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丽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也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检验。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中获得教学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进而调整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在“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认真落实各项减负要求,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创新作业布置形式,用分层作业代替传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重复模仿的单一作业形式,用“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作业完成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重在打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对“双减”政策理解不到位,只是减轻了学生的作业量,作业形式却没有改变,仍然采用传统的作业“四大招”:一是抄写,让学生反复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课文;二是回答问题,让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完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三是背诵,按照教学要求,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中的课文和古诗词;四是做题,采用“题海战术”,用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学生感受不到作业的新颖和完成作业的快乐,长此以往,将会削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各不相同,所以在语文学习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然而,在语文作业设计中,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布置的作业内容都是统一的,缺乏层次性。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为教师提供了工作便利,但却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的教师将作业设计得过于简单,学生认为毫无挑战性,学习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还有的教师将作业设计得过难,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范围,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也难以完成作业任务,很容易产生挫败感,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业对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大多紧扣教学要点,考什么就练什么,作业内容注重语文基础知识,探究类、实践类作业较少,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使学生对作业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仍以纸质作业为主,作业题目较为死板、教条。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与批改时,往往以标准答案为准,忽视了学生提出的创新性的想法和建设性的意见,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标准答案上,导致很多学生过度迷信教师和标准答案的权威性,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即使有新的想法和意见也不敢在作业中体现出来,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更是如此。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会各不相同。在作业布置中,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的作业形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在“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是进行分层作业布置的前提与基础。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交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环境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A 类是语文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拥有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学生;B 类是语文基础稍微差一点,在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下具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后可以得到外力帮助的学生;C 类是语文基础薄弱,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新知识较为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分层作业,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做作业来得到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分层确定作业内容与作业量,使作业布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A 类学生的语文水平相对较高,且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地减少其基础性练习的作业量,将他们从机械的作业练习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做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题目。相对于其他学生而言,A 类学生的作业量是最多的,也是最具有难度的。对于C 类的学生,由于其语文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又不强,语文教师要合理控制作业量,适当地增加基础知识的作业量,减少有难度的作业。教师既要控制好作业的量,又要控制好作业的难度,努力挖掘这些学生的学习潜力,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对于B 类的学生,作业量要控制在A 类与C 类学生之间,既要注重基础,又要注重能力提升,充分挖掘B 类学生的潜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向更高层次的学生靠拢。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分层作业设计,且做到难易有别。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领悟能力较强的A 类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适当增加作业难度,多为他们布置一些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的作业内容,免去一些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为他们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拓展其思维,让这类学生可以在更高的知识平台上发展,实现创造目标。对于中间层次的B 类学生,由于这些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过努力也能够跨入A 类层次学生的行列中,相反,如果稍微一松懈,也很容易滑入C 类层次的学生中。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要保持作业的难度,既要有基础性的作业内容,又要有提高性的作业内容,使其能够在达成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尝试着去完成发展目标,发掘他们的潜力,为他们提升个人能力助力。对于C 类学生,教师要适当降低作业难度,针对基础知识设计基础性的作业内容,力求让学生做对,不要求学生做多,尽量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更好地激发这一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作业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的语文能力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将作业的布置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业布置的主体,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作业内容,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还可以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自己决定做什么、怎样做、什么时候做,打开学生的思路。如此,使作业布置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又能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作业设计只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的培养与发展。在“双减”政策下,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设计时应当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作业内容应当涉及听、说、读、写各个层面的练习。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对传统的作业形式进行改进与创新,用多样化的作业类型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激发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教师可以一改以往纸笔形式的作业,将纸笔作业转变为口头作业,让学生朗读或背诵课内外的优秀篇章、精彩语句、古诗词等,并利用晨读时间当众背诵,让其他学生加以评析,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发展学生的语感。在初中课本中有很多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内容,在学完后教师可以布置复述性的作业,让学生加上自己的创意,将课文内容改编成一个全新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提倡学生到生活中去搜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与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述出来,深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活动型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将课本中故事性强、情节丰富的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在课后自由结组进行编排,并利用语文活动时间表演。这样,既能引发学生与课文内容的情感共鸣,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达到先进带后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到乡间去了解家乡的人物和历史故事,也可以深入到工厂、社区调查,在观察、参观、访问中接受体验教育,并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活动过程和心灵感悟,为语文学习积累经验与素材。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改变了作业布置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班级钉钉群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电子学习档案,将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都记录下来,通过定期翻看掌握学生的动态发展过程,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调整,以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在课前预习阶段,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录制不同难度的微课视频,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班级作业平台,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精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作业题目,在平台中设置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作业模块,为学生设计“自助餐式”的作业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相应层次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完成作业的快乐。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查找学习资源,当作业遇到困难时,先不要去求助,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分析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科学有效的作业评价对学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分层评价,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快速地提高自身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A 类学生来说,语文教师可以采用竞争性评价,通过与他人的对比,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促使他们不断努力,获得更大的发展;对于语文水平中等的B 类学生,语文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评价,并指出其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其找到努力的方向,使他们可以进步得更快;对于学习困难的C 类学生,语文教师要多用表扬式、鼓励式的评价,善于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其点滴进步,并做出及时的评价与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与重视的,从而对未来的学习充满希望。
“双减”背景下的语文评价应该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完成作业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作业完成过程,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与打分,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促使学生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语文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批改作业,在批改过程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的准确度。在学生互相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他人的作业和自己的作业进行对比,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学习缺陷,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进行优秀作业展示,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促使学生向榜样看齐。当学生进步较大时,也可以将他们的作业进行展示,体现出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总之,在“双减”政策下,分层作业的布置有效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应用分层作业,用多样的作业形式和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摆脱传统应试作业的桎梏,带领学生走上快乐的作业之旅,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