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学院校文职人员执教工作探析

2023-02-06 16:26肖水凤祁瑞瑞王俊骎蔡懿灵潘磊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文职文职人员教员

肖水凤 祁瑞瑞 王俊骎 蔡懿灵 潘磊磊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是指在军队编制岗位依法履行职责的非服兵役人员,是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依法享有国家工作人员相应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主要编配在军民通用、非直接参与作战、专业性、保障性、稳定性较强的岗位[1]。非现役文职人员(文职人员)的纳入与现役军人转改文职的实施,填补了我军发展建设过程中人员不足的缺陷。非现役文职人员作为部队固有人群以外的新鲜血液大量注入部队发展建设中,这是一种全新的改革与尝试,因此,对文职人员在军队医学院校的执教工作进行探析值得关注。

1 文职人员制度实行

军队聘用文职人员的制度,外军已有百余年历史。我军在1988 年,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始实行文职干部制度[2],但文职干部仍然属于穿军装的现役军人,也是部队一手培养起来的人才队伍。2005 年6 月,随着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简称《文职人员条例》)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军文职人员制度正式建立,2006 年开始正式实施文职人员制度。随着2017 年新修订《文职人员条例》与2018 年7 月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文职人员的信息发布,更是标志着我军文职人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机制的升华。2023 年1 月,《文职人员条例》的第二次修订施行,对政策制度进行了体系性重塑,标志着文职人员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3]。文职人员制度的形成是军队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非现役文职人员队伍的形成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最实际产物。此次大规模的招录社会人员进入军队医学院校担任执教工作,对我军院校建设和文职人员发展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 文职人员结构特点

军校文职人员作为部队的新生力量,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严谨的科研思维,还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正确的价值取向,以便更好地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除与普通地方院校的共性之外,军队医学院校又存在它的特殊性:军医医学院校培育的不是普通大学生,而是能够随时上战场的战士,是我军最大的医疗后勤保障部队。为办成高水平院校,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员队伍[4-5],了解文职人员的结构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找出相应的文职教员培养与管理对策。

2.1 人员结构年轻化,自我意识强

军队医学院校文职人员中应届毕业生占多数,正处于积累经验、储备知识的阶段。随着90 后大规模进入职场,军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信息的发布,一大批90后进入军校担任高教岗教员,开展相关教学科研工作;以海军军医大学为例,在首批招录的人员当中,海军医学系首批招录人员均为90 后,这个群体具有个性鲜明、爱好广泛、精力充沛、时代感强、创造力强、知识结构新,但比较自我的特性[6-7]。

2.2 人员思维活跃化,享乐主义强

军队文职人员队伍中的90 后一代,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他们身处智能化时代,信息获取迅速,思维活泼超前,拓展思维的同时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吃苦奉献的精神,当遇上重大任务需要加班加点完成时便怨声载道;追求享乐生活和所谓的精致,消费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还很骄傲地称呼自己为“精致穷”。极强的享乐主义严重违背了军队简约朴素的优良作风。

2.3 学历层次高阶化,科研素养强

以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为例,在首批面向社会招录的人员当中,硕士学历占70%,本科学历占30%;综合2018、2019 年两届招录人员结构,博士占比约6%,硕士占比约72%,本科占比约22%;自2020 年至今,招录的文职人员均是“985”“211”或者“双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综合2006年实行文职人员制度以来至今,海军医学系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高达95%以上,在职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也在进一步提升学历完善自我,人员队伍具有较高学历层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大多数文职人员经过地方高校的研究生阶段培育,具有较强的科研素养,这是担任军队医学院校教学科研岗所需的基本履职能力。

2.4 价值取向多样化,政治素养弱

在这个“快餐文化”的时代,文职人员政治理论知识薄弱,理想信念不坚定,使命感弱;在自我价值取向还不稳定的情况下,练就承担教书育人重任的本领显得重要且艰难。从现实来看,进入军队医学院校工作的文职人员求职动机多样化,信念感弱,缺乏牺牲奉献精神,缺乏长期为部队发展建设服务的意识。

2.5 人员来源广泛化,内外环境复杂

即使是军队医学院校,文职人员也来自各个领域、各种行业,共同为我军的医学发展道路添砖加瓦,其中不乏国内外一流名校的优秀人才,人员多而杂,思想动态复杂。军队编制调整后,军校人员成分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包括:现役军官、文职干部、现役军官转改文职、文职人员、工勤人员、职工、地方聘用人员、退休后“返聘”人员、自主择业后“回聘”人员等[6]。内外复杂的环境也会导致文职人员的不稳定性。

3 如何正确引导年轻教员做好当代军队医学院校的执教工作

逐步完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对文职人员有相关保障、管理和约束措施,需要根据文职人员的特点,在保障其权利的前提下,如何督促他们履行义务,如何更好地正确引导年青教员做好当代军事院校的执教工作值得深入研究。

3.1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抓思想。文职人员在进入军校工作之前,政治理论学习较少,使命感不强,要有组织地引导非现役文职教员认真学习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和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军队的各种条例条令和规章制度,学习我军优良传统,使其深刻认识“强军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从思想上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感和使命感,激发为国防建设育才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注重理论传授的同时,要有“军队是革命圣地”的实地观感,通过特定的环境,调动积极情感因素;同时采取典型示范的教育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思想觉悟,打牢思想基础,减轻直至消除文职人员当中存在的骄奢淫逸等不良作风[4]。此外,文职人员长期处于相对开放的外部网络环境,缺乏系统有效的保密教育和训练,但文职教员在教学科研岗位上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军事秘密,需加强保密意识,防止失泄密隐患。必须牢固树立保密就是保战斗力的思想认识;加强保密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引导其规范使用手机和网络信息,坚决杜绝文职人员成为失泄密事件的当事人[8-10]。

3.2 增强职业认同感

文职人员基本未经过军事化管理,缺乏基本的军队文化和军事知识,军人意识淡漠;同时,缺少军队医学院校学习和部队代职经历,难以从根本上对军人做到感同身受。因此要借鉴大学生军训的方法,每年集中时间、集中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不断弥补军事素质方面的“短板”和弱项。同时,组织文职人员深入体验部队生活,观摩官兵工作和训练,补上军营生活课,也可以组织其下基层部队与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参与一日生活制度;对有资质的文职人员可以多组织下基层部队授课或做讲座,多与官兵互动,了解其实际需求。有意向的组织文职人员保障急难险重的医学保障任务,体现文职人员的价值感和职业认同感,实现从普通群众向军队人才的角色转变。增强对工作的认知,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是为祖国培育强大的医疗后勤保障部队,肩负重任,工作有价值且意义重大,以稳固文职人员长期为部队建设服务的决心[11]。

3.3 增强职业幸福感

职业幸福感对于消除职业倦怠、提高工作绩效和提升个人素质具有积极作用,提升文职人员在军队建设过程中的职业幸福感能从根本上解决文职人员担当使命的职业价值,进而全身心投入军校教育事业中。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能增强文职人员应对艰难困苦和化解不良情绪的能力,从而提高幸福指数;同时,也应采取多种措施,为文职人员构建健康向上、和谐进取的职业环境,打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公平、公正的考评体系和奖励机制;创建多元发展的机制平台,使其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赢得上升空间、获得职业幸福;增强压力应对能力和负性情绪处理能力,可以有效提升文职人员应对工作中的艰难困苦与挑战挫折的心理品质,使其内心更强大,更容易获得职业幸福感;最后,做好文职人员的后勤保障,以海军军医大学为例,在校工作文职人员本人及其家属享受就医优先,提供军队幼儿园、幼小寒暑假托班,解决了就医难、就医慢、小孩的教育及管理难等易引起家庭矛盾的问题,解决了文职人员的后顾之忧,直线提升文职人员的职业幸福感[12-13]。

3.4 提升业务素质能力

“打铁必须自身硬”,文职人员身处教学科研岗,既要做好基本的教学保障任务,还要刻苦钻研学术,采用高新科技武装军队,成为军队建设的新生力量。在新教员担任授课任务之前,应该组织全面系统的教学技能培训,通过反复试讲、多级试讲,多轮评审后方能踏上讲台;也要多组织“教学比武”活动,将新教员的课程课堂设计、教学理念新思维注入教学过程中,吸纳新鲜血液,改善军校上课的单一风格。在科研方面,一方面要利用自身已形成的科研素养,在擅长的领域潜心研究,向部队实际应用转化;另一方面要不断从社会、部队、先进技术中汲取营养,弥补自身知识的缺乏与军事知识的不足,融会贯通地研究出解决部队实际需求的成果。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精通专业适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军事院校系统内学科的发展前沿与动态,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队工作者。医学学科一直被认为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学科,文职教员要牢记自己教书育人的重任,对医学知识常学常新,不断更新,提升自我全面而深厚的知识结构[2,14]。

3.5 增强继续教育力度

军队医学院校文职人员主要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担负着培养各类军事人才的重任,按照现有做法,社会招聘文职人员在转正前需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岗前集中培训,开展相关军事基础素养、军事技能培训,但仅一次岗前培训是完全不够的,要不断强化,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非业务相关培训,一次次地对文职教员进行熏陶,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军事素质具有基础性作用。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文职人员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度相对较弱,社会经验与阅历也不丰富,恐怕难堪教育的重任;同时他们还有继续提升的机会与空间,在这个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继续教育尤为重要。军事职业教育、任职教育都是很好的开端,鼓励文职人员注重终身学习、注重继续教育[15-16]。目前,全军实行的军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的学习已纳入文职人员年度考核标准,以在线课程、电子书或纸质书本为学习载体,督促文职教员在工作之余进行充电学习,随时补充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结构,不仅能加强专业能力提升,还有助于教师职业素养的形成。此外,还要鼓励文职人员报考在职研究生或参加与其专业相关的进修学习以及专业方面的资格认证。同时,还可加强与其他军队医学院校的联系,形成人才互动,优势互补;加强与地方高校的联系,参与学术交流,形成人才互访,信息流通[17-19]。

3.6 加强职业规划力度

近年来进入军队医学院校参与执教工作的文职人员普遍年轻化,很多人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属于“走一步看一步”;其次,部分人员享受文职人员岗位的稳定性,抱着碌碌无为等退休的想法,毫无职业规划;也有人因为暂未找到满意的工作将其作为短期工作过渡期,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部队发展、院校发展和个人发展,因此要建立更健全的职业规划机制,鼓励文职人员谋进步、求发展。根据教员自身主观因素和院校平台、学员现状等客观环境,确立文职教员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职业发展计划,促进文职教员充分认清职业生涯规划对素质培养所起的作用,不断提高可持续职业能力[19-20]。以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为例,推行文职教员职业生涯规划,即文职人员根据个人特点与所在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并细化个人的1 年、3 年、5 年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全维导师制”,从教学能力培养、科研方向凝练、项目申请指导等多方面全维度指导。明确年度规划细节基础后,每年对照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开展年终述职,对标年度规划表,查看任务是否达标,未达标人员自行复盘,分析原因,同时进行“滚轮式”更新,并开始下一轮的1 年、3 年、5 年规划。该项制度的实施对海军医学系全系的人才发展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督促作用,也促进了海军军医大学文职教员人才队伍的教学能力与科研素养建设,为促进军队医学院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3.7 优化奖励表彰机制

文职人员的薪酬待遇主要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住房保障、年底奖励、保险等组成,待遇略低于现役军官。我军文职人员薪酬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比如不区分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每个岗位的工作强度、时间投入、工作类型差别巨大,但工资薪酬却相差无几,导致部分文职人员出现心理不平衡的现象,不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比如,同等级别高教岗位的专业技术文职教员与管理岗位的财会人员薪资相同,但高教岗位人员长期需要在工作时间以外完成相关的教学、科研任务,压力较大,造成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现象。因此,建议实行“岗位分类制度”,实现文职人员管理的科学、公平与高效。根据不同岗位、性质设定相关奖励发放,如实行绩效制度,增加工作津贴,改变奖励工资发放模式等。比如在高教岗位或科研岗位,可以施行教学补助津贴或科研补助津贴,以体现岗位差别,充分保证文职人员的正常福利权益,同时又能调动工作积极性[20-21]。

3.8 其他

从国家层面来说,为正确引导非现役文职人员做好军队医学院校执教工作,既要保持原有的对地方院校与军队医学院校教师的普遍要求,还要对文职人员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以鞭策、促进其快速成长;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做好文职人员的后勤保障,让其能心无旁骛地工作。

从院校层面来说,不能把文职人员视为替补对象,而应作为业务队伍的重要力量加以培养,做到与现役干部政治上同等对待、培养上同等重视、工作上同等要求、使用上同等考虑,努力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22]。

从文职人员自身层面来说,工作不要带有功利性和目的性,一心做好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同时文职人员也要始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新时代的“四有”文职人员,即: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文职人员,成为学员的榜样,成为培育我国优秀军事人才的中坚力量。

因此,正确引导非现役文职人员做好军队医学院校执教工作,形成更加系统、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军队医科院校的终极目标都是为国家培育更多优秀的军事医学人才,也为我军备战打赢提供坚实的卫勤保障。

猜你喜欢
文职文职人员教员
军队文职人员制度规范完善探讨
新形势下文职人员实战教学能力生成的研究
关于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关于激发公安文职管理人员工作动力的实践和思考
解读世界“第二军人”:外军文职人员你知多少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人员管理浅析
浅谈青年教员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