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家校沟通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

2023-01-05 05:06
黑龙江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休学校方危机

赵 晨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如果家校联动配合默契,则可以让危机平稳化解,反之则可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危机程度。学校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阻碍,如若不能顺利化解,可能会延缓危机干预的时效性,甚至对危机干预工作起到反作用。

1 家校沟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家长方面

第一,忽视问题严重性。当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症状时,有些家长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将心理疾病初期症状看作是暂时的情绪问题,把持续出现的心理疾病症状看作是孩子身上的一种性格特点,把抑郁症状中的不与周围人交流、封闭自我当成是青春期叛逆的表现,对病症的出现采取回避和忽视态度。还有部分家长把心理疾病视作身体出现了疾病来治疗,不到精神科就诊。家长缺乏对精神疾病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往往会忽视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有可能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迁延。第二,家庭系统支持性不够。支持是父母(抚养者)为了某种教养目的,在一定的家庭教养环境中,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方式,对子女(被抚养者)所提供的经济、情感、信息、行为等各方面的帮助与指导。在家校沟通过程中,若家庭系统不能起到足够的支持力度,也会对后续危机处理产生影响,常见如下几种情况:其一,家庭经济困难。由于家庭比较贫困,学生的心理变化没有受到及时关注,学生内心会衍生一系列新的内在冲突,在救助过程中校方往往产生无力感。其二,单亲家庭。父母因精力或者重组家庭而无暇照顾子女,由家里年迈的老人来承担照顾任务,当学生出现问题后父母双方互相推脱责任。其三,亲子关系紧张。家长忽视孩子心理需求,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且坚持己见,导致家校沟通时需花费大量时间对家长进行说服教育。第三,担心疾病对孩子带来不良影响。部分家长不愿接受孩子出现心理疾病的事实,担心孩子患病是否会影响在校各种评奖评优,因为暂时休息或者休学影响学业成绩及毕业事宜,所以坚持不休学,导致学生病情加重。

1.2 学生方面

第一,病耻感。学生患病后往往会产生病耻感,因为担心受到个人和社会歧视,往往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患病学生可能会因为病耻感引发如下表现:其一,学生与家长一起对学校隐瞒真实病情或就医诊断结果,导致校方不能恰当安排学生在校生活。其二,药物依从性差,不严格遵守医嘱,私自减少药量甚至停药,希望不依靠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来自我疗愈。其三,因为害怕周围人发现自己的心理症状,远离社交,心理负担过重,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加重。第二,抵触告知家长。很多职业院校学生群体比较复杂,包括高职生、中职生、3+2学生、在职社会人员,在法律上既有成年学生群体又有未成年学生群体,在心理上往往都是未成年的孩子。由于亲子关系本身存在问题,当涉及个人隐私问题时,学生会要求心理中心和校方为自己保密,不告知家长。学校如何在保护学生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安抚家长情绪需要进行深入思考。

1.3 学校方面

第一,处理问题经验不足。产生心理危机处理经验不足的原因为:其一,专职心理教师缺乏应对危机的专业经验。很多职业院校目前仍存在心理专职教师配比严重不足的问题,部分教师未接受过针对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培训。其二,各二级学院辅导员经验不足。辅导员未系统学习心理疾病相关专业知识,缺乏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判,缺乏谈话技巧,不能把学生心理疾病情况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向家长陈述清楚,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未重视家长感受和需要,可能造成没有说服力或因言语失当引起家长反感。其三,部门之间工作权责不清。由于不清楚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的权责问题,部分二级学院与心理中心联系不紧密,出现危机后未及时上报或者只是部分情况上报心理中心,有些二级学院在危机出现后将所有工作都移交给心理中心处理,未经过学工部、心理中心、校医院、保卫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商讨,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此次危机的特殊处理办法后再与家长沟通,给家长造成处理问题不够专业、态度不够积极的印象,失去家长的初始信任。第二,未保护学生利益最大化。其一,为了维护校园安全,会希望家长尽快把问题学生接离学校,或在学生的情况未达到休学标准时依然进行劝退或劝其休学。其二,在学生提出保密需求或者表达过度担心后,学校如果未充分做好学生的情绪安抚工作,就简单直接地告知并转交家长处理,将严重损害学生的个人利益,学生容易产生过激想法。

2 应对策略

2.1 认真学习《精神卫生法》及相关法规,提升专业水平

随着校园危机事件的不断出现,对学校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作为心理中心的专职教师,要熟悉并掌握《精神卫生法》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的相关内容,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和要求,熟悉所在地区专科医院的就诊条件和就医流程,以及110出警和120急救协助运送学生的运送条件,其他学校相关人员也应熟悉并了解上述重点规定及流程,这样才可以在危机发生时立即启动心理危机预案,联合相关责任单位协同帮助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做到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只有校方人员展现出足够的专业性,学生家长才愿意相信校方具有妥善处理事宜的办事能力,产生信任感。当学生家长开始愿意信赖和配合学校一起处理危机时,也就开启了家校合作之门,有助于后续事宜的顺利开展。

2.2 做好家长心理科普和情绪安抚工作

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发现,如何说服家长接受孩子需要及时就医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亲子关系以及父母个性等问题往往也是引发职校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愿意就诊而家长不同意就诊的情况,尤其涉及学生是未成年人时则更需要获得家长的同意。当家长出现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时,就要求心理教师和辅导员耐心细致地向家长介绍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症状以及潜在原因,及时科学就医的必要性和不及时就医可能造成病情延误的后果等,引起家长对学生病情的重视。同时引用《精神卫生法》和《民法典》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告知家长方其有义务和责任带领学生尽快就医,并在后续工作中履行监护责任。

此外,家长也容易对学生病情产生过度情绪,一些家长因一时无法接受孩子生病的事实,有的会产生过度自责心理,认为是自己对孩子教育生活上的忽视造成的,有的家长还会对学生进行批评责问,这些表现的背后都是由内在的无助感造成的。心理教师和辅导员要做好家长情绪的安抚工作,共情家长当下的情绪反应,把关注点从追究问责转移聚焦到如何理性看待孩子病情上,告知家长当下切忌批评和责备学生以避免加重其病情,指导家长如何监护和陪伴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使家长认识到积极配合校方开展危机干预工作才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孩子。

2.3 明确权责,激发主体责任感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需要学生、家长、校方、社会等各方共同协作开展的工作,既需要爱心浇灌,也需要明确权责,各方做好分内的事情,这样才能激发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为此,校方可以通过耐心细致的谈话工作,邀请学生签订“生命安全承诺书”,目的不是规避责任,而是提升学生对自身生命安全保护的责任感,不轻易走极端,遇到情绪极端情况时学会立即求助。邀请家长亲自到校细谈,告知学生病情并且给出具体就医指导(如由校方主动联系绿色通道)、监护过程中应履行的责任、出现极端行为如何护理等建议,并使家长了解校方目前已做以及未来可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提供哪些保障措施,同时校方与家长可签订“学生心理问题安全责任告知书”,目的在于激发家校双方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感。

2.4 做好平稳休学和顺利复学工作

第一,对休学学生做好定期回访。从心理危机发生到学生危机解除返校复课这段时间,短则几周,长则一两年,学校要对休学期间的学生及其家庭做到定期回访。在定期回访工作中,一方面要了解学生近期的健康情况,包括用药情况、心理状态和日常学习生活情况;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治疗,帮助学生设计规划不在学校期间的生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提供转变学习方式服务,学生在家也可以进行正常线上学习,使学生减少因休学而产生的焦虑感,避免家长因担心学业而拒绝休学的建议。因学生休学后还会返回学校上课,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心态稳定地回归校园,目前部分学校会为休学期间的学生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有些学校因资源有限无法提供心理咨询,会建议家长为学生在社会上寻找专业咨询机构。这些举措都会为学生顺利重返校园提供重要的支持保障。

第二,安排学生顺利复课复学。在学生即将复课前,学校需要提前告知学生复课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询问学生有哪些心理顾虑,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在学生回到校园正式上课后,如果学生需要心理帮助,可以及时安排心理教师提供支持性心理咨询服务。学校要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制度,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所在院系定期与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近亲属沟通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同时为学生提供学业帮扶,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辅导员、班主任要定期与家长沟通信息,了解服药就医情况,对于亲子关系有问题的家庭,还要指导家长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同时要每周对学生开展一次深度辅导,评估学生身心状态,做出风险研判,发现新情况后及时联系家长。

2.5 加强人文关怀

当前,高校应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职业院校中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往往在现实层面和精神层面都缺少支持,背后的家庭情况也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的复杂性。学校不应仅仅出于校园安全、输出精力、学校名誉等因素考虑,采取较为简单的处理方式,要始终把保护学生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放在首位。在与家长沟通前,校方做事的出发点不能只以保护学校声誉为终极目标,为了规避风险责任而把学生移交给家长后不再过问,沟通中要杜绝没有温度的公事公办心态,而应本着合作共赢的目的与学生及其家庭一起推进干预工作,要拿出有温度的、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工作态度,主动与家长商讨大小事宜,耐心细致地解答家长心中的疑问,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从物质和精神上尽最大可能给予家长和学生支持。只有扫除学生及其家庭的现实顾虑,提供充分的心理保障,家校双方才能凝成教育合力,协力面对复杂的心理危机情况。未来,应将医疗、社区纳入到对学生及其所在家庭的支持系统当中去,多部门联动对困境中的家庭给予帮扶。

3 结语

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当需要进行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工作时,高校既要依法依规,又要在处理过程中充满人文关怀,在保证学生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与家长反复沟通商量,从而帮助学生及其家庭平稳顺利地度过心理危机。

猜你喜欢
休学校方危机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合理的调校方可挖掘最大潜能 Sony(索尼)VPL-VW768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晶莹的泪珠
“危机”中的自信
晶莹的泪珠
教育部:允许大学在校生休学创业
休学创业:另类"怪小孩"和他的勇敢妈妈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