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215000)
阅读能力也是数学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数学学科来说,阅读水平就代表着学生的读题水平,而读题水平高低往往会影响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作答。题目阅读量正在慢慢增加,做题的时候,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欠缺,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解题速度、解题能力。因此,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显得至关重要。那么数学阅读能力应该如何培养呢?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数学教师必须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将其融入整个课堂中,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显然是两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同。第一类学生计算的是注入水之后,注入水的高度,而题目要求的是水深增加到多少厘米,显然对于题目的问题没有做到通读一遍,把握重要信息。第二类学生很好地注意了这一点,计算出了正确结果。由此可见,仅因一个“到”字之差,便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解题思路,如果学生不耐心地通读全文没有把握住题干中的重要信息,很容易就会犯第一类学生的错误。可见,全文通读数学题目不仅要求学生把题干读完整,也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的问题,巧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获得解题的启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全文通读要求学生首先将题目完整地通读一遍,厘清题目要求。一部分学生解题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往往就是因为漏读或少读题目,忽视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果学生能够学会全文通读,就能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于是,有这样一道数学题经常考查:现有一个长方体水池,长10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水深为1厘米,若再注入100毫升的水,水深将增加到多少厘米?针对这一题的读题、审题,出现了两类答案,有一类学生这样解题:100÷10÷5=2(厘米);还有一类学生这样解题:100÷10÷5=2(厘米),2+1=3(厘米)。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解题过程呢?
从近几年的数学考查趋势来看,题目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对于较长的题干会产生畏惧心理,常常没有耐心读下去。其实,题干较长并不意味着就是难题,也并非每一句话都是解题的线索。因此,学生要学会圈画题干中的关键词句,找准解题的线索,去除杂乱无用的信息,缩减题干,这也是数学阅读能力的一种体现。
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10个箱子可以装360个香梨,照这样计算,再增加5个箱子,一共可以装多少个香梨?这道题的关键句是“10个箱子可以装360个香梨”和“再增加5个箱子”。从第一个关键句着手,可以算出一个箱子可以装36个香梨。然后用总的箱子个数乘一个箱子装香梨的个数就可以算出一共装的香梨个数。列式为:360÷10=36(个),36×(10+5)=540(个)。从第二个关键句着手,多了五个箱子,也就是多了原来香梨个数的一半,可以求出多了180个香梨。再加上原来香梨的个数,就可以求出一共可以装多少个香梨。具体列示为:360÷2=180(个),180+360=540(个)。可见,学生着手不同的解题线索,解题思路明显不同。第一种解题思路从10个箱子装360个香梨入手,求出一个箱子装多少香梨,解题思路较为清晰;第二种解题思路从增加的箱子个数入手,发现增加的箱子个数与原箱子的个数存在的关系,从而求出一共装了多少个香梨,运算过程比较简单。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题目的阅读能力和解题信息的筛选能力。可见,锁定题干关键词,找准解题线索,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要求,也能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与解题质量。
陶行知认为: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对比阅读活动,教给学生阅读技巧,通过对比阅读,发现题干中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阅读中归纳出一些解题方法与解题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一步感受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例如,在《百分数》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小明有20张卡牌,小红有16张卡牌。小明卡牌个数比小红多百分之几?小红卡牌个数比小明少百分之几?这两小题虽然第一步都是先求出两个人牌量之差,但是第二步的求解过程却大不相同。“小明卡牌个数比小红多百分之几?”则说明本题的本质是求两者差量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即用两个量的差除以小红卡牌的个数。“小红卡牌个数比小明少百分之几?”则说明是用两个量的差除以小明卡牌的个数。如果求解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判断单位“1”是谁,则计算不出正确答案。小明卡牌个数比小红多百分之几为:(20-16)÷16=0.25=25%。小红卡牌个数比小明少百分之几为:(20-16)÷20=0.2=20%。题目的问法不同,导致问题中的单位“1”存在了差别,解题思路也就发生变化。针对此类题型,学生可以通过对比发现两者的异同,从而归纳总结百分数一类应用题中判断“单位1”的解题技巧。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这类题型分类整理出来,然后让学生阅读对比发现问题中的异同点,总结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做到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很快地找到题目的最佳解决方法。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仅仅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局限于课堂上,那么教学有效性可能会大打折扣。当下许多数学书籍、报刊都值得学生阅读,这些阅读资料的大多数内容都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妙用,让学生更加亲近数学,喜欢数学。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圆的认识》后,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圆的概念。这时,教师可以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了解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圆周率的由来,为《圆的面积》学习做好铺垫。布置好阅读任务之后,在《圆的面积》新课之初,首先让学生上台交流自己阅读的课外知识,给其他学生讲述圆在生活中的一些妙用,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请同学们上台根据阅读情况讲述有关圆周率的数学历史小故事,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也为接下来新课的讲授打下扎实的基础。布置课外数学阅读作业,拓展延伸数学课外知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历史知识、数学理论知识,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数学阅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数学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他们一起总结良好的学习经验,让学生逐渐在阅读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