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海学科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机制现状分析探讨

2023-01-05 05:55李陈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9期
关键词:专业型专业学位硕士

刘 宁,李 辉,李陈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一、专业学位硕士的背景来源及培养目标、意义

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制造业升级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这一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因此,“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式,也从越来越多的需求变得被认可。从招生规模来看,2017年,专业型硕士招生首次超过学术型硕士,占研究生总招生的50%以上;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4%,截至目前,专业学位硕士招生的规模仍在增长,如云南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校专业学位硕士占比已达到67%,这也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并进一步引导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布局和发展。

一般来说,对于专业学位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职业实践和应用,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人才。现有的专业型硕士培养机制对于理论应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科研试验、工程实际项目及社会实习等方面。但现有培养机制问题也不少,尤其在实践基础方面,大多数研究生基础薄弱,国内大部分高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设置偏离实践,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健全,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有效监管,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等。专业型工科研究生科研实践培养机制对于工程实践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对此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探讨不仅能使各高校的专业研究生更好地认识和提升自己,促进学科的发展,也能使国家制造业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

二、船海学科背景下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

《中国制造2025》一文中指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被列为重点突破的十大战略领域之一。然而海洋强国的建设必然离不开船海学科的发展,部分高校及船海相关科研院所承担着我国船海事业人才培养的重任,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专业型人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我国有着60多年的历史积淀,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已非常成熟,但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不同于学术型硕士,其发展较晚,培养现状与培养机制仍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分析。

(一)船海学科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的差异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下设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学术型研究生,以及对应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分析了二者培养方案间的差异。在培养目标方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侧重于理论性学术研究,主要是为高校、船舶科研院所培养复合型高层次技术人才。因此,对于船舶与海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而言,它和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任职资格是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只不过重点在于工程当中的实际应用,这一类别的研究生培养就是为船海工程相关设计建造部门,尤其是我国国内大中型船海类相关公司、企业、研究所,培养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全日制学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均包含理论课程和综合环节两个部分。理论课程方面略有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课程相对简单一些,综合环节除二者共有的文献综述报告、学术活动(包括新技术讲座)两个环节外,学术型研究生一般还有简单的科研实践活动,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还另外增设工程实践、实验课环节,综合环节一般均为考核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方面更侧重于实际应用与工程实践,其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

1.课程安排方面。从工程应用出发,针对企事业实际需求,注重核心能力(专业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相结合)的培养,结合船海行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贯通式课程,重点强调专业能力类和工程实践融合课程的设定,向设计、工程应用等方面侧重,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

2.教学内容方面。针对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充分融合,强调实际工程案例的对口研究;重视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进而找到工程实际问题的理论解决方案,由此而言,此类课程更应以船海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综合应用为主旨。

(二)对应国家及学校培养目标下的实际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1.不同高校、不同导师对于专业学位学生的认知及态度不同。少数高校导师对于学硕、专硕同等对待,除毕业设计外无差别培养。大部分高校有区别的培养,但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参与企业实习会导致科研项目没人做、毕业论文质量难保证等问题,故大部分项目较多,科研水平高的教师倾向于招非专业学位型研究生。

2.就目前而言,行业领域在传统意义上还是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轻专业学位型硕士,在用人单位和公众的眼中,学术型硕士的“含金量”似乎更高一些,而专业型硕士的质量则要低一些。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实践中更看重学术型硕士。这种现状造成学生本身对自己专业学位硕士身份的一点自卑感。所以该类学生想通过提升自己更强的应用实践能力来证明自己,但又没有太多的渠道,故亟须学校、导师能够提供好的实践机会与平台。

3.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实际操作与培养目标之间仍存在一些较大差异。学校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制定还是偏重于理论性的学习和研究;对于专业学位人才质量评价制度还是沿用学术学位人才培养评价制度,主要是从知识性和科研能力的角度考量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这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与科学学位教育体现出较大的趋同性。另外,很多高校校外导师的设置停留于表面,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之间难以做好培养上的衔接和补充,导师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讨论的时间更是难以保证,双导师制流于形式[1]。因此,如何保证船海专业型研究生保质保量地完成科研实践环节,为国家培养专业实践型人才值得探讨研究。

三、针对目前培养机制的建议

在科研实践、试验和实习中,如何进行理论应用、与工程实际接轨的问题摆在每一个研究生面前。如何更好地实现应用实践型人才的切实培养,梳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问题,学校、企业、导师(包括社会企业导师)分别该如何去做,现有的培养机制该如何改进,这些都值得探讨研究。

(一)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

改革船海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完善对应课程考核以及教学评价机制。依据培养方案进行课程体系分层化建设[2],建立涵盖公共基础课、工程领域必修课、工程领域技术课、选修课和综合环节五个层面的课程体系。同时在保证理论课程体系的合理配置前提下,强化学术活动和工程实践,加大实验课的比重、增设行业领域比赛相关实践模块。

1.在专业硕士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聘请船舶行业相关企业、研究院所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担任讲师、客座嘉宾定期来校开展课程讲座、研讨、报告等,将与本课程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纳入授课内容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保证知识及其工程应用能与时俱进。

2.完善课程的考核体系,对于专业类课程教学,直接设置或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问题完成大作业或研究调研报告,并进行答辩,纳入考核体系,以此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对于实践实习环节,加强考核及实践过程的控制,包括导师现场检查指导或位置打卡,每日拍照留存现场实践画面等。

3.加大专硕实验课的比重,鼓励参与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互联网+”、挑战杯、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国海洋工程设计大赛等重要赛事,根据赛事设立相关实践模块,以相关赛事题目为抓手,设计结合工程实践的题目。

4.教师通过承担课题为学生搭建科研实践平台,完成学生实习实训。本专业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横向科技开发课题及企业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项目,全程参与相关项目与课题进行锻炼。

5.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方式。对研究生科研实践进行定性准确判别、评价,可以分现场纪律方面、实际操作方面、应变创新方面进行综合评判,每个方面可以落实一定的比例成绩计入总成绩。

(二)落实校内校外导师联合培养机制

1.落实校外导师遴选与导师库建立机制。通过严格的遴选机制,学校聘用船海领域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在相关行业或领域有一定地位的人士作为企业导师。而在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中,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计划,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企业)导师主导校外实习,参与实践过程、科研研究、论文开题、论文评阅、学位论文撰写、中期检查与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直至最后学位论文答辩。

2.给予校外导师更为人性化的政策。校外企业导师方关注的重点是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来更好地为本企业积聚科技资源和外部人才优势,进而推动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校外导师采用聘任制,一方面加大对研究生培养投入的同时应适当提高其工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鼓励参与实习学生到所在企业就业,继续跟随企业导师更深入学习。完善企业导师的评价机制,实现学生实践效果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模式,对校外导师进行综合评议。该评价方式应校企双方合作共议最终确定完整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

(三)提供学生更多可实现的实践途经

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牵扯多方利益需求,人力及经费的投入,学生实践主要涉及校企合作、科研联合项目、实践教学试验基地(或科技园)三个方面的建设。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大工程,其设置可由分管研究生教学院长牵头的专门管理部门[2],利用学校、学院、教师等一切可用资源主动寻找和遴选行业内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代表性企业作为合作单位,与各相关科研院所建立长期项目科研合作,也可以建立自己高校试验基地(科技园)等,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实践保障。

1.深化校企合作,以产学研为导向,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共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优质“校企联合”实习实践基地,强化教师参与[3],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深度,确保校内导师经常到基地考察实践的固定动作,进而直接有效把控学生的实践教学进度和质量,同时也能提高校内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学校影响力。若有企业导师,实习也可全权交由企业导师负责,可以是参考实行学徒式模式。

2.牵手船海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科研项目。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如中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等及其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和载体作用,研究生参与联合科研项目攻关实践锻炼,制定适合一流大学特色的、开放的研究生科研训练计划[4],用以提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创造性解决复杂工程应用型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试验基地(或科技园)建设。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发展基地深度对接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海洋经济发展蓝图,打造成学校特色办学的出海口、综合改革的试验田,围绕船舶与海洋、海洋信息、船舶动力、海洋新材料、海洋科学等前沿交叉特色学科专业,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全面推行校校、校所、校企、军地和国际协同育人,构建新型育人生态体系,实行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这可以增加专业学位硕士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依托这些基地,开展实践课程建设,促进科研合作,成果转化,实现多方受益共赢。

结语

海洋是我国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海上强国战略更是提高了船海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高校应把握时代机会,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型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从而提供大量理论实践复合型人才。针对船海学科专硕培养机制,笔者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做了相关探讨分析,指出了现有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机制存在的弊端,并对目前船海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实践培养模式提出了三点建议。对于船海学科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机制的改进,无论是导师还是管理人员,都需要在教学实践培养过程中进一步的摸索和总结。

猜你喜欢
专业型专业学位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