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政爱国主义教育中“生活情境”的应用探究

2023-02-18 07:13刘盛玲张明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华罗庚生活情境爱国

刘盛玲?张明山

摘 要: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爱国主义,同时它也是推动和保障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在当今的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师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小学阶段的思政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的一堂人生必修课,同时也是为其接受更高阶段的教育打好基础。生活化情境是思政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将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思政知识相融合,丰富学生的体验。对此,教师应将生活化情境应用到小学思政爱国主义教育中,针对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启蒙教学,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小学思政 爱国主义教育 生活情境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2.051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各阶段教学应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提出思政课堂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教学领域应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基于此,小学思政教师应利用好思政课堂这个主阵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進课堂,应用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对世界、社会进行认识,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小学阶段实施思政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世界中存在一些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内容。小学生缺乏对是非的分辨能力,无法依靠自己对互联网上的错误言行进行正确分辨,再加上小学阶段是实施“三观”教育的奠基阶段,若过多被错误信息所影响,那么不利于其正确“三观”的养成,从而导致他们做出一些会对自身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行为。因此,教师应通过思政教育予以学生正确的引导,并着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助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驱动思政教育改革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政教育改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首先,小学思政课堂是向儿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通过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次,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契机,能够使小学思政课堂更具感染力;最后,教师是实施思政爱国教育的主体,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爱国情怀,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三)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在发展道路上既有机遇,也会面临各种挑战。近些年来,我国注重民主政治建设,并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如今,人民的自信心有了极大程度的提升,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这离不开爱国人士的奉献和努力。儿童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爱国主义情怀是支撑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有将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发自内心热爱祖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

二、小学思政爱国主义教育中“生活情境”的应用

(一)紧扣教材,讲爱国主义故事

思政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积极意义。小学思政教材中就融入了较多与“爱国”相关的知识内容,只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未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爱国主义精神,这就出现了课堂与生活无法统一的现象,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较差,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思政教学中要紧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利用生活中的“爱国主义故事”,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千百年的历史文明,增加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一课中点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学生在学习时需要了解革命人的奉献精神,感悟人民子弟兵的爱国情怀,从小树立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而通过对学情的分析,小学生对于英雄、军人是非常崇拜的,而要想让学生真正了解英雄的爱国精神,钢铁般的意志,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还要以教材为基础,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爱国故事”来点燃学生的爱国心。教师先以教材为基础,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感受边疆解放军不畏艰苦的精神以及为国奉献的情怀,热爱解放军,并形成国防意识。

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综合看待问题的方法。

3.知晓祖国江山的保卫者就是人民解放军,了解解放军的奉献精神。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前搜集生活中的“爱国主义故事”,在目标的引导下,课堂教学中开展“爱国故事我来讲”的活动,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如“赖宁是一个少年英雄,仅仅14岁就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从小他就品学兼优,获得了多个奖项,并以全县第一名考上了重点中学,他对祖国、家乡、人民非常热爱,先后三次救火不留姓名,他立志要做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他利用节假日采集矿石标本,进行无线电实验,一次他所在的海子山地区发生山林火灾,赖宁加入救火队伍,保护了卫星接收站,挽救了山村,却也失去了生命,为了表彰赖宁的崇高精神,他被授予英雄少年的称号”。在故事的引导下,学生再进行教材知识的学习,对于知识的感悟会更加深刻。

(二)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素材

在小学思政课堂上,教师若只是为学生展示教材中的内容,那么不足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爱国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拓展,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从乡土资源中挖掘爱国教育素材,如自然风景、红色资源等,要注重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融入生活情境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达成知识性目标和情感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乡土情怀。

在《不屈的中国人》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土的红色资源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提炼出适合他们学习的爱国教育素材。教师应为学生呈现革命战争时期本地涌出的革命英雄,同时还可以展示几十年前的家乡和现阶段的对比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家乡中的英雄人物,以及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家乡人民的奋斗精神、家乡的建设速度和成果。这样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家乡的变化,以及祖国在生活、科技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共产党、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形成爱国主义精神。

(三)关注社会热点,传承爱国精神

《中小學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任务工作方案》实施以后,我国的中小学纷纷开始研究“特色思政课程”的实施路径,在落实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将立德树人始终作为根本的教育任务,这样才能真正构建符合小学生发展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出色的人才。思政课程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开展以“社会热点”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有积极意义。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统一,让学生知晓传承爱国精神的重要性,即使是一名小学生,也需承担起一名中国人该有的使命,做民族精神、爱国情怀的传承人。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搜集已经发生的、学生熟悉的社会热点话题,将这些热点事件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涌现了很多让我们感动、敬佩的人,这些人物是时代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在抗击疫情中所发生的这些故事,大部分小学生都非常熟悉,这些鲜活的教育资源,可以作为教材知识的拓展延伸。如在“社会热点——我爱祖国”的思政主题活动中,思政教师可在网络中搜集学生熟悉的社会热点话题,如“金银潭医院是疫情阻击战中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的‘阵地,院长张定宇是一个战斗者,也是一个指挥者,他是大家抗击疫情的定心丸,在自己患绝症的情况下依旧拼尽全力,抗击疫情,他患有渐冻症,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却也没有退缩,一线的妻子已经患病,他却没有时间看上一眼,在抗疫一线坚持30多天”。张院长的故事成为当时社会中的热点,受到了无数医护人员的尊敬,受到了无数患者的感谢,他始终坚持“生命的守护,争分夺秒”,他们也害怕疾病,他们也害怕死亡,但是国家有难时却依然义无反抗,所凭借的不过是一颗“爱国心”。当然,这样的社会热点话题有很多,积极向上的话题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破坏祖国和谐的话题可以作为反面教材,将这些生活中的热点融入思政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四)开展爱国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去感悟。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处处存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以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开展爱国活动,可以对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陶冶,帮助学生将口头上的爱国,转化成为具体的爱国行动。尤其是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思政知识过于理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强烈,如果将爱国主义教育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展示出来,用简短的表演作为学习的手段,更有利于学生将爱国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素养。实际上,思想决定行为,教师要想实现思政教育的效果,就必须将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进行统一,增加实践活动的比重,为学生爱国行为创造实践的平台。

例如,在历史活动中出现了很多值得小学生学习的人物和故事。教师就可以这些“榜样”为蓝本,组织学生参与表演活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爱国情怀。以《华罗庚回国》为例,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是常人无法比拟的,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为其写了《华罗庚传奇》,其中提到初中时期的华罗庚数学成绩甚至不合格,初一数学不合格,初二开始他开始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世界有名的数学家。他前往英国剑桥留学时,受到了当时显赫的数学家哈代的欣赏,并言“你在两年之内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但是华罗庚却非常平淡地说“我来剑桥只是为了求学,不是为了学位”,1946年华罗庚到美国讲学,被聘请为终身教授,家属也到美国定居,此时的他有洋房住,有汽车开,生活条件非常好,在大家都以为他不会回来时,新中国诞生了,这也牵动了华罗庚的爱国心,1950年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环境,回到祖国,并在全社会公开动员大家回国建设祖国。

从华罗庚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赤子之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华罗庚”为原形,组织学生制定“我是华罗庚”的表演活动,还原华罗庚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表演中对比美国与中国的生活条件,凸显华罗庚回国的决心。在表演中学生会明白,家乡的建设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与付出。在表演中,学生可以演绎初一时华罗庚数学成绩不合格的场景,以及他发奋图强在数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场景。学生将真正的爱国行为实践出来,表达出来,感受自然会更加深刻。

(五)构建生活情境,塑造爱国情怀

开展小学思政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同时还能让学生产生真实的感受,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对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一个易于感受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以境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塑造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不能忘记的屈辱》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并呈现图片资料。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并回想那段屈辱的岁月,激发学生的愤慨之情。之后,教师可以构建“家国同构”的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归属感,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先用问题将学生代入情境中:“同学们,你们居住的小区会举办红色精神文化活动吗?比如组织志愿者到革命老干部或抗战老兵家中进行慰问、红色文化文艺表演、红色精神知识竞赛等。”很多学生回答社区举办过这些活动,这时教师继续提问:“那你们知道开展红色精神文化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吗?”有的学生回答是为了追忆革命英雄,有的学生回答是让我们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还有的学生回答是为了宣扬红色精神。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革命英雄事迹,如“小英雄雨来”,并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现出雨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联想自己享受的安定生活,从而带着感恩之心弘扬红色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思政教学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用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并让学生融入情境中,对社会现象进行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丰富性,还能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祖国,自觉参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王雯姝、迪拉热·艾则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层次及着力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年第3期。

[2] 李晓东《中小学思政课堂如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年第3期。

[3] 邹红《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探索——以重庆玉带山小学为例》,《新课程评论》2021年第1期。

[4] 王林平、郝鑫《运用生活化教学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年第41期。

猜你喜欢
华罗庚生活情境爱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
名人趣题——华罗庚
华罗庚谈学习数学
华罗庚谈怎样学好数学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