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阳阳
我国一直重视着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工作,积极倡导建设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以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发布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也明确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和生活化。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和关键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整合社会意识,保障社会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途径。在社区治理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社区治理的目的,从而在社区居民中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全体公民自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当前背景下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社区治理,对推动基层社区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有着现实性的意义。
共同体思想将共同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然共同体”,这是早期人类生产力落后阶段为克服个体局限,实现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共同体形式,该形式实现了人类由蒙昧到文明的伟大跨越,摆脱了自然的限制,建立了文明社会。二是“虚幻共同体”,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私有制开始出现,人类个体的独立性不断增强,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开始出现冲突。人类社会为了解决冲突,协调不同个体的利益产生了另一种共同体形式,但这种共同体形式不仅无法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所标榜的“共同利益”无法实现,往往成为一个阶级用来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体,因而被称为“虚幻共同体”。[1]三是“真正共同体”,该共同体形式是在对资本主义“虚幻共同体”批判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共同体形式,该形式下人将实现个体的自由与解放,每个人是平等的,都拥有主动追求全面发展的权利。社区符合共同体思想中对共同体的要求,是全体居民的“共同体”,社区居民只有形成共同体意识,认识到个人利益与社区利益息息相关,才能形成真正的社区共同体,并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体,共同体思想解释了共同利益是维系邻里关系,实现社区共治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为一体,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核心在于“共”字,是指在基层公共事务中全民共同参与、自主决策、共同管理,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我国社会治理理念中的集中体现。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分为共建、共治、共享三个部分,共建是基础,指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全体公民是开展社会治理的基础和起点;共治是途径,指公民是社会治理的参与者,需要通过协调合作的方式积极表达治理建议,参与解决各类公共治理问题;共享是目标,指公民公平地享受社会治理的成果。社区治理引入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阐述了社区治理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为社会治理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现实基础。[2]
当前基层社区采取了多种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治理,具有一定创新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当前社区采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治理举措总结如下。
开展社区居民培训教育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治理的主要做法,其目的是向社区居民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培养一批了解、认识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层社区工作者。主要采用对社区工作者的学习培训、党员志愿者的学习培训和对社区居民的学习教育三种途径,分别对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和普通居民三种群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学习,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开展社会治理工作的主要举措,因而多数社区将对社区工作者、居民和党员的培训教学作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治理的出发点。
多途径宣扬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区开展融入工作的重要手段,在社区中树立宣传标牌,建立文化墙和大字报、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是大多数社区所采取的主要宣传手段,为社区居民培养一个了解、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氛围。
通过树立榜样和典型事迹是基层社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社区内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相应的榜样先锋、典型事迹宣传活动,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绿化先锋”行动、围绕道德建设的“道德模范”行动等。通过先进典型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内涵,通过评奖评优引导社区公民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基层社会治理形式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当前社区工作充分认识到了举办群众性社区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建设中开展多样化社区活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治理的重要途径。各社区通过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宣传队、编排各类文化活动事迹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区活动的方方面面。部分社区还开展了具有帮扶性质的志愿活动,力求通过文化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人们自觉的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治理。[3]
当前基层社区在社会治理中贯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采取了一定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基层社区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治理的具体工作中仍面临一定的困境。
社区治理中的社区居民参与分为两种,一是广义的社区治理参与,即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二是狭义的社区活动参与,即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召开的公共事务、公共活动等。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治理而言,本文讨论的是狭义的社区活动参与,社区居民活动参与度是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治理存在的首要困境,主要表现为社区居民少有参与社区组织的公共活动,包括各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宣传活动,如普法宣传、“道德模范”选举等,即使参与,也是被动式的参与,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较少。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当前基层社区组织活动形式单一、时间冗长,社区开展活动局限于线下式的活动,活动形式单一,相关宣传活动大都为固定式的讲座宣传,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其次时间冗长也乏味,部分活动时间也与居民工作时间存在冲突,居民也不愿意将自身休息时间花费在“无聊”的社区活动中。二是社区参与群体固定,长久以来社区活动的参与者主要以老龄人群为主,使得社区活动局限于一个群体的喜好,对其他群体缺乏吸引力,其他群体逐渐在社区活动中边缘化,这使得社区活动的宣教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对利用社区活动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一定阻碍。
社区实践活动和宣扬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治理的宣传载体,通过相应的社区实践活动和宣扬活动才能将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相融合,帮助社区居民将价值理论转化为实践行动。当前社区采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方式缺乏吸引对价值体系宣传融入社区造成了一定阻碍,当前社区采取的宣传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横幅标语”“主题活动”“电子屏展示”等这种司空见惯的宣传方式,宣传缺乏吸引力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中渗透不足,影响社区居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社区创建社区活动过于随意,在社区治理中没有从群众出发,没有去主动了解群众需求,重管理而轻服务,日常活动开展时疏于沟通,以应付检查为宣传的首要目的。这些行为一方面加深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组织的误解,另一方面也削减了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得积极性,对利用社区活动培育居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了消极影响。
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治理的重要体现,社区文化包括了社区精神、价值观念和治理方式等多个方面,其中价值观念是核心。当前社区文化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待加强,在社区价值观念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不够,主要是由于当前社区文化资源碎片化、社区邻里关系淡漠等。在社区价值观念建设与培育中,由于成本社区活动主体的多样化,对社区价值观念的建设没有从社区治理的其他领域独立出来,呈碎片化的隐匿于其他社区事务中,因而社区价值观念难以系统性、完整性地在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通过社区文化得到践行与培训。其次在社区邻里关系建设中,当前多数社区邻里关系淡漠,邻里间缺乏信任,存在距离与隔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和谐、友善仍存在一定距离。这一情况使得邻里间难以就社区问题达成共识,在具体问题上重私德而轻公德,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社区治理中难以凝聚价值共识、难以发挥出团结协作的力量。
在提升居民社区事务参与度中汲取共同体思想的理论经验,通过打造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方式塑造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将社区塑造为全体社区居民的“共同体”,首先从搭建社区公共事务参与平台出发,以解决社区“纠纷”为切入点,建立具有特色的“社区评议会”,依托于平台调解邻里矛盾,协助解决邻里纠纷,从矛盾解决出发拉近居民间的关系。其次依托公众号、小程序等建立居民可参与的网上网络,丰富社区居民活动了解和参与路径,提高青年人参与机会。最后创新社区活动参与方式,摒弃过去形式单一、时间冗长的社区活动,在社区活动中以居民为主角,以居民共创为活动起点,加深社区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主题也能让居民在活动创作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另外在活动形式选择中可以多以线上、户外等形式为主,在活动时间选择上以休息日为主,尽可能缩短活动时长,在活动创设中以小而美的展览、观看活动为主,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有利于通过社区活动培育居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丰富居民的社区活动载体,当前社区治理可以利用多种载体如公众号、互联网平台等,在具体活动中可以开展基于线上组织、居民自动参与的社区活动,例如基于“随手一拍”的赏花、观景活动等,开展基于新媒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活动,利用新媒体调动青年居民的参与度,有助于社区治理行为的开展。
社区宣传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开展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既能够促进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同时还能够加强居民间的互联互动,拉近邻里关系,构建和谐社区。将兴趣展示、特长表演纳入社区宣传活动中,将社区宣传活动作为个人特长展示的平台,紧跟时代,更新宣传工具,引入自媒体短视频作为宣传展示渠道,将新媒体作为社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打造特色主题宣传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宣传活动吸引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作主题的特色主题活动创作能进一步加深居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另一方面搭建全体居民参与的社区微平台,实时反馈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及时解答居民问题,通过在线投票、实时论坛的方式实现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处置处理,实现一种基于线上的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可度,进一步推动实现社区治理培育居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同时在宣传活动开展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解于具体的主题活动中,将传统节日或特殊日期与活动融为一体,例如在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中开展文宣活动,以国庆节为契机宣扬爱国、以劳动节为契机宣扬敬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区文宣活动开展的价值指导,使价值观念培养与社区治理形成合力。
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治理中实现的具体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区文化中首先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将社区文化作为社区治理工作的独立领域以开展,以社区为个体,发掘社区中蕴藏的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如吉祥物、代表人物、色彩等,打造依托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属于社区自身的价值观念,并通过独特的文化产品呈现在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其次在文化建设中从居民的具体需求出发,遵循“以居民为中心”的服务原则,时刻深入社区、深入一线、贴近群众,从居民需求出发开展针对性的文化活动,强化社区文化的育人能力和价值观培育能力,从而协助凝聚社区价值共识。另外重视社区邻里关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友善为指导开展社区治理,一是加强志愿活动建设,吸纳更多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的服务者,通过共同的、互助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拉近社区各成员的距离,消弭矛盾。二是重视和健全社区治理的矛盾调停治理,在具体治理行为中以法治、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等价值观为导向,有规范、有保障、可协调的调停社区矛盾,削减社区居民间的隔阂和距离感,从而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感。同时化解具有源头性质的社区矛盾,对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团结共处有着现实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