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工程伦理意识培养探索*

2023-02-10 02:56李玉奇李旺珍李冰陆雨薇孙有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22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工科伦理

李玉奇 李旺珍 李冰 陆雨薇 孙有平

广西科技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6

0 引言

《华盛顿协议》的签订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迅速发展的必然产物[1]。虽然在过去4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项目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它不但使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而且使中国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我们要为世界做好项目,就必须按照国际标准来建设。但是我国在工程道德建设领域,一直都是一个空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也经历了四十到五十年的大建设和现代化,直到二十世纪末,人们才真正重视起了这个问题。实际上,1979年的《华盛顿协议》也是如此。其中,《毕业生资格》的第八条,就是“伦理”,即在工程实践中,遵循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与国外相比,我国大学的工程伦理学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标准。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了《华盛顿协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标准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有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遵守和尊重工程伦理和专业标准”,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有助于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时至今日,我国大学的工程道德教育虽已初具规模,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境,即:一是与专业相结合,二是缺乏实践。

首先,我国大学目前的工程道德教育主要是在设置有关的课程。讲授的教师多为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等专业的教师,他们的专业背景往往与工程理论、工程实践相距甚远,对工程问题的认识程度不够,无法很好地处理工程道德教育的专业性问题。而“课程思政”则是通过对专业课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来实现。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指出:“各大学要明确各学科的培养要素和职责,促使每位专业课教师制定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1]。然而,由于工程专业的教师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自觉,因此在实践中实施“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师还比较少。这些状况使工程道德教育这一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难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因此,本文选择以工科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的范例,通过将工程道德融入专业课程中,以达到工程道德教育的目的,从而解决工程道德在工程教学中的特殊性和实用性问题。

1 加强工程道德教育在新时期的必要性

1.1 项目开发的需求

如今,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工程强国”,改革开放、城市化建设、“一带一路”的推进,对中国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鸟巢”“水立方”“港珠澳大桥”“中国高速铁路”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意义的标志性项目的竣工和运行,让我们的人民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2]。但每一个发展都有两面性,我们必须意识到,随着一个项目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它所覆盖的地域越来越多,技术和制度也越来越复杂,不仅需要更多的资源使用,而且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对社会和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多。在实践中,各种伦理问题和困惑也越来越明显。中国正逐步从一个工程大国转变为一个工程强国。笔者所说的“强”,不仅是指质量、水平、创新,还包括观念和价值观的提高。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在工程本质和整体认识方面的欠缺,也体现了我们的视野高度。新时期,我国的工程建设正处于由大变强、由内而外的历史过程和转折点,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思考,去选择,去寻找答案和途径。

1.2 新工程学科建设的需求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综合实力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国家实施了“以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要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色,急需大量新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新的工科理念的提出,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既要精通某一专业,又要具备“交叉” “跨界”的综合素质:既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当前的问题,又可以通过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他们不但要有卓越的专业技能,更要懂得经济、社会、环境、管理、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工程伦理教育在当前浮躁、功利化和道德缺失的时代背景下,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探索性和补缺的作用,自然能够契合、满足和适应我国工程教育的新变化和新需求,为我国新工科建设作出应尽的卓越贡献。

1.3 培养工程师的价值观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使命,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党对广大青年学子的时代要求,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学教育是一个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与形成的关键阶段。开设工程伦理学课程,加强工程伦理学教育,有助于将伦理学教育引入具体的专业教育和学生培养中,有助于建立三结合的大学教育体系和“知识传递、技能培养、价值形成”的大学教育理念。

2 工科院校的工程道德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工程道德教育是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工程道德教育的第一线,高校承担着培养工程道德与技术素质的复合型工程人才的重任[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工程道德教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已初见成效,为现代工科院校的工程道德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我国的工程道德研究起步晚,整体发展缓慢,因此,在工程道德建设中必然会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弥补。本文通过对实际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归纳,使我们对工科院校的工程道德教育现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指出了目前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我国工科院校在“工程道德”教育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2.1 工程道德教育的目的不明确

工程伦理的运行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多种道德机制与道德关系,因此,工程伦理是一门学科,其本质是一种系统性的、跨学科的性质。研究发现,超过60%的教师都没有在教室里教授有关工程道德的知识。在专业课上授课的教师只有6.6%,而在其他的人文社科中,只有3.2%,这表明了学科间缺少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的培养[3]。目前,我国大部分工科院校对工程伦理的培养还处在边缘地位,仅仅将工程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等同,将工程伦理的相关内容置于其教学中,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形式加以阐述,未能实现其应有的目标定位,未能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理念,未能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工程道德教育不仅培育出了未来的工程师,而且还承担着道德、经济、政治人等多种职能。在此基础上,高校工程道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该包括大学生的政治品格与思想品德,其实质是一种能够左右政治、能够依赖政治的民意力量。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它的目标就是要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另外,在工程道德教育的目标取向中,还应该包含人文素质的培养,我国的工程道德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应该从工程道德的基本原理建构上弥补其文化缺位,形成自身的文化肌理,延续我国自古以来的工匠精神,使得“贵义贱利”和“敬业乐群”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源远流长。从调查资料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学在工科院校的培养中,过分注重工程技术的学习,而对其目标的定位也不明确,甚至连工程道德教育的目标都没有纳入到整个工程教育的目的之中。

2.2 工程道德教育缺乏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工程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工程道德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工程伦理通用教材、具体工程领域伦理论著、工程伦理案例资源库等。根据调查发现,72.5%的学校没有自己编写的教科书,也没有任何形式的工程道德教材,大多数大学都是以思想政治理论为基础,或以专业课程的介绍为主要内容。另外,根据调查资料,只有20%的学校设置了与工程道德教育有关的科研机构,这表明,作为教育主体的大学,在工程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教学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疏忽,更无法根据工程实际的需求,从工程实践中发掘出教育资源。目前,很多大学教师在工程伦理教育的研究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所擅长的领域不同、所侧重的角度不同,缺乏系统的统筹安排,导致这些研究成果过于分散,无法形成可操作的、实用的工程伦理教材体系。放眼国内,已发行的《工程伦理》专题教材,也只有15 种。工程实例是工程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资源,可以使工科学生更直观地理清工程环境中的道德问题。同时,由于网络信息时代、新音像时代的到来,对教学资源的“共享型”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扩大了学生的受惠面,提高了教师的使用效率。

2.3 工程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方法不够灵活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规模,扩大教育对象,加速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在有限的学时范围内实现。然而,在实践中,这种单向度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缺陷。根据调查资料,32.3%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将工程道德教育融入课堂中,只有3.5%的人认为,他们会在实践中融入工程道德,2.7%的人说,会举办第二次课堂。可见,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都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性较差、不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不能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兴趣,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对工程道德的兴趣,生疏的理论知识也会导致学生对工程道德的认识不够透彻,从而影响其在今后的工程生涯中对工程道德的敏感度。而且,单向性的教学方法没有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和启迪作用,使得学生在教育关系中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由于工程道德教育缺少现代教育方法,无法适应工程自身的技术特点。

工程道德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其理论与实践教学应密切结合,而实践教学又应注重情景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中应避免脱节与局限性,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手段。总之,在方法上,要解决与专业特点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克服目前的“教书育人”的状况,让教学方法生动形象、直入人心,为工科大学生所喜闻乐见。

3 工程伦理意识培养探讨

作为教育的主体,绝大多数大学过分注重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教育,自然科学的学科依然占据着教学设计的主导地位,而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对工程道德的内化意识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工程道德观念[4]。

所有的大学学科和课程都应该有哲学和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承担哲学和政治教育的任务,一方面支持学科和课程内容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支持大学的哲学和政治工作。虽然工程伦理教育和哲学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密切相关的,但如何将政治思想的概念融入课程,如何促进工程伦理教育和哲学政治教育的融合,仍然是当今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在教育方面,要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加大教育规模,扩大教育目标,加快教育进程,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广泛的教育内容。然而,这种单向的教育方法无法应对工程的技术特点。工程伦理教育的重点是实用性和适用性,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应紧密结合。在实践教育中,要全面发挥教育环境的作用,避免理论和实践教育过程的脱节,打破两者之间的相关界限,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工程伦理教育不断完善。

本文以工科专业中机械专业的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为讨论范例,提出相应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包括以下内容。

3.1 为机械专业学生编写一本工程道德教科书

当前,我国的工程道德教科书多为普通知识,并没有为机械专业编写的专业技术道德教科书。在编写教材时,要注重搜集有关机械行业、企业的有关实例,以积累材料,以培养机械专业学生的工程道德观念。结合新工科专业的发展需要,把工程道德课程纳入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加强新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的“三全”教育体系[5-6]。

3.2 加强机械专业的工程道德教育工作

机械专业的师资队伍要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紧密结合,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工程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及时地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3.3 加强机械工程学科的职业道德建设

机械专业的学习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要加强与企业在生产认识和实践方面的联系和合作,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对工程伦理有更深刻的认识。加强工程伦理、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实践教学。制定工程伦理学的框架课程,有助于解决目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言传身教的问题。

3.4 把工程道德教育与机械专业学科的课程思政有机结合

工程道德教育是一门兼具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和工程实践性的学科,它为工程实践中的道德问题做了简要的介绍,在我国实施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工程道德教育是最应当、最容易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中,应注重工程伦理、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准则的教育,使其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这对促进社会各个阶层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机械系的学生,在新冠病毒暴发的时候,总是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去为国家做贡献,所以口罩、呼吸机等机械设备就成了他们学习研究的重点,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引导,让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和将来的事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样才能达到教学和教育的双重作用。

现代工程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以便为参与工程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物质安全。工程环境伦理学的思想,应该深入到每个从事或将要从事工程实践的学生的心中。

4 结束语

加强工科大学生的工程道德教育,是适应新时期对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文章从工科生的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根据现存的工程道德培养的问题与课程思想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科生课程思政下工程伦理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工科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