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新闻传播类教学分析

2023-01-05 05:55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9期
关键词:媒介院校融合

赵 璐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 艺术传媒系,北京 100085)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形式,新媒体快速发展,使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公众不再完全依赖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互联网因为信息传播快、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受到大众的青睐。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生活,社交媒体的应用使普通人也可以成为新闻传播者,挑战传统新闻媒体的地位。媒体人才市场应随着社会发展改变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适应互联网技术,培养与当下媒体环境接轨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一、核心概念简要界定

(一)媒介融合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不再局限于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广泛应用,媒介融合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关于媒介融合的概念,相关学者曾从传播语境出发,包括科技融合、所有权融合、战术性融合、组织结构融合、新闻叙事及采访技能融合等方面,为业内人士进行深入解读。我国学者高钢指出,媒介融合是数字化技术推动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实现了界限转变和能量交换,打破传统新闻与信息界限,重塑信息传播方式。国内外对媒介融合的界定和认知有所不同,也是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自然表现[1]。

(二)新闻传播类专业

20世纪初新闻学科建立,随着媒介技术的创新发展,新闻教育也伴随社会文明进步发生了根本性改革。我国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以传统媒体业务、制作、定位和风格进行教学实践,未能与新兴媒体相衔接。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应注重对多种媒体融合运行模式的深入理解。新闻传播类专业包括新闻学、传播学、播音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在新媒体技术、内容和风格日新月异的当下,高职院校应加快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实践改革步伐[2]。

(三)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观察、实训和实习,促进理论知识内化为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岗位适应力和解决工作实际问题能力。实践教学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从认知、学习、应用三个维度分析,完善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打造专业师资队伍、配备实践课程体系。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重形式、轻内容

部分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课程课时分配较少,即使做了相应的规划,但很少能够按照要求执行,使实践教学环节缺失。教学过程中,因为缺乏明确、具体、有效的约束,实践教学过于随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

1.集体实践教学实现难度大。集体实习应统一安排地点、内容,但由于新闻传播专业很难固定场所,需要在实习过程中配备导师,随时解答学生问题,为了保障安全,集体实践活动一般选择在学校进行,未能真正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2.社会实习流于形式。高职院校一般安排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实习计划选择大三下学期或大四,采取校企合作形式,学生会根据合同签约到相应实习单位参与实践。但由于学校未能推出强制性制度,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实习工作过于随意,难以将实践教学有效落实。

(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往往体现在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专题片与纪录片创作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但由于新闻传播专业注重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如果毕业论文占比过大,而相应的创作实践较少,将影响学生新闻视角的提升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实习及实践课程占比少,学生很难全面成长,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对岗位胜任力的重视和培养。

(三)适应媒介融合的实验教学设施条件落后

高职院校开设新闻传播专业,受到师资结构及教学设备影响,学科建设投入资金匮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易操作、低成本的传统媒体项目,延续电视演播室、录音室、编辑部等方式,缺乏对新媒体实践平台的搭建,不能满足媒介融合背景下,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实践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受到资金能力限制,建设符合融媒体环境的实践场所仍需一定时间,同时资产报废程序受到严格约束,在旧设备没有达到报废标准的情况下,不能购买新设备、搭建新场地。

(四)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模式陈旧

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一般是由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担任,缺乏新媒体从业经验,或仅经历过短时间的实习。教师经验不足导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实践部分缺乏感同身受,案例分析较为枯燥,课后作业过于传统,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下的传媒环境,与时俱进地开展实践教学。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仍局限于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实务训练式教学,这种单一、固化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对新媒体深入探究的积极性。

(五)媒介融合的实践教学师资缺乏

1.校内师资力量匮乏。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当前教学需求,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从业经历,仅仅是取得了普通话测试员证书或具有一定的职称级别,行业经验不足。而一线媒体从业者受到编制、待遇等问题限制,难以进入高校执教,兼职形式又缺乏稳定性。师资结构不合理,难以保障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

2.校外实践教学导师匮乏。设立校外导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校内教师负责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而校外导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然而目前校外实践教学导师这一角色并未得到高职院校的足够重视。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1.高职院校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媒介融合背景下,实践教学未能及时做出调整,教学体系的滞后影响了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很多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仅仅体现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两个方面,而轻视了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不清晰,不能根据学校发展定位投入必要的设备设施,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教师缺乏行业经验,在实践过程中不能精准引导学生,导致实践教学徒有概念,却不能真正提高学生岗位实操能力。

2.学生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学生缺乏对新闻传播教学实践的渴求,不能结合多种媒介特征掌握前沿技能。因此,不符合多媒介、多功能、一体化的新闻实践目标,影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课程依旧以传统媒体为主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方式更加多元,产生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新闻传播课程也应随着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做出调整。然而当下,很多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依旧以传统媒体为主,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下的传媒环境。新闻传播专业应注重对新媒体、细分领域精准传播等课程模块的学习,随着媒介融合的纵向延伸,加强数字技术专业融入,增加融媒体、算法、用户画像等实践课程,确保课程体系与时俱进。

(三)实践教学资源短缺

部分高职院校地域不占优势,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参加社会媒体实践的原生资源有限。而受到财政拨款的限制,校内实践的硬件投入与师资配置不足,课程构建不能紧跟媒体发展而实时更新。缺乏课程研发团队,在媒体环境日新月异的当下,实践教学内容滞后。与业界疏于联系,实践教学理念没有与时俱进,导致学生所学内容和亲身感受到的传媒环境不一致。缺乏专门打造的新媒体实战平台,人才培养计划不能落地实施,制约了学生的全面成长。

(四)实践教学方式固化

部分学生对当前的实践教学形式不满意。新闻传播专业是实操性强、与社会联结紧密的专业,可以通过让学生运营视频号、公众号等方式,经过“动手实践—检验效果—教师指导—做出调整”的环节,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而当下的实践教学方式仍多以案例教学、竞赛教学、项目教学体现,没有根据“00后”学生的特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参与感较弱,项目培训也大多止步于介绍,未到实习期的学生一般没有机会真正参与到实践中。

(五)强理论、弱实践的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缺乏融媒体从业经验。目前,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具备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达到80%左右,而实践类课程教师缺乏行业从业经历,弱化了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建设教师队伍的过程中,虽然学历门槛较高,但缺乏对新媒体及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要求。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不重视教师的行业经验,不了解媒介融合趋势,很难在教学中提供有针对性的经验指导,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四、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提升认识,重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1.重构师生关系。针对当前的融媒体环境,引用国内外先进教学课程体系。通过对国内外新闻传播教育领域实践教学分析,有的国外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一般采取个人定制专业模式、专业实践教师岗位等形式,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我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一般增设数据新闻、计算机编程等技术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技术一直在快速更新迭代,实践教学体系也应随之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应聘请资深新闻人、一线媒体从业者担任实践课程教师,利用远程教学、翻转课堂、校企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等方式,构建多元、动态的课程评价体系,让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实践方案、复盘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激发师生合作的积极性,创新教学方式,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2.构建学习情境。基于行动导向,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身份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构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四个方面的环境要素,促使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符合生源特征与教学目标。行动导向理论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分组教学法、角色教学法、四步和六步教学法,以职业能力为发展目标,促进新闻传播专业创新人才全面发展[3]。

(二)精准定位,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框架体系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加强技能训练的基础拓展及综合创新,充分借鉴其他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专业竞赛项目,在实践项目设计上,注重对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将专业竞赛项目运用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可以提高学生在传媒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竞赛项目中反思理论知识,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夯实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4]。

(三)优化过程,有步骤分阶段推进体系落实

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有所差异,在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应注重开阔学生视野、扎实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实行分段式教学。媒介融合背景下,受众的接收渠道和审美也越来越多元化,因此,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更应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从多元视角,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打通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律、经济、管理等多学科边界,为学生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在高职院校学习的最后一年,学生已经具备学科融合意识,此时,应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打通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尝试新闻采访、解说词写作、视频剪辑、新媒体宣推、多种类型的节目策划等实践项目,通过真实、具体的工作情境,以职场标准衡量学生专业技能。定期带领学生外出学习考察,将所见、所闻、所感反哺实践教学,不仅要懂传播、知用户,还应懂市场、善推广,促进学生新闻传播能力的提升。在毕业设计、毕业汇报演出、优秀实践作品展播、毕业实习实训环节,应强化学生社会实践,关注社会民生,发挥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创新力[5]。

(四)完善机制,多层次动态化开展效果评价

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单一,仅仅局限于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不能对教学过程做出全面评价。实践教学评价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基础,应以实践导向为原则,促进评价的激励效用,评价设计应结合评价内容、评价对象灵活调整。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在教学评价中应注重学习过程和竞赛类评价,其中学习过程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出勤率,同时还应对实践教学中的各个项目打出分数;竞赛类项目融入课程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各类竞赛的积极性,以作品传播效果为评价依据,检验学生对当下传播规律的熟悉程度,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提升。

结语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辅助学生完成课业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营造互动、交流、讨论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创设实践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功能性学习情境中,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融合,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传媒行业发展需要大量新闻传播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与时俱进,顺应传媒发展规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灵活调整课程模块,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中理论的渗透,理论教学中实践的渗透,挖掘学生个性,培养适应融媒体发展的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媒介院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