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对应性特点

2023-01-11 23:59
中学语文 2022年1期
关键词:明喻洪流喻体

孙 芊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比喻”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最先要求学习掌握并能够准确赏析的修辞手法之一。统编高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读就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还要注意揣摩和品位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因此,对“比喻”修辞手法的判定和赏析就成为了这个阶段的教学重难点。初一阶段接触到的比喻以明喻为主,可以直接使用寻找本体和喻体的方法(即“将A比作B”,A为本体,B为喻体)进行直接判断,但是,依旧存在一类含有明喻手法的句子,在判断本体和喻体时不能仅凭某个词语就能迅速确定真正的本体和喻体,而是要综合考虑本体和喻体的对应性特点,才能正确判定明喻的本体和喻体。我们知道,事物之间的“对应”具有多层级、多角度的特点,所谓“对应”,《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332页)的释义是“一个系统中某一项在性质、作用、位置或数量上跟另一个系统中某一项相当”。比喻修辞手法是用甲事物(喻体)来比拟乙事物(本体),且甲乙两者有类似点,这种类似点也存在“性质、作用、句法位置、数量”等方面的多层级、多角度的对应性特点,需要综合判定。因此,为了快速且准确地找到并分析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明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的对应性特点。

下面,我们以例(1)为例,来详细说明明喻句中本体和喻体的对应性特点。

(1)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一、表层对应关系分析

其实大部分学生看到例(1)这个句子的时候,都会在第一时间习惯性地找喻词“像”前后的名词,直观性地得出该句的本体是“洪流”,喻体是“血液”。这个答案不能说错误,但不完善,因为该句共有三处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对应层级比较复杂。首先,作者在该句中将“洪流”比喻成“血液”,其次将“地层”比作“心”,最后将“燃烧”的状态比喻成“喷涌”的状态。而前两处的比喻都是为第三处状态类型的比喻做铺垫的。因此可以看出该句的本体是“燃烧的洪流”,喻体为“喷涌的血液”。以上是比喻的不同层级的对应关系。

从句法结构上来说,本体“燃烧的洪流”和喻体“喷涌的血液”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偏正结构,中心语都为名词,修饰语都是动词,共同形成结构相同的定中偏正短语。因此该句的本体和喻体在句法结构上也有着对应关系。

二、深层对应关系分析

例(1)的本体和喻体在层级和句法结构上的对应仅为表层的对应,更为重要的是深层对应。而比喻修辞手法的深层对应主要体现在本体和喻体的认知语义对应关系上。例如。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

(3)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准保暖和。”

——《济南的冬天》

例(2)简单地看,其本体是“春风”,喻体是“手”。从表层上看是名词与名词的对应。从认知上来看则必须要在“手”的前面加上定语“母亲”。手的类型有很多,有婴儿娇嫩的手、老人沧桑的手、青年强壮的手……作者是希望通过母亲手的“温柔”特点来呈现春风“温暖、轻柔”的特点。因此本句的本体为春风,对应的准确喻体为“母亲的手”。例(3)运用了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本文仅分析比喻部分。本句的本体是“小山”,喻体是“小摇篮”。作者是借摇篮环绕婴儿的形态展现小山环绕济南的地形特点,借“摇篮为婴儿提供安稳舒适环境”来呈现“小山为济南保温”的特点。

可以看出,除了在表层句法结构上本体与喻体需要有一定的对应之外,本体和喻体在深层的认知方面也要有共同之处或相似之处,才能为读者所理解和吸收。但也正因如此,加大了识别例(1)中本体和喻体的难度

例(1)中,作者使用了三处比喻,其中一处的对应位置将“燃烧”比喻成“喷涌”。“燃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喷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液体迅速地往外冒。这两个词都是持续性动词,表示现象、状态的持续。尤其是“喷涌”后面还连了一个表示持续体的“着”,更加表示状态的持续。因此,作者使用这两个词的目的在于用心脏喷涌血液的这种炽热激昂的状态表现洪流在地层中燃烧的状态。与此同时,句中还使用了“有着”一词强调“洪流燃烧”的状态。与“有”相比,“有着”将表示持续状态的“着”添加进来,更是加强了整个词语强调状态的作用,也使得第二个分句的关注点从单一的名词“洪流”,变成了表示状态的“燃烧”。与之对应的,则是后一分句中表示状态的“喷涌着”,而非简单的名词“血液”。因此该句的本体和喻体都是呈现出某种状态的事物,是事物的某种状态,而非事物本身。但是,如果没有从认知语义角度入手,就会简单地将本体认作“洪流”,将喻体认作“血液”,最终就不能恰当地理解到作者的原义。

三、打破惯性思维,关注表层和深层

对例(1)这样的明喻句的分析,学生们在惯性思维的驱使下,一般会将该句的本体和喻体当做是“洪流”和“血液”,但最后却发现句子读不通顺。因为最后的分句很明显是一种状态,无法与本体“洪流”这个单一物体进行认知上的对应。另外,也有学生会尝试着在“血液”前面加“的”字,希望通过添加“的”来改变分句的结构,形成“我的心喷涌着的血液”这样的定中短语,其中心语“血液”就能与前一分句的“洪流”进行对应了。其实这种方法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也是被比喻句的表层句法结构对应关系所迷惑,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深层认知语义对应。其实,例(1)这个比喻句中,第二分句已多次使用“着”和“燃烧”来强调状态,与第三分句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深层对应。

另外,该句中“有着”“燃烧”“喷涌”等词虽然是很明显的动词,但这些动词本身暗藏着“动作持续”之意,这对学生而言也增加了判断本体和喻体的难度。但也正是这些词,使得例(1)的本体和喻体都表示状态,在表层句法和深层认知上都对应的非常准确,是一个高难度的精妙的明喻句。

因此在比喻句的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培养学生迅速找出表层语法上的简单对应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能够品析出本体和喻体间的深层认知对应关系,这对学生正确理解文义,准确分析句子的内涵都有着重要帮助。

猜你喜欢
明喻洪流喻体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比较隐喻和明喻
最强蓝军之钢铁洪流(上)
最强蓝军之钢铁洪流(下)
英语明喻的语序功能研究
功能对等视角下明喻句的翻译研究
——以《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
明喻翻译研究:以朱自清散文英译为例
试析杭州方言词中的喻体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喜马拉雅
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