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

2023-01-11 01:45赵淑青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圈员不良率终末期

——王 涛 赵淑青 刘 考

1 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通过征求科室医护人员意见收集存在问题,从重要性、圈能力、上级重视度、达成性四个评价维度,结合“5-3-1”评分法,对所有备选主题进行打分,并引入圈外专家参与机制,确定本期活动主题为“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

名词定义: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是指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12 w内瘘发育不良,不能满足透析需要,主要包括穿刺困难和(或)血流量不足[1]。其中:穿刺困难包括内瘘感染、渗血、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情况;血流量不足包括自然血流量≤500 mL/min和(或)透析时泵控血流量<200 mL/min。

衡量指标: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统计周期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患者例数/同期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总例数×100%。

选题背景: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全球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4.3%[2]。我国18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3]。在终末期肾脏病的替代性治疗模式中,92.1%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4]。动静脉内瘘被认为是血液透析治疗最合适的途径[5]。病历资料回顾分析显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器官移植科2017年-2020年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高达18.2%,严重影响患者透析治疗质量及生存质量,亟待改进。

2 活动计划拟定

全体圈员绘制甘特图,拟定活动计划,活动时间为2021年1月-8月。其中:P阶段所占时长为29.4%,D阶段所占时长为41.2%,C阶段所占时长为20.6%,A阶段所占时长为8.8%。

3 现状把握

3.1 改善前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手术及护理流程(图1)

图1 改善前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手术及护理流程

3.2 现状查检

圈员制定现状查检表,通过回顾分析病历资料,对2020年10月1日-12月30日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患者进行查检,共计查检47例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5例,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为10.6%。

对5例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病例进一步进行分析发现,术前血管维护不充分、动静脉内瘘评估及监测不全面、术后功能锻炼不规范三项累计百分比达82.5%,根据80/20原则,为本期活动改善重点。

4 目标设定

圈员从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学历、品管圈经验等方面,计算得出本期活动圈能力为73.9%。根据计算公式[6],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0.6% -10.6%×82.5%×73.9%=4.1%。即:通过本次改进,将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由10.6%降低至4.1%。

5 解析

5.1 原因分析(图2、图3、图4)

图2 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前血管维护不充分的原因

图3 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评估及监测不全面的原因

图4 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功能锻炼不规范的原因

5.2 要因分析

由圈员按照“5-3-1”评分原则,对三个鱼骨图中的所有末端因素进行评分,总分 50分,根据80/20原则,≥40分为要因。选定“术前血管维护不充分”的要因为缺乏院前指导规范、缺乏评估工具;选定“动静脉内瘘评估及监测不全面”的要因为专业人员不足、围手术期管理流程不规范;选定“术后功能锻炼不规范”的要因为延续护理不到位、患者依从性差。

5.3 真因验证

圈员针对要因制定真因验证查检表,遵循“三现”原则,对2021年2月22日-3月7日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患者进行现场查检,根据80/20原则,结合查检结果数据,确定真因为:缺乏院前指导规范、围手术期管理流程不规范、延续护理不到位。

6 对策拟定

针对真因,全体圈员进行头脑风暴,广泛提出对策,并根据“5-3-1”评分法对每一项对策的可行性、效益性、经济性进行评价,根据80/20原则选定采纳对策,见表1。

表1 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的对策拟定

共选出19条有效对策,圈员根据对策共性将其整合为三大对策群组予以实施:(1)制定动静脉内瘘院前指导规范,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2)实施“VAP”评估模式,制定围手术期管理标准化流程;(3)构建“互联网+”智能宣教模式,优化院外延伸服务。

7 对策实施与检讨

对策群组一:制定动静脉内瘘院前指导规范,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

对策实施:(1)成立动静脉内瘘管理团队,实施专业化管理。团队设统筹兼顾、指导、督导各1人,并建立两个工作小组,小组一负责进行文献回顾、资料分析、数据查询;小组二负责指导护士参与方案实施。

(2)联合血液净化中心、肾内科、心内科等科室,召开多次会议,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在院前实施干预。针对转科患者,会诊时提前干预;针对置管透析患者,进行预防性干预。(3)科室自制警示手环,佩戴于患者腕部,提醒医护人员保护患者腕部血管,并准备不同力度的握力球(5 LB、10 LB、20 LB、30 LB)供患者使用。(4)自创“田氏五步法”血管操,指导患者练习,从而促使血管尽快达到动静脉内瘘手术标准。“田氏五步法”血管操:①全身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快;②局部运动,准备做动静脉内瘘的上肢绕肩关节运动;③侧卧位,上臂下垂低于床,提哑铃每次持续5 min;④上臂束止血带,松紧适宜,握弹性物品如握力球,每天500次~600次;⑤慢慢还原。(5)制定动静脉内瘘院前指导规范,建立院前指导工作流程,并在门诊推广使用。

效果:患者血管条件达标率由55.0%上升至91.0%。

对策群组二:实施“VAP”评估模式,制定围手术期标准化管理流程

对策实施:(1)科室引进一台B超机,医生将传统术前B超评估改为术前、术中、术后、出院前阶段性评估。(2)护士实施“VAP”评估模式,V即视诊,A即听诊,P即触诊,护士班班评估、交接与记录,及时掌握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情况。(3)优化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评估流程,见图5。(4)科室自制“四维一体”(抬高、制动、保暖、锻炼)多功能上肢垫,方便患者使用。(5)科室淘汰功能单一的烤灯,引进一台专业红外线治疗仪,在对员工进行培训后使用,以促进患者内瘘成熟。(6)面对不同患者,利用宣教手册、视频等不同手段,进行个体化指导。(7)制定动静脉内瘘术后功能锻炼规范和围手术期标准化管理流程(图6)。

图5 优化后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评估流程

图6 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标准化管理流程

效果:患者功能锻炼正确率由57.0%上升至96.0%。

对策群组三:构建“互联网+”智能宣教模式,优化院外延伸服务

对策实施:(1)出院前,就出院后动静脉内瘘监测方法对患者及主要照顾者进行指导。(2)建立微信公众号及抖音号,定期推送宣教知识。(3)利用微信公众号消息回复模块,及时回复患者反馈问题。(4)科室联合各级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定期举办学术会议,解析疑难病例。(5)联合专科联盟血液净化中心,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及时反馈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6)线下定期举办肾友会及义诊活动,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

效果:患者首次透析泵控血流量达标率由40.0%上升至93.0%。

8 效果确认

(1)有形成果。圈员于2021年6月20日-27日对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60例患者进行查检,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2例,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为3.3%。目标达成率为112.36%,进步率为68.58%。(2)无形成果。通过本次活动开展,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品管手法等方面均较活动前有所提高。

9 标准化

将有效对策纳入标准化,共形成标准化作业书6项,分别为:多学科协作实施保障制度、患者院前指导规范、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管理规范、动静脉内瘘院前指导工作流程、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评估流程、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标准化管理流程等,并在全院推广。

10 检讨与改进

活动检讨与改进见表2。

表2 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品管圈活动检讨与改进

下一期活动主题: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

猜你喜欢
圈员不良率终末期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高通量血透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我国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研究
银行辞职潮中苦不堪言的小微企业信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