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媛
双减背景下,更多的一线中学语文老师认识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仍然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第一,个别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认为阅读教学就应该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教学时,更多的是注重语句的巩固练习,中心思想的精炼概括,课后问题的准确回答,却忽视了阅读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促进作用。
第二,一些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过于依赖传统的经验教学和以往的知识储备,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围绕教材、教案和教师参考用书来进行教学,很少主动添加个人的见解,很少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语文素质。
第三,一些教师缺少与时俱进和教学创新的精神,在日常教学中,缺少足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教学技能。个别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是安排学生通读,课堂提问,学生继续阅读,再回答相应的问题,传统的填鸭式阅读教学过于呆板,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首先,很多学生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一直以来,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递。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认知,就是怎样便捷有效的答题,怎样通过精准答题获取高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更没有从阅读中汲取所需要的营养。
其次,由于日常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在考试的时候多拿一些分。从而对日常的阅读不够重视,他们很少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价值和阅读的魅力,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次,学生的日常学习负担大、压力大,每天疲于应付题海战术,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来享受阅读。没有时间去静下心,沉思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更是无暇感受阅读的乐趣。
第一,许多教师对“教、学、评”一致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教”是教师的教学指导行为,“学”是指学生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而“评”则不仅对学生学业结果的评价,更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判断。通常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指导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同时展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有效的开展教学指导。学生要从教学评价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进步和达标程度,对照标准,及时调整学习心态和学习节奏,获得学习自信和学习进步。
第二,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成果,陷入了“教考分离”的误区。教师将课文分解为“考点集锦”,只突出重点,忽视了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沉淀和积累。这样的教学行为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刷题”“上课外辅导班”等自认为有效的捷径,去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清作业与教学的关系,陷入“题海”的陷阱不能自拔。
第三,教师作业设计效果不佳,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美国学者哈里斯·库柏调查发现:学生作业时长与成绩之间呈曲线相关,一定程度内,适量增加作业时间,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但一旦超过某个域值,学生的学习兴趣、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第四,部分教师过度依赖考试来提升学生成绩,考试频次过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常情况下,实施周期性教学评价是教育部课程改革的需要,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为许多学校认识不到位、教师的理解偏差和工作的复杂程度等原因,组织了许多超出规定次数的考试。笔者通过对许多学校的调研发现,现在绝大部分学校除期中、期末考试外,还安排了月考、模拟考、联考,个别民办中学甚至安排了周考。有的教师还研发了阶段性考试,如单元检测、知识专题检测。
第一,建立阅读共同体。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目的性,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阅读这种模式,让教学活动得以准确地实施开展。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增加阅读的交流与探讨,对阅读的过程进行探析和更深层次的思考,师生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通过阅读有效地提升了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第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中学语文老师而言,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阅读教学的时效性、及时性、目的性、针对性等四个方面来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从学生的实用性、有效性、趣味性的角度考虑出发,及时、有效、快速、准确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巧妙、创意、合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心,要放在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把握教材和课外读本的内容,不断提升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把学生的精力、心思和兴趣吸引到课文当中,协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平板教学、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将阅读内容的精华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譬如,在学习《海燕》的时候,许多地方的学生没有见过大海,更不了解海燕的生活环境,因此无法身临其境地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大海和海燕的视频,感同身受地去引导学生联系作者创作作品时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
第三,开展思维联想阅读。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人类的创造力发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必须运用联想的方法,开展深入的教学实践。在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巧妙的运用阅读教材,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发散思维的同时,在更加宽阔的阅读积累中获得进步,获得提升,加深认识,升华精神。此外,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发扬创作精神,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更加全面深刻地进行思考,从而促进文本的深入理解。
总体而言,“双减”政策的“减”,不是让学生轻视教育、远离学习、放松阅读、忽略创新,也不是让教育工作者降低教学质量,忘记教育初心、逃避教育责任,放弃创新精神。它的“减”其实是合理、正确、规范的引导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能够直面教学面临的现状,直视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反思,及时发现、了解、掌握自己工作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的同时,能够把问题看得清、摸得透、想得通。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还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正视自己的学习需要,合理优化思维方式,积极探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