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研究

2023-01-05 05:55范新民陈文彬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9期
关键词:院校信息化信息技术

林 华,范新民,陈文彬

(1.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福建 福安 355000;2.福建师范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教育信息化即智慧教育,指的是在教育科研、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等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全面系统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过程。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发展也预示着教育已经逐步向智慧教育时代发展,当前教育形态和模式正在新时期新兴技术(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的依托下快速发展,并且成为高职院校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方向[1]。全面提升和推动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内涵式发展,既是对新时期建设教师队伍改革要求的贯彻落实,也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建设和发展教育强国及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需求相契合。

一、高职教师信息化素养内涵和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高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指,通过对教师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的逐步训练和实践后获得的一种能力和技巧。教师信息化素养不单单是运用信息化、教学和课程开发等能力中的其中一方面能力,而是一种综合发展能力,是教师利用通信、网络和数据库等技术,系统条理的整合和深度开发教学资料,并向教学平台数据库上传,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素材,激发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2]。

高职教师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指,教师在基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心理特征,也包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技术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在教育教学中合理融入信息化技术,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发展便是信息化素养。

二、高职教师应用信息化教育素养现状

当前,我国信息化教育正在逐步迈进新的征程,传统的板书式教学已经逐步被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和多媒体化代替,校园和课堂上逐渐开始运用一种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模式。但是从当前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分析,一些高职院校和教师对于这种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发展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一)学校层面:培育模式单一,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信息环境

首先,因为在信息化发展中教师是主要实施者,也是对学校信息化教育发展情况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基本要素,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培育教师信息化素养方面缺乏多层次差异化的长效培育机制。尽管每年学校都组织教师开展提升信息化素养的培训活动,但是许多培训活动都比较形式化。从参加培训的人员构成分析,专业背景、教龄、信息化基础不同的教师往往被安排参加类型相同的培训活动,没有对培训对象进行精准分类,导致培训活动跟普及教育无差别,也就失去了培训的意义;从培训组织分析,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主要是大班集中培训,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也无法学透核心内容,而且常用同样的内容重复培训主题和类型不同的培训项目;从培训内容分析,主要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主要以专家讲述、听报告等形式进行培训学习,较少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仍然采用传统教学形式进行培训,而且许多培训内容都比较陈旧,并没有及时随着技术发展而做到适时更新。

其次,高职院校在规划信息化战略和决策时缺乏顶层设计。在但现代化教育发展中,学校在应用信息化教学方面强调最多的便是鼓励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改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但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教师开展的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比例都没有做区分,在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或信息化教学中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总之,尽管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都意识到在深化教育改革中信息化的重要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投入了较多精力,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学校内没有形成良好的应用信息化环境。

(二)教师层面:缺乏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

教师缺乏较强的信息意识,许多教师不愿意尝试转变教学观念,大部分教师思想比较固化或年龄相对较大,缺乏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并且缺乏长效培训机制做保障,因此这部分教师会逐步与信息时代脱节,亟须提升信息技术素养[3]。尽管许多教师也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价值,明确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展教学活动,并且要努力设计和创新教学观念、组织、内容、模式等,但是因为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进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高职教师提高信息化素养的途径

(一)树立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观念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对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高职教师要积极响应智慧教育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在信息知识、技术、能力和情感等方面转变教学观念,主动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树立良好的信息技术观,在教学改革中以信息化教学为主要方向,在课堂教学中依托信息技术拓展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另外,学校还应该针对部分缺乏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主动有所作为,对这类教师的信息化思维方式加强培养,使教师树立主动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学校要重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通过组织各种培训、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向全体教师灌输信息化的理念和技术,特别是思想比较固化和年龄偏大的教师,努力使其从心理上接受并认可信息化教学。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校内信息技术行家或校外信息化教学专家,对当前教学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展线上或线下讲座,组织教师学习优秀课件和网络课程,并选出应用信息化技术典型,以此激励其他教师努力提升信息化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信息化学习共同体,持续提升其信息化素养,以课程或专业为单位构建学习小组,从学校层面构建虚拟学习共同体,也可以组建“一带多”互助学习小组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师学习和应用兴趣,适时掌握最前沿信息技术,以及以此为依托的心的教育方法和模式,逐步树立良好的信息化素养观念[4]。

(二)用心打造智慧校园信息化环境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受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影响较大,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基础,所以学校要尤其重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建设已经有一定规模,校园已经实现网络全覆盖,建成并且已经开始投入使用数字校园、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智慧教室等,高职院校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整体得到较大提升。但是和“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智慧教室数量、信息化课程设置、教学中使用的信息教学仪器设备、参与教师人数较少,以及课程内容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的教育信息化人才等。高职院校从顶层设计出发,整体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项目立项,有效监管和诊断,逐步构建“互联网+教育”的平台,使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逐步得到优化。根据《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36342-2018)》标准要求[5],促进数字校园逐渐升级为国家标准下的智慧校园。高职院校要加大力度建设和升级数字图书馆和通信网络,在校园生活方面加强网络服务建设,加大力度使用交互式教学设备,加强建设信息化专业,努力开发课程数字资源,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使信息化课程逐步形成全面系统的资源库,努力建设数字化虚拟实训室或工厂,为MOOC和SPOC应用、视频点播等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编写工作手册式和活页式的信息化资源相匹配的教材,努力使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有效融合,全方位打造智慧校园。

(三)建立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长效培训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立健全长效培训机制,以持续提升其信息化素养,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实现完美融合。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把该工作作为重点发展内容,把教师的培训情况、效果与其教学应用成果与奖励机制挂钩,侧重培养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激励教师重视学校组织的各种信息化培训,积极参与,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转化为自身教学成果。学校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组织培训,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要讲实效,基于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能力为目的,培养教师在开发专业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具体实践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其信息化素养。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化的能力在课程间、专业间和教师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因此,在完善的体系和多种形式的培训依托下才能为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供充足条件。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的过程是教学能力和信息化能逐步融合的过程,学校可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如定期举办讲座,开展信息化教学交流会,促使教师树立较强的信息化观念;选择“传帮带”的培训模式,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可以和具有较强信息化能力的教师结对,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提升自己;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信息化培训,培养其应用信息化能力;在课程教学中组建信息化团队,通过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为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构建信息化创新教学团队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当前教育形态和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高职教师要想在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不被淘汰,构建信息化创新教学团队是重要的解决途径,团队所产生的作用是个人能力无法比拟的。可组建由团队负责人、专业教师、信息化技术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和实训员等构成的信息化教学团队,负责人主要进行团队管理,综合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发展方向寻求发展之路,带领团队在信息化发展的社会闯自己一片天地。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信息化技术人员和实训员作为中坚力量,应积极响应信息化教学改革政策,在信息化支撑下,协作共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6]。信息化教学团队可以形成合力,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信息化发展为目的,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相互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开发信息化课程的方法和技巧,激发在教学应用中的兴趣;老中青教师通过有效结合形成帮扶梯队,由教学能力较强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大家分享信息化教学案例,而且团队还可以积极承接信息化课程建设,通过团队相互学习和汲取知识经验,促使教师在对已有资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其信息化教学技能。

(五)健全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

当前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中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通过奖惩制度和绩效考核促使教师教学中应用信息化的行为更加规范,用业绩奖励机制激励高职教师在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和开发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学会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健全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按成绩合理分配报酬,促使其积极主动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评价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能力;改进评价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方式,主要强调客观评价,以主观评价为辅,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7]。以“质”和“量”为考核教师信息化教学成果的依据,从使用智慧教室的情况、信息化课程数量、学生使用情况、教师参加相关比赛的情况等对教师进行科学公正的量化评价,考核结果以赋分形式呈现;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结合信息化技术,通过学习和借鉴优秀案例经验,与自己的教学方法及过程进行对比反思,使其能深入理解并设计出优秀的信息化教学方案,并能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

结语

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当前教育形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显著变化。智能时代赋予教育以信息化发展的使命,随着教育改革中不断深化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也越来越突出。如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教学资源丰富、可满足学生自主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高职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其信息化素养水平对信息化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所以高职院校有必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为社会发展、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院校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