音乐家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的革命音乐传统,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引,贴近群众,扎根民族,吸收西方先进作曲技法,创作中国风格新作品;另一方面,专业音乐教育和表演乐团的建设与发展也为专业音乐创作的繁荣开辟了道路,一批专业作曲家群体开始在中国乐团崭露头角,使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据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公众号统计,时至今日,中西文化的碰撞仍然是音乐创作的重要选题。如以苏州传统音乐为素材的民族管弦乐曲有:2018年由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委约作曲家刘长远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丝竹的交响》;作曲家王丹红以苏州园林的春、夏、秋、冬不同的韵味为主基调创作的《四季留园》;李滨扬先生运用苏州评弹与昆曲元素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烟雨枫桥》;李博禅以江苏民歌《大九连环》为音乐素材创作的《江花红胜火》;作曲家崔炳元先生创作的交响音画《姑苏人家尽枕河》,张朝创作民族管弦乐作品《干将·莫邪幻想曲》;张大龙的《记忆》[4];唐建平先生反映苏州的人文、风土人情的民族交响套曲《江河湖海颂》;唐荣2021年创作的交响音画《苏州运河十景》等[5]。这一类作品都以苏州的人、文、景、音乐文化等为创作背景,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吹响当代城市音乐文化的号角。
1.4 学术与教育传承
2022年7月5日下午,《中国昆山昆曲志》首发推介会在第十二届江苏书展主展场活动中心舞台举办,此书历经3年之久的编撰,共计50多万字的梳理,将昆曲的历史一一呈现,运用地理学的方法梳理了昆曲与百戏千丝万缕的传承关系,具有极高的学术、文化和社会价值,也为苏州城市音乐研究中的昆曲理论添一笔佳作。中国昆曲与戏曲研究中心、中国昆曲评弹研究院等相继建成于苏州大学之中,为苏州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
对于传统音乐的重视也体现在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方面。苏州评弹学校、苏州艺术学校(也称“苏州昆曲学校”)等传统特色院校相继完成教学改革,与苏州昆剧团、苏州评弹团合作,培养昆曲、评弹专业学生,共同建设优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此外,苏州艺术学校于2018年获得昆曲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昆曲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昆曲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共分9级。2022年开考1—6级,儿童、青少年、成人均可报名。昆曲考级的设立,将昆曲的地位平等地放置在钢琴、小提琴、古筝等大众化乐器之间:一是以业余昆曲活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二是为学校及专业培训机构的业余昆曲活动提供一个量化标准,也为传统文化传承系统化政策的出台和执行提供相关依据[6]。
1.5 政策与群众
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音乐文化生活,以群众需求为目标,以公共文化服务为纽带,积极开展文化创作演出活动。如:姑苏区文化馆、沧浪街道办事处共同创作的原创舞蹈《戤壁听书》,该舞蹈生动刻画了一群热爱评弹艺术的底层百姓听戤壁书时的风趣百态;太仓市浏河镇文联以满足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不同节日特点,为广大群众提供独特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创编节目沪剧小戏《神秘的电话》,获第四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舞台艺术类铜奖;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创新首发“红浦雅苑”戏曲园、宣卷堂、评弹书场三大曲艺文化,将戏曲音乐文化带进千家万户。
与此同时,苏州市政府经常推送低价看戏等惠民政策,如“江南有好戏”优惠票抢购活动,推出20多部剧目的1 800余张优惠票,票价均不超过100元;“江南小剧场”夏秋演出季推出“曲韵新风——‘江南小剧场全国精品曲艺专场”展演,在全市范围内举办近百场演出,惠民票价不超过100元;第四届苏州市“文华奖”舞台艺术展演举办近20场,惠民票价不超过120元,让传统音乐走入市民的生活。
2 苏州城市音乐文化现状的反思与启示
苏州市政府对传统音乐高度重视,从而形成院团合一、社会展演、学术与教育等多维度共同发展,逐渐形成以苏州大学音乐学院、苏州交响乐团(苏州工业园区)与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苏州高新区)为主“一体两翼”的格局。加上苏州市市属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苏州市评弹团、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苏州评弹学校等单位一起传承和发展苏州及江南音乐,推动苏州传统音乐成果的创造性转化,树立苏州城市音乐的鲜明形象,塑造具有影响力的苏州标签,成为苏州城市音乐向全国乃至海内外传播交流的主力军,开创城市音乐发展新篇章[7]。苏州城市音乐发展有如下启示。
2.1 探索厅团合一模式,促进城市音乐职业化
职业化是乐团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城市音乐职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乐团与音乐厅的结合同一,拉开了城市音乐职业化的序幕。苏州各音乐厅均有相应乐团入驻,乐团的入驻使得音乐厅有固定的曲目保证,音乐厅的存在使得乐团组织结构清晰,分工明确,两者相辅相成,简化流程,节约资源,集中力量,完善了乐季、教培项目、附属青少年乐团、市场销售等相关产业,促使城市音乐高速发展。
2.2 探索社会展演新途径,挖掘音乐传媒能力
艺术的创作表演与艺术的传播运营是同等重要的。一方面,媒体采访曝光、微博网络宣传、演出入校园等渠道拓宽作品的传播途径,再好的文化演出都需要相匹配的宣传运营,恰当地使用融媒体渠道,新的传统文化作品才能有生存的渠道;另一方面,简化舞台编配,精简演出人员,缩减演出时间,降低场地要求,既是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步伐,吸引年轻人驻足,也是承认文化的商品属性,以经济扬文化。
2.3 探索传统音乐创新思路,促进城市音乐现代化
传统音乐的创新本质上是对艺术内容的解构进行裁剪,截取传统文化中的主要特征,弱化次要特征,目的在于更好地抓住听众眼球。如:李博禅《江花红胜火》吸收江苏民歌《大九连环》片段素材;田田引用、改造《水仙子》和《梧桐月》曲调创作的《历程的献词》;以昆曲唱腔为原型,配置以三重奏题材的《牡丹亭·音乐传奇》等。从上述作品的共同特征来看,艺术内容的解构裁剪、跨文化的联觉结合形式、中西方律制矛盾的解决途径为传统音乐创作带来新思路。
(1)艺术内容的解构裁剪,聚焦文化中的主要特征,弱化次要特征,目的在于更好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传统音乐文化庞大且复杂,文化内部矛盾外化为文化特征,在傳播过程中成为文化的识别标志。为传统音乐文化“瘦身”,裁剪次要矛盾,保留主要矛盾是推动传统音乐文化在现当代语境下发展的强心剂。
(2)跨文化的联觉结合形式,将裁剪后的精炼文化与其他语境进行融合,目的在于降低原文化的陌生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扩大受众面。《牡丹亭·音乐传奇》以三重奏的西洋乐体裁代替了原本的江南丝竹伴奏,架构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将《牡丹亭·音乐传奇》推到了钢琴、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受众群体之中,既能通过唱腔唤醒戏迷的共情,也能通过三重奏的体裁架构与西方语境下听众之间的联系,扩大听众群体。
(3)中西方律制矛盾的解决途径,中西方乐器的配器使用,应遵循“中西相映,你疏我密”的方式。以钢琴与戏剧唱腔为例,钢琴所使用的十二平均律与戏剧唱腔的五度相生律在音高上有所偏差,两者直接融合会使得在听觉上觉得唱腔不准,音响效果有点奇怪。因此上述作品很少有钢琴与唱腔的同度齐奏,甚至在选题上也会尽量避免十二平均律乐器与戏剧唱腔同时演奏。在此情况下,提琴组的纯律与唱腔的五度相生律更为贴近,所以当唱腔情绪高涨,或需要声部支撑时,往往是提琴组乐器作同度重奏以满足唱腔需求。同时,提琴组的纯律与十二平均律也更为靠近,更适合作为钢琴与唱腔融合的纽带。
(4)简约经济的舞台编配,精简的演出人员配置,缩减演出时间,既简化场地要求、降低排练成本,也符合当代快节奏生活,在有限而零碎的时间里抓住年轻人的注意力。文化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具有营利性质的文化更容易拥有更好的发展趋势,过分复杂的艺术并不适合当今的潮流,文化的再造与延伸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8]。以《牡丹亭·音乐传奇》为例,这部作品将原本复杂的昆剧伴奏乐队,简化为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精简乐队配置、降低演出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对演出场所的要求,4个人的演出团队既能适应戏剧院,也能适应小房间。与此同时,演出长度的删减,既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也不会因过长的演出时间而使得听众厌烦,从而迎合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2.4 探索艺术教育新纬度,推动社会美育发展
传统音乐艺术适合小班化师徒模式,苏州艺术学校与苏州评弹学校联手苏州昆剧团、苏州评弹团共建优质教学体系,定期聘请剧团演员进校开课,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9]。与此同时,苏州艺术学校、苏州评弹学校积极开发社会教育,建立昆曲社会考级制度,并联合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传统音乐基础研究[10],撰写《苏州评弹音乐》《昆曲与明清江南文人生活》等著作,为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教材,为学科发展提供研究基础,共同构建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传统音乐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5 探索政策引领新导向,推动传统音乐创新性转化
苏州市政府近年来推出厅团合一建设理念、建设元媒体新闻中心、鼓励传统音乐创作、完善传统音乐人才培养体系等举措,从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强化了城市音乐文化根基,成功地延续苏州的传统音乐文化,这对各个城市的传统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值得社会各界学习。
3 结语
苏州市政府在经济与政策的扶持之下,以厅团、校团合一模式促进专业音乐职业化,以元媒体传播途径促进城市音乐大众化,以创新理念促进传统音乐现代化,以社会美育促进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从而赋予苏州城市音乐旺盛的生命力,促进相关文化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打造苏州城市文化新名片。
参考文献
[1] 洛秦.城市音乐文化与音乐产业化[J].音乐艺术,2003(2):40.
[2]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苏州市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00.
[3] 广豪,新国.2022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昨天开幕 苏州孕育了中国“狂欢节”[N].姑苏晚报,2022-08-14.
[4] 唐荣.江南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性呈现——有关“2021第二届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音乐会”的几点思考[J].人民音乐,2021(10):30-33.
[5] 姜鋒,王馨瑶.以歌剧之名唱响新时代第二届中国苏州殷秀梅、戴玉强歌剧演修班为江南文化发声[N].苏州日报,2022-08-18.
[6] 苏雁.全国首家昆曲考级机构落户苏州[N].光明日报,2021-08-19(9).
[7] 唐荣.挖掘城市音乐内涵 助推苏州音乐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2-03(12).
[8] 洛秦.论城市音乐研究的“四维性”理论与实践——再释“音乐上海学”的内涵与外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1(4):6-25,4.
[9] 王小龙.中国音乐文化研究的“城市转向”:兼议“音乐苏州学”及其建构[J].音乐文化研究,2020(2):56-62,4.
[10]霍运哲.大学生美育课程开设的策略研究——以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为例[J].当代音乐,2019(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