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导”与“自”的平衡点

2023-01-14 08:48邹锡英
阅读(教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主导平衡点自主

邹锡英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深入探究,自主体验过程。本文从分小组、选主题、组内分工、最终评价等方面,阐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上,找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的平衡点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导;自主;平衡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被标上了“自主”“体验”“探究”等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深入探究,自主体验过程。

笔者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上,既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主动实践,又不能完全让学生“自导自演”。找准“导”与“自”的平衡点是至关重要的。

一、“导”“自”结合分小组

一般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都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所以,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对班级所有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很多时候,教师会按照班级现成的座位来分组,或者将其他已有的小组直接变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小组。这样做虽然节约了课堂时间,不用再重新选取组长和组员,但一成不变的组织架构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组长因为還有其他科目任务,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更好地完成新的任务。这就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初衷。可是,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分组,又会因为学生之间的种种原因,使课堂陷入失控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小小的分组问题,其实还是有一些讲究的。

对此,笔者尝试将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学生的自主选择相结合。

笔者首先根据班级情况,规定了组长候选人的名额,并提出初选标准,如热心参与班级各项事务,愿意为大家服务,有较强的责任心、进取心等,要求学生自荐或推荐。这些标准中并没有提到成绩问题。接下来便是票选环节。不过在投票之前,笔者特别强调了投票规则和投票结果对每一位学生的影响,力求全体学生在投票前会进行慎重考虑。

随着组长人选的确定,选择权开始反转。笔者公布建组规则后,便让组长自主选择自己的组员,组建自己的小组。至此,一个个小组在双向选择中产生。解决了之前教师完全指定和学生完全自主带来的问题,精准定位了分组时“主导”与“自主”的平衡点。

二、以“导”促“自”选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选择活动主题,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喜欢什么就可以上什么内容。可是真正实施起来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自主选题大多存在着选题比较宽泛、方向不够明确、操作不太方便的问题。此时,老师的“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有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提出要研究电池,可是问他研究的方向时,他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于是,笔者给这个班级的孩子上了一堂选题指导课。在这节课上,笔者设计了一张调查表,将探索主题、小组分工、工作计划、研究方法、注意事项以及预设的研究成果展示都纳入表格。这样的表格设计,避免了学生无头绪的研究计划的产生。研究方法、预设的研究成果展示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不仅节约计划设计的时间,更让制订计划这件本来有点枯燥的事情变得有趣起来。

再如,学生在班级里设置了植物角,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角里会接二连三地出现枯死的花草。学生埋怨植物角管理员没有尽责,也没有能力管理好这些植物,而管理员也是一脸的委屈。于是,学生提出申请:是否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研究植物。可是到底研究植物的什么呢?大家也难以决定。

此时,笔者问学生,有哪些植物是比较容易养活的,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照料,对养护的水平也没有太高要求的?然后,就有学生告诉大家,真的有很好打理的“懒人”植物,特别适合教室的植物角。于是,大家的话题就开始转向探究“懒人”植物了。

一张表格、一次谈话、一个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每次的选题环节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导”“自”相融巧分工

在综合实践课堂中,一个活动的成功开展需要全组人的通力合作,但同时也需要合理分工。那么怎样分工才算合理呢?

同样是分工,因为每小组分到的小主题不一样,每组的组员各自情况也不一样。如果教师很随意地把这个任务全部交给组长去安排,和分组一样的问题,又会冒出来。于是,同样在《电池》这节课的最后,教师的“导”就显现出重要性了:

师:你们小组怎样分工?先小组讨论。组长来汇报。

(生汇报分工情况)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来安排?

生:因为A同学的口才好,所以要让他采访。因为B同学家里有打印机,所以让他搜集材料、打印……

师:你们根据自己小组的成员的爱好、特长、所拥有的资源来分工,分得真好!那你们在分工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问题?

生:好像没有什么工作适合C同学。

师:一个人力量大,还是两个人力量大啊?

生:老师我明白了,可以让他和我一起查找废弃电池怎么处理的资料。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有的同学不想完成我分配的任务,他想完成其他的任务。我该怎么处理?

师:那你有没有问问原因啊?有没有想过有更好的安排方法?

……

有时候,教师不用一味教学生该怎么做,只需要在他们碰到困难的时候指点一下方向就行了。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其他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上《懒人植物》这节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笔者要求学生用一张图片、一句话介绍一种懒人植物,并以表格的形式提交,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最好。

有规定的时间,还需要进行比赛,这就需要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分工,对自己小组成员的各项水平、能力进行最优化的配比。

由此不难看出,教师无论是直截了当地给出提示,还是在课堂上开展的各类比赛中提出要求,学生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自主地参与各项活动,能力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四、“导”“自”相辅共评价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一直是课程实施中的难题。“评什么”“怎么评”一直困扰着教师们。更多的时候大家都是为了评而评,不评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单纯由教师来评,还是不符合要求。于是,不分年级、不分班级、不分课程,教师每次都让学生进行自评。这样自主性有了,积极性也有了。可是,这样的评价真的有效吗?

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评价看似完成了评价任务,但细细想来,學生自评评价了些什么内容呢?自主探究的能力?合作互助的能力?实践创新的能力还是主动学习的能力?

问题回到原点,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评价?也就是说评价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利用评价信息为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实现活动目标提供支持和指导。显然,上述的那种评价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实,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评价素养不足,评价主体单一,评价过程随意等。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评?

如在完成四年级学习内容《身边的植物》主题活动后,教师可以出示这样的表格:

再如,在完成三年级《小主持》主题活动后,教师可以出示这样的表格:

从以上两张评价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所评价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其实,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小组在完成相同任务的时候,评价内容也不完全一样。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评价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本阶段的学习进行评价。为后续活动指明方向、提供相关方法等。当然,根据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参与制订评价的项目和内容。

除此以外,笔者建议定期组织家长及其他人员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一方面,让更多的群体了解、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让评价变得更完整、全面。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易行难,特别是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综合实践教学课程虽然也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每次主题都有较强独立性。在课堂上学生必须不断地亲自参加各种活动,其中有认识活动,也有身体活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很容易体现出来,学生自主活动的愿望也很强烈。但这恰恰也是“导”与“自”难以在综合实践课程中被把握的重要原因。

我们必须努力做到把握基本的方向,掌握基本的原则,尽力处理好“导”与“自”的关系,找准平衡点,真正落实课程纲要精神,最大程度达成学习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主导平衡点自主
探寻中国苹果产业的产销平衡点
电视庭审报道,如何找到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中职物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中企“主导”肯尼亚基建项目遭非议
在给专车服务正名之前最好找到Uber和出租车的平衡点
行走在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点上共同演绎精彩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