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压变异性关系

2023-02-14 01:04孙洪洋刘文波姜阳王婷张颖杨欣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3期
关键词:变异性颈动脉斑块

孙洪洋 刘文波 姜阳 王婷 张颖 杨欣

有研究表明,颈动脉一旦发生粥样硬化,会明显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密切相关,随着血压水平的逐渐升高,血管所遭受的血流冲击势必更强,从而易对血管内膜产生损害,增加了管壁内膜中脂质的沉积,并最终产生斑块,导致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狭窄,最终引起一系列的脑血管并发症[1-2]。因此,如何有效诊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超声是目前临床上用以评估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案,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3-4]。血压变异性主要是指在短期内血压水平的波动幅度,且有学者认为,血压变异性变化和颈动脉病变息息相关,更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重要原因,亦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5]。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佳木斯市中心医院2019 年2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入组标准:(1)所有受试者均符合文献[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所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60 岁;(3)各项生命体征稳定;(4)既往无脑血管疾病史。剔除标准:(1)伴有器质性疾病;(2)配合依从性较差;(3)存在检查禁忌证;(4)合并神志异常或精神障碍。入组人员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核准该研究。

1.2 方法 (1)颈动脉彩超检查:所有受试者入院后均于医院超声科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使用仪器为Philips EPIQ 7C 型超声仪,L12-3 线阵探头,频率为3~12 MHz。分别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左右颈动脉,观察管壁内膜是否存在斑块,并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阻力指数(RI)及斑块大小,以及颈内动脉、颈总动脉的最大剪切率(SR)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进行测量。(2)分组方式:按照IMT 值,将IMT 值≥1.3 mm 记作斑块形成。将受试者按照是否存在斑块分作颈动脉病变组(IMT 值≥1.3 mm)36 例及颈动脉正常组64 例。(3)血压变异性检测: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使用仪器为Meditech B15000 型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指标包括24 h 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 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收缩压(dSBP)、夜晚收缩压(nSBP)、白天舒张压(dDBP)、夜晚舒张压(nDBP)、24 h 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 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颈动脉形态学指标、血压变异性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其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涵盖颈内动脉、颈总动脉的SR 及PSV。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IMT、RI 与血压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方式由SPSS 22.0 软件完成,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100 例患者包括男62 例,女38 例;年龄60~79 岁,平均(68.10±5.23)岁;高血压病程5~20 年,平均(11.78±2.19)年;体重指数19~32 kg/m2,平均(23.12±1.23)kg/m2;受文化教育年限5~16 年,平均(8.12±1.55)年。

2.2 两组颈动脉形态学评价 颈动脉病变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RI 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动脉形态学评价()

表1 两组颈动脉形态学评价()

2.3 两组血压变异性指标评价 颈动脉病变组各项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变异性指标评价[mmHg,()]

表2 两组血压变异性指标评价[mmHg,()]

2.4 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评价 颈动脉病变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SR 均低于颈动脉正常组,且颈动脉病变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PSV 均低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评价()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评价()

2.5 老年高血压患者IMT、RI 与血压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IMT、RI 与各项血压变异性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老年高血压患者IMT、RI与血压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颈动脉彩超具有无创、可操作性强及重复性好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中,不但可实现对颈动脉斑块、结构及血栓等情况进行清晰的显示,而且对斑块性质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可为临床颈动脉狭窄范围及狭窄程度进行准确判断,继而为诊断颈动脉病变提供有利依据[7-9]。

本文结果显示,颈动脉病变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RI 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这反映了颈动脉病变患者颈内动脉、颈总动脉RI 均异常升高。究其原因,IMT 厚度增加是颈动脉遭受创伤的重要标准,且随着IMT厚度的增加会导致颈动脉发生严重狭窄,甚至堵塞,进一步导致血流速度的减缓[10-12]。此外,颈动脉病变组各项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这提示了颈动脉病变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压变异性增加。分析原因,血压变异性的增加会导致血管壁所承受的剪切力增加,进一步对内皮造成损害,并导致血管壁出现脂质浸润,引起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异常改变,最终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了心、脑等器官的损害[13-14]。另外,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IMT、RI 与各项血压变异性指标均呈正相关。这充分证实了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血压变异性的增大会导致血管内壁压力的增加,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更可直接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最终促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发展[15-17]。本文结果还显示了颈动脉病变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SR 均低于颈动脉正常组,且颈动脉病变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PSV 均低于颈动脉正常组。这说明了颈动脉病变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分析原因,SR 及PSV 均是有效反映血管顺应性的可靠指标,当血管内膜出现损伤时,极易导致脂质沉积,进一步促使血管壁的异常变硬、变厚及血管弹性下降,继而逐渐形成斑块,最终引起管腔的狭窄[18-20]。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升高可能促进了颈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应予以重点关注。

猜你喜欢
变异性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