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决录》人物形象分析

2023-01-19 06:43修小幻吴从祥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正史隐士人物形象

修小幻 , 吴从祥

(安徽大学 文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9))

赵岐,字邠卿,东汉长陵人,生年不详,卒于建安六年(201年),历任司空掾、功曹、并州刺史等官职。他所撰写的《三辅决录》一书,记载了许多出生于三辅地区的人物。书中原序曰:“近从建武以来,既于斯今,其人既亡,行乃可书。”[1]2此书载录人物的时间从光武帝开始,到建安六年(201年)赵岐去世为止。而且,该书只载逝世之人,不录在世者。三辅是指东汉时期的京兆、左冯翊、右扶风等地区。“京兆,在古城南尚冠里。冯翊在古城内太上皇庙西南,扶风在夕阴街北。”[2]8

一、《三辅决录》人物形象的分类

赵岐的《三辅决录》与挚虞的《三辅决录注》现都已亡佚,后世辑佚的本子多是正文和注文相互混淆。本文所论人物形象,皆以张澍辑佚本为据。他所辑佚的本子也是正文和注文相互混淆。以张澍所辑佚的本子为蓝本,可将赵岐撰写的人物大体分为官吏、隐士和女性三类。现将这些人物用表格进行统计,以便观览(参见表1)。

表1 《三辅决录》人物数量统计表 (单位:个)

(一)官吏形象

《三辅决录》中共载录53名官吏,以赵岐书中“近从建武以来,既于斯今,其人既亡,行乃可书”的收录标准为据[1]2。其中,41人属于赵岐的《三辅决录》,12人属于挚虞的《三辅决录注》。

《三辅决录》中记载的官吏,均出生于三辅地区,大多具有公正严明、清正廉洁、正直孝顺、德才兼备等品质。冀州刺史苏章可谓公正严明的代表。他与清河太守是好友。在某次聚会中,太守对苏章说,官场中人人都有靠山,我有两个靠山,其中就包括苏章你。但苏章曰:“‘今夕苏孺文与故人欢饮,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白奏事,公法也。’遂举正其罪。”[1]40苏章把私恩与公法分得很清,显示了公私分明、不徇私枉法的品质。廉洁奉公者如孙晨,他“家贫不仕,居社城中,织箕为业。明诗书,为郡功曹。冬月无被,有蒿一束,莫卧其中,旦收之”[1]22。孙晨为官期间依旧坚持因早期家贫养成的节俭习惯,可见,他具有尚廉俭、朴实的品质。正直孝顺者如冯豹、韦彪。《三辅决录》中的官员,不仅品行端正,而且在为官期间也建立了一定的功绩,被时人称赞良多。如汝南何比干:“为汝阴县狱吏法曹掾平,活数千人。后为丹阳都尉,狱无冤囚。淮、汝号曰:‘何公。’”[1]44何比干在地方上的这些作为,展现了他做事严明,为官公正的形象。同时,也有一些官员,更是凭借自己的出众才学被封官。如卓茂、杜斌等人:“卓茂字子康,元帝时游学长安,以儒行为给事黄门郎。”[1]41“杜预从兄斌,亦有才望,为黄门郎。”[1]55

此外,《三辅决录》中也载有一些奸佞官员。这些官员多投机取巧、趋炎附势。如平陵孟佗:“尽以家财赂张让监奴,共结亲厚……众人大惊,谓佗与让善,争以珍物赂佗。佗得,尽以赂让,让大喜。后以葡萄酒一斗遗让,即拜为凉州刺史。”[1]66为攀附权贵张让,孟佗倾尽全部家产行贿,得了凉州刺史一职。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孟佗狡黠圆滑、趋炎附势的形象。买卖官职,贪污受贿也是当时官吏的普遍特征。如官员王调:“王调字叔和,为河南尹。永和三年,坐买洛阳令同郡仕稜竹田及上罢城东漕渠,免官。”[1]43

(二)隐士形象

《三辅决录》共载有隐士21名。他们多隐居在山林之中,不愿出仕。作者对其中一些隐士记录详细,用上百字的篇幅介绍这些隐士的生平事迹,重点突出他们不求名利、品行高洁、学识渊博等品质。如京兆霸陵人韩康:“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言二价者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买药于康,怒康守价,乃曰:‘公是韩伯休邪?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欲避名,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遂遁入霸陵山中。”[1]15韩康想要避名,却因卖药不议价出名,遂遁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车连征不至,后桓帝又以玄纁安车聘之。康不得已,许诺出仕,后半路逃遁,在隐居中寿终。除韩康外,书中不重名利者还有矫慎、梁鸿、安丘望之等。无论官职大小,他们都不愿入仕。此外,品行高洁也是这些隐士的共同特点。如京兆长安人挚峻,当友人劝他出仕时,他答曰:“峻闻古之君子料能而行,度德而处。故悔恡去於身。利不可以虚受,名不可以苟得。汉兴以来,帝王之道於斯始显,能者见利,不肖者自屏,亦其时也。周易大君有命,小人勿用,徒欲偃仰从容以游馀齿耳。”[1]9峻之守节不移如此,足可见其志高尚。除挚峻外,守节不移者还有高恢、姜岐等。这些隐士,也多是学识渊博之人。如:“辛繕字公文。少治《春秋》《诗》《易》,隐居弘农华阴,子弟受业者六百余人。”[1]23又如安丘望之:“著老子章句,故老氏有安丘之学。扶风耿况、王汲等皆师之,从受老子。终身不仕。”[1]10-11

也有一些书中隐士,作者只用十几字做了简单介绍,没有具体记载相关事迹。但作者通过简单的描述,勾勒出这些隐士不慕名利、朴素自然、安贫乐道的形象。如作者用27字叙述了马瑶的事迹:“慎同郡马瑶,隐于汧山,以兔罝为事。所居俗化,百姓美之,号马牧先生焉。”[1]6-7在这27字内,尤其从“以兔罝为事,所居俗化”这句,我们可以了解马瑶的生活方式,从而掌握他朴素自然、恬居守道的形象特征。又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3]454其中的“三径”出自蒋翊、羊仲、求仲等人的典故。“求仲、羊仲,不知何许人,皆治车为业,挫廉逃名。蒋元卿之去兖州还杜陵,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惟二人从之游。时人谓之二仲。”[1]15从“荆棘塞门”“挫廉逃名”这两句可以看出,这些隐士具有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等品质。

(三)女性形象

《三辅决录》载录女性9人,有贤良孝顺、深明大义的正面女性形象,也有一些无知愚昧、待人残忍的负面女性形象。

梁鸿妻孟氏女,在文章开篇时被写成状肥丑而黑,力气极大,能举石臼的望之不似女性的形象。紧接着,作者笔锋急转,叙述她的聪慧机智之处。她想嫁之人是品行高洁的贤士。所以,她与梁鸿成亲后,故意身穿华服,以测试梁鸿是否真是她理想中的贤士。“鸿曰:‘吾欲衣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而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1]12梁鸿为她取名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闪耀。这些刻画了孟氏女的贤良形象。马后,不以私家干朝廷,这在汉朝历史上极为罕见。肃宗几次欲封爵诸舅,她都不同意:“兄为虎贲中郎将,弟为黄门郎,迄永平世不迁。”[1]52这就树立了她深明大义,公正严明的形象。为父填渊筑坟的窦太后、才华横溢的曹成母班昭,着青布、辞盛服的蒋翊女,以及带有神学色彩的老妪等,作者都是从正面刻画她们的孝行、博学、不贪图物质、善恶分明的形象,为我们展现了当时三辅一带的女性魅力。

同时,文中也记录了一些无知愚昧的妇人形象。如游殷的妻子嘲笑张既:“张既为儿童,为郡功曹游殷察异之,引既过家,既敬诺。殷先归,敕家具宾馔。及既至,殷妻笑曰:‘君其悖乎?张德容童昏小儿,何异客哉。’殷曰:‘卿勿怪,乃方伯之器也。’”[1]63-64张既后来果然因才能被赏识,还向太祖举荐了游殷之子游楚为汉兴太守。这就刻画了游殷妻子的无知形象。又如,韩康卖药时,遇到买药议价的女子:“时有女子买药于康,怒康守价,乃曰:‘公是韩伯休邪?乃不二价乎!’”[1]15这些女子,皆是不具有识人才能的普通无知妇人。书中也有对继子甚为残酷的后母形象,如冯豹的后母对其非常残酷,但冯豹却事之愈谨,这就更加突出了其后母的残忍。

虽然文中记载的女性形象较少,但是,我们能通过这些弥足珍贵的女性形象,大概了解东汉三辅地区的女性面貌。

合而言之,作者之所以记述官吏及女性形象,是希望他们可以起到“正风俗,美教化”的作用。同时,以隐士形象作为载体,寄托了作者的保身守洁思想。在《三辅决录》中,作者着重突出这三类人物,是因为他们在三辅地区更具代表性,更能突出三辅地区人物的特征,有助于表达作者创作此书的目的。此外,这些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呈现了三辅地区人物的不同风貌,同时也为三辅地区的人物研究提供了史料。

二、《三辅决录》人物形象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辅决录》中的人物形象,为我们研究东汉三辅地区思想、政治、风俗民情等提供了素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史料价值

正史所录人物往往数量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些地方上的人物正史很少收录。《三辅决录》中的人物,只有少数见于正史,如韩康、梁鸿等,大部分人物都未能进入正史。如班昭之子曹成:“曹成,寿之子也。司徒掾察孝廉,为长垣长,母为太后师。徵拜中散大夫。”[1]26又如黄门郎杜恕等。这些人物虽然未被列入正史,但在《三辅决录》中却被载录下来,使这些人物得以流传后世。

此外,同一人物的形象,在《三辅决录》中与正史有所不同。这使得正史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如对于马融的人物形象塑造,《后汉书》中的马融形象,明显是褒大于贬。关于他贪污一事,《后汉书》先叙述他得罪大将军梁冀,再叙述冀奏融贪污,这就构成了一种因果关系,让读者认为梁冀诬陷他贪污受贿,有助于作者为马融树立正面形象:“三迁,桓帝时南郡太守。先是融有事忤大将军梁冀旨,冀讽有司奏融在郡贪浊,免官,髡徙朔方。”[4]1 972

在《三辅决录》中,对马融的评价却是贬大于褒。作者用几十字的篇幅,记录马融具体贪污的资金与细节:“马融为南郡太守,二府以融在郡贪浊,受主计掾岐肃钱四十万。融子彊又受吏白向钱六十万,布三百匹,以肃为孝廉,向为主簿。”[1]43这两段关于马融的不同记载,孰真孰假,如今已无从知晓。但《三辅决录》中马融的形象,显然与正史中的形象截然相反。这些记述都是全面研究马融形象的重要依据。

(二)世风世貌

作者载录的这些人物,来自三辅地区的各个阶层,反映了东汉时期三辅地区的思想、政治、文化、风俗等。如具有神学色彩的老妪谓比干曰:“公有阴德,今天锡君策,以广公之子孙。”[1]44游殷被胡軫所害后,关中称曰:“生有知人之明,死有鬼神之灵。”[1]64这种前世今生、业报轮回、鬼神之灵思想的出现,说明佛教思想在东汉时期已经流行,并影响着士人和民众的生活。又如乐恢之子乐己,虽身为郎中,但郎中一职并非其所爱,遂辞去官职。作者记录乐己此事,除刻画其任性豁达的形象之外,还说明当时士人“生命意识,个体意识的觉醒”[5]41,对封建制度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已经初显。“他们不再积极渴望功名利禄,也不再为传统的礼教所束缚,取而代之的是对自然的向往,对个人价值的探索,对艺术文化人生的追求。”[6]163这可视为魏晋玄学兴起的先声。同时,书中所录的众多官员、隐士等人物,也反映了“三辅多士”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三辅地区文士辈出,文风炽盛,诸多三辅士人扮演着地方官员、民间儒者等不同角色,通过兴学传经,移风易俗,家庭教育等不同方式,开展地方教化[7]184。《三辅决录》所载的这些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当地的世风世貌,有助于我们了解那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面貌。

(三)语料价值

经统计,《三辅决录》中共有14条俗语。“挚虞注称《三辅决录》‘文言美词’,一方面固然指赵岐行文风格,另一方面,此类时谚俗语亦为之增辉。”[8]99研究发现,这些俗语的使用都有一定的模式。如形容人物,需要突出人物姓名时,一般用七字句式,断句为前四后三,后三一般为人物名字。如:“南阳旧语曰:‘前队大夫范仲公,盐豉蒜果共一桶。’”[1]28这展示了范仲公的廉俭。“时人为之语曰:‘道德彬彬冯德文。’”[1]42这些用语,刻画出冯德文的孝顺。“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论井大春。’”[1]28这描述了井大春的学识渊博。不需要突出人物姓名时,一般习惯用四字形容。通常为两句,共八字,断句为四字一断。如:“故民为之语曰:‘苑中三公,钜下二卿。五门霍霍,但闻猪声。’”[1]54马氏兄弟五人共屠居此,作五门客舍,养猪卖豚,故民间才有如此说法。“故天下称曰:‘贾氏三虎,伟节最怒。’”[1]38这是对贾彪形象的概述。“平陵之王,惠孟锵锵,激昂嚣述,困于东平。”[1]54短短十六字,两句话,就交代了王元与隗嚣的故事,遣词造句非常精练。也有个别用三字一句,共两句来形容人物,如:“三辅旧语曰:‘何氏算,张氏钩。何氏肥,张氏瘦。’”[1]46这条旧语说的是何比干与张氏俱授灵瑞之事,用三字句式,概括了何氏与张氏的特征。这些用来形容三辅人物形象的旧语,都有一定的用语模式,保留了东汉时期三辅地区的语言习惯,具有一定的语料价值。“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种语言背后都有各自的文化支撑。”[9]30这些旧语也使三辅地区的生活场景得以再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三辅地区的文化特征。

综上,《三辅决录》一书,描述了清正廉洁的官吏、不求名利的隐士以及贤良孝顺的女性形象。这些人物有的未被收入正史,有的可以与正史中的人物形象形成互现。该书保留了一些东汉时期的俗语,具有一定的语料价值;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世风世貌,为我们了解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提供了便利。此外,《三辅决录》对这些人物形象的记述,也可以被视为《世说新语》志人记事笔记小说之先声。

猜你喜欢
正史隐士人物形象
正史和野史哪个更接近真实
最有思想的句子
从句容的“容”到茅山的“隐士哲学”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隐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进步 尽管百般艰辛
寻访竹林隐士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