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珍 张琴
内容摘要:助讀系统是初中语文教材编写者精心设置辅助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同编写者在设计助读系统时
都会突出各自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以及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因此,比较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助读系统可以深入地了解编写者的教学意图和思路,充分发挥助读系统的功能,完善教学过程,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详细分析人教版和部编版助读系统的差异,厘清其中的变化,精准把握编写者的教学意图,从而充分运用助读系统的每个环节,为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提供帮助。
关键词:《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部编版 人教版 助读系统
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根据语文教材的选文特点而设置的一些辅助性材料,人教版与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都包括单元导语、课前阅读提示、课文注释、课文插图、课后练习题、课后补充资料这六部分,但具体的每个部分又各自存在着不同之处。
一.单元导语比较
人教版语文教材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放在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单元导语共分为两段,第一段的内容为“上一单元涉及的非正义战争中残杀无辜的暴行,使我们在震惊与悲痛之余,发出这样的呼唤:再也不能让人类之间的残杀延续下去了,应该让世界充满爱。这个单元就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1],可以看出,第一段主要交代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围绕“爱”来展开的,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同时也引导学生在“爱”的氛围的感染下进行情感的升华。部编版语文教材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放在了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单元导语部分也是分为两段,第一段内容为“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2],同样,在第一段也介绍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描写关于“小人物”的故事,突出本单元选文的故事性,意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物。
人教版《阿长与<山海经>》单元导语的第二段“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1]则是指导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本单元的学习以及应该学生培养哪些素养,并且为学生构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但是具体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熟读课文并没有进行更加详细的表述,这也容易造成教师在教学时难以把握重点的现象,学生的学习也会因为缺乏学习方式的指导而存在一定的困难。部编版《阿长与<山海经>》第二段的内容为“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2],可以看出部编版第二段的内容同样是从学习方式、学习目标等方面来进行设置的,但相比于人教版来说是更加详细、具体的,人教版只涉及到了表达方式和语言方面的指导,部编版则提到可以从标题、详略、角度等方面来把握课文重点,同时可以在课文的开头、结尾及文中反复出现的地方体会课文的意蕴,这样一来学生在熟读课文时也会更加具有针对性。
从单元主题和课文排版来看,同样的一篇课文人教版和部编版将其放在了不同的单元主题中,人教版的“爱”的主题是比较宏观的层面,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对于“爱”的理解并不深刻,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共鸣。部编版则是聚焦在小人物的身上,这样的表达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假大空的感觉,学习起来也更有兴趣。另一方面,《阿长与<山海经>》在人教版的单元里,选文文体统一为现代散文,相比较之下,部编版本单元篇目总数少于人教版,并且还加入了古代文言文,可以看出部编本不仅仅是注重选文的质量,更加注重选文编排的多元性与合理性。
二.课前阅读提示比较
人教版的课前阅读提示没有具体的名称,部编版的课前阅读提示增加了“预习”二字,更加明确向学生展示阅读提示的作用。人教版的课前阅读提示采用的是整段呈现的方式,前半部分总结出本篇课文所讲的大致内容,最后提出两个问题代入整堂课的教学,如人教版《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提示:
这篇文章写的是对儿时保姆的回忆。这位保姆不识文断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连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实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那么,鲁迅为什么要写她呢?她是个怎样的人呢?[1]
部编版的阅读提示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在“预习”部分直接提出两个问题:
1.“阿长”就是“长妈妈”,我们已经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知道她了。阿长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在鲁迅笔下被反复提及,甚至还成为文章专门描写的对象?借助课文注释,读完全文,做好交流阅读感受的准备。
2.《山海经》是一本什么书?鲁迅小时候喜欢看的书,与你小时候相比,是否有很大不同?[2]
由此可见,人教版的课前阅读提示的内容更加直接、清晰,“这篇文章直接写的是对儿时保姆的回忆”一句话将本文的内容概括出来,并且最后围绕主人公长妈妈提出两个问题直白、易懂,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课文中寻找答案更容易了解和掌握人物形象。从语言方面来看,人教版的语言内容更具有文采,从内容结构来看,这样的结构编排更适合教师进行新课导入,先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再提出本堂课的主问题,更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
部编版的“预习”部分在第一个问题中提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阿长”,这样就将两篇课文有机联合到了一起,学生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之前,可以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进行复习,这样的安排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连贯性,既复习了之前学到的知识又对理解新的知识更有帮助。同时,将学生作为思考和阅读的主体,在提出问题后给出了更加具体的学习方法,问题中提到“借助课文注释,读完全文,做好交流阅读感受的准备”,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可以完成这个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个问题又起到了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山海经》是课文中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工具,激发学生对于《山海经》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并且鼓励与学生自身的阅读经历联系起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也会逐渐加深。
三.课文插图比较
从插图的数量来看,人教版《阿长与<山海经>》只配有有一个黑白插图,是一幅漫画版的阿长在和“我”围在桌前讨论《山海经》的场景。部编版《阿长与<山海经>》的课文中配有两个插图,一幅是“我”和长妈妈在桌前的真人场景,另一幅是《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中给出的有关于“帝江”和“刑天”的插图。
从插图的质量来看,人教版的一幅插图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对于长妈妈和“我”的形象不会有很强的认知,并且漫画构图简单,色彩不鲜明,人物形象也就不会很突出。部编版的课文插图采用的是真实的长妈妈和“我”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饱满,并且部编版插图的印刷有了色彩的起伏,学生在看到插图时会自然而然的代入课文的场景中,对于人物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另一幅插图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山海经》里的长相奇特的动物,学生看到插图后会对《山海经》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会痴迷于《山海经》,从而理解“我”对长妈妈感情的特别之处。但部编版所增加的有关《山海经》的插图并不清晰,只能看出所画动物的形状,插图上的文字则是模糊不清,这样学生就不能全面了解插图的内容,对于《山海经》的认识可能会出现偏差。
四.注释比较
人教版与部编版的注釋总体差异不大。从注释的总数量来看,人教版《阿长与<山海经>》的课下注释共有26个,部编版的课下注释共有30个,数量上增加了4个,分别是对“福橘”“阿呀”“那里”“孤孀”的解释,可以看出,部编版教材对于课文的注释更加细致、全面,这也与部编版在“预习”部分提出的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来理解课文的要求相互照应。
从注释的内容来看,部编版相比于人教版来说做了一些调整,如人教版“隐鼠”的解释为“鼹鼠的别名”,部编版变为“鼷鼠,一种小鼠”,“切切察察”的注释由“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变为“细碎的说话声”,“长毛”的注释由“太平天国的军队恢复留发的传统,用以对抗清朝剃发留辫的律令”变为“太平天国的军队恢复蓄发不剃的传统,用以对抗清朝剃发留辫的律令”,“洪秀全”的注释由“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变为“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震悚”的注释由“因恐惧而颤动,这里是震惊的意思”变为“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等等。
由这些词语注释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部编版的注释相较于人教版来说,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意思变更较大,如“隐鼠”的解释,这样的变化表明部编版在注释上更加注重科学性与准确性;另一种是意思变化比较小,只是增加一句话或改动一个词,如在部编版“洪秀全”的注释中加上了“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这句话,没有改变意思但解释明显更加全面了,“长毛”一词的解释中“恢复留发的传统”变成了“恢复蓄发不剃的传统”,也可以看出部编版在用词上更具有严谨性。同时,这些词的调整变化更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去带入课文情境,从而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从注释的编排来看,人教版《阿长与<山海经>》课下注释采用的是横向编排的方式,这样的编排与课文的排版一致,整体来看给人的感觉是舒适整齐的,但单独看注释时就会显得杂乱,学生在寻找注释的时候也比较容易混乱,不利于节省时间。部编版的教材采用的是纵向排成两列的编排方式,这样使得整个课下注释的空间清晰、开阔,学生在寻找课下注释的时候会比较方便,视觉观感相较于人教版也是比较好的[3]。
五.课后练习比较
人教版的课后练习的名称为“研讨与练习”,部编版的课后练习分为两部分,分别为“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从编排布局来看,人教版的课后练习只有“研讨与练习”一部分,这样的练习设置显得题量密集,层次性较弱,学生在解决课后练习的问题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部编版的语文教材在人教版课后练习的基础上将其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思考探究”,主要是解决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基础问题,第二部分为“积累拓展”,主要设置的是课外拓展的问题,负责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转向课外,这样的安排层次分明,由易到难,由基础到拓展,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从问题的设置来看,人教版《阿长与<山海经>》的课后练习的前三个题目是围绕课文内容来设置的,第一个题目是探讨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个题目是探讨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第三个题目是围绕买《山海经》来探讨作者的心理、反应以及理解“确有伟大的神力”这句话。部编版《阿长与<山海经>》课后练习中“思考探究”的问题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第一个题目是探讨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个题目则要求学生回归文本,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童年的感受”的语句,谈谈感受,第三个题目是谈谈对“伟大的神力”的理解,第四个题目是谈谈对文中某些词语的理解,可以看出,部编版的问题设置更多的是从文本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学生在赏析文本的同时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并且本单元的写作主题为“抓住细节”,学生如果可以将文本细读的能力加以运用,在写作中也会得心应手。人教版“研讨与练习”的第四题与部编版的“积累拓展”部分的问题是向课外拓展的内容,人教版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像阿长一样的普通人进行描写,部编版要求学生了解《山海经》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两个版本各有侧重,人教版注重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运用,部编版则更加注重学生阅读层面的拓展。
六.补充资料比较
人教版的补充资料包括两部分,为“读一读,写一写”和“关注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部编版的补充资料包括“读读写写”和“长妈妈其人”两部分。首先第一部分,人教版与部编版的名称是有差异的,由“读一读,写一写”变为“读读写写”,显而易见,部编版的名称更为简洁。人教版的字词数量为9个,部编版的字词数量为19个,数量上增加了10个,并且部编版和增加了田字格来展示,更便于学生对字形的掌握[4]。第二部分的补充资料,人教版从写作技巧方面来展开,向学生普及有关记叙的相关知识,同时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是“叙事要详略得当”,二者形成了对应关系,所以人教版的补充资料更加注重知识性。部编版的“长妈妈其人”紧密联系了课文主人公,注重向学生展示“小人物”的经历,可以看出,部编版的补充资料人文情怀更深刻,注重激发学生对于人性的体悟与认识。
综上所述,人教版与部编版的助读系统互相联系,互相成就,两种版本的助读系统包含的内容都较为丰富,同时,通过比较发现二者也存在一些差异,人教版的助读系统知识性较强,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知识进而加以运用。部编版的助读系统更注重学生人文情感的培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贯彻了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5]这一理念,并且整个单元的选文也不再局限于一种文体,文章的选择上更多的是向单元主题靠拢。总之,教材的编排应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部好教材。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5):46,47.
[2]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55,56.
[3]吕悦.部编本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比较[J].文学教育(上),2018,(09):126-127.
[4]孙媛媛.人教版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比较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4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