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整本书阅读评价标准缺乏细化,评价过程缺少反馈、诊断和激励,评价策略单一,方法简单,因而影响其实施效果。参照课程标准,结合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特点,构建小学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序列,设计针对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操作性强的表现性阅读评价方案,细化目标,积极发挥表现性评价情境性、指导性、过程性的作用,在真实活动过程中,综合评价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的表现,以此促成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的有效实施。
关 键 词 整本书阅读 表现性评价 内容序列 读前评价 读中评价 读后评价
引用格式 沈远铭.小学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表现性评价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3(05):69-72.
在倡导全民阅读以及实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语文课程标准》)背景下,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六大任务群之一,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独特而不可替代的教学价值已经被广大教师及家长普遍认同,广大教师也就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但是当前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问题较多,单就评价环节看,尚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虽然已经明确制定了整本书阅读评价的相关标准,但是基本上都属于纲领性的指导意见,要使这些纲领性的指导意见落地、实施,仍需根据学情、校情及教师的实际情况细化和梳理。
二是当前在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层面,很多教师由于認识不到位,弱化了整本书阅读评价,使得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的评价缺失应有的反馈、诊断和激励功能。
三是由于当前对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评价缺乏应有的策略和方法,有些教师虽然重视评价,但是却沿袭了传统的方法,忽视整本书阅读的规律和特点,忽视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导致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浮于表面、落实起来了无生趣。
因此,教师应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特点,设计针对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操作性强的表现性阅读评价方案,细化目标,融入策略,积极发挥表现性评价情境性、指导性、形成性的作用,在真实活动的过程中,综合评价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的表现,以此优化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教学[1]。
一、构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序列
笔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具体要求,从阅读的速度和阅读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言语的积累等方面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小学整本书阅读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序列。其内容涵盖了整本书阅读表现性评价的素养要求、评价形式、实施主体、评价指向和评价维度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每个维度的评价量表,以便于科学施教。整本书阅读书目的来源主要有:教材里的“快乐读书吧”、教材里经典名著选段的原作、人教社推荐的必读书目。限于篇幅,笔者以第二学段为例,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序列呈现如下:
二、探求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整本书阅读评价的对象是小学生,评价实施的主体是语文教师,评价过程中应广泛发动学生、糅合家长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交互立体的评价网络[2]。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和方式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进行表现性评价。
1.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表现性评价实施的具体路径
(1)前测式的读前评价:突出诊断与预热。在安排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前,可以通过发放整本书阅读任务清单,让学生取得共识,并积极运用问卷、观测等方法,根据统计的数据,对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起点进行精准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拟定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方案,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活动。
比如根据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相关要求,确定年段共读书目《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传说》后,在读前指导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完成“读前自我评测表”从而达到前测目的。前测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对学生阅读该类书籍的情感倾向性的调查。可设置如下内容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你喜欢听神话故事吗?你喜欢看神话故事吗?你喜欢讲神话故事吗?如果有机会,你愿意将喜欢的神话进行创编吗?你愿意将书中喜欢的神话编成舞台剧进行表演吗?
准确把握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倾向,有利于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优选合适的策略和方法,如果学生兴趣度高,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过程就可以多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如果兴趣度一般,则需要在指导的过程中多支持、多干预、多介入。
二是组织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传说》整本书的阅读起点进行自测和自评:读这本书之前,你了解过哪些神话故事?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这些神话故事的?(A.听来的;B.影视作品;C.绘本上;D.相关的书籍;E.其他渠道。)你最喜欢哪位神话人物?最想推荐哪一篇神话故事?请说说印象中的神话故事有哪些特点?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之前,通过组织自评自测的方式预热和诊断,对学生的阅读起点进行摸底,有利于建构学生对所读书目的整体认知,有利于教师从学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方案,精准指导。
三是整本书阅读计划表的制定及展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传说》整本书阅读计划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有个性地制定,具体内容包括:你准备在几周内完成本书的阅读?你列好读书计划表了吗?你准备选择什么方式阅读?(A.独立阅读;B.与小伙伴共读;C.与父母共读;D.以上都是)你准备用什么读书方法去读?(A.细读;B.浏览;C.跳读和选读;D.细读和浏览相结合;E.其他)如果采取细读,你准备细读哪些章节?如果采取跳读,你准备略过哪些章节?原因是什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整本书阅读之前引领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显得十分必要,指导学生制定出计划后,教师应在小组、班内、线上的读书交流平台上予以展示交流,以示激励,并据此形成阅读过程中的督查和自查机制。
(2)卷入式的读中评价:重视反馈与指导。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卷入式地参与,并且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评价,在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对阅读指导策略、评价方法等进行优选,确保整本书阅读各项任务与表现性评价项目保持一致,促成阅读走向深度。
仍以四年级上册整本书共读书目《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传说》为例,可以按照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卷入式的读中评价。
一是主題内容的梳理和表达。教师先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讲述自己印象最深的篇目,也可以交流觉得最有价值的篇目或片段,或者讲述印象深刻的神话人物。在本环节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融入策略指导,编制思维导图即为常用的一种策略,指导学生编制完成思维导图后,再组织学生利用导图进行介绍,随后有选择地选取各个层次的学生在班内展示交流,并择优在班内的线上读书交流平台进行展评。
从学段教学目标来看,四年级学生要做到简要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组织学生从自主讲述到组内讲述,再到班内交流,并通过线上故事会的形式面向全体家长展评。这样就为学生搭建了多层次展示交流的平台,通过表现性评价,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二是阅读策略的分享及评价。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比较、归类、概括等多种方法展开阅读。比如你发现这些故事与课文中的神话故事有什么相同点?你发现这本书里的中国神话故事在情节上有哪些相似点?书中哪些故事的人物形象比较接近?如果要对这些神话故事分类,你准备怎么分?请说出理由。此外,还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摘录、圈画、批注、寻读、理读、议读等多种阅读习惯。
通过以上手段,加强策略的运用,强化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书目进行描述和分析,完成从篇到本、从篇到类的贯通和勾连。需要强调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评点、学生自评、伙伴互评等需要紧密跟进,以提高分享的效率。
三是阅读问题的再次生发。通过前面环节的交流和展评,根据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相关要求,引领学生思考:接下去当我们再次走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传说》的时候,你对哪些故事和人物产生了新的兴趣?对你来说哪些故事和人物还比较陌生?你准备重点阅读哪些故事?你准备怎么去阅读?在生发出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并组织学生进行二次、多次阅读。
在交流展评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新的兴趣,萌发再次走进文本的冲动,好书不厌百回读。在学生二次或多次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促使学生逐步将阅读推向深入。
(3)全息式的读后评价:强化提升与交流。整本书阅读任务群需注重读后的全息式表现性评价,随着学生整本书阅读感受与体验的逐步加深,教师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通过自评、他评等方式促进学生去回顾、反思、总结和提升,并时刻关注学生阅读过程的兴趣度、参与度、专注度和效度,积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个性化思考[3],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坚持儿童立场,通过学生独特的读、说、演、练、行等方式演绎、迁移、内化阅读的成果。
以整本书共读书目《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传说》为例,整本书阅读的读后表现性评价主要分为如下三大类。
一是静态的表现性评价。可供选择的项目主要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传说》的海报编制、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展、整本书阅读手抄报展评、整本书阅读的读书笔记展示、整本书阅读的读后感比赛、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传说》中的某则故事编制绘本等。静态的表现性评价可供选择的项目比较多,在开展静态表现性评价的时候,在项目的选择上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必须要根据学情而定。此外,由于学生阅读水平和个性特点等存在差异,教师在布置表现性评价任务的时候,也要给予学生自主权,通常的做法是采取1+X模式,即确定一个全班必须参与的评价项目,再提供若干个可供学生自由选的评价项目。
二是动态的表现性评价。主要包括“我是神话小博士”小讲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传说》舞台剧编演、读书报告会、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新编展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传说》小型知识竞赛等。动态的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积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个性化思考,坚持儿童立场,让学生自选剧目,自导自演,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演绎能力,感受神话艺术的魅力,深化阅读成果。动态的表现性评价适合分组推进,提倡人人参与,不必追求过高的舞台效果,可以在活动中评出各类“小达人”,以示激励。
三是综合的表现性评价。主要凭借学校的读书节活动、社区的大型阅读成果展示会、校际读书交流活动等平台综合进行“神话阅读”项目化展评活动。当下,很多学校设立有阅读节,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推行,社区、校际之间一般也会定期搭建阅读展示交流平台,整本书综合的表现性评价可以凭借这些平台有序开展。综合的表现性评价活动一个学期不宜举行太多,但一旦参与,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方案,设定好参与展评的动态和静态项目,为每位参与的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并进行指导。通过综合性的展评平台,进一步推进整本书阅读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切实推进深度阅读。
2.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表现性评价的取向
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表现性评价应坚持激励性、发展性和过程性的原则,评价时体现以始为终的逆向设计理念,坚持目标导向,对学生进行评价,图2是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表现性评价的取向示意图。
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表现性评价的取向、内容及情境,分别从参与度、速度、深度、广度和效度五个维度对整本书阅读进行评价,并根据实际设置各类评价量表,量表按照评价主体分为学生自评、伙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督评四种,按照评价的阶段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评价三种。无论按照那一种标准进行划分,每一种量表均指向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指向表现性评价的反馈、激励,着眼于学生阅读力的提升。
3.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表现性评价的激励机制
一是完善阅读档案袋,完善“悦读储蓄银行”。依据阅读成长档案袋,运用“悦读储蓄银行”是表现性评价的主要手段,它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过程,动态呈现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参与状态、阅读能力的发展状态,利于教师纵向评判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表现和成长状况[4],同时也利于学生对自己的整本书阅读状况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判和自我规划。
二是完善并继续开展系列评比。比如定期举行书香家庭、阅读小达人等评比,并积极开展与整本书阅读相关的系列比赛,以此促使学生爱上整本书阅读,为自己的生命成长奠基。
通过实践,笔者发现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表现性评价一方面凸显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让评价具有指导性、发展性、形成性,它关注学生阅读过程的兴趣度、参与度、专注度和效度,并坚持儿童立场,促进学生进行主动阅读,并达成全息式的深度阅读;另一方面,它积极发挥家长、教师、学生在评价中的协同作用,从多渠道、多维度来评估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与进步,立体交互的表现性评价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有效落实找到了抓手、搭建了平台、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在深度参与和体验中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44.
[2] 余党绪.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53.
[3] 黄厚江.让学习任务群走进课堂[J].人民教育,2021(11):31-35.
[4] 石群,赵芝萍.伴随式评价:儿童整本书阅读评价的新思路[J].语文建设,2021(22):51-55.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