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茂 邓正琴 熊延东
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文学教学独尊,非文学教学式微。甚而有人提出张扬文学教育的观点,可中学语文教学并非文学教育所能囊括、涵盖,还有非文学的成分存在。但鲜有学者助推非文学类文本的教学,就是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排斥非文学类文本,导致非文学文类文本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处于边缘化境地。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这是悖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必须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现行的语文教材当中包含有两类文章,一类是文学类文章,而还有一类是非文学类文章。非文学类文本主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新闻稿件等,在内容上偏重于以传递信息为目的。可以说,我们的食衣住行都与此息息相关。不管是网络媒体、高铁车票、宣传标语、烹饪手册、学术文章,都属于非文学类文本。非文学类文本的目的在于传递或沟通自然世界与人文世界的信息,因此作品是否具有高度文学价值,并非是它们唯一的评判标准。非文学类文本的文体多元,且为了清楚说明事理,许多非文学类文本内会附上统计图、表、插图,甚至是影像作为辅助,所以非文字性的符号表征也是非文学类文本的一部分。
阅读非文学类文本的能力不仅关乎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学生在不同学科(而非仅是语文科)的学习。在新时代核心素养视域下,非文学类文本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素材。学习非文学类文本的重点也不在于分析其文学价值,而是寻找、判读文本的信息、分析并论证作者的观点等。这类文章的内容更侧重于理性,教师能自由发挥的内容较少,如说明文的教学,老师侧重于分析说明方法,而议论文则侧重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对于新闻稿件也主要是了解稿件的结构以及主要内容。
非文学类文本的体裁多元、复杂,而根据不同目的、场合所使用的非文学类文本也有自己独特的文本结构,再加上许多非文学类文本牵涉到特殊学科领域的内容、概念、知识,如果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或是缺乏对此学科相关的背景知识,就会产生阅读困难,因而阻碍了学生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或是无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要帮助学生阅读非文学类文本,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相应的学习策略,如判读不同类型的文本结构、增加知识储备,寻找资料增加对文本主题的理解等。再者,教师也需要安排学生阅读不同类型文本,如阅读科普文章、报章杂志、书信请柬等等。但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光是用正课时数教授课本内容就已经手忙脚乱,又怎么有时间培养学生阅读非文学类文本的能力呢?
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还是需要教师从根本上改变对语文的认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明确指出:“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覆盖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1]这就告诉我们非文学类语文文本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素材,它不仅理所当然的应该走进语文教材,而且老师还要合理运用,让它成为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机载体。
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提出了“大语文教育”教育思想,从语文教材观视域将学习的对象和范围,从最基本的语文工具课,拓展到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等更广阔的时空,涵盖了古今中外的文化领域;侧重于培养两种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操、文学及其他艺术修养,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正确认识;语文教材艺术、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等时空元素的表现载体不仅表现为文学类文本,也会在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等非文学类文本中呈现,因此确立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是在思想根源上实现非文学类文本教学价值的前提与保证。
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师生的互动活动、感悟情感、体会言语以及理解文章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陶醉的感觉。而这种语文味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种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语文味”,需要师生共同要咀嚼、玩味、体会、文学类文本自然不需要多说,非文学类文本因为其文学性的缺失,更需要教师找到突破的路径。非文学作品的教学,不仅要重视其文体特征教学,帮助学生获得非文学作品所提供的信息,并获知所讲的事物,所表述的道理、所传递的知识,也要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新知识、新技能,构建新的语文能力”[2]。比如说明文,不仅有“说明”,而且有“文”,有文章、文学、文字,文化的含义在里面。只要我们愿意带着学生细细品味,就会发现非文学类文本中也有不可小觑的语言上或形式上的魅力。.
非文学类文本的教学教师会更多的关注方法的指导,如说明文教学重在说明方法、行文结构、说明顺序的分析;议论文教学会剖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一般说来,这些内容比较客观,甚而枯燥,缺少文学类文本的文质优美的语言、意味深长的意蕴。教学中如果按照文学类文本却从语言、思想方面组织教学,会势必形成天鹅拉车,无所向向的局面。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分两步走,文本与方法分开教学,从文体角度讲授非文学类文本的方法结构,从文本角度赏析非文学类文本潜在的文学性。
《中国石拱桥》(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是一篇文质优美的说明文,如果我们单纯从非文学类文本角度分析不完整的语文教学,对于此文的教学钱梦龙老师就很好的做到了文本与方法的结合。他首先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写作结构,这是抓住“肩”这一个字设计词语比较学习,让学生在对语言的感受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以下是钱梦龙老师关于《中国石拱桥》一文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先不要看课文,请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个大拱和小拱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钱老师就按照学生说的位置关系来画示意图。
生1:“大拱的两边各 有两个小拱。”
生2:“大拱两边的顶部有四个小拱。”
生3:“桥身的左右 两边有两个小拱。”
生4:“在大拱的左右两端各有两个小拱。
生5:“大拱的两端的上方各有两个小拱。”
学生所描述的石拱的位置都与石拱桥的样子不符,这时候,钱老师再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下课本中作者怎样描述的石拱桥,感受文中“肩”字表意的精确性。教学设计中,从学生自身的体验出发,通过变化词语,让学生感受非文学类文本语言。
篮球、乒乓球、3C、网红、购物喜好、电竞、饮食介绍……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俯拾皆是,但老师须慧眼识珠,懂得挑选值得阅读的文章,利用这些受欢迎的主题,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如利用一系列的深度报导,探讨网红失言的社会影响;或者讨论报章杂志中不同的图表呈现方式会如何影响人的阅读理解,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或者从另一种角度讨论辣条等街头食品的存在价值。另外,利用现有的阅读杂志,甚至小测验,拓展学生对科普知识的认识,也是一种方式。
非文学类文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范围广,包含类型丰富,包括实用类(科普文、访谈、演讲、新闻、调查报告、传记等)和论说文(论文、评论、杂文等)两大类。教材中选取的非文学类文本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本,具有一定的形象性、文艺性。而实际生活中的非文学类文本则文学性不强,语言更具有科学严谨性,与教材选入的文本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度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非文学类文本,扩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对非文学类文本的认识和实践,促进语言学习的迁移训练。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出现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视、网络平板、在线课堂等提高教学效率。在非文学类文本教学中,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比起传统的黑板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氛围更加和谐,教师可以运用更少的精力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非文学类文本中,大量的图像与各种融入提问策略的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非文学类文本的工具。各色便利贴、表格、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认识并且应用不同的图表工具,以纪录、分类并组织个人的所学与心得;而指导学生如何问问题,利用小组讨论或小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得以从与同伴的互动中了解如何沟通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根据这些讨论修正自己对文本的误解、听取不同的想法,都有助于学生掌握多变的非文学类文本知识。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是一篇新闻,从新闻的特征角度教学非常简单,也非常枯燥。笔者在组织教学时,首先通过网络收集到有关视频,并通过平板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视频情境进行课本剧排演。把表演引入了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体验,体验文章所表现的情景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学生情绪高昂,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表演得生动形象,并进行对比分析,不但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参与意识也加强了。从课程教学角度分析,这一节课实现了非文学类文本教学的多元化拓展。
大语文的语文教学观已经深入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也给教师突破教学内容的定选障碍,实现包括教学文本的自主选择提供了可能。但许多老师无法判别自己所选取的教材是否真的适合学生;有更多老师提到选择这些教材需要跨科的知识基础,而这正是他们所缺乏的。有些老师会请教其他学科(如自然领域、社会领域)同事;有些老师则是以自身熟悉的议题出发,这也引发了教师的选材是否有偏食的疑虑。另外,上述这些与其他学科老师的合作关系多仅止于零星的、私人的接触,较少有跨领域的教师专业团体的支援。有鉴于此,未来在培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师培课程中,应考虑纳入其他学科非文学类文本的介绍;教育行政单位也应投入对非文学类文本教材与教法的开发,推动跨领域的教师专业团体,增加语文老师尝试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提高自己非语文专业素养的底气,并应用于语文教学,为语文教学注入师生终身学习共同进步的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