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芳
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词教学中,教师常常只注重对现代诗歌词与句的分析和理解,忽略了诗歌整体性鉴赏。教师要促使学生改变以往对单个意象、单个词句、单首诗歌的赏析,促使学生站在整首诗歌的角度展开鉴赏,从而更深刻地探究现代诗的隐藏意义,提升学习效果。
评论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诗歌也是艺术的一种,但是它具有一定的朦胧性,所以其意味和情感是很难把握的。如果学生能结合作品的背景信息展开赏析,那么就能深刻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到蕴藏在其中的情感,这有助于学生进行整体感悟,促使他们更好地自主鉴赏现代诗。在学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整体诵读这首作品,感受其基本情感,学生发现这首作品给人激情澎湃的感觉,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激昂之情。为了促使学生整体了解作品,教师给他们推送了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在何种情况下创作了此诗,然后说说再次诵读的感受是什么——作者郭沫若受到了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从日本回到了中国,当他在横滨海滩上看到无边的大海时,心中激情澎湃,感受到了时代的洪流在冲击着自己,所以他才创作了这首诗歌,展现出自己对旧世界、旧文化的宣战,表达了自己对力的赞颂。学生再次诵读这首作品,就能更好地体会作品中蕴藏的情感。如有学生提出:“作者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而且认为自己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这样的解析更有整体性,阅读效果也更好。
叶圣陶提出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能让读者在不知不觉间将作者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要有这种境界。在教授现代诗的时候,教师也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促使他们拓展审美赏析的途径,除了用眼睛看以外,还要引入音乐,让他们沉浸在诗歌的情境中,促使他们诵读交流,并用心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整体感悟诗歌,并提升自己高尚的审美情趣。
在学习《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时候,教师尝试拓展学生的审美赏析途径,促使他们体会作品的美。教师首先播放了登山者勇敢攀登雪山的场景,然后还播放了壮美而凝重的音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诵读这首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眼睛、耳朵、心灵、嘴巴等多种审美赏析的途径都被激发,他们能更好地体会到作品中蕴藏的审美情感。教师继而让学生展开个性交流,说说自己是否能体会到作者的高尚情趣。如有学生提出:“在作者的心中,登上雪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向美好、纯洁的世界进发的过程。当然,在此过程中,登山者要经历很大的磨难,但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要畏惧滑坡等危险,那么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和天地融为一体。”在这样的一番表述中,学生感觉自己仿佛也融入到了攀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攀登者的坚韧不拔,体会到了他付出的努力。
诗歌具有情感的隐匿性,但是如果能调动多种审美途径,充分展开诵读、倾听、交流等活动,那么学生就能激活自己的内心感受,提升赏析水平。
在赏析作品的象征手法时,很多学生常常只是注意到了作品中的某个意象的象征手法,但是没有基于整体展开思考。事实上,很多诗歌整体采用了象征手法,让作品能更好地引发读者想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整体探究作品的象征手法,并积极想象作品的画面,从而调动他们的创新思维,体会作品的艺术性。
《红烛》这首作品整体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红烛”象征诗人自身,展现了诗人希望能全心全意,为了自己追求的事业而付出所有,表达了作者的一片赤诚之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诗歌整体的视角解读该作品,体会其中的象征手法,展开创新理解。教师让学生思考作品为何要用“红烛”作为题目,“红”在这里有什么象征的意味,在作品中,红烛燃烧了自己,这又有什么象征的意味。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照古典诗歌展开赏析,说说在“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也提到了“蜡烛”,和作者所提的蜡烛在象征意义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究,教师鼓励他们思考能否用创新的想法,读出更多的意味。如有学生提出这里的“红烛”象征了要烧毁旧世界,树立新秩序,表达了作者对于革命的追求。这样的观点就提出了新意,能更深入地探究诗歌的象征意味。
现代诗常常加入了一些抽象形象,其诗意也具有一定的跳跃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分析这些抽象形象。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诗歌的情境,促使这些抽象的诗歌变得具体可感,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整体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作品的内涵。
《红烛》中有具体和抽象两种不同的形象,其中“红烛”是作者具体描写的形象,作者用形象化的词句展现了红烛燃烧的状态,此外,“诗人”的形象则是抽象形象,作者并没有具体描述,但是这个形象却暗含在了“红烛”里。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想象的方式展开解读,尝试分析作品如何展现“诗人”的抽象形象。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诗人的生活年代和人生经历,体会他的形象。如有学生在想象后提出:“在我的心中,诗人有着奉献的精神,他为了革命事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就好像‘红烛’点燃了自己一样。诗人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改造社会耗尽最后的一丝光、一丝热。”在分析抽象形象后,学生对暗藏在诗歌中的“诗人”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分析抽象形象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入语言进行感性解说,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具体生活感受,体会到诗歌中的情感。
要提升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教师还要促使大家基于知人论世的思想进行解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时代,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分析,说说对自己的人生是否有启迪。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整体性赏析的水平,更能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学习《峨日朵雪峰之侧》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基于知人论世的思想展开赏析:“作者生活在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人们可以更好地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那么,你在阅读了这首诗歌后,又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你能否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如有学生提出:“在现实生活中,我常常膜拜英雄人物,但是却忘记了,如果自己也能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也能到达他们的高度。在阅读了这首诗歌后,我有所感悟,我们与其用仰望雪山的姿态来对待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那么不如通过攀登的的方式奋勇向上,尝试超越前人,达到更高的高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也会有很多人不了解自己,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战胜那些反对的力量,最终登上高峰。”在赏析中,学生激发了精神力量,得到了“人”的决心,认识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
在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加以分析和感悟后,学生自己的心中也激情澎湃,仿佛能体会到作者创作诗歌时的感受。这样学生的审美赏析水平和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升和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碰撞思想,从而让他们激活灵感,更好地沉浸在诗歌的氛围中。
在赏析现代诗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基于整首作品的角度展开赏析,突破个别词句的局限性,那么他们就能提升整体鉴赏的效果,发现作品有着独特的韵味。同时,这样的鉴赏也打破了现代诗教学的思维定式,有助于学生实现能力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