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以菏泽学院为例

2023-01-24 11:31南晓娟渠东玲
公关世界 2022年24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教职工心理咨询

文/南晓娟 渠东玲

一、研究背景

高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是传播知识、进行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阵地。高校教职工在很多人心目中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工作,意味着高收入、高社会地位和寒暑假。其实,普通人只看到高校教师工作的优点所在,而忽视了高校教师承受的来自家庭、事业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实际上,高校教职工是职业心理健康的高危人群。

人民生活小康的标准不只是物质文明,还有精神文明。在精神文明层面,国家日益重视人们的心理健康。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

要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要促进高校教职工心理健康,作为“职工之家”的高校工会责无旁贷。

二、文献综述

工会,也叫劳工总会、工人联合会。其原意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这个共同利益团体可以是在某一产业领域的个人。工会最早产生于18 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德、美等工业革命启动较早的国家,是工人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和劳资关系矛盾激化的产物。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2]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利益的代表。[3]

工会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职业工会、产业工会和企业工会三种。企业工会是以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为单位所组成的工会,不论其规模大小,所有的正式职工都被组织进这个工会内,采取职工全员加入工会组织的形式。[4]由此分类来看,我国高校的工会组织属于第三类。

工会的基本职能包括维护职能、建设职能、参与职能和教育职能。在这四个基本职能中,“维护职能”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在各项职能中居于首位。[5]

工会作为党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群团组织,是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微观主体,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工会要能更好地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各方面的权益,提高职工群众在改革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可以翻译成员工帮助计划或者员工援助计划,是一种工作组织为员工提供的全方位的关怀和帮助,是为其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心理援助和福利项目,很好地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管理的企业精神。

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安宁平静的稳定状态”。[6]

三、调研数据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为了解学校教职员工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和需求现状,笔者利用问卷星进行了关于工会提升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与水平的网络调查。我院共有教职员工1352 人,有418 名教职工参与了此次调研。就性别来看,参与调查的男性有147 人,占比35.17%,女性271 人,占比64.83%。按年龄分布来看,40-49 岁的占比最高,有168 人,在所有参与调研的教职工中占40.19%;其次是30-39 岁群体,163 人,占比39%,50-60 岁群体,61 人,占比14.59%。从年龄构成可以看出,30-49 岁群体占比接近80%。就学历构成来看,在参与调查的教职工中拥有博士学历66 人,占比15.79%;硕士学历226 人,占比54.07%,本科124人,占比29.67%。就职称分布来看,初级职称44 人,占比10.53%;中级职称239 人,占比57.18%;副高级职称105 人,占比25.12%;正高级职称14 人,占比3.35%,其中中级职称占比超过一半。就婚姻状况来看,已婚385 人,占比92.11%,未婚25 人,占比5.98%,绝大部分被调查教职工已婚。就专业背景来看,人文类学科占比45.93%,理工科共占比43.06%。

2.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评估

被调查教职工在回答“您感觉自己的心理状况”这一问题时,有2 人感觉自己有严重心理问题,占比0.48%;有轻微心理问题的16 人,占比3.83%,基本健康 189,占比45.22%,非常健康的198 人,占比47.37% 。即有4.31%的教职工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92.59%的教职工认为自己非常健康或者基本健康,不存在心理问题。[7]

3.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关于心理健康服务咨询方面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根本没有需求的210 人,占50.24%;有需求的74 人,占比17.7%;非常需要的有6 人,占比1.44%;不确定是否有需求的128 人,占30.62%。即,明确有心理咨询服务需求的有80 人,占比19.14%。

但是,在回答“个人是否需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时,有242 人表示非常需要或者需要,占比57.89%,表示完全不需要的有119 人,占比28.47%。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58.37%的教职工觉得有固定的机构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是有必要的。

有277 名被调查者愿意或者非常愿意与心理咨询师讨论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占比66.27%。

4.工会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现状

有363 名被调查者认为工会有必要开展教职工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占比86.84%,但是参加过学校工会提供的相关心理健康服务的仅有30 人,占比7.18%,参加过的30 位被调查者中认为对个人帮助非常大或有一定帮助的有29 人,占比96.67%。

在回答对工会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所持态度方面,有391名被调查者表示愿意“积极参加”或“看内容或时间安排”,[8]共占比93.54%。

5.对心理健康服务内容与形式的需求

在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内容方面,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职业发展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自己身心管理的问题。居于首位的是职业发展问题,占比67.94%;其次是自己的身心管理,占比61.24%;排在第三位的是人际关系问题,占比57.89%。此外,生计与生活适应问题、婚恋及两性心理问题也占比在30%以上。

在关于工会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形式方面,被调查者最愿意接受的方式按照比例依次有: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66.51%)、设立教职工心理咨询室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工作(55.98%)、网络咨询方式(51.2%)、每年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宣传活动(49.28%)、开设咨询电话(42.58%)、心理沙龙(40.91%)。

在心理咨询服务提供机构方面,46.8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由学校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提供,29.67 的被调查者选择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17.7%的被调查者选择由学校相关部门提供,还有5.74%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由教育主管部门提供。

6.工会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存在的问题

针对目前工会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存在的问题,59.81%的被调查教职工认为是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57.6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教职工对工会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认可度不高,40.4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除此之外还存在工会任务繁杂力量薄弱(36.36%)、工会经费不足(32.54%)、领导不重视(24.4%)等问题。

7.对工会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期望和建议

被调查者最大的期望就是工会要切实重视教职工心理健康工作,其次是期望增加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内容和频率,最后是希望改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形式。

针对如何加强工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共有34 名被调查教职工者给出了建议:一是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职工心理健康工作;二是工会要尽快落实在行动上,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和网络咨询服务;三是多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的主题讲座;四是倾听教职工心声,关心教职工心理健康,关注教职工生活;五是多关注中年教职工承受的事业、家庭压力;六是多关注辅导员精神压力、心理健康; 七是多开展文体活动,扩大参与度。

四、工会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必要性

(1)为教职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是工会维护职能的体现

工会的职能是指工会组织所应具有的作用或功能,是其实践活动的总体概况。工会的基本职能有维护职能、建设职能、参与职能和教育职能,其中最核心且居于榜首的当属维护职能。关注教职工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单位文化,促进社会和谐,这些都是工会维护功能的体现。[9]

(2)高校教职工是职业心理健康高危群体

有研究表明,除了警察职业,医生、老师、公务员、企业经理人等,都在其工作中承受了各种压力和难题,容易有心理的困惑,急需疏导和调整。也有心理专家认为,因为职位升迁、工作业绩和个人发展等导致的压力,使得白领患者的就诊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从事任何职业的员工可能都会体验心理社会压力源,有一些职业则是“高风险”行业,从事这些职业的人经常与其他人(如病人、学生、顾客)打交道、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或有人身攻击的危险,其中,教师和护士位列榜首。

(3)教职工心理健康需求大

有研究表明,职工群众有对美好生活层次大大提升的新需要。正如前文中调查结果显示,明确有心理咨询服务需求的教职工有19.14%;有57.89%的被调查者觉得有需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66.27%的被调查者愿意或者非常愿意与心理咨询师讨论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93.54%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积极参加”或“看内容或时间安排”参加工会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

(4)知识型员工特点

前文中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职工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占比99.5%。作为知识型员工,自我意识强、清高、藐视权威等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来自组织的情感支持、关注和认可。

(5)是促进积极社会心态、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心理社会风险因素很可能造成严重伤害,然而,为专业人士提供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在传统上忽视了心理社会问题。作为高校教职员工,所接受的入职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更多地集中在工作能力的提升,缺乏对心理健康素质的关注。

2.可行性

(1)有设施完备的理想场所

我校有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有先进的设备设施。有心理测评系统可以用来筛查需要帮助的教职工,有专门的个体咨询室和团体辅导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情绪宣泄室等。

(2)有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

我校心理健康中心有专兼职的心理咨询师六十多名,都具有心理学背景或职业资格认证。

(3)有第三方合作机构

我校同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有医院、学校共建合作机制,心理医生每周末会来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值班,接待师生来访者,为学校师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4)心理健康服务是有效的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57.89%的被调查者有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需要,19.14%的被调查者有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说明教职工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是比较大的。同样,调查结果还显示,接受过工会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的30 位被调查者中认为对个人帮助非常大或有一定帮助的有29 人,占比96.67%。由此可以看出,工会此前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是有效的。

五、高校工会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的途径

1.引入EAP 模式,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工会维护职能

高校工会利用自己的组织优势,建立EAP 服务体系,真正成为“职工之家”。工会除了开展系列文体活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之外,应该拓宽其最核心的维护职能,多关注员工个人发展、心理健康,全方位提升教职工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打开教职工心脉,使心理健康服务成为送给教职工的暖心福利。

2.多渠道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建立以缓解职工压力、调适情绪、放松心情为内容的心理疏导平台、职工心灵驿站、心灵港湾工作室等职工心理疏导服务平台,减轻压力。

(1)根据教职工的需求,邀请心理专家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针对调查反映出的问题和教职工的需求,开设有关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处理、恋爱婚姻困惑等主题的讲座。考虑到服务的覆盖面,可以考虑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或者可以看回放的方式让更多教职工受益。

(2)开展教职工心理健康测评,日常咨询与危机干预相结合

选取权威心理测评量表,对教职工心理健康进行普查,及早发现并给予恰当的咨询服务或者心理危机干预。

(3)开辟教工专属心理咨询室,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

利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有利设施,可以与学生分开时段为教职工提供一对一面对面心理咨询服务。

(4)利用微信、QQ、钉钉等平台,提供网络咨询服务

考虑到便捷性以及对保密的需求,可以利用电话、网络等开展线上咨询服务。

(5)与第三人民医院合作或购买第三方服务

如果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教职工,可以利用与第三人民医院的合作机制提供服务,或者在需要时可以直接购买第三方服务。

六、结语

在心理问题多发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教职工有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高校工会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是有必要的,也是具备现实可行性的,工会在引入EAP 模式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和校内外资源,发挥好其维护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校内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工会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优势,但是考虑到咨询效果、来访者隐私保密的需求,来访者和咨询师要避免双重关系。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教职工心理咨询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浅谈高中工会女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