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学术视角下研究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路径研究

2023-01-05 05:06朱健菲
黑龙江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交叉学术研究生

易 魁,朱健菲,李 懿

(华东交通大学,南昌 330013)

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日益显现,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复合型研究生成为新时代市场竞争的关键资源。基于此,全球各国与知名高校对于多学科交叉融合高度重视,相关研究中心相继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系统发展正全面推进。2018年,《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转变原有的发展模式,不断培养能力突出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随后,“双一流”建设战略逐渐推进、其定位逐步清晰。至2020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主动打破传统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推动多学科、多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聚焦多个技术领域,促进基础、应用等多学科复合,加快多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

究其根本,研究生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需求的出现,是时代发展带来的全球化复杂问题,随着传统单一专业学科知识已无法解决多元领域问题,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势必追溯为知识领域涉及的多寡,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亟需多学科交叉融合型人才。

1 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家欧内斯特·博耶在《学术反思》中首次明确提出“教学学术”的学术理念,其根据高等教育中学术的主导作用和研究功能将学术划分为四类,分别为研究型学术、整合型学术、应用型学术和教学型学术[1]。此后,欧美学者掀起教学学术领域研究的热潮。例如,卡罗琳克莱博(Caroline Kreber)认为,教学学术是教师指向于对教和学的研究并生产研究性和创造性的可见成果[2]。又如,舒尔曼对教学学术的基本内涵和知识点进行了一系列的补充和完善,他将“教学学术”拓展为“教与学的教学学术”。在舒尔曼思想的影响下,鲍尔森认为教学学术主要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反思性知识以及课堂教学中所研究的具体知识[3]。基于此,波特和科斯塔进一步指出,教学学术应该系统地对教与学进行研究,依据学术标准来评价教与学,在教学学术共同体中分享、批判和使用教学研究的成果[4]。阿鲁克认为教学学术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知识、方法和传播[5]。基于此,国内学者也对教学学术进行了广泛研究。朱炎军认为教学学术从本质上来看并非是扩展学术的内涵,而是重新昭示大学教师和学术的最初信念和价值[6]。教学学术是对理论和实践两者的有机结合,并且具备了学术性和本质属性[7]。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教学学术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但是目前教学学术的发展依然存在困境。

作为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人力资源创造活动,研究生学科建设工作在其中呈现出巨大作用。加快研究生学科建设进展是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完善的一部分,关乎着研究生教育未来的实践和发展。学科建设的本质是通过知识的传承与创新形成并保持学科优势的过程,即在学科建设的建构和创新中,形成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8]。近年来,“双一流”建设中明确了“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原则,在加强学科建设认知的同时,深入人心、举措并进,因此各高校的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9]。如今,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是研究生学科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重科学研究轻人才培养,重研究生教育轻本科教育[10]。客观来说,我国的高校发展评价体系多与学术有关,学术能力的强弱往往决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高低。毋庸置疑,学术的价值不仅对于教师较为重要,对于研究生而言,同样是其差异于其他层次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目前并不应仅聚焦于改变学术偏向的现状,而是需要结合学术视角提高教学能力,继而培养符合时代标准的复合型研究生人才。

纵观时代的发展,当代科学技术已呈现出崭新特征,多学科之间深度融合、相互渗透、综合化和系统化是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学科交叉融合(Fusion of subjects)特指打破学科之间固有的边界,使学科之间不断进行融合渗透的一项学术活动[11]。早在1999年,美国密歇根大学成立交叉学科委员会,向学校提交了有关交叉学科发展远景的报告,美国于2004年发表的《促进交叉学科研究》中明确了交叉学科的含义[12]。相较而言,国内交叉学科研究明显晚于欧美高校,到21世纪初国内学科交叉研究才真正走上了加速发展的道路[13]。多年来,我国通过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打造特色重点学科等战略,国内高等教育取得了质的飞跃和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企业对拥有高素质、综合能力强、掌握多学科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与日俱增,这为各大高校在多学科人才培养方面指明了新的方向。

本研究将从教学学术的角度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应以何种路径开展研究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研究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研究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2 教学学术视角下研究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路径

学科并不是平面意义上的概念,而是立体意义上的含义,准确来说它是观念上组织和社会上组织的有机结合,是内在知识体系和外在组织平台的协调统一[14],学科建设既包括理论体系的完善,也包括组织建制的构建[15]。每一所大学在成长过程中都体现了其独特的学科布局和成长机理,也呈现了独特的组织体系和制度空间支撑[16]。从学科融合发展的历程来看,研究生教育中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可以从人才需求、内生体系、组织建制、文化观念四个维度进行建设,如图1所示。

2.1 人才需求维度: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契合人才培养

1995年,《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调整和优化研究生学科结构,大力选拔和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17]。随着高等教育中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不断发展,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和战略上也对多学科交叉融合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现代科技融合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快速演进,社会需求呈现高层次、多元化倾向,社会对多元复合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特别是社会和企业开始对研究生人才的多学科知识、交叉学科素养、人文情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应积极顺应经济社会需要,加快培养综合能力过硬、专业知识牢固、精通多领域的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参与社会活动,要科学把握国家对人才发展的政策战略,不断挖掘并发现社会对人才的多元需求,培养更多适应社会新发展的复合型研究生人才。

2.2 内生体系维度:结构调整和课程管理促进学科融合

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和动态的过程,不是仅从外部获得资源就能发展壮大的,而是一个学科结构不断调整、课程管理不断优化的学科融合过程。目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度低、系统多学科结构缺乏、课程管理效率低下、多学科学术科研较少等问题。高等学校作为学生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场地,多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成为高等教育新兴学科的生长点、优势领域学科群的发展点、主体性技术创新的突破点[18]。各高校应充分结合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针对现有不足进行改革,调整多学科专业和学科架构,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多学科布局。将多学科取得的创新成果、前沿性知识转化为课程内容,融入到多学科课堂教学中。优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管理系统,提前做好课程计划、开展课程监控及课程评价,有效管理课程资源,提高多学科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方式的多元性,不断增强多学科课程的竞争力。

2.3 组织建制维度:考核体系和研究组织加强学术活动

中国语境下的院校研究自主呈现两条发展路径,第一条便是学科建制路径,从制度化组织建制构建视角谋划院校研究组织的建制之路是未来趋势[19]。通过建立健全多学科的考核体系,构建多元主体评估模式,增强院校的学术动力和发展潜力。随着高校对学科建设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很多高校专门设立了多学科研究中心,随后有关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坚持融合创新,建立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中心和学术平台,为各类多学科交叉融合型学术活动的举办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资源,从而在新的学术环境下充分激发教学学术的活力,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4 文化观念维度:思维转变和价值认同形成学术信仰

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观念是进行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转变传统意义上单一学科设置的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实现传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整合。在对多学科交叉融合进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跳出教育原有的框架模式,以大格局、大视野看待学科建设。根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进展历程可以发现,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离不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优势。在传承和发展多学科内在品质、多学科文化、多学科优良传统和多学科优势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价值情感认同,凝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精神,为其发展提供更多动力。学科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并不仅仅是进行人才培养,而是在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情况下,增强教学带头人和研究生对学术的热情和爱好,形成对多学科的信仰和共识,加快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的发展。

3 教学学术视角下研究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的路径

基于路向分析可知,以人才需求、内生体系、组织建制和文化观念四个维度可探讨研究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的发展路径,在目前研究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过程中,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内在知识体系和外在组织建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随着研究生交叉融合学科建设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话题,如何实施相应路径成为亟待探索的关键。基于此,从打造教师团体、深化课程改革、提供建设载体三方面着手,做到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的有机结合,促进研究生教育规划的深度改革。

3.1 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教师团队

在研究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高校教师是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对于研究生人才培养和教学学术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优质教师团队是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鉴于目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历史较短,很多从事研究生教育的教师并没有从单一学科教学模式中转型,也尚未形成以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核心的专业教师团队。未来,研究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要以资深专业教师为学科建设和教学学术发展的带头人。多学科强调要对多个学科专业进行交叉融合,因此要在不同学科之间充分挖掘对多学科交叉领域探索和研究较多的教师,提倡与跨学科、跨学院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组成教师团队,集思广益,共同交流多学科交叉领域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相关学术发展等问题。打造优质专业教师团队,以教师团队为带头人,不断引导和鼓励研究生参与更多学术科研活动。

3.2 深化多学科课程体系改革

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的基础是以课程体系为切入点,要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深化多学科课程体系改革,进一步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建设。课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对现有学科专业的叠加和课程内容的增加,而是按照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创新传统课程,对学科内部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课程内容进行融合渗透。多学科课程体系改革要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体现在:将多个不同的学科专业进行合并、重组将其整合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综合体,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内容的系统性体现在: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系统,教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多学科知识的基本内涵、研究方法、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等。借鉴其他高校的课程设计,要在动态发展中寻找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的平衡点,将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导入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复合型研究生人才。

3.3 提供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的载体

提供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的载体是其进行学科建设的强有力支撑。我国高校虽然对多学科的发展载体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学科建设的载体依旧没有较大的进展,这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建设造成了一定阻碍。未来,要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提供有效的发展载体,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多发展平台和优势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内力量,整合校内平台资源,完善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中心和研究机构的基础设备、创立实践创新平台,引进最新资源和技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在发展载体方面做出的努力,打破院校和地域的界限,搭建跨校的实践平台,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建立优质的协同创新研究平台。

猜你喜欢
交叉学术研究生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连数
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